冰雪下的火焰:前所未見的北極野火燃燒了什麼?

2020-12-27 澎湃新聞

野火釋放了創紀錄的二氧化碳,一部分原因是野火燃燒的是一直以來作為碳匯的古代泥炭地。

今年夏天,野火肆虐北極圈,苔原燃燒起來,將西伯利亞的城市蒙上了一層煙塵,刷新了以往的火災季節紀錄。截至8月末火災季節退去之時,火災已釋放了2.44億噸二氧化碳,較去年同比增長35%,打破了之前的紀錄。科學家們說,罪魁禍首之一是隨著北極融化而燃燒的泥炭地。

今年,北方的火災(如上圖所示的西伯利亞南部新西伯利亞地區的火災)釋放了創紀錄的二氧化碳。來源:Kirill Kukhmar/TASS/Getty

泥炭地是浸水的植物緩慢腐敗而累積形成的富碳土壤,有時要上千年才能形成。它們是地球上碳密度最高的生態系統;一個典型的北方泥炭地所包含的碳大約是北方森林的十倍。泥炭地燃燒時,其中蘊含的古代碳被釋放進大氣,增加了可引起氣候變化的溫室氣體。

全球近一半的泥炭地存儲碳位於北緯60-70度的北極圈周圍。現在的問題是,隨著地球變暖,預計歷史上被冰凍的富碳土壤將開始融化,使之更易發生野火,更有可能釋放大量的碳。這是一個反饋循環:泥炭地釋放更多的碳,全球變暖加強,引起更多的泥炭地融化,導致更多的野火(見「燃燒的泥炭地」)。8月發表的一項研究[1]顯示,北方泥炭地最終可能從一個淨碳匯變為一個淨碳源,進一步加快氣候變化。

倫敦政治經濟學院的環境地理學家Thomas Smith說,2019年和2020年前所未有的北極野火表明,轉型變化已經發生了,「準確地說,這種變化觸目驚心。」

殭屍火災

今年北極的火災季節開始得異常早:早在5月,西伯利亞林木線北邊即有火災發生,而正常情況下應該是在7月左右才會開始 。一個原因是冬季和春季溫度高於正常水平,為火災埋下了隱患。另一種可能是,整個冬季,泥炭地的火點都在冰雪下面陰燃,最終在春季冰雪融化時像殭屍一樣炸出來了。科學家們表示,這種低溫無焰的燃燒可以發生在泥炭地和其他有機物質中,比如煤炭,時間可以長達幾個月,甚至幾年。

邁阿密大學的地理學家Jessica McCarty表示,由於開始得早,北極的一些野火燃燒的時間比平常要長,「而且燃燒點也比過去更靠北——在那些我們曾經認為可防火而非易發生火災的地方。」

來源: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中心/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Hugelius, G.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117, 20438–20446 (2020)

現在,研究人員正在評估今年的北極火災季節有多嚴重。俄羅斯野火遠程監測系統記錄了俄羅斯最東邊的兩個地區的18591場火災,過火面積將近1400萬公頃,俄羅斯科學院蘇卡切夫森林研究所的火災專家Evgeny Shvetsov說。大部分火災發生在永久凍結帶,這裡的地面一般常年處於凍結狀態。

為了評估創紀錄的二氧化碳釋放,歐洲委員會哥白尼大氣監測服務中心(Copernicus Atmosphere Monitoring Service)使用衛星研究野火的位置和強度,再計算每場火災可能燃燒了多少燃料。歐洲中期天氣預報中心(European Centre for Medium-Range Weather Forecasts)的大氣科學家Mark Parrington參與了分析,他說即便如此,也可能低估了實際情況。泥炭地發生的火災可能密度過低,而無法被衛星傳感器捕捉到。

泥炭地問題

今年的北極火災對全球氣候的長期影響有多大,取決於燃燒的是什麼。因為泥炭地不像北方森林,它們不會在火災發生後快速重生,因此而釋放的碳將永久性地進入大氣。

Smith計算發現5-6月大約一半的北極火災發生在泥炭地,而且在很多情況下,這些火災持續了好幾天,這意味著厚厚的泥炭層或其他富含有機物質的土壤為火災提供了燃料。

8月的研究[1]發現,北半球有將近400萬平方千米的泥炭地。領導開展這項研究的斯德哥爾摩大學永凍層科學家Gustaf Hugelius說,冷凍且較淺的泥炭地超出此前預期,因此易發生融化、脫水。他和同事還發現,雖然幾千年來泥炭地一直在積累存儲碳,幫助冷卻氣候,但是將來它們可能成為向大氣中釋放碳的淨碳源——也許在本世紀末便會發生。

預計隨著氣候變暖,西伯利亞的火災風險將上升[2],但是很多研究顯示,這種轉變已經開始了,研究北極火災的美國國家航空航天研究所環境科學家Amber Soja說。「你預計將要發生的已經發生了,」她說,「在某些情況下,實際發生的速度比我們預計的還要快。」

參考文獻:

1. Hugelius, G. et al. Proc. Natl Acad. Sci. USA 117, 20438–20446 (2020).

2. Sherstyukov, B. G. & Sherstyukov, A. B. Russ. Meteorol. Hydrol.39, 292–301 (2014).

原文以 The Arctic is burning like never before — and that’s bad news for climate change為標題發表在 2020年9月10日的《自然》新聞版塊

© nature

doi: 10.1038/d41586-020-02568-y

版權聲明:

本文由施普林格·自然上海辦公室負責翻譯。中文內容僅供參考,一切內容以英文原版為準。歡迎轉發至朋友圈,如需轉載,請郵件China@nature.com。未經授權的翻譯是侵權行為,版權方將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 2020 Springer Nature Limited. All Rights Reserved

相關焦點

  • 北極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燃燒—新聞—科學網
    當泥炭燃燒時,其富含的碳會釋放到大氣中,增加了吸熱氣體,從而導致氣候變化。 世界上近一半的泥炭地儲存碳位於北極圈以北60°~70°之間。隨著地球變暖,歷史上凍結的富含碳的土壤會融化,更容易遭受野火的襲擊,更有可能釋放出大量的碳。這是一個反饋循環:隨著泥炭地釋放更多的碳,全球變暖加劇,更多泥炭地融化,引發更多的野火。
  • 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 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來自歐洲哨兵3號的衛星圖像顯示,目前北極圈附近西伯利亞的野火大約有800公裡的寬度。目前最北端活躍的北極野火的火鋒已經超過了北緯71.6度,距離北冰洋不到8公裡。7月22日,西伯利亞大約出現了188個起火點,其中西伯利亞最東北部的俄羅斯薩哈共和國和楚科特卡自治州的火情尤為強烈。
  • 【百科】北極上演「冰與火之歌」,或進一步加速全球變暖
    南京信息工程大學環境科學與工程學院樂旭教授介紹,大氣對流強的地方會有閃電,北極大火基本上都是由閃電等自然因素引發的,但是否會發展成火災,以及大火的頻率、強度和燃燒面積等主要取決於溫度,春夏季溫度越高越有利於大火的發生。 世界氣象組織表示,從7月開始,北極地區就出現了極端高溫天氣。
  • 北極經歷了什麼?從零下68℃飆升到38℃,惡性循環愈演愈烈
    本文參加百家號 #科學了不起# 系列徵文提到北極,很多朋友都會首先想到它是一片「冰雪世界」,覺得那裡非常的寒冷,事實上,它也的確和南極一樣,都是地球的極寒之地。曾經北極地區出現過的最低氣溫是零下68攝氏度,不過近年,北極的最高氣溫卻已經達到了38攝氏度。100多攝氏度的溫差,北極究竟經歷了什麼?是什麼讓北極越來越熱?
  • 北極繼萬年一遇高溫後,又頻繁出現野火,是地球氣候要變先兆嗎?
    現在,關於全球變暖的起因一直存在著兩種說法,一種說法是因為人類過多排放溫室氣體,而讓空氣儲熱能力變大,而受全球變暖影響最多的地區是北極,衛星觀測數據顯示,每到夏季,北極冰川融化速度超預期。另一種說法認為,不論是溫暖時期,還是小冰河時期,都是地球自然氣候變化的一種正常現象,跟人類排放沒有多大關係。
  • 北極「殭屍野火」死灰復燃,隨時爆發的核洩漏...2020年下半場可能更兇險
    更讓人們震驚的是,今年北極圈內的野火已經提前燒了起來。在北極圈的北部和南部,熊熊大火正在肆意地燃燒著。其實在過去的兩年中,北極圈內發生的西伯利亞熱浪和野火都已變得司空見慣。在2018年和2019年,北極野火已經燒毀了數百萬公頃的凍原森林。
  • 生活在被冰雪覆蓋的北極,北極兔吃什麼?
    北極兔,顧名思義,一種生活在北部寒冷地區的兔科哺乳動物。不過,北極兔和我們常見的兔子不太一樣,它們的個頭要大很多,身披厚厚的雙層兔毛,耳朵比普通兔子要短,腿健美修長十分有力量,奔跑起來,速度可達40公裡每小時。
  • 繼出現「8萬年一遇」高溫後,北極傳來信號,再創下一個新紀錄
    而凍土層下,還埋藏了大量的碳物質,如泥炭地等。隨著高溫天氣的出現,這些碳物質可能會出現燃燒的情況,現在北極又燒了起來了。 截止至上個月末,這一場野火已經釋放了244兆噸二氧化碳,比2019年增加了35%,又創了一個新的紀錄。在北極地區,一般夏季都會有野火肆虐的情況,畢竟存在這麼多碳物質,不過,這些年來,北極的野火似乎更加嚴重了。相信很多朋友也還記得,在2019年北極就曾出現了嚴重的野火肆虐問題,今年野火釋放的二氧化碳比2019年多了近三分之一,這也說明了今年北極的野火比2019年更加嚴峻。
  • 我學者首次揭秘凍土與野火的關係
    科技日報哈爾濱12月8日電 (記者李麗雲 通訊員孟姝軼)凍土和野火也能扯上關係?對,有關係!記者從東北林業大學獲悉,該校單煒教授科研團隊歷時十年監測,首次發現東北多年凍土退化區地質甲烷排放會進一步促進野火的發生及蔓延。相關論文已在線發表於《科學報告》。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報導稱,北極已不是幾十年前的那個北極,再過幾十年,它也不會是原來的那個北極了。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 新北極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目前,北極地區的氣溫上升速度至少是全球平均水平的兩倍。與此同時,北極正上演一場「冰與火之歌」:北冰洋正在變暖,格陵蘭的冰蓋加速融化,每年夏季整個苔原野火肆虐。 北極海冰不僅是北極熊和海象的重要棲息地,而且是地球空調系統的關鍵部分,它將太陽的能量反射回太空並保持北極周圍的溫度涼爽。但是,科學家們說,去年又出現了創紀錄的低海冰面積,這又表明該「空調」正在崩潰。美國國家冰雪數據中心高級研究科學家沃爾特·邁耶表示,現在不再是我們「是否」會在未來幾十年內看到無冰北極的問題,而是「何時」的問題。
  • 為什麼木炭燃燒沒有火焰,木柴燃燒卻有?火焰到底pick誰?
    在我們的印象中,燃燒與火焰似乎形影不離,但在日常生活中,仿佛燒烤的木炭只有在油脂滴落時才會產生火苗,而篝火則持續綻放著熊熊火焰。那麼,為什麼木炭燃燒沒有火焰,而木柴燃燒卻有火焰呢?事實上,只有氣態物質燃燒才會產生火焰,比如我們做飯時使用的煤氣、天然氣。可是像汽油、酒精這樣的液體可燃物,以及石蠟、木材之類的固體,燃燒時也能看到火焰,這是為什麼呢?要解釋這個問題,我們首先要了解燃燒的幾種方式。
  • 魔獸世界懷舊服東部王國的野火在哪?懷舊服東部王國的野火位置一覽
    魔獸世界懷舊服東部王國的野火在哪?很多玩家對於火焰節活動任務的完成方法還不太清楚,想知道東部王國的野火需要找的四處火點在什麼地方,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了魔獸世界懷舊服東部王國的野火位置一覽,感興趣的玩家快來和小編一起了解一下吧!
  • 《魔獸世界懷舊服》仲夏火焰節火焰地點buff怎麼得 仲夏火焰節火焰...
    分別是:東部王國的火焰、卡利姆多的火焰、東部王國的野火、卡利姆多的野火、火焰的節日、黑暗中的光明,分別盜取對方三大主城烈焰、盜賊的獎勵 3% 物理及法術暴擊獲取:將任務獲取的[燃燒之花]扔入節日篝火中, 附近小範圍的玩家都會獲得一個 3% 物理及法術暴擊的 BUFF, 持續 1 小時,部分節日任務獎勵
  • 野火,究竟如何成為加州難以平息的災難?!
    >> 野火成因 好奇的人們不禁要問, 為何美國野火如此活躍, 是什麼原因造成火勢如此猛烈呢?
  • 北極地區最高氣溫達到38℃,比科學家的預期提前了80年
    北極被認為有記錄以來最高溫度38攝氏度(100.4華氏度),比墨西哥坎昆還要熱。據收集俄羅斯氣象數據的網站Pogoda i Klimat稱,在莫斯科以東約3000英裡的Verkhoyansk, 6月20日的汞含量達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
  • 北極,除了冰雪,還會有0℃之上的氣溫嗎?
    不冷我們就去北極看看——一說到北極——第一印象是熊?雪!冰!北極給人的感覺就是:巨大的冰川、漫無邊際的冰雪……沒錯,除了雪就是寒冷!但是,近幾年一些研究和觀測事實表明北極正在增溫!!!專家指出:北極斯瓦爾巴德群島的氣溫確實正在快速上升。1998年至2018年3月,2月份最高日平均溫度上升了11.1℃,變化趨勢為每10年3.2℃,遠遠高於全球平均增溫速度。
  • 北極2020年「體檢」報告出爐:正上演「冰與火」之歌!
    如果北極是「病人」,那麼這份報告就是對這個龐大而重要的生物群落健康狀況的全面「體檢」結果:氣溫在上升,冰在融化,雪在消失,北極地區脆弱的生態系統正在迅速演變。報導稱,北極已不是幾十年前的那個北極,再過幾十年,它也不會是原來的那個北極了。
  • 北極圈附近著火了,呈現「火鳳凰」圖案,多處燃燒熊熊大火
    不知道是因為人類對自然環境過度破壞,還是地球生態正處在輪迴循環之中,地球野火開始變得越來越頻繁,每年夏天,地球叢林四處冒火,最讓人記憶深刻的是從去年燃燒到今年的澳洲野火,上億野生動植物葬身火海,給生態環境造成了嚴重破壞,導致無數動物無家可歸。
  • 沒有火焰和熱的燃燒,1g木柴燃燒需要多久?
    假使你問一位化學家,為什麼木柴和煤只能在高溫下燃燒,他會告訴你,碳元素和氧元素的化合,嚴格地說起來,是在任何溫度下都能進行的,不過在低溫的時候,化合過程進行得極慢(就是只有極少數分子參與反應),因此不能被我們觀察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