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公教育科技進步對於一個國家,特別是對處於新時代的中國來說尤為重要。「水有源,故其流不窮;木有根,故其生不窮。」科學、藝術和古文化是想像力的源泉,充分發揮想像力,必將推動我國科技發展,定能推動時代進步。
以科學為靈魂,豐富想像力,助推時代進步。沒有科學的想像力便沒有今天科技的進步。我們生活中離不開的平板電腦、手機、智能手錶等,便來源於科學的想像力。《星際迷航》風靡一時,年輕時候的馬丁對於艦長使用小盒子進行溝通一事,覺得特別神奇,正是這樣的一個奇思妙想造就了今天的手機。同樣是《星際迷航》,在《下一代》這一系列中出現的個人訪問顯示設備竟然是平板電腦的雛形。相反,缺乏科學的想像力便如同沒有靈魂的傀儡,無論套上多麼華麗的外衣,依舊是空中樓閣。從雞血療法到綠豆防近視,這些沒有了科學的想像力,最終只能淪為坑蒙拐騙的工具。唯有堅持科學的前提下,充分發揮想像力,才能充分推動時代進步。
以藝術為形體,豐富想像力,助推時代進步。藝術似乎是站在科學的對立面,以千奇百怪,甚至荒誕不經的模樣出現在我們眼前。從《蒙娜麗莎的微笑》到《達文西自畫像》,從《最後的晚餐》到《巖間聖母》,看似和科技進步毫無瓜葛。殊不知,他根據黃金分割比例所創作的人體解剖圖以及他所做的研究對於我們醫學的發展產生了多大的作用。荷蘭的小畫派時期就已經普遍應用小孔成像的原理來安裝投影裝置來輔助畫畫以便提高繪畫的真實性。藝術作為代表美的精神力量,貫穿於人類發展的全時空。有了它,人類才可以向著更美好的世界前進。藝術以獨特的方式啟發著想像力,塑造著科學的形體,勾勒出新時代的宏偉篇章。
以古文化為營養,豐富想像力,助推時代進步。歷經千年,穿越歷史而存留下來的古文化,蘊含著需要想像力才能挖掘的驚人智慧和秘密,這便是想像力永不枯竭的源泉。莊周夢蝶,物我兩忘;屈原《天問》,審視天地;敦煌飛天,漫天花雨;太白詩詞,大唐盛世……中國人的東方式靈感催生出值得回味的傳統文化的智慧和美。太極生兩儀,一黑一白,陰爻陽爻,相生相剋,二進位的靈感便由此而來,為我們打開了電腦世界的大門。從馬王堆辛追夫人三眠蠶織出的素紗禪衣,從越王勾踐劍到對現代冶金技術的啟發。無數思維活躍的前沿科學家都是人類學和古文化的愛好者,中國人的想像力便有了上下五千年的文化傳承優勢為依託。
「我之所以看得遠站,是因為我站在在巨人的肩膀上。」牛頓如是說。在當代,幾乎每一個在創新領域有所建樹的人,都可以捕捉到他們從科學、藝術和古文化中汲取想像力的痕跡。讓科學為想像力指明方向,讓藝術為想像力塑造形體,讓古文化為想像力點燃靈感。在平凡的生活中,想像力給每一個人以幸福感,給時代以新動力。
註:本站稿件未經許可不得轉載,轉載請保留出處及源文件地址。
(責任編輯:陳白石)
免責聲明:本站所提供試題均來源於網友提供或網絡搜集,由本站編輯整理,僅供個人研究、交流學習使用,不涉及商業盈利目的。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繫本站管理員予以更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