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葩跨界!無印良品開始在中國賣菜了

2020-12-22 澎湃新聞

中國基金報記者 文景

在經歷了巨額負責、虧損、子公司破產後,無印良品開始在中國賣菜「自救」了。

無印良品在中國跨界「賣菜」

據國內多家媒體報導,近日,在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召開的招商發布會上,項目方宣布,無印良品將在中國開設生鮮市場,首家店鋪將入駐該購物中心。項目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為無印良品最新業態之一,又名MUJI菜市場生鮮計劃。

其實,這並非是無印良品首次入局生鮮市場。早在2017年,無印良品就在日本東京有樂町的旗艦店開設了蔬果賣場,2018年,在大阪開業的大門店號稱全球面積最大的無印良品菜市場,佔地面積達到4300平米,主打高端食材的銷售。無印良品的生鮮超市的內部設計仍然是MUJI簡約風,與國內的盒馬、永輝超級物種等新零售門店類似,無印良品菜場除了售賣鮮魚、生肉、蔬果等生鮮農副產品外,也現場提供加工和用餐服務,消費者還能夠親自參與食材的料理。

其實,開拓新業務成為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頻繁使用的策略,前後推出書店、酒店、輕食快餐、家裝服務、便利店等多個業務,但至今每種業務僅有一兩家門店,並沒有形成規模效應,也難以大量複製。

除了無印良品,此前優衣庫、森馬、國美、滴滴也紛紛跨界「賣菜」。

早在2002年,優衣庫就在日本投入重金,開啟生鮮蔬菜的電商+實體的商業模式。今年7月,國內的森馬在溫州開出了第一家新型菜場門店—森活之家。此外,國美首家社區生鮮超市美+鮮生活超市在北京也已正式營業,「出行老大」滴滴也殺入了生鮮戰場,在成都試水推出了「橙心優選」的社區電商項目。

根據數據顯示,2013-2019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持續擴大,2019年中國生鮮市場交易規模達2.04萬億,同比增長6.8%。再加上這次疫情的影響,人們會越來越習慣於網上購物,生鮮市場也因此存在著巨大的發展空間。

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破產

負債達67億日元

無印良品近年來的發展並不順利。

今年7月,日本零售商無印良品(MUJI)母公司株式會社良品計劃(yohinKeikaku Co)表示,美國分公司已向德拉瓦州一家法院申請破產保護。公司計劃永久關閉部分不盈利店鋪,並重新就門店租金進行談判。據悉,該公司在破產申請中列出的負債高達6400萬美元(約合67億日元)。

據彭博社報導, MUJI 美國子公司已經根據《美國破產法》第 11 章申請破產保護,從疫情爆發以來全美便有 18 家門市停業,沉重的租金和客流量的減少加劇了美國公司的營收壓力。良品計劃在官網發布公告稱,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在疫情期間已經採取了擴大客戶群,協商租金等方式去改善業務,但因為疫情的不斷擴大和門店關閉等原因,銷售大幅下降。不過母公司同時也表示,儘管目前美國申報破產,不過這並不會對於其他國家與地區產生影響。

無印良品美國子公司是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而申請破產的110餘家公司中的其中一家,疫情席捲了全球各地的零售商,申請破產也是公司努力應對的一種方式。在今年4月至5月期間,無印良品在日本門店的同店銷售額也下降了近一半。

彭博社還指出,無印良品於2006年正式進入美國市場,目前無印良品在美國設有18家門店,年收售額約為1.02億美元,佔良品計劃營收的2.5%,但在過去三個財年中,美國市場一直處於虧損中。根據其破產聲明,無印良品的美國業務已連續三個財年虧損,上財年虧損約1000萬美元。

11年來首降:

利潤下跌 95.8%,虧損 169 億

數據顯示,今年8月,無印良品營業收益減少 17.1%(1793 億日元),利潤下跌 95.8%(8.72 億日元),虧損 169 億日元。這是自 2009 年 11 月以來,企業的營業額首次錄得下跌。雖然如此,但是從 6 月開始,日本和中國的銷售表現回升,品牌更寄望下年度的收益會創出新高。

今年 3 至 5 月,因為 Covid-19 被迫休業,無印良品自 1998 年上市以來首次錄得營業赤字。不過,社長表示:「在日本、中國、臺灣和泰國的銷售額大幅回升,只因歐美店鋪虧損,加上東京地區的商店銷量減少,才造成最終赤字。」

在中國,無印良品日子並不好過。自2016年來,這家日本巨頭在華的業績連年下跌,甚至在2017年實現了負增長。近三年時間內,無印良品旗下的產品被曝質量問題10餘次。由於其產品價位一直飽受中國消費者的詬病且銷量不佳,無印良品近5年時間內已經連續11次在中國市場採取降價措施。

除了質量問題,無印良品近兩年在中國遇到了一些挑戰。

在中國市場上,無印良品並不算一個平價品牌。雖然一直通過物流、供應商交流等方式下調價格,試圖在2020年實現中國和日本商品的價格一致。但即便價格一致,無印良品的商品價格仍然顯得很高,主要原因是中日兩國人均收入差距較大。

但是另一方面,中國市場上主打性價比的家居零售品牌越來越多,比如名創優品、諾米家居、網易嚴選、蘇寧極物、小米有品等。這些新品牌主打高性價比產品,同時模仿各類爆品,攔截新興的中產階級用戶。

作為對比,創立7年的名創優品如今在國內擁有超2000家門店,進入中國大陸市場15年的無印良品目前僅有270餘家店鋪。

編輯:艦長

中國基金報:報導基金關注的一切

Chinafundnews

長按識別二維碼,關注中國基金報

原標題:《奇葩跨界!無印良品開始在中國賣菜了》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無印良品下沉賣菜,能否重拾年輕人的歡心?
    「無印良品也要賣菜了,以後再也不能稱『無印良品風』了」,一位顧客如此調侃。近日,無印良品官宣將在上海瑞虹天地開設中國首家生鮮店,屆時門店將有一半的面積用來賣生鮮,包含鮮魚、精肉、水果、蔬菜等4000餘種產品。 很多消費者難以想像,如果一半場地走冷淡風,一半場地要去接地氣,風格上是不是會太割裂?
  • 賣雜貨的無印良品、賣衣服的森馬,為啥都開始賣菜了?
    無印良品是一個日本雜貨品牌,被消費者認為是冷淡風的代表。據悉,無印良品將在中國開設菜市場,首店將入駐上海瑞虹天地。無印良品的菜市場將延續簡約的風格設計。除了售賣鮮魚、生肉、蔬果等生鮮農副產品外,還提供現場加工和用餐服務,消費者可參與食材的料理。
  • 無印良品也賣菜了,盒馬該如何應對?
    此次無印良品在上海開店賣菜並非首次,在東京和大阪都有開生鮮店,其中大阪Aeon Mall堺北花田店,號稱全球面積最大的MUJI菜市場,佔地面積達到4300㎡。01精品食材超市日前,無印良品官宣將在中國施行MUJI marché(菜市場)生鮮計劃,其中國內首店將入駐上海瑞虹天地。
  • 正版賣菜自救,「山寨」上市圈錢,無印良品和名創優品的生意經
    科技自媒體 | 江湖老劉2020年10月10日無印良品公布2019財年Q2財報,其在中國地區銷售額首次出現下降,推出「新定價」策略未見效,便有賣菜自救的新方案。正版另闢蹊徑,賣菜自救無印良品從進入中國市場受到熱捧而後熱度趨於冷卻,以無印良品為代表的「中間價位」品牌正在失寵,為拯救中國市場營收放緩的局面,早在2017年8月,無印良品已宣布中國店鋪在秋冬季開啟新定價,其中家居類降價幅度為67%,電子類和健康美容類分別降價21%、24%。
  • 無印良品在中國開菜市場,買菜要年輕化、品牌化了?
    無印良品要在上海開菜市場,準備賣菜了。這背後打的是什麼算盤? 其實,在此之前無印良品就已經在日本東京和大阪的繁華地段相繼開了兩家菜市場,並且成為熱門的網紅打卡地點。 誠然,這種無印良品風憑藉著原本的大眾消費者認知度的積累和較高的辨識度也受到了消費者的追捧,本質上可以看到無印良品正在拓寬業務版圖邊界,但可以發現這些的共同之處都在於傳遞無印良品的生活概念,通過圍繞消費者日常生活需求,構建不同的
  • 無印良品在中國賣不動了,日本成功無印良品在中國做錯了什麼?
    秋天可以說是一個收穫的季節的,但是就是在這個金秋時節,著名國際零售企業無印良品卻挺鬧心的,10月10日,印良品最新發布的二季度業績顯示,其進入中國市場以來,可比銷售首次下滑。也許現在最鬱悶的估計就是無印良品了,其實縱觀無印良品進入中國這麼長時間以來,無印良品降價多次,但是為什麼中國人就不買帳呢?
  • 從無印良品開始賣菜說起,生鮮店到底要怎麼開?
    但就在這前浪剛被拍在沙灘上的時候,擁擠的生鮮賽道又迎來了後浪:無印良品開始賣菜了。無印良品MUJI marché(菜市場)生鮮計劃中國首店將入駐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昔日的」中產小資」開始有了「煙火氣息」。其實在此之前,無印良品就已經涉足了生鮮行業,在日本東京和大阪的繁華地段相繼開了兩家菜市場。
  • 無印良品是時候「下行」了
    2005年,無印良品在上海開出第一家店,雖然在此後的七年時間裡,無印良品都處於一段沉寂期,發展速度較慢,但2012年後,無印良品開始以每年新開30-50間店鋪的速度在中國擴張,2019年底,其在中國的門店數量達到256家店,超過全球門店數量的一半。回首來看,在初期發展階段,無印良品確實開創了一個屬於自己的時代,並證明了自己在中國市場的生存空間。
  • 無印良品:生活美學販賣者
    除了純樸、簡約、顏值高的雜貨,無印良品還販賣什麼?自疫情期間以來的國內市場中,盒馬鮮生等生鮮業態的走勢持續良好,而無印良品也踏入了這一領域,要在中國賣起了「菜」。在十月上海瑞虹天地太陽宮召開的招商發布會上,無印良品宣布將要在該商場推出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中國首店的消息。而這一項目,也是無印良品「以食為主」的最新業態之一,在宣布入駐中國之前,東京和大阪的繁華地帶也同樣有著MUJI meal solution supermarket的身影。
  • 真假「無印良品」難辨,為何日本無印良品這次慘敗?
    也就是說日本的無印良品把中國的無印良品告了。相信很多小主開始懵逼了,乘法君其實也懵逼,因為之前壓根不知道竟然有兩個「無印良品」。這樣的兩家無印良品,你傻傻分得清楚嗎?反正乘法君是傻傻分不清楚。此外,天貓上的「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無印良品旗艦店」的線上店鋪,更是讓人懷疑自己的智商。
  • 無印良品倒閉了?
    MUJI的第一張海報《有道理的便宜》  但很明顯, 價格並不是中國消費者,追捧無印良品的原因, 相反讓人有點感覺,價格是無印良品的槽點 高價並沒有拉低無印良品的人氣, 15年無印良品上海旗艦店開業時, 你甚至需要排隊80分鐘才能進店。
  • 順流逆流:無印良品的潮頭之戰
    反消費主義背景下誕生無印良品誕生於日本上世紀90年代房產泡沫夢碎前期,至今已是歷經31年歷史的品牌,80年代的日本由於全球性的通貨緊縮,國內經濟一度陷入停滯,隨之而來的是國民低迷的消費狀態。無印良品創始人堤清二敏銳的發現消費者開始更加重視簡單和生活。
  • 日本「無印良品」再告中國「無印良品」,一文讀懂兩家十多年商標...
    從2005年日本「無印良品」進入中國起,兩家以「無印良品」為名的企業,便圍繞「無印良品」這一商標展開了一場曠日持久的爭奪戰,從基層法院一直打到最高法院,互有勝負。如今,烽煙再起。4月24日下午,上海市普陀區人民法院一審公開開庭審理了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即日本無印良品公司,起訴北京無印良品等公司侵害商標權一案。
  • 「無印良品」和「無印良品」,如何抉擇?
    日本無印良品和中國無印良品的官司打了十幾年,幾乎每一個中國人都應該知道,談到無印良品這家公司,其實大部分中國人都認為他是日本的品牌,所以更多人認為中國的品牌是抄襲了日本,是品牌侵權。但是兩家公司在中國十幾年的明爭暗鬥當中,打了大大小小不下於10場官司,卻各有勝負呢。
  •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一字之差,誰是正品?
    當「無印良品」遇上「無印良品」2019年11月,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駁回株式會社良品計畫及其子公司無印良品(上海)商業有限公司上訴請求,維持原判。北京無印良品公司成立於2011年6月,棉田公司為其投資人之一。棉田公司授權北京無印良品公司在中國地區獨家使用涉案商標,用於商標項下指定商品的生產、銷售及宣傳推廣。無印良品上海公司成立於2005年5月,日本企業株式會社良品計畫為其唯一股東。近年來遍布商場的「無印良品」專賣店即是由該公司投資經營。
  • 這一次,是日本無印良品「山寨」了國產無印良品
    不僅如此,法院還要求日本無印良品方面在其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內地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還要賠償北京無印良品方面50萬元的經濟損失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侵權、聲明、賠償......這宣告了日本無印良品方面全方位的落敗,也激發了一些人「搶註卻有理」、「山寨贏了正品」、「國內智慧財產權環境堪憂」的憤慨。
  • 無印良品,涼了?
    日本品牌無印良品,其本意是「沒有商標與優質」,也是這種極簡主義受到了人們的喜愛。2005年,無印良品入駐上海,但業績一直不理想,2015年,無印良品對中國市場進行了降價策略,當時回暖了一些,但是近幾年在中國的銷售額一直在下滑,它為什麼涼了?產品質量問題質量是企業的生命是企業的靈魂,每一個長久不衰的知名企業,其產品或服務,都離不開過硬的質量。
  • 日本「無印良品」輸給了北京「無印良品」
    來源:每日經濟新聞日本無印良品在中國真的把「無印良品」的商標丟了——至少,以後在賣床單、毛巾等產品時是這樣。近日,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就無印良品侵犯商標權糾紛案,作出終審判決,判令良品計畫、上海無印良品立即停止侵犯棉田公司、北京無印良品註冊商標專用權的行為,在天貓「無印良品MUJI官方旗艦店」和中國大陸的實體門店發布聲明以消除侵權影響,並賠償經濟損失50萬元及合理開支12.6萬餘元。
  • 無印良品成「無良品」?深陷質量門的無印良品究竟怎麼了
    但也有一些消費者表示,服裝掉色屬於正常現象,還會繼續購買無印良品的產品,但沒想到三年之後無印良品卻上了3.15名單。2017年的3·15晚會上,無印良品被曝出銷售日本核輻射地區食品。無印良品雞蛋圓鬆餅、無印良品無咖啡因香茅薏仁茶這兩款產品的包裝上標示「販殼者株式會社良品計畫RD01東京都豐島區東池袋4-26-3」。
  • 美國無印良品申請破產,中國無印的日子也不好過
    曾經無印良品在中國市場風光無限好,將精緻生活和簡約日系風的概念推而廣之,但是卻把越來越多的消費者推向"中國版無印良品",仿佛沒有意識到中國的消費需求發生的變化。無印良品敗走美國,中國市場也風光不再據悉,其美國業務已經連續三個財年虧損,上財年虧損約1000萬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