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初,在設計這幅剪紙時,人參娃娃的故事我已經不知聽過多少遍了。記得小時候看過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攝製的《人參娃娃》動畫電影,那就是一部剪紙電影,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那時候,農村比較落後,我們家連電燈都沒有,唯一的娛樂的方式就是每天晚上聽老人們講故事,特別是夏夜,孩子們圍坐在姚奶奶跟前,點上一把艾蒿編的燻蚊子用的艾蒿辮子,頭頂星星,個個小眼睛晶亮,期待著姚奶奶嘴裡蹦出的每一個字,這樣的時候真的令人難忘。
雖然說,那時貧窮落後,但我們並沒有感覺多少孤獨和乏味。相反,日子總是有盼頭,認定好日子一定會來。不像現在,衣食無憂了,反倒沒有了胃口。文化生活豐富了,反倒倍感孤獨,每每這樣的時候我就想起小時候,想起老人給我們講老故事時的情景。
那時候,我就聽姚奶奶講過人參娃娃的故事,但她講跟電影裡的不一樣。她說。我們家後山就有個老人參精。據說他有一大幫人參娃娃,這些小人參精都穿著紅肚兜,非常小,走路沒有聲音,他們會經常到村口的那口井喝水。
有時候村民早晨打水時就能看見,但是等人一靠近,那小人參精就不見了。村裡有挖棒槌的老把頭,他從不輕易講這些,他說這是個規矩,如果把他們看到人參娃娃的事講出來,人參精聽到了就會搬家,以後就沒有他們的生路。

關於人參娃娃的故事,我聽到過很多種版本,但大同小異,講的都是怎麼抓到人參娃娃或人參娃娃跑掉的,很少聽到人參吃人的故事。這也難怪這是人參這種名貴中草藥的屬性決定的,所以人們編的故事也都賦予了濃厚的吉祥色彩,不是救死扶傷,就是除暴安良。
然而,我就聽到過這樣一個人參精害人的故事,講的是師徒倆,他們倆一塊進山挖棒槌。按規矩挖參人在進山前都要拜山神,可是徒弟因為別的事沒跟師傅一塊拜,就這樣他們進山了。
長白山非常大,每到挖參季節挖參人要在山裡住上一兩個月,挖參人會在有人參的地方搭個窩棚,專供挖人參用,他們吃剩下的東西會留在窩棚裡,其他的挖參人無論認識的和不認識的都可以用,這是個規矩。
這次,師徒倆非常不順利,一連十幾天也沒有挖到人參,眼看著天涼了,挖人參的最佳時期已過!這天晚上,徒弟起來撒尿,突然發現一個小男孩坐在樹杈上向他招手,他立刻驚呆了!這不就是傳說中的人參娃娃嗎?於是他悄悄跟在小男孩身後,向林子的深處走去……
這時師傅發現了,急忙拿出獵槍跟了出去。不一會兒,徒弟就感覺情況不妙,那小男孩把他帶到了一個懸崖邊,他隱隱約約嗅到了一股腥臭氣,這時他才明白已經來不及了,只見一隻黑熊張牙舞爪向他撲來……
雖然師傅開了一槍,但徒弟還是挨了重重一掌……這是我聽到唯一一個人參娃娃害人的故事,當然了,那個小男孩是不是人參娃娃誰也不知道,從此他們改了行,再也不挖人參了。
至於我們家後山那個老人參精那裡去了,我曾問過姚奶奶,她說,解放前讓一個軍閥請來的南方蠻子設計給抓住了,買了軍餉。這也只是道聽途說,並無實據。我的家鄉有很多關於人參娃娃的傳說,後來有人就根據這些傳說建了一個大市場,成了遠近聞名的人參大市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