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生門》:成年人的世界裡道德算什麼,生存才是需求之最!

2020-12-14 安然寒楓

《羅生門》是芥川龍之介的短篇代表作,全篇極其簡單,故事卻在筆下栩栩如生,發生的背景是一個天災人禍橫行的亂世,社會動蕩,經濟蕭條,只剩下殘破的佛像和無人修繕的羅生門。

「羅生門」一詞在日語中有「人間與地獄之界門」的意思。在這裡,《羅生門》原本也只是一道普通的城門,只是後來被世人叫的多了也便成了通往地獄的一道門。

一步入地獄,一步入人間,不管你是作者還是讀者,只要你進入了這個環境裡,我還真擔心你會因為好奇一不小心步入地獄。

世間本無惡,善念僅是一念之間。

羅生門亦是如此,恰如那城門下日日浮動的人流,每一個都是善良的原型,只是時代背景的演變,一個個都變成了行屍走肉。羅生門不再是一道普通的門,還是一道通往地獄的大門……

生活在羅生門的人——可憐

芥川筆下的主角本都是善良的,只是可惡的他總是將誘惑赤裸裸的擺在他們的面前,家丁亦是如此,本來只是想好好的避雨,好好的找一個落腳之地,無奈,芥川卻在一步步逼著家丁向無恥的地獄之門引進。

《羅生門》有一個灰色的地帶,這個地帶就是人性善與惡的分界點,對於生活在羅生門的人來說,這裡的天永遠只有一個顏色,那就是灰色。當然還有紅色和黑色,(紅色是已死去的人,血色滿地;黑色是已經走向地獄的人,深諳漆黑),不過更多的人還是生活在灰色地帶。

家丁是選擇餓死,還是做強盜?這是個問題,雖然期間進行了無數次的思想鬥爭也沒能得出結果,最後卻在老太婆的一番話裡尋到了做強盜的「生機」,終為強盜也是被迫之舉,道德算什麼,有時候生存才是需求之最。

「拔死人頭髮也許不對,可這些死人,在世的時候也沒少幹這檔事,我不這麼幹,就得餓死。」「那麼,我便是強剝,也未必怨恨罷。我也是不這麼做,便要餓死的了。」

沒錯,你偷你的頭髮,我打我的劫,你有你的藉口,我也有我的猥辭。

在這裡沒有人會覺得自己做的是錯事,都會無意間美化自己的動機,說服自己的行為是合理的。

發生在羅生門的事——可笑

家丁在和拔女屍頭髮的老太婆對話的時候,話語中『邪』裡透出的那份充滿著無奈的暗柔,讓你忍不住噗嗤一笑,你都不知道該是同情老太婆還是可憐家丁,只是,我們誰都沒有想到家丁會來這麼一出,陡然間,將邪惡的汙水潑向你我。

「家丁麻利地扒下老婆子的衣服,一腳把抱住他腿的小老太踹倒在地。三步並兩步,跨到了樓梯口。他把那身樹皮色的衣服夾在腋下,一閃身下了樓梯,消失在夜色裡。」

特別是這段扒掉老太婆衣服的描寫,留下懵逼的老太婆赤裸裸的背影……真的有一種忍不住的拍案叫絕,好,痛快!還想說什麼呢,哦,對了,妙哉!(不好意思,原諒我撲哧一聲笑了,我不是故意的)

從死人堆裡赤身裸體爬起來的老太婆,安靜的像當時地上躺著的死屍,但是她絕望的內心肯定是波瀾起伏的:我是誰,我在哪,發生了什麼……亦或者,我靠,居然還有比我更不要臉的人……

死屍被太婆玩弄,太婆被家丁玩弄,家丁被芥川玩弄,芥川被生活玩弄,我們被現實玩弄。

在被玩弄的社會裡,儘管我們有很多拋棄這個世界的理由,但請記得總會有些東西值得你為了它,拼盡全力去愛整個世界。

羅生門流露出的情——可悲

《羅生門》其實和那個門沒什麼關係,只不過強盜逃走了,羅生門還留在那兒。簡簡單單的一個小故事,不用刻意去描繪,也無須華麗的語言去表達,讓你真正的體驗一把什麼是突如其來的人間煉獄。

芥川會引領太婆、太婆會帶著家丁、家丁會拉著每一個路過的讀者,一步步走向羅生門,頭也不回的向生命和人性的盡頭走去,直至走向無路可退的絕望的人間煉獄。

尤其是最後一刻,家丁毫不猶豫地剝下老婦人衣服,然後頭也不回地置於其死地搖身而去。那瞬間,善惡僅在一念之間的瘋狂念想怦然擊碎我們的心靈,你已經辨別不出什麼是人性,什麼是人情,泯滅消失的善良早已無影無蹤,人性不過如此,不堪一擊。

羅生門,說到底不過就是人性的集中營:貪婪、謊言、圈套、挖坑、偏執、固執、扭曲、無情,也是一個無法否認更無法改變的現實,對於家丁和老太婆來說是個沒有出口的迷宮,可是對於每一個路過的讀者而言卻是個解不開的死結。

死,是必然之舉;

生,是無奈之舉;

活,是被迫之舉;

總結:

《羅生門》是一篇很有意思的短篇小說,但卻值得我們所有人認真深讀和領悟,特別是對於喜歡短篇故事的朋友,更不能錯過。讀完之後意猶未盡的鬼魅的氣氛讓你不知所措,同時也讓你毛骨悚然。

和絕大多數人一樣,在生存壓力前,無論是家將還是老太婆還是你我,內心固有的底線終究被「活下去」粉碎。人之初,性本善,還是真誠的希望,可愛的社會裡這樣的人少一點為好。

此刻,豆大的雨點包圍著我的窗戶,由遠及近,儘是譁譁的雨聲,風在怒吼,葉在搖曳,亦如被饑荒、颱風、地震侵擾的京城,只剩下殘破的佛像,無人修繕的羅生門慘烈的景象,只是冥冥中似乎看到了這樣一幅畫面:

殘垣的羅生門有一道模糊的黃色的火光,隱隱約約還有兩個彼此攙扶的人影,仔細一看,一個是壯如牛的家丁,一個是瘦如猴的老太婆,他們彼此依靠著,似乎在說著什麼……

作者:安然,自由撰稿人,治癒系小姐姐,你帶故事,我帶酒,一起相約赴山河……

相關焦點

  • 《羅生門》:在道德算什麼的成年人中,生存是需要的
    《羅生門》的短篇故事是芥川龍之介,整個故事很簡單,但故事生動,背景是一個混亂的時代,天災人禍,社會動蕩,經濟蕭條,只剩下殘破的佛像,沒有修復羅生門。單詞「羅生門」在日語中的意思是「人間與地獄之界門」。在這裡,《羅生門》最初只是一個普通門,但後來被世人更多地稱為地獄之門。
  • 天天都在說「羅生門」,那麼到底什麼是「羅生門」?
    什麼是好人,什麼是壞人?這個問題仿佛成為了當今社會最值得思考的問題。好人的懦弱會不會是惡行的推波助瀾?壞人偶爾的仗義是否算是善行?當孩子們被教育要當一個好人時,又該怎麼教育去識別一個好人?小說講述的是一個關於生存的無奈故事,主人公是一個被主人趕出來的僕人,當他猶豫是否要做一個強盜維生時,看到了一個衣衫襤褸的老婦人正在死屍上把頭髮。他義憤填膺,但是老婦卻認為死屍生前行惡,自己這樣做不過是維持生計,算不得錯。聽完之後,僕人也為了生存搶奪了老婦的衣服逃走。
  • 《羅生門》給人們的感觸是什麼
    ——芥川龍一、《羅生門》簡介《羅生門》如今已是一個耳熟能詳的故事:武士金澤武弘與妻子真砂在旅行途中遇到強盜多襄丸,真砂被強暴,之後武弘被殺。《羅生門》便是芥川龍之介以冷峻的眼光看世界的百花眾生相,是當時社會的一塊縮影。
  • 《羅生門》:黑澤明的成名之作
    1950年黑澤明拍出《羅生門》,自信滿滿,在國內卻受冷遇,大家都看不懂《羅生門》。當時義大利電影公司駐日本的代表斯特拉米傑利看了《羅生門》,非常喜歡這部電影,就向威尼斯電影節強烈推薦了《羅生門》,結果就獲得了當年的金獅獎。次年,《羅生門》又獲得了美國奧斯卡最 佳外國語片獎。 日本人這才對黑澤明高看一眼。
  •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人們讀你讀了一百年
    儘管《羅生門》的書封被設計成明媚的湛藍色(時代文藝出版社),但仍舊掩蓋不住書裡頭瀰漫出來的「芥川灰」。有的人正是喜歡這種陰暗、抑鬱的調調,且有著跟整個日本文壇格格不入的「邪氣」,但我喜歡的並不是芥川的邪魅,而是他書寫的那些人性中最微妙的瞬間,好比吃魚時大家紛紛盯著魚肉,而他偏要關注魚刺。魚刺雖討厭,但沒有了它,魚則成不了魚。
  • 成年人的世界總結成兩個字:算了
    知乎上有個問題:作為成年人,當你說出哪幾個字時,最讓你心酸?其中有一個回答是:「算了,我沒事。」老話說:「提起千斤重,放下二兩輕,一念放下,萬般自在。」人世一場,活著,就少不了是非與艱難。成年人的世界總結起來,最終就是兩個字:算了。01三觀不同,無需爭辯。
  • 鮑毓明案深陷「羅生門」的背後|《羅生門》究竟講的是什麼?
    簡直就是一個現實版的羅生門。「羅生門」這個詞來源於日本著名短篇作家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中》。小說《竹林中》主要講述了在竹林中,一個樵夫在後山伐木的時候,發現了一具屍體,屍體胸口處有一處刀傷。多囊丸的證詞:多囊丸認為自己就是殺人兇手,但是多囊丸說自己起初只是想佔有真砂,並不想殺死武弘,自己是在玷汙了真砂後,受到了真砂的教唆才決定殺死武弘,因為真砂只能跟活著的那個男人走,多囊丸別無選擇。
  • 羅生門是什麼門
    電視的談話節目常引用「羅生門」這個名詞,大家的片面了解,多半只在於「各說各話」或「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其實,「羅生門」一詞緣於日本導演黑澤明所拍的電影,改編自芥川龍之介的小說《竹林下》,羅生門只是小說中被提及的一座破敗的城樓。 小說裡寫道:荒蕪不堪的羅生門,被狐狸當成棲身之處。
  • 《羅生門》到底在講什麼?
    要說羅生門到底講了什麼,我們最好還是先說說羅生門是什麼吧。《羅生門》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在1915年創作的短篇小說,主要情節取自日本古典故事集《今昔物語》。故事主要講述在一個雨夜。一位武士家奴被主家趕出家門,碰巧在羅生門這個地方看見了一個正在拔死人頭髮的老婦人。這個武士問她為什麼要這麼做?這個老婦人卻反駁說,這個死去的年輕婦人生前是捕蛇、殺蛇,將蛇肉曬乾當魚肉買的生意人。我倒不是覺得她做錯了,就好像我一樣,不過都是為了生計而已。這個武士聽了老婦人的辯駁似乎恍然大悟,所以他搶奪了老婦人身上僅有的襤褸之衣來避寒,然後去做了強盜。
  • 《羅生門》:所謂善惡,不過是一念之間
    01小說,是最能表現一個人物悲歡離合的。有的小說會給人們帶來快樂,但有的小說會讓人特別壓抑,讓人看到赤裸裸的人性。《羅生門》就是這樣一部作品。有作者說,看不懂《羅生門》,覺得難以理解,其實不是難以理解,而是閱歷還不夠,如果你把世界想像成充滿真善美,那麼自然不會理解其中的壓抑。等你經歷過一些事情,定然會發現原來世界並不是這個樣子,不單單只有美好,還有很多痛苦和壓抑。
  • 《火影忍者》中的防禦忍術設定—羅生門
    因為羅生門屬於B級高等忍術,而此後的劇情也交代出羅生門還分很多等級。「羅生門的原型」羅生門是出自於《今昔物語》集卷第29第18 羅生門登上層死人盜人語。後來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1915年創作的短篇小說也引用了這個名字。
  • 火影忍者:你可知三重羅生門的作用是什麼?為何初代羅生門有五重
    火影忍者:你可知三重羅生門的作用是什麼?這也是我們今天要解說的目的,那就是羅生門究竟具有怎樣的作用,三重羅生門能作為A級忍術存在,每一扇門的作用又是什麼呢?第一重羅生門:在火影官方書籍《鬥之書》和《者之書》中,都對羅生門有著詳細的解釋,第一重羅生門是非常簡單的正面防禦,能夠最大限度的承受對方的攻擊,其防禦力曾經抵擋了犬冢牙的狼牙狼,只不過狼牙狼當時是屬於B級忍術而已,順便一提的是,在第四次忍者大戰期間,犬冢牙曾經憑藉狼牙狼瞬間穿透了左近的三重羅生門,這個橋段完全是動畫原創的情節而已,原著漫畫根本沒有這樣的描寫,畢竟這可是初代火影流傳下來的忍術
  • 每個月工資5000元,屬於什麼水平?這才是成年人的生活真相
    每個月工資5000元是屬於什麼水平呢?其實這才是成年人的生活真相。 若按城市來劃分,一線城市靠自己每月5000元的收入,只能算是低收入者了,如果有房貸車貸的話,這個收入在一線城市就沒法生存,也供不起房了。 假如是住在二線城市,每月5000元的工資也只能算中低收入,想要靠自己還房貸買車,也會很難,只能算勉勉強強。
  • 《羅生門》:這是人的本性
    3、最聰明的生活方式不僅是對不良的社會習慣視而不見,而且與之交往。4、藝術與女性。一定要籠罩在一個時代的精神或盛行的氛圍中,中國才能出現風情萬種。5、既然你想不出的東西,你就沒有時間選擇方法了。然而不可否認的是,每當我讀到《羅生門》時,都會有一種莫名的沮喪和沮喪。日語漢字中「羅生門」的原意是「羅城門」,「羅生門」的原意是「京城門」之意。因為古代的戰爭,日本有很多屍體。這具無名的許多屍體被拖到城樓丟棄,經過多年的年久失修和頹廢,他變得荒涼了陰森。長期以來,人們的印象是「羅生門」是通往地獄的大門。
  • 芥川龍之介《羅生門》:人性與獸性的對決!
    芥川龍之介最出名的恐怕就是這篇《羅生門》了,羅生門本來是朱雀大路的南端正門。後來戰爭連連,瘟疫橫行,破敗不堪的羅生門成為了丟棄死屍的地方!一個下雨天,羅生門來了一個僕人「僕人身穿洗得發白的青布褂,在七級石階的最上一級弓身坐下,百無聊賴地望著雨絲。而右臉頰那顆大大的粉刺又給他增添了幾分煩躁」,他已經被主人家辭退,又沒有去處,只能依靠這羅生門的屋簷躲雨。此時他的心中充滿了彷徨與迷茫。究竟是做盜賊還是餓死?如果不去做盜賊那在這個世道就只能餓死,是去掠奪別人還是保全自己的德性!
  • 小說《羅生門》講的是另一碼事
    提到《羅生門》,大家想到的幾乎都是黑澤明導演的電影《羅生門》。不可否認,這是一部成功的電影,它成功地讓日本電影走向了世界。電影講的是武士金澤武弘被殺後,強盜、妻子、自訴是死者附體的女巫和目睹兇案的樵夫都分別作出了不一樣的供詞,也讓案件顯得撲朔迷離,也讓大家都摸不著頭腦。
  • 羅生門引發的人性猜想
    世界上有哪兩種人?請回答。男人和女人,這是生物的區分。聰明人和蠢人,這是哲學的區分 。肢體健康的人和肢體殘疾的人,這是醫學區分。未成年人和成年人,這是倫理區分。在日本就有一個著名的概念叫羅生門。什麼是羅生門呢?羅生門是日本作家芥川龍之介取材於《今昔物語》而在1915年創作的短篇小說。
  • 成年人的世界,真正的善良是什麼
    之前看到過一句話:小朋友才互刪微信,成年人只是不再講話。那一瞬間,我覺得,原來這就是成年人的生活。現代人的告別方式是悄無聲息的,平常得就像每一個清晨。我的一個男性朋友,女朋友要和他分手,只發來了3個字:分手吧。冰冷的話,讓人感受不到一絲溫度,他不能接受,不能理解,不能釋懷,發了無數條微信,換來的只是一個又一個紅色的嘆號。
  • 《今生是第一次》:沒有乘風破浪的成年人,真實的生存現狀!
    生活中,多的是沒有乘風破浪的成年人。同比我們總說的北漂、滬漂,這個電視劇的背景定在「首爾漂」。女主畢業於名牌大學中文系,夢想是當一個編劇,大學畢業後開始當助理編劇,主要工作就是給主編的劇本加植入廣告。在大城市,可能最大感受就是孤獨,什麼是孤獨?是無家可歸,無處可去,是無人可說。不是說沒有住的地方,也不是說真的沒有朋友,只是有很多事情覺得說了也沒用,總是要一個人去面對。所以當女主因為可以打折房租選擇和房東結婚的時候,覺得劇情誇張的同時,也可以做到理解。
  • 每日新報數字報刊平臺-處處都是「羅生門」你還能相信什麼(圖)
    最近,這樣的新聞還特別多,有「體壇名將」與老婆的「家暴之爭」;有老人把房產給了水果攤主而家屬不幹;有好心人破窗救了兒童又被孩子家長投訴;有帶貨主播被質疑產品質量而相互「不依不饒」……看各種被標了「羅生門」的事件標題,不再新鮮。今天小柔來拆書,給大家說說「羅生門」的意義。  小柔分析:  最近的瓜,似乎越來越多了。隔三差五,就有一個大瓜甩過來,而且還持續得特別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