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資報告評論員:從央企抗疫看中國效率

2020-12-15 水母網

編者按

2月2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統籌推進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工作部署會議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中國人民在疫情防控中展現的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展現的負責任大國形象,得到國際社會高度讚譽。6月30日,在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四次會議上,習近平總書記又強調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物質基礎和政治基礎,是黨執政興國的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在這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過程中,國有企業勇挑重擔,在應急保供、醫療支援、復工復產、穩定產業鏈供應鏈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

在這場疫情防控鬥爭的大戰大考中,廣大國有企業尤其是中央企業充分發揮大國重器頂梁柱、國家隊作用,從堅決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實中央重大決策部署,統一指揮、盡銳出戰,到堅持黨的領導、加強黨的建設,衝鋒在前,不計代價、不講條件,竭盡所能服務抗疫一線,我們看到了央企制度優勢;從核酸檢測試劑盒研製、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研發、大數據人工智慧應用科技抗疫、央企大國重器投入戰疫,到率先復工復產、穩定產業鏈供應鏈、加快轉型升級、支援國際抗疫風雨同擔,我們看到了央企力量;從全力以赴保障湖北武漢不斷電、不斷網、不斷供,到聞令而動、勇挑重擔、緊急馳援、日夜奮戰,我們看到了央企精神;從十天建成火神山醫院、七天建成雷神山醫院,到迅速轉產擴產醫用防護服、壓條機、口罩機等,我們看到了央企效率。央企治理實踐體現了中國國家治理體系的強大生命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越性,戰疫中的央企力量、央企精神、央企效率,則進一步彰顯並豐富了中國力量、中國精神、中國效率的內涵。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重大戰略成果,充分展現了中國共產黨領導和我國社會主義制度的顯著優勢,充分展現了中國人民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力量,充分展現了中華文明的深厚底蘊,充分展現了中國負責任大國的自覺擔當。

9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充分肯定了我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鬥爭取得的重大戰略成果,全面回顧了抗疫鬥爭的不平凡歷程,深刻概括了偉大抗疫精神,全面闡述了抗疫鬥爭取得的重要啟示,對進一步做好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工作提出了明確要求。國務院國資委黨委當天召開學習貫徹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精神座談會,弘揚偉大抗疫精神,促進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國資央企事業開創新局面。鑑往知來,砥礪奮進。《國資報告》編輯部今日起組織系列評論員文章,回顧央企抗疫歷程,梳理央企戰疫心得,從戰疫中汲取精神動力,堅持國有企業的「根」和「魂」,堅定信心迎難而上,積勢蓄勢謀勢,識變求變應變,把握髮展規律,主動適應新發展變化,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推動中國經濟行穩致遠,為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奪取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勝利作出新的更大貢獻,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徵程中續寫新的輝煌。

頂梁柱,頂得住。今天刊發系列評論員文章第四篇《從央企抗疫看中國效率》。

《國資報告》評論員

習近平總書記在9月8日舉行的全國抗擊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會上指出,我們用1個多月的時間初步遏制疫情蔓延勢頭,用2個月左右的時間將本土每日新增病例控制在個位數以內,用3個月左右的時間取得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的決定性成果,進而又接連打了幾場局部地區聚集性疫情殲滅戰,奪取了全國抗疫鬥爭重大戰略成果。

回顧疫情突如其來之時,年關將近,封城之下,10多天建成高標準專門醫院,這看似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原本只生產上遊材料的石化企業,12天建起口罩「心臟」——熔噴布生產線,跨界轉產口罩,這也看似不可完成。然而,在以中國建築和中國石化為代表的中央企業聯合攻堅之下,快速完成任務,成為中國效率的典範,令世人稱道。

當我們把抗擊疫情看作一場守衛人民生命健康的戰爭時,眾志成城的國人在危難前爆發出的能量,足以逆轉局勢,足以創造這種令人讚嘆的中國效率。

這種效率源於央企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制度優勢。雖然中建三局是火神山醫院和雷神山醫院的牽頭建設單位,但其背後是中國建築舉全集團之力的大力支持,是眾多供應商、分包商在資源保障方面做出重要貢獻,是無數央企的默默貢獻——電力企業24小時不間斷供電保電,礦業企業全力籌集建設物資,石油石化企業免費提供柴油和潤滑油,通信企業火速建設5G基站。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歷經76天,中國石化建成投用16條熔噴布生產線、產能1.35萬噸/年,一舉成為全球最大、質量領先的萬噸級熔噴布生產基地,每年可助力增產135億片醫用口罩。這樣的壯舉背後也離不開央企間的協同作戰,比如在熔噴布生產線建設過程中,國機集團所屬相關單位,承擔著工藝設計、設備集成、安裝調試等重要任務,他們集全部力量,協同設備製造廠家,與中國石化高效協作,為熔噴布生產線快速建成投產發揮了重要作用。

這種效率源於央企持續推進不斷深化的系統性改革。改革開放以來,作為經濟體制改革的中心環節,我國國企改革持續推進不斷深化,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央企在這個歷史過程中革故鼎新、浴火重生,競爭力、創新力、控制力、影響力、抗風險能力獲得顯著提升。黨的十八大以來,國資國企改革進一步深化,2015年8月24日,《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的指導意見》正式下發,加上之後陸續公布的若干配套文件,共同構成了國企改革的「1+N」文件體系,為新時代國有企業改革提供了路線圖、施工表。5年來,央企在這一文件的指導下,不忘初心、砥礪奮進,改革創新、攻堅克難,重大改革舉措邁出了實質性步伐。

抗疫期間成為中國抗疫效率典型的中國石化、中國建築,同樣也是多年來深化改革的樣本企業。中國建築通過健全市場化經營機制、釋放和激發基層改革活力等方面的努力,在競爭極為激烈的建築領域銳意進取,成為當之無愧的行業第一。中國石化在完善中國特色現代企 業制度、積極穩妥深化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方面積極探索,成就斐然,科技創新成果、能源保障能力不斷增強,長期處於財富世界500強前列。

這種效率源於央企敢為人先、創新突破積累的科技實力。「基建狂魔」的實力是長期在大項目中積累歷練的結果。2018年,中建三局建設的雄安新區第一個項目——雄安市民服務中心,總建築面積10萬平方,僅用時112天全部完工。速度的背後離不開裝配式建造和BIM(建築信息模型)技術的使用。在「兩山」醫院建設中,建設者同樣充分利用BIM技術、裝配式建造等方式,合理編排工期,制定了「小時制」作戰地圖,確保了高強度的工序穿插順利開展,保障了醫院建成即交付、交付即使用。

熔噴布生產線建設的奇蹟也是科技積累的結晶。3月29日,中國石化儀徵化纖首條熔噴布生產線一次開車成功,除緊急採購的1臺進口風機外,包括核心設備熔噴頭在內的裝備全部為國內緊急製造,國產化率達95%以上。

這種效率源於央企大規模大體量會戰積累的管理智慧。在醫院建設中,中建三局建立了兩級指揮體系,各參建單位分片組織、指揮部統籌推進,調集管理人員4000餘人,作業人員35000人,24小時日夜奮戰、極速奔跑,保障了項目的順利完成。當醫療物資告急時,中國石化決定跨界生產熔噴布,第一條生產線從開始設計到建成投產,這個正常需要半年才能建成的萬噸級生產廠,僅用了12天。在其背後,是一家石油化工生產企業敢於從零開始,快速推進人員培訓和生產準備,將施工進度協調會與開工協調會每天合併召開,機電儀管操全員參與。如果沒有這些年央企「基建狂魔」在長期的大規模基礎建設實戰中積累的管理經驗,就不可能在短時間內實現在外媒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務」。

這種效率源於每一個央企抗疫參與者的全心奉獻。在醫院建設極限工期之下,施工高峰期有25000名建設者24小時兩班倒不停歇施工,很多人連續十幾天每天只休息2-3個小時,挑戰著生理極限。業內人士評價,「兩山」醫院建造速度比通常的傳染病醫院至少提高了100倍。在熔噴布生產線項目建設中,「36小時一班是正常班,48小時才是加個班」是他們的流行語。從2月24日開工建設起,76天時間,中國石化從無到有,建成了全球產能最大的萬噸級熔噴布生產基地。

中央企業及其所集結的建設者、醫護人員、供應商、志願者等所有疫情防控參與者的奉獻,有力地促成了眾志成城的鋼鐵長城,助力武漢保衛戰、湖北保衛戰取得決定性成果,疫情防控阻擊戰取得重大戰略成果,最終成就了眾人眼中的中國效率。

國務院國資委黨委書記、主任郝鵬表示,我們要牢固樹立和踐行新發展理念,緊緊圍繞構建新發展格局,加快補短板、持續鍛長板,以科技創新增強新發展動能,加快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以高水平開放打造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在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中著力培育世界一流企業。

下一步,國資央企將繼續發揮疫情防控阻擊戰中所展現出來的中國效率,以國企改革三年行動為契機,讓企業機制活起來,讓布局結構優起來,讓發展動力強起來,推動改革不斷取得突破性進展,以國企改革的綜合成效更好服務發展大局。

我們相信,經過今後持續努力,中央企業一定能夠不斷創造新的效率奇蹟,為中國效率注入更加強大的動力。(執筆 饒恆)

相關焦點

  • 講述逆行堅守故事 唱響央企責任擔當 央企抗疫先進事跡報告會(上海...
    一個個挺身而出的集體,一群群攻堅克難的職工,一次次捨生忘死的衝鋒u2026u2026報告會上,中建集團尹典、國機集團孫天慧、中國石化王興啟、中國電信楊天路、國家電網王波、東航集團楊韜等6名全國抗疫先進集體和中央企業抗疫先進集體成員代表,結合親身經歷講述國資央企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讓東航集團報告廳變成了感動與掌聲交織的海洋。
  • 央企抗疫先進事跡報告會(上海專場)在東航舉行
    一個個挺身而出的集體,一群群攻堅克難的職工,一次次捨生忘死的衝鋒……報告會上,中建集團尹典、國機集團孫天慧、中國石化王興啟、中國電信楊天路、國家電網王波、東航集團楊韜等6名全國抗疫先進集體和中央企業抗疫先進集體成員代表,結合親身經歷講述國資央企人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感人事跡,讓東航集團報告廳變成了感動與掌聲交織的海洋。
  • 2019年,央企業績如何?評論員:央企交出的成績單可打「A」
    (央視財經《正點財經》)對於央企2019年的業績表現,財經評論員侯傑: 央企交出的這份成績單可以打一個「A」。首先,效益增加、效率提升。營收增長5.6%,淨利潤增長超過10%。主業盈利增加,投資回報增加,人均創利大幅增長。
  • 《國資報告》獨家解讀:2020年《財富》世界五百強上榜國企名單
    《國資報告》記者獨家解讀2020年《財富》世界五百強上榜國企名單。▲ 點此圖片查看完整排行榜今年,中國大陸(含香港)公司上榜數量達到124家,歷史上第一次超過美國(121家)——《財富》官方稱之為「歷史性跨越」。加上中國臺灣地區企業,中國共有133家公司上榜,再次刷新紀錄。
  • 深交所:服務國資國企改革 支持央企優質資產上市
    服務國資國企改革   支持央企優質資產上市  深交所:  服務國資國企改革   支持央企優質資產上市  ⊙記者 徐蔚 ○編輯 朱紹勇   9月18日,深交所舉辦「資本市場助力央企發展」座談會。會議在深交所中關村創新創業企業上市培育基地舉辦,國資委相關部門、15家央企及深交所有關負責人參加座談會。與會代表就深交所進一步深化改革,更好服務國資國企改革,助力央企國企做優做強提出建設性意見建議。  深交所表示,下一步,將以創業板改革並試點註冊制順利實施為契機,持續提升制度包容性和適應性,支持包括央企國企在內的優質公司上市發展。
  • 國資報告:企業數位化轉型的道與術
    日前,由國資委新聞中心指導、《國資報告》雜誌社、中國民航信息集團有限公司主辦,金蝶軟體(中國)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第四屆國有企業信息技術創新與應用研討會聚焦新基建背景下國企信息化工作的新要求、新特點、新趨勢,探討國有企業如何通過信息技術與創新應用加快企業數位化轉型,助推企業高質量發展。
  • 【盤點】2019年度十大國資微新聞
    近日,《國資報告》聯合「國資小新」、國資委官方網站和多家主流媒體,從2019年公開發布的國企國資新聞中,整合、推薦了22個選項,參評【2019年度十大國資微新聞】。截至2019年12月31日,綜合各平臺投票及大數據分析,年度國資微新聞TOP10誕生。
  • 國資央企戰疫紀實:每逢國家有難,中央企業總是衝鋒在前
    黨中央、國務院對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部署後,國務院國資委不折不扣地部署落實,打響了一場國資央企的疫情防控總體戰。中國能建黨委印發文件,開展「六個一」行動。國家電投共採取了十二項措施防疫情、保生產。 作風實 《國資報告》記者注意到,國資央企在做好統籌部署工作的同時,相關負責人在疫情兇猛的春節期間,深入生產經營一線,實地調研生產保障、疫情防控工作。
  • 2020年12月國資國企改革政策與實踐動態
    三是明確了市(區)政府或國資監管機構決定的企業國有產權無償劃轉程序,規定了決定劃轉事項的程序,對決定劃轉的事權範圍、決定的通知、無償劃轉的實施及情況報告進行了說明。(新聞來源:市國資委) 國有資本布局優化 ●  中央層面:中國國新十年:蹚出國資運營有效路徑圍繞國有運營公司功能定位,中國國新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國國新」)逐步探索,構建形成了基金投資、金融服務、資產管理、股權運作、境外投資5大板塊和央企專職外部董事服務保障1個平臺的「5+1」業務格局,完善了「資本+人才+技術
  • 國資劃轉社保倒計時!萬億國資疾援養老金
    央企劃轉社保已先行一步,早在2019年就完成了81家企業1.3萬億元的劃轉,地方國企劃轉則在2020年迎來高潮,從年初到年末,各省份紛紛出臺劃轉方案並要求於今年底基本完成劃轉方案。  最新出臺政策的是北京市。12月8日,北京市政府公布了《北京市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保基金實施方案》(下稱《方案》)。
  • 《國資報告》封面報導「中化躍遷」
    以下文章來源於國資報告 ,作者國資報告雜誌 國資報告「探尋變革之道,打造陽光國資」,這裡是《國資報告》官微。《國資報告》雜誌由國務院國資委主管,國務院國資委新聞中心、中國經濟出版社聯合主辦,是目前唯一一份由國務院國資委主管主辦的全面監督管理和發展國有資產的戰略實踐指導性國家經濟期刊。
  • 中國電建成功於深交所發出全國首單央企抗疫類REITs
    近日,中國電建成功於深交所發出全國首單央企抗疫類REITs。該類REITs為「申萬宏源-電建南國疫後重振資產支持專項計劃」,發行規模18.1億元,產品期限5年。2014年,中國電建地產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南國置業控股股東,中國電建地產集團是國務院、國資委核定的16家主營房地產開發與經營業務的中央企業的地產平臺公司,作為央企控股的上市商業地產公司,南國置業藉助兩大平臺資本及資源優勢,實現了公司跨越式發展。
  • 股權投後|天智航、寒武紀、容百科技獲國資股東投資布局
    近日,《國資報告》雜誌發文稱:「科創板開板一年多來,央企積極參與和布局,並交出了一份亮麗的成績單,充分展示了央企近年來在科技創新、國有經濟布局優化和結構調整方面的成果
  • 央企發行、承銷、認購各類疫情防控債券超240億元
    、承銷、認購各類疫情防控債券超240億元  據國務院國資委官方公眾號「國資小新」3月21日消息,戰疫兩月,央企創新舉措源源不斷,初步形成了包括債券、信貸、保險、基金、信託等在內日益豐富的「工具箱」,為相關企業復工復產提供「潤滑劑」「強心針」,讓產業鏈上下遊真正活起來、轉起來。
  • 預期升溫 國資改革概念周漲3.01%
    原標題:預期升溫 國資改革概念周漲3.01% 摘要 上周滬深股市中熱點相對散亂且持續性不強,不過國資改革成為周內最為閃耀的投資主線。
  • 國資委曬央企2019年成績單 資產負債率下降0.6%
    央企重組已完成41家企業重組 今年重點推進專業化重組推動國有資本進一步優化調整是國企改革的一個重要任務,近年來央企重組整合步伐加快,十八大以來先後已完成了22組、41家企業的重組整合,例如中國南車與中國北車、寶鋼和武鋼、中國遠洋和中國海運
  • ...央企互加「好友」回應做強做優做大國有企業,還有科技創新將為...
    比如,「十四五」規劃建議明確提出,要「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那麼,如何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和國有企業呢?接下來,就請跟著小編一起拓展「知識面」吧!再從重組整合情況看,據同花順iFinD統計數據顯示,按首次公告日並剔除交易失敗案例後計算,今年8月1日至12月7日期間,A股共有314起併購事件的參與方為國有類上市公司。從項目進度上看,44起已完成,270起正在進行中。若將時間軸拉長至全年來看,年內A股共有655起併購事件的參與方為國有類上市公司。
  • 國企改革三年行動方案確定後央企上市公司吸並重組第一槍已打響
    二是有利於縮短管理鏈條,提升管理效率。 本次交易前中國能源建設通過葛洲壩集團間接持有葛洲壩約42.84%的股權,為葛洲壩的間接控股股東,且雙方擁有獨立的管理層,激勵機制和利益目標會存在不完全一致的情形,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影響管理效率和組織運行效率。
  • 碳中和願景下國資央企有哪些動態?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2020年9月22日,國家主席習近平在第七十五屆聯合國大會一般性辯論上發表重要講話強調,中國將提高國家自主貢獻力度,採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爭於2030年前達到峰值,努力爭取2060年前實現碳中和。這是中國在巴黎協定之後第一個長期氣候目標,也是第一次提到碳中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