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讀書市場上,有一個非常惹眼的現象,就是關於「網際網路+」類的讀物非常之多。令人覺得啼笑皆非的事是,紙媒所面對的最大的敵人,無疑就是「網際網路」,但紙質書卻以「自掘墳墓」的一往無前的精神,拼命地推銷「網際網路+」時代的決勝寶典,這反映了什麼樣的一種心態呢?是表現出紙媒的寬宏大量,只要能夠把時代推舉著向前,寧願自己粉身碎骨,也願意傾盡所有,施出「洪荒之力」呢?還是紙媒覺得自己有足夠的從容空間與寬豁心態,能夠與「網際網路」一道共舞呢?
其實,仔細追究一下,紙媒對自己對手套路的大加褒揚、全盤推廣,正反映了出版業用一種壯士斷腕的精神,來迎接網際網路時代的挑戰,哪怕這種挑戰,是更大程度上地張揚起對手已經強大無比的千鈞之力,但,在一切塵埃未定之前,加入到「網際網路+」的大潮中,這是一種必須的選擇,證明是否是必然的選擇,這是事後的作為,現在一切都在進行中,投入「網際網路+」的滾滾波濤,是當下的最現實的任務。書界發起的對「網際網路+」的不遺餘力的追捧,正身體力行了對一個無可阻擋的潮汛的別無選擇參與。這或許是一種超越書本意義之外的「行為藝術」吧。
《轉型革命》的副題是「傳統企業生死劫」,這也決定了全書的主題已經一目了然了,就是一家傳統企業,如何超越「不轉型等死、轉型轉死」的困境,成為那隻站在風口,即使沒有翅膀也能起飛的豬。
書中提供的大背景,結合我們自己的網際網路體驗,已經確鑿無疑地告訴我們,網際網路時代已經悄然發生了變化。我們看到,「十年之前,網際網路的發展讓PC端電商炙手可熱,對傳統行業形成巨大的衝擊;十年之後,移動網際網路強勢登場,無論是網際網路新貴還是傳統企業都需要面對新的形勢。」(P10)
十年時間,網際網路發展已經發生了天翻地覆的變化。我2001年買了一臺電腦,是我三個月工資的錢,當時單位裡有電腦的不超過三人,十五年後的2016年,我換了一個更新的手機,價值是我工資的十分之一。我的個人體驗,如果用大數據表現出來,就是網際網路已經從電腦端,躍進到「移動網際網路」了。兩相比較,「在PC時代規模製勝,流量為王,而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是真正的用戶為的時代。」這就是《轉型革命》總結出的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特點,這一特點,將是傳統企業實現轉型、重新發力、找回優勢的走向與起點。
《轉型革命》對傳統企業如何實現轉型條分縷析,面面俱到,結合生動的網際網路案例,勾劃出網際網路時代的一幅明晰而簡潔的規劃圖,可以讓我們各個行業的受眾,各取所需,獲得啟發。從我個人的感觸來說,我覺得網際網路革命引發的轉型,至少應該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連接連接」。這是網際網路時代的第一步,既然移動網際網路的客戶端積累了數以億計的客戶群體,那麼,對這巨大的受眾群的任何一點分羮都能賺得盆肥缽滿。
因此,作為傳統企業,你必須把你的產品連接到網際網路,只要介入到巨大的網際網路潮流,總會能夠觸摸到大潮中的潮訊,哪怕是回流,也可能帶來出人意料的結果。
這一點,我個人感觸頗深。我在一家國有商業銀行工作,十五年前,銀行內部就有內部網,有自己的網站,全國的各機構網點,可以共享內部的統一網絡。其實,分布在全國各地的銀行網點,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資源與財富,想一想,現在的京東都在全國各地建起了地面分支機構,就可以看到,電商是從線上走到線下,來不斷拓展自己的物理網點,而銀行天生地具備遍布全國各地乃至全球各處的網點終端,當時,我覺得如果利用這樣的物理網絡,把各地的經濟資訊聯通起來,由各地的營業網點提供富有當地經濟特色的資源信息,這樣就可以打造一個建立在銀行基礎上的物聯網。然而,這一企劃直到2016年才看到初步跡象,銀行內部建立了一個移動購物平臺,運用各地網點終端優勢,建立起了一個銷售合作的平臺。這也說明,我們的大企業缺乏一種「連接」的意識,固守在原有的平臺,對自己擁有的巨大的物理基礎平臺缺乏轉化為「移動互聯」的能力,這必然導致物質資源的巨大浪費,也無法跟上網際網路時代的潮流。
二是「流量流量」。接上網際網路不是為了趕時髦,而是去當「網紅」。如何成為「網紅」,這就是你必須有吸引人的與眾不同處。《轉型革命》從多重角度提出了網際網路時代的變革之徑,比如組織轉型、績效轉型、文化轉型、產品轉型、服務轉型、營銷轉型、信息系統轉型等,都提出了非常有效的戰略設計方案,這一切最終帶來的效果,就是社會與消費者的關注,也就是「流量」,流量為王,是網際網路制勝的唯一法寶。
從我個人的體驗來看,網際網路應用經過了「論壇時代」、「博客時代」,現在則是自媒體時代,就在無意識之間,我們感到了網絡媒體在悄然地發生著「城頭變幻霸王旗」的濤走雲飛,誕生、湮滅及不斷的整合,使得網際網路時代始終處於一種過山車的高速運行中,不知不覺之間,我們能夠感受到站到了制高點,又在無法預知的瞬間,跌入疾速下行的低谷。像自媒體時代突襲而至的「今日頭條」、「百度百家」在創生非常短暫的時間內,即擁有了數億的用戶,令人咋舌,這巨大的流量基礎裡擁有的商機,是一目了然的。即如「今日頭條」號這一產品而言,它典型地反映了「客戶至上」的理念,它把合適的訊息,利用大數據的分發之手,送到合適的客戶的手裡,從而實現了信息的精準配送,而不是讓用戶大海撈針。所以,不同年齡的用戶,會在不同的界面,看到不同的內容資訊,就這麼一個看似簡單的設計,使「今日頭條」擁有了大量的用戶群。而流量帶來的是可觀的商業效應,正是這種適應網際網路思維的轉變,讓一個嶄新的自媒體破空出世,傲然屹立。
三是「直面直面」。以往的企業,只有最後的後道,即產品推銷一環面向客戶,這使得企業在大部分環節中與市場脫節,難以直接接受客戶的反饋意見,即使裝模作樣接受客戶的意見,也是消極被動,既扼殺了一個企業的全體員工的積極性,也讓企業的員工千人一面,生硬冷漠,而無法煥發出每一個人主動解決問題的能動性。因此,網際網路的最主要功能是能消除企業與客戶對接的冗餘的障礙,在《轉型革命》中所提出的轉型戰略,無一關涉到這一點。比如,從組織結構來看,著重從縱向型組織向橫向型組織結構轉變,目的是提高面對客戶的下屬部門的主權與靈動性,績效轉型上,提出了全員參與的績效管理,在文化轉型上,倡導簡單直接的文化,產品轉型上,實行以用戶需求為驅動的產品設計,可以說在每一個環節上,都是強調要激發員工的能動作用,在與客戶的直接面對中,感受客戶的需求,改進服務工作,從而實現手中操作的服務質量能夠真正體現「客戶至上」的原則。
《轉型革命》一書用簡潔的文字、豐富的案例以及意到言到的方略,打造出了一條網際網路時代傳統企業的出奇制勝之路,書中相當程度上肯定了傳統企業的優勢所在,這使得全書提出的方策更具有可操作性。當然,「網際網路+」一類的書籍,所探討的僅僅是基於已經發生的現狀而展開的對未來的猜想,它就像吹著豬飛上天的那陣風,飄忽無定,來去無蹤,要真正把握它的發展走向,找準風中的力點,可能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不管怎麼說,面對「網際網路+」的這股強勁的風,我們必須迎上去,做出自我的嘗試,否則就是坐以待斃。一本書,即使可能只告訴我們一點有價值的飛翔的辦法,也有著它的不可忽略的價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