鄺海炎專欄
近日,天津衛視《非你莫屬》的一段招聘節目引起了巨大的網絡風波。這段節目視頻主要呈現了一位20歲出頭的「海歸女」劉俐俐登臺應聘的過程,其中主持人張紹剛姿態居高臨下,令整個場面頗具戲劇性。此視頻在網上病毒式流傳後,包括姚晨、洪晃、文章、馬伊琍等明星大腕均轉發且評論,矛頭都直指《非你莫屬》及張紹剛。
網友稱張紹剛是「史上最二主持人」,是有充足理由的。比如張紹剛問劉俐俐最喜歡莎士比亞什麼作品,劉俐俐回答「英雄雙行體」,張紹剛顯然不太清楚這是神馬東東,開始面有慍色。又比如劉俐俐說自己在紐西蘭待了3年回國,「覺得中國變化好大」,張紹剛馬上指責劉俐俐不該說「中國」如何如何,應該說「我們這兒」。甚至,當劉俐俐與BOSS團也開始「冒煙」時,張紹剛在一邊拱「火」,「火」燒起來後,張紹剛打斷討論,將手先放在胸口,然後向前伸出去說:「12位,抱歉,請選擇!」這不是暗示BOSS團的人「你是支持她,還是支持我」嗎?任何有點社會經驗的人都知道,在主持人的那種情緒下,除非不怕得罪人,很少有嘉賓不站在主持人一邊的……
然而,張紹剛其實也有「不二」的一面,那就是他對電視場域的熟悉。張對劉的不滿顯然不全是因為自己「被羞辱」,而是主持人「罩」不住場了。要知道,電視是要吸引廣告的。對於天津電視臺來說,設置這個節目的目的應該是,通過規訓求職者,迎合中國新富階層高人一等的用人「品位」(比如理性、合作、包容、溫順),讓他們投放廣告。因此,當一個不符合中國新富階層「品位」的優秀求職者出現時,他們就有對其進行「人格規訓」的必要,否則會讓這人砸了自己的「場子」。這從當事人事後回應質疑的話中也可以印證——對於有人質疑主持人的情緒影響了現場BOSS團的說法,張紹剛認為大家都有自己的獨立判斷。他還表示:「電視求職比起一般求職能挖掘出更多的個人特色,這個過程中主持人會看到一些東西,我會說出來,是希望提醒求職者,這對他們有益。」而天津衛視相關負責人郭先生說得更露骨:「在生活裡,一個應聘者要真是對BOSS和HR這麼強硬地說話,那誰會喜歡她呢?只不過現在經過網絡傳播,很多人接受不了而已。」
張紹剛和天津衛視這一解釋並非沒有支持者,新浪微博裡一位網名為「勃客金」的作家就說:「一說劉俐俐,就談自尊,談平等。也可以。但事實真相是,求職就是不平等,就是僱傭,就是你給老闆賺的錢必須遠遠超過你得到的,也就是你對現存秩序不由自主的默認。這真相,好不好兩講,但弄清這一點,不怕它,才有自尊可言。否則就是拎不清,還談什麼自尊平等?此外,自尊可以平靜一點,慌個毛啊。」很顯然,這個作家沒有弄清楚「權利平等」和「實質平等」的差別。實質平等是我們永遠做不到的,但在一個自由社會或渴望自由的社會裡,法律會對人的基本權利(包含尊嚴)進行保護,這種保護不因出生、血緣、膚色、民族、性別、勞動關係乃至金錢的多少而改變,這就是權利平等。
令人欣慰的是,中國新富階層裡並不全是這種需要用錢來墊高自己的人,所以,微博裡李開復、任志強、徐小平等企業大佬也出來怒斥張紹剛。我更欣慰的是,在中國,電視發展沒多少年,網絡就起來了,這對電視的霸權進行了很好的消解——劉俐俐在不符合電視節目「優秀人才」定位被「圍毆」後,卻能在微博裡獲得「天才」的讚美,甚至收到不少名企的邀請,這種「失之桑榆,收之東隅」的美妙堪稱「網際網路對人類最美的恩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