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大約兩年前,48歲還沒摸過女人手的劉春水,終於走了「桃花運」,找到了一個清秀的老婆孫開蕊。
雖然是去做上門女婿,雖然孫開蕊是二婚,還跟前夫王天亮有一個患有軟骨病的6歲兒子,父親孫德滿中風癱瘓在床已經20多年,母親習久芬也有60多歲了,家裡一老二癱,但是劉春水還是毫不猶豫地應承了這門親事。
倒插門後,劉春水任勞任怨地擔起了這個家的重擔:
地裡活他幹,家務事他做,一老一少兩個癱子也主要靠他來管。
家裡有了劉春水,孫開蕊瘦弱的身子居然慢慢豐滿了一點,疲憊蒼白的臉上也有了一絲絲笑容。
習久芬為女兒也為自己鬆了一口氣。
可惜,命運弄人,結婚才四個多月,孫開蕊就查出了癌症,不到兩個月就留下一老二癱,撒手而去。
孫開蕊去世後,大家都認為劉春水會離開這個家。
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已經一年多了,劉春水並沒有離開,而且也看不出有離開的打算,像妻子在世時一樣,他盡心竭力地照顧著這個與他毫無血緣關係的一家。
他的事跡感動了很多人,在劉春水不知情的情況下,村長把他推薦到鎮上,參評今年的道德模範。
結果三輪評選都是全票通過,鎮政府公示時,劉春水的名字排在第一位。
為加大宣傳力度,村長還帶鎮上的宣傳委員來採訪他。
可是,劉春水一見他們,撂下手裡的碗落荒而逃,在陰溝裡躲了三個多小時。
這是作家曉蘇的短篇力作《道德模範劉春水》的部分內容。
如果只看到這裡,我想每個人都會為劉春水這個鄂西漢子的淳樸善良,老實憨厚所感動:
因為他,我們又相信了愛情,因為他,我們又看到了人性的光輝。
然而,背後的真相卻是殘酷的。
雖然是虛構的小說,但源於生活的真實卻讓我們看到了生活的無奈,人性的複雜。
(二)
前夫王天亮無法面對兒子殘疾的現實,要求離婚,而且因為孩子沒有跟他姓,他也不要孩子。
但孫開蕊不同意,所以拖到孩子六歲時,他偷偷走了。
孫開蕊知道大家嫌棄她什麼,但她還是堅持不跟父母分開住,不送孩子去福利院,結果沒人願意跟模樣清秀的孫開蕊結婚。
劉春水為什麼會願意呢?
因為窮,因為有心理需求。
劉春水家四兄弟,除了二弟用妹妹換來了一個老婆,其他三個都是光棍,而這樣的光棍在他們公雞溝不下二十條。
48歲的他第一次離女人這麼近,用他自己的話說,是火坑他也跳,就是伺候三個癱子,只要夜裡總有個女人陪他睡覺,他也願意:
每當我把孫開蕊摟到懷裡的時候,所有的苦和累很快都沒有了,像春天化雪似的,一下子化得一乾二淨。
日子也因為劉春水的到來變得越來越好,劉春水確實是個好人,雖然這份感情與愛情無關,但苦難的日子,讓兩個沒有愛情的人也能相濡以沫。
不到半年,孫開蕊因為癌症去世了,劉春水也想過離開孫家,畢竟,沒有了孫開蕊,這個家跟他一點關係也沒有。
原本埋了孫開蕊,他就準備直接回公雞溝的,念在一夜夫妻百日恩,他打算等過了五七再走。
最憂心的當然是習久芬了,沒有了劉春水,她一個60多歲的女人,雖然身體還不錯,也應付不了兩個癱子。
在孫開蕊沒死之前,習久芬對劉春水就很好,買煙買酒夾菜,這種好,一方面是對劉春水辛苦付出的感激,更多的是變相的討好和籠絡。
如今沒有孫開蕊,她要如何才能留住劉春水呢?
五七那天,離開前劉春水先去拜祭了孫開蕊,然後幫孫德滿和孩子細細地洗了個澡,畢竟是最後一次,他洗得比任何一次都細心。
最後餵這兩個人吃飯,餵了很長時間。
習久芬在等他吃飯,她知道劉春水今天會走,她拿定了主意,她煮了幾道菜,還備了一壺酒。
醉意朦朧之間,習久芬扶劉春水上床,然後留在了那裡。
從此以後,劉春水再也沒有要離開的想法了。
(三)
劉春水願意倒插門,願意辛苦照顧孫開蕊這個搖搖欲墜的家,甚至在孫開蕊死後還願意留下來,並不是他有多高尚,他所做的一切,更多的是為了滿足生理需求,算不上道德模範。
他自己也很清楚:一旦被報導,就會被關注被檢視被放大,人們對道德模範的高標準將壓出他內心的卑微與卑鄙來。
以現代的標準來看,故事中的每一個人都是道德失範的,但又是那麼真實,值得同情:
我們無法譴責落逃的王天亮,因為我們心裡多多少少住著一個王天亮那樣的靈魂,在極端困境的時候尋求解脫。
習久芬用這種方式留住劉春水,似乎很令人不齒,可是丈夫孫德滿40歲不到就中風癱瘓,一個有血有肉,心理正常的女人,面對二十多年無愛無性的生活,這種痛苦又有誰能懂?
用這種方式留下劉春水,不只是生活所迫,也是心理所求。
劉春水不高尚,但他勤勞善良,刻苦耐勞,有良心。
這世界不需要道德模範,我們也無須站在道德的制高點去批評別人,套用王力宏的一句歌詞:
夜空灑滿了星星,但幾顆會落地......你看不見的世界裡,多的是你不知道的事。
正視人性的弱點,我們才能學會放過自己,包容別人;這世界才會多一些悲憫,少一些戾氣。
作者/來源:落雁歸來
內容如有不妥,請點擊頭像-私信聯繫小編修改或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