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柳巖憑藉一張老照片賺足了大家的眼淚,還登上了微博熱搜榜第一。
第六期的《王牌對王牌》裡,柳巖哽咽講述了父母結婚照背後故事:
爸爸生平只穿過兩次西裝,拍結婚照的那天是第一次,心裡充滿了對幸福生活的嚮往。
第二次穿是在四十年後,他與媽媽的紅寶石婚禮上,滿臉洋溢著溫暖的笑容。
典禮結束後,爸爸許諾等到柳巖結婚時,他會第三次穿上帥氣的西裝。
可惜沒能等到這一天,爸爸就因胃癌離世了,再也沒機會看到她出嫁。
聽完柳巖的講述,沈騰仰頭止淚,賈玲也偷偷抹著眼淚……
我們的一生中,總有很多不經意間許下的大大小小的承諾:
等有時間了,我一定好好陪陪你們;等錢賺夠了,我們一定要去看看世界;等時機成熟了,我一定要去實現理想。
然而若干年後,我們回顧曾經信誓旦旦的那些事,很多尚未開始,卻已物是人非。許多事情,都經不起等待。
1
記得王鷗在某一期的《我家那閨女》中,重溫了自己跟父親的往事。
王鷗的父母在她三歲時就離婚了,她從小到大都沒有過被愛的感覺,這一度令她對父母有很深的積怨。
直到長大後,自己也經歷了生活的艱辛,才慢慢理解了父母當年的難處。但又因為要打拼事業,沒什麼機會為他們付出。
後來她的事業有了起色,終於能夠給父母更好的生活,不料父親卻突然病故。
節目中王鷗流著淚說,她答應過要給父親買一件皮衣,可惜還沒等自己買,父親就沒了。
我們總是想當然地以為親人會一直在那裡,等著我們有時間、有精力、有錢時再去兌現那些曾經的承諾。
然而人生變幻無常,我們並不知道意外和明天哪個會先到來。
2020年伊始,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如狂風過境般地襲卷了中國大地,讓無數人經歷了與親人的生離死別。
前段日子,武漢女孩倩倩的媽媽因新冠肺炎住院,離家前一天她留給女兒的字條被網友狂轉,戳中了無數人的淚點:
「做蛋糕的麵粉過期了,我拿走了。食品都是有保質期的,一個人生活以後買小包裝的。東西歸類,免得自己不記得,家裡有的買重了,用不了是一種浪費。別嫌媽嘮叨,日子是需精打細算的過。」
後來,倩倩的媽媽在醫院去世,那短短幾行字成了媽媽留給她最後的叮嚀。
這對母女之間,或許也有很多尚未實現的約定。然而災難到來之前,誰曾料到她們的母女緣已經快走到盡頭了呢?
龍應臺說:「父母子女一場,就是不斷地在目送他們的背影漸行漸遠。」
父母註定了不可能永遠陪伴我們,何況世間還有種種難以預料的意外,所以親子之間的當下時光顯得尤為珍貴。
親情不一定要等到我們有很多時間,或者很多金錢的時候才能表達。日常中及時給予的點滴關愛和陪伴,或許更能溫暖彼此的心。
別讓親情變成等待,等待變成遺憾。愛,就在當下。
2
曾經在天涯上認識的一位網名叫風鈴的網友,跟我分享過她母親的故事。
風鈴的父親在她中學時就去世了,她一直跟母親相依為命。
幾年後,她考上了一所外地大學,然而入學沒多久,母親就查出了晚期乳腺癌,並且已經擴散,必須做手術,於是她匆忙趕回了家。
某天,正在醫院照顧母親的風鈴,突然接到一個陌生男人的電話,要求當面跟她談談母親的一些事情。
滿腹狐疑的風鈴跟那個男人在一家小茶館見了面,男人說他是母親的老同事,然後對她講述了一個略有些傷感的故事。
很多年前,男人曾經暗戀過一個女人,但因為那時候他們各自都有家室,所以只能把這份感情埋藏在心底。平時他在單位對女人很照顧,但從未表白。
後來男人的妻子車禍去世,很多親友給他介紹對象,但他還是放不下心裡的那個女人,談了幾個對象都沒成功。幾年後,女人的丈夫也去世了,男人終於鼓起勇氣向女人表白了心意。
女人很震驚,也很感動,但還是拒絕了他。因為孩子和爸爸的關係很好,她怕孩子一時接受不了,等過幾年孩子大了再說。
一晃又過了若干年,女人查出患了乳腺癌,他便主動提出要照顧她餘下的日子。可她依舊不肯,怕拖累他。
說到這裡,男人向風鈴坦白,他一直放不下的那個女人就是她的母親,希望風鈴能夠幫忙成全他多年的心願。
那天,從未做過紅娘的風鈴親自把母親的手遞到了男人的手中,四目相對時,兩個年近六旬的老人都落淚了。
兩年後,風鈴的母親去世了。那個男人說,雖然和她母親相伴的日子很短暫,卻是他一生中最快樂的時光。
風鈴很替母親惋惜,因為父親去世後,其實母親一人帶著她過得挺辛苦。如果能早點拋開顧慮和那個男人在一起,有個愛人陪伴身邊,或許母親不會走得那麼早。
作家鐵凝說:「我們都太喜歡等,固執地相信等待永遠沒有錯,美好的歲月就這樣一日又一日被等待消耗掉。」
是啊,人們常因為心中的種種牽絆而讓自己和愛人處於漫長的等待之中。為了這份愛,甘願忍受等待中的孤獨與煎熬。
然而歲月無情,或許等到自己終於能夠邁出那一步的時候,你倆餘下的時光已經寥寥無幾。
不是所有的等待都經得起來日方長,給愛多一點勇氣,不要等到一切都來不及時才敢突破情感的桎梏。
3
人生匆匆幾十年,除了親情和愛情,還有多少夢想也在等待中枯萎?
寫作群裡有位群友的經歷讓很多人都感慨不己。
這位群友大學時期有一個要好的同學,因為都喜歡寫作,所以有很多共同語言。
那時候,他倆的夢想都是成為專職作者,於是經常相約在一起探討心得,互相勉勵。
畢業後,群友留在了當地工作,而那個同學去了上海。
後來,工作的辛苦,以及生活的壓力,讓他漸漸失去了追逐夢想的活力,日復一日過著蜜蜂般單調而忙碌的生活。
其實他心中的職業作者夢依然蠢蠢欲動,可惜總因為各種理由一再拖延。
每當夢想的聲音告訴自己,別荒廢了寫作功底,要多練筆投稿的時候,另一邊惰性的聲音就會反覆嘀咕:
等工作不忙的時候吧,等孩子再大點吧,現在這麼多事情,先幹正事要緊。
直到若干年後的一天,群友收到了那位大學同學的消息,說要到他所在的城市來開新書發布會,邀請他過去玩。
群友這才恍然意識到,自己已經被當年同一起跑線的朋友遠遠甩在了後頭。
後來的會面中,他進一步得知那位同學現在已經是知名媒體的專欄作家,還成了幾家大公眾號的籤約作者,稿費收入遠遠超過了他的薪水。
受到強烈衝擊的群友,回家後就給自己制定了一份寫作計劃,報了寫作班,加入了寫作群,並且強迫自己每天筆耕不綴,重拾當年的夢想。
他說不希望多年後的自己,再因一味等待所造成的後果而遺憾了。
明代文人錢福說:「明日復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萬事成蹉跎。」
一生中似乎有很多個明日,可如果我們總把一切希冀都推給明日,年復一年原地踏步,不知不覺間會浪費多少時間而無所作為。
別讓歲月在等待中虛度。
但願所有有夢想的人,無論前方有多少困難和考驗,都能果斷前進。多年後的你,一定會感激現在不遲疑就出發的自己。
4
時光飛逝,在無盡的等待中,我們不見了親人、失去了伴侶、流逝了青春、消磨了夢想……等到回過神來,才發覺往昔攢下的無數個約定、承諾和憧憬,到如今仍舊是一場虛無。
忽然想起了王錚亮的那首歌:
時間都去哪兒了?還沒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鹽半輩子,轉眼就只剩下滿臉的皺紋了。
光陰如水,奔流不回。無論親情、愛情,還是夢想,都需要我們把握當下,珍惜眼前,別讓人生輸在了「等待」二字上。
作者簡介:予夏,湯小小寫作班學員。期待用真誠樸實的文字與你分享快樂、疏解情感、互慰心靈、排遣煩惱、共同成長。願每個人都能被世界溫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