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和博物院有什麼區別?故宮博物院和南京博物院級別一樣嗎

2020-12-16 小院之觀

國內的博物館,有的叫館,有的叫院,名稱上不是太一致,但實際上它們是一回事。

從級別上來說,博物院和博物館其實也是一樣的,並不存在高低。比如故宮博物院是中央部委級;山西博物院、南京博物院、河北博物院是省級;西安博物院是地市級;良渚博物院是縣級,它們都叫做博物院。

為什麼有的叫博物院,有的叫博物館,這還要說到對它的英文名詞「museum」的翻譯。

博物館本身是西方近代社會的產物,最早的博物館是阿什莫林博物館,它在1683年創立於英國牛津。

晚清時期,中國與西方的溝通加強,不少人在去過西方後,接觸到了博物館並記錄下來。

但是當時並沒有標準的翻譯,各人的記錄中對博物館的稱呼並不一樣,有記作「古玩庫」的,有記作「萬種園」的,還有記作「積寶院」或「集奇館」的,不一而足。

最早見於記錄的中文「博物院」這個詞彙,來自於清末思想家王韜,在他的《漫遊隨錄》裡,把羅浮宮博物館記為博物院。

19世紀末期,博物館在中國陸續建立,當時的稱呼,有稱為博物院的,比如徐家匯博物院、香港博物院、上海博物院、美國博物院、煙臺博物院、華北博物院、北疆博物院。

也有稱作博物館的,比如徐家匯博物院、香港博物院、上海博物院、美國博物院、煙臺博物院、華北博物院、北疆博物院等等。

博物館和博物院兩個詞彙,在這時並不統一,可以通用。Musuem到底怎麼翻譯,這個問題引起了討論。

學者們也有不同看法。博物館學家楊鍾健先生認為,兩個稱呼沒有區別;蔡元培認為,博物院從名稱上永久性更強。

在1930年,頒布了《古物保存法》,裡面使用了「國內各博物院」的說法,但到了1936年,專業組織「中國博物館協會」創建,又取了博物館這個稱呼。

直到建國以後,國家文物事業管理局成立,在以後的工作中,基本採用了博物館作為通稱,在1982年,頒布了《文物保護法》,裡面也使用了博物館的稱呼,博物館就此事實上確定下來。

即使這樣,博物館和博物院現在也都是通行的,有些博物館老館新建後改名為博物院,這只是名稱上的變化,並不代表其他改變。

拿故宮博物院來說,是民國時期建館時就確定的稱呼,一直沿用到現在,南京博物院也是如此,這都是傳下來的舊稱。

所以,博物館和博物院只是對Museum的翻譯和使用習慣不同,以及在不同時間段舊稱的延續。就現在來說,博物館是通行的標準稱呼,博物院可以看作博物館的一個別稱。

相關焦點

  • 同屬中國三大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和臺北故宮博物院居然是親戚!
    文/姚崢華有一本書,叫《朵雲封事》。名字很特別,內容也很特別。我們都知道,南京有個南京博物院,臺北有個臺北故宮博物院。但關於這兩個博物院有什麼交集,卻少有人知道。他以一位親歷者的身份,寫了一篇文章《中央博物院的悲劇——記博物院事業中一項理想的真精神》,憑弔了這個出師未捷身先死的偉大理想。在他看來,中央博物院命運坎坷,於1933年始設籌備處於南京,是蔡元培、傅斯年、李濟等人,在理性主義的旗幟下,以書生救國的熱忱,所構思成立的一個具有普及教育觀念的博物館計劃。
  • 更名「華夏博物館」?民進黨要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黑手了
    據臺灣《中國時報》報導,臺當局文化部門昨日於臺灣立法機構進行項目報告並備詢,「立委」黃國書表示,根據臺北故宮博物院響應媒體的報導,證實改組案確實在討論中,他表示,若真要納入文化部門,應提前進行相關規劃。國民黨「立委」林奕華則認為,國際級博物館有保持超越性及獨立性的必要,將臺北故宮博物院納進文化部門茲事體大,她並不贊成。
  • 這回,「臺獨」選擇對臺北故宮博物院下手
    明末清初,在收藏的基礎上故宮博物院被建立,為保護其收藏的文物不被破壞,在二戰前夕,故宮博物院不得選擇將文物南遷,運送到上海、南京等地。直至1947年抗日戰爭結束之後才運回南京。上世紀四五十年代,南京國民黨政府從南京庫房中挑選出數千箱文物運往臺灣,而後成立臺北故宮博物院。
  • 南京博物院上演「博物館奇妙夜」
    南京博物院上演「博物館奇妙夜」 2020-05-19 09:43:29 來源:中國新聞網 作者:翟璐 責任編輯:翟璐
  • 故宮博物院兩位前院長受聘新職
    澎湃新聞2020年12月12日訊 故宮博物院兩位前院長近期均受聘新職。據《深圳特區報》消息:12月7日上午,深圳大學博物館(籌)正式揭牌。市委宣傳部副部長王楚宏、市文聯黨組書記李瑞琦出席揭牌儀式。消息提到:2019年5月開始,深圳大學啟動博物館籌建工作。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被民進黨當局給改名了嗎?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上的著名博物館之一,其中存放了大量歷史悠久的珍貴文物,臺北故宮博物院一直在臺灣享有崇高的地位。 民進黨「立委」黃國書公開聲稱,全世界的博物館都屬於文化部門,只有臺北故宮博物院屬於臺「行政院」,現在的編制會讓博物館的配置有問題。其言下之意,便是應該讓臺北故宮博物院歸屬於臺當局的文化部門。
  • 那些曾經在北京故宮博物院館的稀世珍寶
    臺北故宮博物院(Taipei Palace Museum),又稱中山博物院,屬地方綜合性博物館、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是研究古代中國藝術史和漢學重鎮,為臺灣省規模最大的博物館。臺北故宮博物院內收藏有故宮、南京故宮、瀋陽故宮、承德避暑山莊、頤和園、靜宜園和國子監等處的皇家舊藏,所藏的商周青銅器,歷代的玉器、陶瓷、古籍文獻、名畫碑帖等皆為稀世之珍;展館每三個月更換一次展品。截至2014年末,館藏文物達69.6萬餘件。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降格是臺灣文化失格
    關 注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世界首屈一指的中華文物博物館,足以與世界級的法國羅浮宮、英國大英博物館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分庭抗禮,鼎足而立。這個舉世聞名的文化品牌是如何建立的?建立過程的艱辛又何其不易?
  • 臺北故宮博物院裡的那些奇珍異寶們
    臺北在我心中一直是一個很文藝的城市,這裡不僅有美味的食物,還有數不盡的展覽。我一直很想去臺北故宮博物院 ,對那裡的文創產品垂涎已久 。對,是垂涎已久,都說中國的故宮文物一半在北京,一半在臺北 ,那麼臺北之行一定要來到這裡。
  • 世界四大博物館,為何沒有故宮博物院?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
    世界四大博物館,為何沒有故宮博物院?馬未都的解釋,一針見血眾所周知,世界四大博物館,是法國的羅浮宮、英國的大英博物館、俄羅斯的艾爾米塔什博物館以及美國的大都會博物館。這四大博物館,卻偏偏沒有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承載的是五千年文化沉澱,可就是沒有評選上世界四大博物館。
  • 臺北故宮博物院有一道不錯的菜:「東坡肉」炒「翠玉白菜」
    每一個城市都有自己獨特的韻味,然而來到臺北,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打卡,看看這些國寶,在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但是知名度卻毫不遜色,這和他的歷史成因有很大的關係。那就跟隨我的腳步,走進這座年輕而又知名流傳的博物館,一探究竟吧。
  • 博物館也玩穿越?南京博物院帶你回民國,沉浸式展館成打卡聖地
    喜愛逛美術館、展覽館的朋友一定對南京博物院不陌生了,作為中國三大博物館之一,館藏文物僅次於北京故宮博物館呢,有非常多的文物愛好者千裡迢迢,專程來到南京博物院參觀學習,南京博物院經常舉辦一些精彩的主題性展覽,一到暑假還有許多教育活動。
  • 我國有兩個故宮博物院,一個在臺灣,臺北故宮有哪些「鎮館之寶」
    著名節目主持人白巖松說:"由於歷史的原因,造成了海峽兩岸各有一個故宮博物院,兩個故宮博物院同根同源,都珍藏著大量代表了中華古代文化的奇珍異寶"。今天就來說說臺北故宮博物院。一、臺北故宮博物院的前世今生。
  • ...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展出
    人民網北京9月22日電 由故宮博物院和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明代御窯瓷器」系列對比展之「御瓷新見——景德鎮明代御窯遺址出土與故宮博物院藏傳世瓷器對比展」今天在故宮博物院景仁宮展出。故宮博物院是在明、清兩代皇宮及其收藏品基礎上建立起來的中國最大的綜合性博物館,所藏明代御窯瓷器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精,與景德鎮市人民政府聯合舉辦傳世與出土明代御窯瓷器對比展,可謂珠聯璧合。
  • 輿論壓力大 臺北故宮博物院 「叫停 」改名
    迫於壓力,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吳密察昨天緊急出面澄清稱,「絕對沒有改名問題」。爭議緣起:傳改名為「華夏文物博物館」臺媒日前爆料,為配合民進黨當局行政機構「組織改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將降級為「文化部」的下屬三級機構。消息傳出後,有人認為這會「矮化」臺北故宮博物院。
  • 宋畫,叩響生命的價值|水墨|構圖|北京故宮博物院|臺北故宮博物院|...
    《寒江獨釣圖》 宋 馬遠 絹本水墨 26.7cm×50.6cm 日本東京國立博物館藏《寒江獨釣圖》只畫了漂浮於水面的一葉扁舟和一個在船隻上獨坐垂釣的漁翁,他身體略前傾,全神貫注,或許此時正有魚兒咬鉤?由於釣者坐在船的一端,故爾船尾微微上翹。四周除了寥寥幾筆的微波之外,幾乎全為空白。
  • 故宮博物院有序開放(2)
    新華社照片,北京,2020年5月1日 故宮博物院有序開放 5月1日,遊客在故宮西六宮部分開放區域內遊覽。 當日,故宮博物院有序恢復開放,實行預約、錯峰、限流等措施,每日限5000人參觀。觀眾可通過故宮博物院網絡售票網站,使用第二代身份證或護照信息預約購票。
  • 易培基:故宮博物院首任院長,為何後來卻成了「故宮盜寶案」主謀
    1934年11月,張繼一紙狀書將故宮博物院院長易培基上訴法庭,指控其在1929年到1934年的5年時間裡,一共盜取故宮博物館中珍珠1319顆,寶石526顆,並且以假亂真以次充好,用假的珍珠和寶石共計12000多顆將真的調換,並最終佔為己有。
  • 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否認臺北故宮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
    臺北故宮博物院。(圖片來源:臺灣「中時新聞網」)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島內上周傳出臺北故宮博物院將由原來隸屬於臺行政主管部門的二級機關轉為歸屬於臺文化主管部門的三級機關,甚至還傳出將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去中國化」,引發輿論熱議。
  • 「臺北故宮博物院」要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臺「行政院」回應了
    【環球網報導 記者 尹豔輝】臺北故宮博物院近日傳出要降級並改名為「華夏博物館」,被質疑是在「去中國化」。臺灣「中央社」報導稱,臺「行政院」秘書長李孟諺今天(12月1日)說,臺「行政院」在討論組改案的過程,從沒有討論到任何臺北故宮改名的方案,也就是「故宮沒有要改名」,他還說「請外界勿再以訛傳訛」。臺北故宮博物院(中時資料圖)報導稱,外傳原隸屬於臺「行政院」的臺北故宮博物院,未來可能改隸屬於臺「文化部」,成為三級機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