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說科技圈哪個品牌不開發布會、也能登上熱搜榜的,可能就是蘋果了。都臨近年底了,本以為沒什麼新品,然而昨夜(2020年12月8號),蘋果在官網悄悄更新了自家的頭戴降噪耳機——AirPods Max:
升起的耳機,從上面看,還是側面看?得虧是銀色不是米色,否則長得真像4個饃饃,要是出個巧克力色,那就是好麗友派同款,可以,這很Max。(三圍:168寬 x83厚x173高)
整個腔體是個圓潤、又接近方塊兒,結構也沒啥特別的,顏色有銀色/深空灰/天藍/粉紅/淺綠,五種,表面還是熟悉的陽極氧化鋁合金材質,噴砂相當細膩,遠看像是鵝卵石。
橢圓形耳罩,織物材質,相對透氣。從上面看,耳罩是前後等寬的,並沒有一些HiFi耳機那樣做成一個傾斜的面。
頭梁則是輕薄的網面襯墊,頭梁並沒有採用常見的雙段可調節夾具,而是一體式自適應的,依靠本身的張力、彈性固定,設計有點像人體工學椅,夾不夾頭就得等耳機到手了試試才知道。
重量方面,參考AKG K701是235g,遊戲耳機天箭S在300g以內,哪怕森海量產旗艦HD800S也是330g,老張個人覺得耳機在300g左右是個感知分界線,太重的會給頸椎造成不小的壓力,
AirPods Max重量384.8g,哪怕是無線,也依然是偏重的耳機,要知道同類競品的大法1000XM4的重量只有254g,老牌音頻廠在「重量」這種細節上其實是有所考慮的。
蘋果自打將Beats收入麾下後,雖然音頻新品看點不少,但要知道solo3也只有215g,這次AirPods Max居然沒吸取前人經驗,做的並不到位。
無線採用藍牙5.0協議,延遲應該還是延續蘋果的高水準,玩遊戲不用擔心,當然,新旗艦肯定支持主動降噪,全身8個降噪麥克風(額外有1個通話麥克風),其中2個也可以同於通話降噪,降噪精確度可能會更高。
左右每個聲道獨立H1晶片,並沒有用最新的U1超寬頻晶片。每晶片10個音頻核心(90億次操作每秒),這晶片性能和iPhone4上那顆A4晶片性能是差不多的。不過這次說是獨立,看了下各家的拆解,雖然ifixit等機構都是只拆一隻,但有的拆左耳、有的拆右耳,並結合X光圖,
其實AirPods Pro也是左右各一個的獨立H1晶片,這次哪怕AirPods Max官方宣傳措辭和以前不同,但它並不是特殊的。(上Max,下Pro)
蘋果可能只是想說明,這次的頭戴式雖然有個頭梁,但內部還是採用物理平衡線路,減少共模幹擾,左右耳只共用電池。
Max一樣支持自適應降噪/完全降噪/通透模式,自帶光學/位置傳感器,支持佩戴感應,摘下耳機自動暫停播放。
音量旋鈕,Apple Watch同款,也可以暫停播放、下一首、喚醒Siri,操作和AirPods Pro上基本是一樣的。多了一顆降噪開關,可以更快切換降噪/通透模式。二者都位於右側耳罩頂上。
支持空間音頻,可以在iPhone、iPad、Mac之間無縫切換聲音,走到哪兒,用什麼設備,自動切換過去,對蘋果全家桶用戶來說真的很好用,不過這個價格門檻顯然是相當高的。
效果更好的虛擬聲場,當你在看電影、番劇的時候,晃動頭,你會發現聲音的位置是固定在屏幕位置的(感知聲源定位),感覺就和沒戴耳機一樣,加強了真實感。
通過AR可以看到,底部使用的還是Lightning接口,單次無線續航20h,充電5分鐘續航1.5小時,比起APP的4.5h單次續航,
內置大電池的Max顯然更不用擔心充電問題,拿起來聽就完事兒了。但是另一側底下有一長條的白白的塑料封條,觀感上左右並不對稱。
當然,正如你猜測的那樣,這個比iPad都貴的耳機,出廠只有充電線,沒有充電器,嗯,環保。
甚至不帶耳機線,L轉3.5mm線還得自己買,價格279元,這根線的3.5mm是公頭不是母頭,你要是想接iPhone,還得:耳機L轉公3.5線母3.5轉L口手機接這麼一串兒...
耳機單元大小暫時沒有拆解,就不得而知了,一般常見的大頭戴都是40~50mm左右的銣磁動圈,不過按照官方的渲染圖裡看,可能只有30~40mm,
並不算大單元,雙環形銣磁電機,極低的總諧波失真,頻響範圍也沒說,一般都是20Hz~20kHz,的確沒什麼參考價值。
價格4399 RMB,「夢幻聯名」,海外549美元,折合下來3588元。最早一批是12月15號發貨。這次不知道是不是備貨太少,蘋果自己也只是試試水,官網上架之後沒一個鐘頭,預計到手時間已經變成了10~12周,現在已經是12~14周,都要大過年才到了...就離譜。
包裝方面,作為一個頭戴式耳機,蘋果居然給的不是常規的大耳機盒,而是一個軟皮包「智能耳機套」,重量134.5g,放進皮套就會進入超低功耗狀態(夢回功能機時代)。
只包裹外殼腔體,頭梁還是在外面的,並不能起到防護性,還得自己買個盒,否則磨損警告...蘋果這麼幹,應該是給了美觀性較大的權重,因為大盒子裝確實不好看,但不可否認的是那更實用。當然,也可能是為了讓你買2年保AC+。
按照Counterpoint Reaserch的數據,今年第二季度蘋果已經佔據了約3成的市場份額,TWS的領頭人實至名歸,但左有BOSE,右有SONY,手機圈還有三星小米,在如此圍攻之下,雖然產品力的確穩冠群雄,確實不易,但這次的AirPods Max從參數上看並沒有什麼特別的,只能寄希望於實際體驗了...
TWS真無線耳機,其實是很好實現的,現在甚至兩三百就能買到,帶降噪的不過四五百,而蘋果依靠低延遲、空間音頻、虛擬聲場這些功能,在生態上提供了一個突破口,尤其自家晶片的優勢太大了,降噪功能也至少是同類產品裡T1水準,這些東西加起來,確實沒有直接的競品。
但4399的價格,你去買個QC35ii、1000xm4,什麼不香?剩下的錢甚至還能買個AirPods Pro、或者HomePod,脖子上身上都能掛一串兒了。
另外TWS本身不意味著音質、音色,而這些數據是難以紙面化體現的,所以哪怕普通AirPods和Pro完全不是一種聲音,但對消費者來說感知不強,衝著音質買蘋果的人應該不多...但這的確是需要注意的一點,因為APP真的好聽耐聽,希望這次Max在調音上也能有點驚喜吧。
(廣告標語,真就撞車了咱們上次微信文章的標題hhh)
這次頭戴其實早有猜測和爆料,不過外觀反倒是沒有那些fake news中那麼好看...最大確幸,應該就是再也不用擔心掉一隻耳機了...
那麼,今年的冬天,你會選擇什麼樣的保暖耳罩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