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夜遊」模式的探索
戶外光影藝術沉浸式體驗展《萬物共生》
總導演、燈光總設計:馬博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2019年國務院辦公廳及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發布了一系列關於推動夜經濟的政策。隨之而來的就是「夜遊」項目的新興。在筆者看來,新興的項目帶來的也是對藝術工作者創新思維的挑戰,如何將各行業內傳統的、成熟的藝術形式融合起來,通過一種新的方式、形式、模式打破各行業之間原有的行業壁壘,將其融會貫通起來完成一個完整的作品是當今「夜遊」類型項目最重要的核心。
筆者以夜遊項目「北京國際光影藝術季(玉淵潭站)—戶外光影藝術沉浸式體驗展《萬物共生》」為例,從項目介紹、創作背景、創作理念、作品闡述、組成部分、方案呈現、創作分享、延伸探討來對一種全新「夜遊」模式探索——融會貫通的光影科技手段展現沉浸式中國園林美學。
項目介紹
《萬物共生》於2020年8月20號正式開幕,項目位於北京市玉淵潭公園瓔落花谷區域,佔地18000平方米。結合燈光、雷射、影像、音樂、仿生裝置、動作捕捉、體感互動、聲光裝置、機械道具等多重科技手段將光影藝術融合自然景觀。打造光影交錯,虛實相間的全新沉浸式藝術體驗。「萬物共生」自正式開幕以來,頗受觀眾青睞,豐富新穎的形式為後疫情時代之下北京市民的精神文化生活注入了全新的活力,成為北京的「夜文化」一大吸睛亮點。像一陣清風緩解人們長期貧乏的身體和倦怠的內心,帶來了慰籍和希望。同時,隨著社會各界的愈加關注,「萬物共生」也將有望成為「夜遊北京」不可或缺的一個標誌性遊玩項目。
瀏覽器版本過低,暫不支持視頻播放
CCTV-13新聞報導「萬物共生」
作品現場照片
創作背景
《萬物共生》是由歌華大型活動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長高穎女士擔任總策劃,北京嘉明偉視國際會展有限公司總經理黃貴江先生擔任總製作人,由筆者擔任總導演、燈光總設計。這也是我們繼2019年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之後的再度合作。世園會開幕式的燈光總設計工作給予了筆者充分的發揮空間,是筆者用光影來展現東方園林美學的首次嘗試,也為《萬物共生》的最終呈現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2019年11月開始,曾數十次的去到玉淵潭公園內部勘察場地,了解公園瓔落花谷區域結構,初次踏勘時至初冬,寒風凜凜,草木凋零,結合眼前所見在腦海裡一次次給現場賦予色彩和畫面,又一次次推翻重新塑造。在創作的過程中趕上了突來的「新冠疫情」,整個工作的推進也收到了一定的影響,在此期間我們通過視頻會議的方式進行方案討論、定製研發、測試設備等大量的工作,這也確實給我們的創作帶來了困難。
場地原貌
場地原貌
創作理念
我們創作的理念是延續世園會的「綠色生活,美麗家園」,在和總策劃高穎及總製作人黃貴江進行多次的方案會中從而形成了多個概念方案,從另一個方面來看「疫情」我們對生命的尊重、生態的和諧有了新的認識,就這樣「萬物共生」這個概念悠然而生。
首先是對生命的敬畏,作為一個「人」對於生命本身的天然興趣和尊重。其次是理想的空間,每個人都擁有一個獨一無二的自我想像世界,《萬物共生》是提供給每一位觀者的平行空間世界。
依照玉淵潭公園的原地勢面貌不拆牆不動木「借景造景」把中國獨有的園林美學和當代科技、光影藝術、舞臺戲劇融合到公園內部的自然景觀當中。有概念有主題讓人有參與感,互動性強,亦真亦幻虛實結合的沉浸式藝術體驗感。
作品萌芽現場照片
作品闡述
大千世界,萬物共生。每一個物種、每一個生命都是一場循環往復、永不謝幕的精彩演出。
我們從自然界中提煉多種現象的元素,像光、影、霧、氣、水、雷、風等,通過光影的藝術形式,結合仿生裝置、動作捕捉、體感互動、聲光裝置、機械道具等多重科技手段,為觀者帶來一種奇幻的沉浸體驗,從而去探索生命萬物的無限可能。
從本質上講,整部作品的態度對觀者是敞開的。當觀者在作品的引導下感受、提問的過程時,我們也在向觀者闡述整個作品的核心:每一種生物包括人類,都存在於一個相互獨立卻不可分割的命運共同體之中。
當你走進萬物共生的一刻,整個作品才具備了完整性,走進萬物共生,萬物與你我共生,經歷一段奇幻的生命之旅。
作品源啟現場照片
方案組成部分
「萬物共生」運用海洋、森林、花海、星河等概念元素創作的萬物之門、源啟、萌芽、衍生、霧影、花海、光林、盛放、潤物、星河、Touch、漫遊、銳變、萬物之塔、共生十五個相互獨立卻又相互關聯的作品。
作品導覽圖
方案呈現
01萬物之門
一扇通往奇幻之旅的門;一扇以不同角度打開的奇幻空間之門。
使用LED屏幕搭建門頭入口,該區域使用自主開發採集軟體對現場物理環境實時動態捕捉,將採集到的人物進行多維變形處理,顯示在屏幕上。隱喻不同維度、不同層面、不同方式的重重現實。真正的本旨,不是生命的外化形式,而是平行空間的另一種可能性。
02源啟
生命起源的空間,萬物的雛形:混沌。
物質的轉換、變化,最終會催化新的生命形態。晦暗沉寂的氛圍浸染,讓每一個觀者仿佛回到個體生命誕生前,視聽感受恢復為生命最初始階段的敏感度。
該區域使用LED冰屏搭建出了一條長約50米的隧道,隨公園原有地勢起伏。配合鏡面板的不規則安裝,反射出扭曲的視覺畫面,配合聲音營造出生命之初的混沌空間狀態,觀者在整個隧道空間無論內任何位置、停留多長時間,最終都將聽到完整的聲音信息與最佳的體驗感。每個生命形式都是宇宙物質的衍生、流變所誕生的。
03萌芽
生命之初的形態。
從簡單透明的單細胞到色彩斑斕的多細胞,採用水滴元素,將襁褓時期的生命形態展現給觀者。
被解構的圓形裝置來作為投影介質分割融合到自然空間當中,高低不同、形態各異的穿插在一片樹林之中,大功率的雷射投影機,千餘只大小不一的球形燈光,穿插其間,採用移步換景的方式,影像、燈光結合聲音的旋律精準變化,使觀者在遊走中體驗到不同的畫面,投影的畫面穿過零星的樹木枝葉,映射在分割的投影介質上,虛實結合,亦真亦幻。
04衍生
水是孕育生命的元素,寂靜深邃的深藍之下,孕育出形態各異、色彩斑斕的海洋生物。
多媒體設計在兩個互動場景之間穿插了兩段轉場視頻來銜接,使得視覺畫面與互動體驗完美融合。該環節影像的呈現方式似乎更符合當代人的視覺經驗和真實存在的某種轉換,這種轉換使得讓觀者可以沉浸在一種被溫暖靜謐包裹的狀態。
該區域使用了雷射雷達,體感捕捉設備,結合雷射投影機進行互動設計,將原創的IP形象與互動設計結合,突破性的實現了交互場景與視頻動畫的協議轉換,實現互動體驗的最終呈現。
05霧影
富有生機的孢子從森林的霧影中出發。
萬物的呼吸外化為具象的球體,內部充斥著能量,觸及地面或觀者身體時,氣泡破碎,能量轉換為另一種物質存在於每一處角落之中。該階段的裝置試圖傳達生命、呼吸的存在及能量的物質化呈現。
該區域使用了雷射燈、霧泡機、霧機特效設備。為達到靈動的仿生效果,我們與廠家進行設備測試升級研發。將每臺特效設備進行特殊的數位化編程,配合雷射燈的使用,與音樂的情緒配合,製造出靈動奇幻的視覺效果。
06花海
五彩繽紛的花海世界讓觀者的視覺神經再一次驚豔。不是對自然的簡單模仿,而是生命境界的感悟,某種意義上更像繪畫的語言。
該區域使用了大量機械仿生花,分布在一片花草之中,緩慢的開合配合著燈光的色彩變化,機械裝置打破了花朵的靜態,使作品充滿靈動的生命氣息。加上大功率投影機的花瓣視頻,真花、仿生花、視頻影像的花,賦予了這片花海生機。在夜晚創造出「海市蜃樓」的感覺,也帶來了生命繁榮的象徵。
07光林
生長的衝動幻化出一片神奇的光林。
物質的趨光性促使了生命的多樣性,而光是生命的驅動力。垂直錯落線條,利用空間的延伸去塑造不同的維度,讓觀者置身其中感受生長的力量 。
該區域使用了LED發光燈帶,複雜的效果編程軟體為中國團隊原創開發,屬中國首個。音響設計方面運用12通道單獨輸出讓聲音流動起來,形成環繞聲效果,採用現場製作混音的方式來為光林區量身定製一套聲音系統。
08盛放
生命的綻放成為底色,繁複的光斑在大地上無序的跳動。
該區域使用了大量的仿生螢火蟲燈,形成面積最大的螢火蟲海。通過數位化的編程,根據音樂的節奏進行不同色彩靈動的變化,讓它們更具有繪畫感的同時,增加了自然界另一種狀態下的氛圍效果,利用二維的語言製造出三維的視覺經驗。
09潤物
生命的源泉:水。
該區域創新研發了集合水幕、聲、光、電、體感於一體的雲朵水簾互動裝置,每一組雲朵裝置集合五種以上的技術,在這裡它幻化為雲、雨、霧三種物理形態。通過對不同廠商的控制協議進行轉換,統一觸發表現『潤物無聲』這一富有詩意的能量轉化。配合多種聲光電語言讓觀者沉浸在這種氛圍中,通過視覺、聽覺、觸覺去感受生命無聲的力量。
10星河
穿過雲端,視野抵達了浩瀚的星河。
該區域使用了球體正方體作為投影介質,投影機對其進行影像投射,配合大大小小的自發光球體及立方體,散落在該區域,每一個星球狀物體仿佛保持著孤獨狀態。周邊使用雷射燈,配合煙霧特效設備,伴隨音樂視頻進行程序編程,模擬了星河空間的無限可能。
11TOUCH
智慧的結晶,讓人類有了更多觸碰未知的可能。
這件作品強調與公眾之間的互動關係。感受塑造了這些生命的運動軌跡。
該區域使用了大量冰屏,錯落的穿插在一片樹林之中,配合大量的LED球形燈具散落在中區草坪上,前區使用了互動觸發裝置,集合了燈光、音響、視頻、舞美裝置、互動設備,集成研發安裝一體化,實現單個觸發同步四鍾特效的突破性運用。觀者自己經歷的、自己的感受才是最重要的,才是還原生命本源無法被描述、被重複的原生狀態。
12漫遊
人類永不停歇的探索,在浩瀚無垠的宇宙中留下了更多的印記。
該區域使用了led冰屏作為視頻畫面成像介質,呈現出浩瀚的太空,屏幕前方大小不一、高低不同、色彩斑斕的隕石道具,使整個場景畫面更加完整。參與者通過掃碼的形式,觸發使用,使觀者的自拍照片投射在浩瀚的宇宙之中,人機互動,使觀者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13銳變
現代的技術手段結合當下的藝術語境 ,去闡述更多形態存在的文明。
該區域使用了方形LED屏幕,形成了一組異型LED屏幕,前後錯落排列組合。視頻設計畫面製作上對每一塊屏幕進行製作、拼合。錯落的空間使用了鏡面不鏽鋼進行補充,反射的畫面使整體更加協調。
屏牆的形式象徵高階文明將流行文化和先鋒藝術聯合在一起,以科技的視聽語言展現平行空間在當下的一種投射。
14萬物之塔
『萬物並作 吾以觀復』
「萬物共生」場地中心搭集燈光,特效,影像與裝置結合,總共12層,總高將近14米總高,表面由LED屏幕與發光燈帶組成,配合內部安裝的電腦燈、特效設備完成一個震撼的視覺光影秀。
萬物之塔是對一個不真實的空間的表述,觀者和圖騰化的生物之間有一種特殊關聯,它高度集中運用了符號的生命的崇拜量,從概念中的生靈接觸中揭示出生命的強制性,同時找到生物之間的相通點及對生活的理解。從藝術的外化形式到精神的本旨完整的呈現出『萬物共生』的核心創作理念。
15共生
通過投影裝置嘗試對『萬物共生』進行延展。作為共生空間的延續,生生不息,綿延不絕。
該作品首次使用了光纖燈編網與光纖燈線結合,將高度近20米的一組大樹進行包裹,配合螢火蟲燈、水紋燈,營造出共生空間的一顆奇幻的生命之樹。觀者可以藉由虛幻與真實互動,某種意義上,虛幻才是賴以為生的秩序。
16櫻花雨
萬物的靈魂隨著一場浪漫的櫻花雨綻放芬芳。
作為玉淵潭標誌性的櫻花符號是展覽最後的亮點,數字櫻花覆蓋面積約2萬平方米,實現各區域不同設備的編程一體化,是一個跨體積形態的展現,跨類型、跨技術視覺光影秀展現。將觀眾的體驗感最大程度升華。
創作分享
《萬物共生》是筆者作為總導演的首部作品,是一個挑戰更是一個機遇。一個「夜遊」項目能夠在北京市屬公園內的順利落地,大獲成功,離不開總顧問戴維女士、總協調李丹陽先生、總策劃高穎女士及歌華集團領導的高效推進;總製作人黃貴江先生的大力支持。
現場協調推進會,總導演馬博(左三)、總策劃高穎(左四)、總顧問戴維(右三)、總協調李丹陽(右二)
在作品整體的架構、內容及在方案呈現上,舞美總設計羅亞卓對空間及裝置形態的把控;視頻總設計李競的影像所呈現的每個生物,花朵的花瓣,都是為原創且手繪勾勒而成;音樂總監馮金碩博士分別為16個作品製作了針對性的編配及音效,獨一無二的音樂;音響總設計景磊的多通道單獨輸出,現場製作混音的聲音系統;燈光設計薛凌、徐良、李剛對每一支燈光的點位、顏色、編程節奏進行的反覆推敲;技術總監周大偉對各專業工種之間的銜接,新技術的研發推進;文學腳本楊光、冷春意的文學貫穿;工程總設計劉軍強及嘉明技術團隊對作品呈現的強有力保障。
總導演馬博(左二)、舞美總設計羅亞卓(右二)、多媒體總設計李競(右一)
工程總設計劉軍強(左一)
燈光總監李鑫(左)、總導演馬博(中)、燈光設計薛凌(右)
音響總設計晶磊(左)、音樂總監馮金碩(右)
技術總監周大偉
筆者與主創團隊近半年的構思探討,無數次的推翻顛覆,在設備上進行了大量研發工作,所有的一切付出,都是為達到一個「最高任務」——融會貫通各種技術手段及呈現方式,每個作品的創作結構上都賦予了獨特的意義,從而打造一種全新的沉浸體驗感,來展現中國園林美學。
主創團隊設備研發討論會
現場協調推進會
總控系統聯動調試
作品花海現場調試
作品萬物之門現場調試
現場燈光聯動調試
延伸探討
《萬物共生》是將各行業視覺領域壁壘打破,在自然景觀中,通過科技手段將舞檯燈光布景、景觀亮化、環境藝術、裝置藝術融會貫通,把大量的常規照明設備、舞檯燈光設備、舞臺美術布景、環境藝術裝置結合園林的原生狀態,根據音樂的旋律及視頻的畫面進行數位化同步編程控制,從而呈現出每部作品既各具特色又和諧統一的驚豔效果。
在筆者看來「夜遊」不僅是單純的亮化工程,也不僅是傳統的旅遊實景演出,它更是一種綜合藝術的融合,更應該是文化及精神文明的一種外化形式。希望通過這部作品,能夠給「夜遊」項目帶來一種全新模式的探索,給行業帶來更多元化的發展空間。
作者介紹
馬 博
青年燈光視覺藝術家
畢業於中央戲劇學院舞臺美術系燈光設計專業。
傾注於以燈光視覺為主的藝術領域,探索光影藝術形態的多維度空間。涉及領域 包括舞臺劇、大型活動、文旅夜遊、實景演出、觀念演出、聲光裝置等。
代表作品有張藝謀導演觀念作品《對話寓言2047》(第1季)任燈光設計。戶外光影藝術沉浸式體驗展《萬物共生》任總導演、視覺總設計。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任燈光總設計。舞劇《人生若只如初見》、《東坡海南》等多種光影視覺類演出。入選中國第三屆舞臺美術展十佳優秀青年燈光設計師,聲光互動裝置作《LIGHT》獲燈光獎。
主要燈光設計作品:
大型活動:2019中國北京世界園藝博覽會開幕式;
戶外光影藝術沉浸式互動夜遊項目:《萬物共生》;
張藝謀導演作品:觀念演出《對話寓言2047》(第一季);
聲光互動裝置:中國第三屆舞美展參展作品《LIGHT》;
實景類演出:《大明屯堡》、《麗江鳴奏曲》、《旅順口》、《家源》
舞劇:《曹雪芹》、《青銅》、《東坡海南》、《人生若只如初見》、《蝴蝶媽媽》、《黃道婆》、《天涼好個秋》、《金蟬塑與糖人寶》等。
戲曲科幻秀:《夢回牡丹亭》;
大型音舞詩畫 《美好新海南》、《廈門故事》;
話劇:《奮不顧身的愛情》、《馬背搖籃》、《我是太平羊》、《一出夢的戲劇》、《回家》、《主義橫行》、《暴虐伯爵》、《開放夫妻》、《捉迷藏》等。
音樂劇:《神犬小七》、《一千個春天》、《升騰》、《雁歸巢》;
雜技劇:《醒獅傳奇》 崑曲:《長生殿》。
主題娛樂專業媒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