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藏 清代翡翠

2021-01-08 騰訊網

翠魚形佩

翠魚形佩

翠魚形佩,清,長5.6釐米,寬2.2釐米。作品所用翠料為青、綠二色。青料上有綠斑,以之琢荷花、荷葉。荷之下的綠料琢為魚,寬頭,長身,卷尾,形似鯰魚,如同在荷塘中遊動。佩上系一枚珊瑚紐。

唐代已有魚佩,宋、金之時,玉魚銜水草佩非常流行,此類作品一直延續到清代,有富貴之意。

翠子孫萬代佩

翠子孫萬代佩

翠子孫萬代佩,清,長4.9釐米,寬3.1釐米。翠質為綠色。佩長方形,體較厚。其上鏤雕葫蘆及葉子。佩上部系黃絛,串有米珠及圓形碧璽一片。

「葫蘆」二字與「福祿」諧音,人們以葫蘆寓福祿,因葫蘆結於蔓上,寓意為福祿萬代,因葫蘆多子,又寓子孫萬代。此作品以葫蘆為題材表示吉祥之意,雕琢精細,佩帶於身有很好的裝飾效果。

翠靈芝佩

翠靈芝佩

翠靈芝佩,清,長5.5釐米,寬3.2釐米。翠質呈綠色。佩為片狀,體較厚,雕作靈芝樣。上部有孔,穿有絛繩、米珠及粉紅碧璽。此件飾品翠色綠而均勻,透光性較好,表面光亮,有玻璃質感。

翠三羊

翠三羊佩

翠三羊佩,清,長6.4釐米,寬4.3釐米。翠呈青綠色,局部綠色較深。佩長方形,圓角。一面凸雕吉祥圖案三陽開泰:上部為流雲,日掩其中,中部雕山石、松樹,其下為三隻羊,皆臥姿,仰首,長角彎於背,短尾,目視太陽。另一面雕山石,山石上有青草。

翠橢圓形墜

翠橢圓形墜

翠橢圓形墜,清,長1.8釐米,寬2.3釐米。翠色均勻,有較強的透光性。翠墜橢圓形,片狀,表面光素無紋,兩側各有一孔,穿以繫繩,繩下有二花蕾形小墜,用黃繩牽掛,小墜上端飾有成組的小珊瑚珠、小珍珠。此作品無紋飾,以翠色沉重、質地優良取勝。

翠鏤雕荷花墜

翠鏤雕荷花墜

翠鏤雕荷花墜,清,長2.8釐米,寬3.6釐米。翠色青綠,局部色較重。墜為片狀。顏色最重的中部鏤雕荷葉,三歧狀,邊緣上卷,表面以陰線刻葉之脈絡。荷葉上下的淺色處分刻荷梗、蓮花及根部。作者在有限的範圍內將整枝蓮表現出來,造型鮮活,色彩富有層次。

荷蓮為傳統的裝飾題材,明清兩代,文人多以荷蓮題材為書、為畫,匠人以其為時樣,或譽其清廉,或喜其玉立婷婷,或以其寓富貴連年。此作品翠料珍貴,小巧玲瓏,圖樣翻新,入目不俗。

翠荷魚墜

翠荷魚墜

翠荷魚墜,清,直徑2.1釐米。翠色重綠,有較強的透光性。墜為荷葉式,其中部淺浮雕一魚。唐代以來,與魚相關的佩飾開始增多。宋、元時期流行玉魚佩,其中多為鱖魚,而 魚佩主要流行於清代。

翠鏤雕盤常墜

翠鏤雕盤常墜

翠鏤雕盤常墜,清,長2.5釐米,寬3.5釐米。翠色綠且均勻,透光性強。墜呈片狀,鏤雕為盤常形,上、下有小孔,可穿細繩。盤常為八吉祥圖案之一,代表迴環貫徹,一切通明,在清代使用的非常廣泛,常與其他吉祥圖案聯用。

翠香囊,清,長6.2釐米,寬4.6釐米

翠香囊

翠香囊,清,長6.2釐米,寬4.6釐米。翠質綠色,局部色較深。香囊扇形,似盒,可扣合,用於貯存香料。兩面鏤雕錦紋地及雙魚。香囊兩端均附有珊瑚珠。穗由珊瑚米珠串成,穗下系翠墜角。

香囊用以佩掛於身,內儲香料,香氣自孔溢出,淡者清逸,濃者宜人。清宮所遺翠香囊,其內尚有舊時所用之花,雖已枯萎,依然可見昔日之秀美。

翠鏤雕雙鳳萬壽牌

翠鏤雕雙鳳萬壽牌

翠鏤雕雙鳳萬壽牌,清,長7.3釐米,寬5.1釐米。翠牌長方形,牌體較厚。兩面均鏤雕雙鳳相對,鳳身下鏤雕花卉、朵雲紋為地。兩面雙鳳之間分別凸雕「萬壽」、「無疆」二字。佩上有繫繩,繩上穿有紅珊瑚珠。

長方形牌子自明代開始流行,其上紋飾有平面凸雕圖案、透雕圖案等多種,一些牌子的上部還飾有裝飾性的夔龍頂或其他圖案。此作品雕鏤精細,鳳紋為清代宮廷的典型樣式。

翠桃福紋簪

翠桃福紋簪

翠桃福紋簪,清,長16.4釐米,寬1.5釐米。簪柄為綠色翠料,簪頭翠色青白。柄部呈片狀,端部細長,有勺,可用以掏耳。柄中部凸雕三桃、桃葉及葫蘆一隻,與簪頭相接處有如意紋。簪頭細長。

簪是古代婦女使用的頭飾,用來別住髮髻,亦有裝飾作用。玉簪使用的歷史悠久,目前發現的早期作品為隋唐時所制,隨著時代的發展其形制亦有所演變。這類柄部呈片狀的長簪主要流行於清代。

金鑲翠挑簪

金鑲翠挑簪

金鑲翠挑簪,清,長16.2釐米。此簪金質,簪身細長。較粗的一端嵌接翠簪頭,翠質青綠,局部為深綠色。簪頭雕作一隻手,腕戴白玉鐲,五指握一翠如意,如意頭勾回,套一翠活環,環下掛珍珠六粒、藍晶墜角一個。

人云:畫人難畫手。畫手難,雕手亦難,古來玉工能把手雕好者亦不多見。此簪簪頭以手為形,纖指長甲,足見玉匠之功力。其下所掛珍珠顆顆圓潤光澤,大小均勻,加之藍晶墜角,集金、玉、珠、翠、晶於一挑簪,十分珍貴。

翠扁方

翠扁方

翠扁方,清,長34.8釐米,寬3.3釐米。翠色較重,微透光。扁方為長條形,片狀,較寬。一端呈前凸的弧狀,另一端回卷,兩個端頭呈梅花形。

扁方是清代滿族婦女的頭飾,多見於宮廷,目前清宮舊藏較多。這些作品多數有花紋,或浮雕,或鏤空,以二方連續圖案最為常見。扁方的用材廣泛,其中金、玉、翠質者尤為珍貴。此作品不著紋飾,以材質見長。

翠鑲碧璽花扁方

翠鑲碧璽花扁方

翠鑲碧璽花扁方,清,長29.8釐米,寬3.5釐米。翠色青綠,局部綠色較重。扁方長條形,片狀。面上兩端分別粘嵌兩隻粉碧璽蝙蝠和一壽字。一端回卷,兩個端頭各嵌有碧璽花。

翠蝙蝠戒指

翠蝙蝠戒指

翠蝙蝠戒指,清,直徑2.2釐米。翠色青綠,多條紋。戒指為環形,外表飾凸起的蝙蝠及壽字。作品所用之翠為白地綠料,以綠色為主,帶有暗綠色條紋,這在清代翡翠器中也是不多見的。清代圖案中多以蝙蝠表示「福」,福與壽是人們追求的目標。

金嵌翠戒指

金嵌翠戒指

金嵌翠戒指,清,直徑2.2釐米。此戒指內部為金裡,由薄金片製成,其外嵌翠環兩周,素無紋飾,有天然的綠色紋理。戒指兩圈口處各嵌珍珠一周。

翠戒指,清,直徑2.1釐米

翠戒指

翠戒指,清,直徑2.1釐米。翠色全綠。戒指形狀為馬蹬形,上面呈弧形板狀。屬高檔翠料。

翠扳指,清,高2.8釐米,直徑2.8釐米

翠扳指

翠扳指,清,高2.8釐米,直徑2.8釐米。翠質為綠色。扳指呈圓筒形,一埠內呈坡狀,光素無紋。扳指是男子用於指部的飾物,古人稱其為「韘」,是拉弓射箭時套於手指用以護指的物品,逐漸演化為佩飾。扳指可用多種材料製作。明代以前扳指的形制多近似於片狀,孔的一側向外延展。筒狀扳指主要流行於清代,在清代皇帝的御製詩中可看到有關扳指的詩句,當時的扳指外表多有花紋及文字,而素扳指多以材質優良取勝。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長31釐米

翠十八子手串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長31釐米。作品由十八顆翠珠及四顆珊瑚珠串成,其中一珊瑚珠下連結珊瑚佛頭,其下有繩帶,繩帶上繫結細米狀珍珠、粉色雕花碧璽和粉色碧璽墜角。手串是戴於手腕的飾物。清代,翠、珊瑚、粉色碧璽、珍珠都屬貴重材料,此作品將其集於一體,在清代宮廷首飾中亦屬珍貴。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長30釐米

翠十八子手串

翠十八子手串,清,周長30釐米。手串用十八顆翠珠穿成,中有碧璽結珠兩顆,下結珠與碧璽佛頭相連,其下繫繩帶穿以珍珠、金鈴杵、結牌等裝飾物。結牌為金點翠地六瓣式,中心嵌東珠一顆,圍以紅寶石兩顆和鑽石四顆。結牌下連碧璽墜角兩個。

翠鐲,清,外徑7.6釐米,內徑5.6釐米

翠鐲

翠鐲,清,外徑7.6釐米,內徑5.6釐米。翠質為綠色,有較好的透光性。手鐲圓形,光素無花紋。此作品材質無暇,晶瑩滋潤,綠色均勻,顏色濃重豔麗,為翠中佳品。環形規整,琢磨細緻。鐲的使用歷史很長,新石器時代就已出現,流傳至今,造型變化不大。這種截面呈圓形的鐲出現的較晚。

白金鑲翠項鍊,清,鏈圍頸16.5釐米,翠嵌件直徑1.9釐米

白金鑲翠項鍊

白金鑲翠項鍊,清,鏈圍頸16.5釐米,翠嵌件直徑1.9釐米。鏈為白金製成,其上嵌圓形翠珠九顆,翠質優良。

翠翎管,清,高7.4釐米,直徑1.5釐米

翠翎管

翠翎管,清,高7.4釐米,直徑1.5釐米。翠質為綠色。翎管為圓柱形,中空一端有半圓形鈕,中穿孔。光素無紋。此翎管顏色均勻,水頭足。

翎管是清代官員禮帽上插飾花翎的飾物。翎管的質地有翡翠、白玉、碧璽、琺瑯、陶瓷等多種,其中以翠、玉質為最優。

翠朝珠

翠朝珠

翠朝珠,清,翠珠直徑1.3釐米。 朝珠 配件不全,現存94粒翠珠,翠色青綠。

朝珠是清代宮廷重要的服裝飾物,皇室成員及官員穿戴朝服及參與禮儀活動時使用,一串 108粒,附有佛頭、紀念、背雲。不同身份者所用朝珠不同。《國朝宮史》卷九記皇后朝珠「中、左、右共三盤,中以三等東珠,左右以珊瑚、佛頭、紀念、背雲,大小墜珠寶雜飾惟其宜」。

翠螭紋龍首帶鉤

翠螭紋龍首帶鉤

翠螭紋龍首帶鉤,清,長9.5釐米,寬1.8釐米。翠色較綠。帶鉤鉤頭呈龍首狀,龍首闊嘴,寬額,雙角後彎,眼凸起(俗稱蝦米眼)。鉤腹呈長條狀,較寬,微呈弧形,其上鏤雕一螭,小頭,長尾,頭與鉤首相對。鉤背為圓形紐。

帶鉤在春秋、戰國時已很流行,直到清代仍在使用,玉帶鉤是其中的精品。帶鉤主要有兩種,一種橫向使用,用以束帶,較大。另一種縱向嵌於帶上以掛物。帝王多用龍首帶鉤。

翠帶鉤絛環

翠帶鉤絛環

翠帶鉤絛環,清。翠質為青綠色,局部綠色較重。作品四件一套,其中一件為帶鉤,一件為鉤環,鉤環與帶鉤鉤合,用於腰帶的端部。另兩件可穿於帶上,置於身體兩側,其下有環,可掛物,有些學者稱其為「提攜」。四件作品皆近於橢圓形,其上凸雕雲螭紋。

翠桃式洗

翠桃式洗

翠桃式洗,清,高3.8釐米,口徑24.8釐米。翠呈淺綠色,局部色較重。作品似盤,較淺,桃實形。洗底浮雕桃枝兩杈,一杈伸於洗底為足,其上有雙桃並桃花,另一杈延伸至洗口一側為柄。

洗為文房用具,可用以洗筆。玉洗可能產生於秦漢之際,從考古發掘可以看到,漢代玉文具開始增多,目前所知最早的玉筆洗為故宮(微博)博物院收藏的漢代作品。這件翠洗所用材料珍貴,既可使用又可作為陳設品。

翠碗

翠碗

翠碗,清,高7.3釐米,口徑17.3釐米。翠色青綠,有大片重綠色。碗敞口,口沿處有唇,圈足。光素無紋。此碗所用翠料顏色不均,局部或青綠,或深綠,但此等作品亦數難得。原藏清宮遂初堂。

清代宮廷多以玉制碗,特別是乾隆時期,玉碗製造數量巨大,其中有一些大碗胎薄,口圓,造型周正,有的作品外壁還刻有御製詩句。這件翠碗的造型、工藝與乾隆時期的特點相同,可能是當時的作品。

翠纏枝蓮紋蓋碗

翠纏枝蓮紋蓋碗

翠纏枝蓮紋蓋碗,清,通高8.3釐米,口徑12.4釐米。翠質淺綠色。碗為薄胎,口外敞,蓋略小,地包天式,環式鈕。蓋面及碗外壁淺浮雕纏枝蓮紋。

清代,內地與中亞地區文化交流密切,工藝品製造中出現模仿中亞風格的作品。當時流行的西番蓮圖案即是傳統的纏枝蓮圖案與中亞圖案相結合的產物。這件作品中的纏枝蓮紋蓮瓣捲曲,蓮葉多歧,是清代西番蓮圖案中的一種。

翡翠乾隆款龍紋杯盤

翡翠乾隆款龍紋杯盤

翡翠乾隆款龍紋杯盤,清,杯高5釐米,口徑7釐米,盤徑18.5釐米。翠呈青綠色,局部綠色較深,呈絲絮狀,杯和盤上又有暗紅色,其中可能帶有人工染色。杯為圓形,平口沿,口微敞,兩側各有一龍形杯耳。杯身兩面各飾一陰線刻龍紋,杯下有圓形座,上琢俯仰菊瓣紋。杯配託盤,八瓣形,盤底中部陰刻「乾隆年制」篆書雙行款。

此種託杯器,宋、明之時已流行,樣式頗多,清代的作品更為精緻,乾隆朝所制玉、翠託杯為託杯中之珍品。

翠太極紋淺盤

翠太極紋淺盤

翠太極紋淺盤,清,高3.5釐米,口徑17.5釐米。翠綠色,局部色較重。作品敞口,口沿有唇,平底,圈足。盤心淺浮雕太極圖案。此盤翠色綠而質地細膩,有較好的透明度,在清代翠製品中極罕見。

古人對玉盤非常珍愛,唐人白居易有「大珠小珠落玉盤」之句,由此可知唐代即有玉盤流行。清代宮廷使用玉盤較多,此盤的造型也較為常見,但其他玉盤多無口沿上的唇。清宮所制翠盤數量極少,非常珍貴。

翠魚式盒

翠魚式盒

翠魚式盒,清,長27.8釐米,寬7.2釐米。翠色青綠。盒為魚形,兩半相扣成盒。魚身有細鱗紋,鰭、尾、鰓部嵌有紅寶石。盒內刻有乾隆御製詩《詠痕都斯坦玉魚》。

據詩而知,乾隆皇帝認為此件作品為痕都斯坦玉器,但這種玉料主要產自緬甸,魚上寶石的鑲嵌方式也與痕都斯坦玉器有別,一些學者認為此盒是清宮廷所制。

翠印色盒

翠印色盒,清,通高3.4釐米,口徑8.8釐米。翠呈綠色。盒圓形,口沿呈子母口狀,盒身較淺,平底,圈足。蓋與盒身相仿,可與盒身扣合,蓋面飾凸起的團形「壽」字。

宋、明兩代,文化發達,文具,包括用於盛印泥的印色盒的使用量激增。當時生產的印色盒形制多樣,花紋精緻,具有觀賞性,直到清代這種狀況仍在延續。此件翠盒較宋、明作品更為珍貴,因為它的材料貴重,以優等翠料製成,工藝精緻,厚度均勻,造型規整,圖案精細,「壽」字的筆畫用了瓦面狀凸線,這對加工技術有很高的要求。

翠煙壺

翠煙壺

翠煙壺,清,高6.45釐米,寬5.3釐米。翠色青綠,局部色較深。煙壺近似橢圓形,上部略寬,小口,細頸,表面光素無紋。

鼻煙壺的使用主要是在清代。清前期的作品以方、圓類型為主,後期的作品形狀多變化。乾隆時期,鼻煙壺的製造有了很大發展,主要表現在材質的多樣化,動物、瓜果造型的作品數量增多。翡翠鼻煙壺的優劣多以材質本身判斷,其紋飾、造型一般都較簡練。

翠乾隆款仿古觚

翠乾隆款仿古觚,清,高19.7釐米,口徑10.4×6.8釐米。翠色青綠,有翠料表皮的風化色皮色。翠觚海棠花瓣式口,喇叭形頸,足外撇。頸及足飾蕉葉紋,腹部飾凸起的獸面紋。底有篆書「乾隆年制」款。

觚是古代的一種飲酒器。明代流行用觚做陳設品,將觚置於案頭,內插雜物。清代宮廷或稱為花觚。此觚為乾隆時期的仿古作品,其造型、紋飾與古器有所差異。所用翠料青中含綠,近似古銅器的鏽色。

翠夔耳獸面紋爐

翠夔耳獸面紋爐

翠夔耳獸面紋爐,清,通高10.3釐米,口徑9.2釐米。翠色青白,局部綠色。爐為圓形,壁較直,腹部飾凸起的獸面紋。爐身兩側有對稱的夔式耳,夔形較扁,獸頭,細身。爐蓋較高,花蕾式鈕,蓋面飾獸面紋。爐下三矮足。

古代玉爐多為燒香而做,現存最早的玉爐為宋元時代的作品。明代玉爐開始增多,多無蓋,實用性較強。清代宮廷製造的玉爐是從明代玉爐演變而來同時又仿古彝器,增加了裝飾效果,多用於陳設。

翠太平有象磬

翠太平有象磬

翠太平有象磬,清,高25.5釐米,寬26.5釐米,厚1.4釐米。翠質優良,局部色較深。作品呈片狀,依形琢線,呈大象形狀。其中一面全身雕雲紋,中部開光篆書「太平有象」四字。磬架為紫檀木質,透雕花葉紋。

作品為平面的大象圖案,含太平有象之意,表示天下太平。「天下太平」一詞見於《漢書?王莽傳?上》:「天下太平,五穀成熟」,這是古代人們所追求的理想的社會狀態。

翠獸面紋獸耳扁瓶

翠獸面紋獸耳扁瓶

翠獸面紋獸耳扁瓶,清,通高23釐米,口徑5.9×3.75釐米。翠呈青綠色,局部色重,為墨綠色。瓶扁而高,蓋面飾雲紋,環式紐。瓶口沿飾回紋,頸較細,頸兩側以獸首為耳,耳下有活環。瓶腹較闊,兩面飾獸面紋。

這件翠扁瓶的造型為清宮玉瓶的典型樣式。在明代,仿古玉瓶已很流行,但平腹的較少。清代宮廷的仿古玉器皿多在仿古的基礎上加以變化,作品既有古意又出新意,此件扁瓶即在仿古的基礎上變化而來。

翠子母獅

翠子母獅

翠子母獅,清,高7.3釐米,長11釐米,寬6釐米。品翠質以青綠色為主,兼有青白色斑,透光度較低。雕大、小雙獅。大獅方頭,闊嘴,回首狀,獅尾多歧而捲曲,四肢臥於腹下,前肢抱球。小獅趴於大獅背上。作品配紫檀木座,近似橢圓形,飾有山石紋。

在唐代玉器中獅的形象已出現,元、明以後開始增多。有學者認為,部分工藝品中獅的形象受到了獅子狗形狀的影響,體肥而頭小。這件作品獅之造型無兇猛狀,四肢短小,可用作鎮紙,也可用於陳設。

翠花鳥花插

翠花鳥花插

翠花鳥花插,清,高25釐米,口徑5.9×8釐米。翠呈青綠色,局部有深綠及黃褐色。花插較高,呈樹樁形,主杆粗大,內可插物。花插的外壁鏤雕牡丹花枝,枝上立著禽鳥。下配以鏤空雕花紅木座。

花插屬陳設用品,內可插物。明代玉器中已有花插,多呈筒狀。清代的玉花插樣式較多,其中樹樁形花插較為典型。這件花插所用翠料有較高的透明度,局部綠色深重,屬高檔材料,是清代宮廷的重要陳設器。

翠玉白菜式花插

翠玉白菜式花插

翠玉白菜式花插,清,高24.3釐米,口徑12.8釐米。翠色青綠,透光性較弱。花插為白菜形,採用雕琢手法,上部菜葉相併,或高或低,亦有折而下垂者,環並一周,內空,可插物。下部葉梗直立,間有空隙。

此類翠玉白菜,清代宮廷制有多件,可見其深受皇家喜愛。這件翠白菜之色近於自然,是這類作品中的珍品。

翠福祿壽長方插屏心

翠福祿壽長方插屏心

翠福祿壽長方插屏心,清,長17.5釐米,寬13.4釐米,厚1.5釐米。翠質青綠色。插屏心為長方形,片狀。作品雕山林之景,山石現於作品邊部,中間松樹成林,松高葉茂,三老人散立於樹下。

作品中三老人為「福祿壽三星」,即所謂的福星、壽星、祿星。此種圖案在清代極為流行,宮廷器物中也多見,寓意福、祿、壽。

翠人物山景山子

翠人物山景山子

翠人物山景山子,清,高16.1釐米,長24.7釐米,寬10.5釐米。翠質青綠,局部深綠色,表面留有玉皮顏色。作品為山形,一面琢山林之景,選取近、中景角度構圖。山間林木高聳,一條石階路曲折而上,盡頭為一亭閣。二老人行於路上,身後一童子荷鋤相隨。另一面雕琢山石、樹木、小鹿,保留大量玉皮色。

玉山子在清代宮廷又被稱作玉圖畫。乾隆御製詩中多有「詠玉……圖」的詩句。製作玉山子大都先有畫稿,然後再行琢制。這類作品講究布局、意境、造型、工藝,有很高的藝術價值。

翠鶴鹿同春山子

翠鶴鹿同春山子

翠鶴鹿同春山子,清,高29.5釐米,長57.8釐米,寬19.5釐米。翠料局部呈青綠色,個別處翠色較深,用山料翠玉雕成,表面有染色。作品為山形,山上白雲飄忽,泉水蜿蜒而下,小橋橫跨溪流。一岸有古松兩棵,松下雙鶴,附近的竹叢以陰線刻就。另一岸為雙鹿一立一臥。此為傳統的鶴鹿同春圖案。山子背面雕簡單的山石、樹木圖案,並有較重的染色。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往往用圖案表達吉祥寓意,這類圖案被稱為吉祥圖案。在此作品中,松、鶴表示長壽,鹿示「祿」。此件作品圖案設計的較為簡單,並不精細,且紋飾薄而淺。作品對材料未做太多的剔除,設計中有保存材料之用意。

翠簫

翠簫

翠簫,清,長54釐米,徑2.8釐米。翠質青綠。簫為竹節狀,中空,側面有音孔,一端有吹孔,佩黃絛和紅穗。

圖文來自:網絡

相關焦點

  • 清代作為翡翠文化發展的鼎盛時期,這個時期的翡翠有什麼特點?
    眾所周知,翡翠真正的鼎盛時期是在清代,在清代可以說是每個人都嚮往著有一件翡翠飾品。因為在當時翡翠飾品是達官貴人才可以佩戴的,象徵著身份與地位。今天,讓小編帶著大家一起,夢回清朝,看看清朝時期的翡翠有什麼特點!
  • 溧陽博物館看館藏|清代黃釉暗刻龍鶴紋盤
    今天為大家介紹的溧陽博物館館藏是:清代黃釉暗刻龍鶴紋盤。清代黃釉暗刻龍鶴紋盤國家二級文物,由南京博物院贈。瓷盤高4釐米,口徑20.5釐米,底徑12.6釐米。敞口,弧壁淺腹,圈足。
  • 清代翡翠其實大部分不值錢,不一定年代越久就越好
    #翡翠近年來,市面上出現了一些所謂的清代老翡翠,色彩斑斕,種水上乘,有些甚至還會自帶離奇的故事,收藏價值都快趕上和氏璧了。其實,市面上大部分的清代老翡翠都是作假的B+C貨,根本不具備什麼價值。如果說真的是清朝傳下來的寶貝,值得我們去花高價購買嗎?
  • 清代出土的帝王綠手鐲,讓我們目睹一下帝王綠翡翠的魅力吧!
    這是由於翡翠內部含有致色的鉻元素和鐵元素,二價鐵離子常呈現淺綠色,在其他化學元素共同作用下,最終形成了我們所見的各種深淺程度的綠色。當然,除了綠色,翡翠還有黃色、藍色以及紫色等多種顏色,只不過翡翠以綠色為尊,許多人會認為翡翠就只有綠色。就算是最尊貴的綠色,也有不同等級之分。這其中,有一種綠色是至尊綠色,那就是帝王綠。
  • 「津門網」國內各大博物館的館藏玉器欣賞
    中國各大博物館館藏的玉器品種齊全,工藝精湛,全面地反映了中國玉器的製造、使用和文化內涵。如果沒看過就太可惜了。▲清中期 碧玉鏤雕花卉荷包形香囊【故宮博物院】故宮博物院收藏古代玉石器約三萬件,按時代可劃分為元代以前古玉、明代玉器、清代玉器三部分,其中清宮遺存佔大部分。
  • 「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開展
    2020年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
  • 看展 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近日在中國美術...
    近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甄選一百餘件作品展出,為觀眾帶來美的盛宴。中國清代木版年畫和日本浮世繪歷史淵源深厚,各具藝術風格與民族特色,在17至19世紀的東方世界相映成趣。展覽分為美人、戲劇、風景三個板塊,展示了日本浮世繪與清代木版年畫在題材選擇和形象塑造方面的異同。浮世繪中的美人往往姿態曼妙、衣衫華美,而清代木板年畫中的女性姿態端莊、溫柔嫻靜。
  • 清代乾隆朝和田玉古玩鑑賞
    這是一個清代乾隆年間用碧玉製作的玉缽,素麵,壁比碗厚,體積也比碗稍大,用來裝食物、茶水,足夠一人食用。底部陰刻「大清乾隆年制」字樣。這是清代出品的一個青玉質的葵瓣式玉盤,內底浮雕一朵萬壽菊,菊旁還雕有兩隻展翅的蝙蝠,符合清代的「福玉文化」特徵,主要供宮廷使用。
  • 清代木版畫與日本浮世繪在中國美術館「異域同室」展出
    8月19日,市民在位於北京的中國美術館欣賞《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
  •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館藏玉器,美極了!
    美國波士頓博物館館藏玉器,美極了!
  • 翡翠手鐲的市場價格,2020年翡翠拍賣價格
    白玉不悔,孰為珪璋,珪璋苑只做緬甸翡翠的「搬運工」,用心製作每一隻翡翠,堅持一手貨源,降低成本,打破暴利。翡翠行業一看人品二看貨源,珪璋苑專注尋回屬於翡翠的高雅。珪璋苑具有行業資深專家護旗,為翠友提供更優質的服務和保障。珪璋苑專注於打造親近大眾女性的高雅翡翠。
  • 帝王綠翡翠,是什麼讓它具有如此價格?
    我們都知道翡翠是玉中之王,因此深受人們的喜愛,那麼今天小編就給大家講一講帝王綠翡翠。1.顏色上,在翡翠市場中,綠色的翡翠其實有很多,但是帝王綠的翡翠卻最為難得,因為帝王綠是一種獨特的綠,在日光下看帝王綠是一種凝重的湖綠色,在強烈的光照下又呈現出翠綠的顏色,而且極品的帝王綠翡翠,不僅顏色純正,而且分布還很均勻,具有極高的價值。
  • 翡翠,乾隆讓它「由石變玉」,慈禧讓它昂貴到今天
    在我國歷史上一直有「騰越出碧玉」的說法,這裡的碧玉其實就是翡翠,在明清時期,緬甸產翡翠的地區其實是受我國雲南的騰越所管轄的。(故宮博物院·清代福從天降擺件)在清朝以前,中國貴族對翡翠興趣寥寥,我國明朝的墓葬之中極少發現翡翠玉器,西漢到宋代的數萬件出土器物之中都沒有出現過翡翠。
  • 異域同繪——當清代木版年畫遇上日本浮世繪
    葛飾北齋 富嶽三十六景·凱風快晴 25×38cm 紙本 1831年 中國美術館藏8月5日,由中國美術館主辦的「異域同繪——中國美術館藏日本浮世繪和清代木版年畫精品展」在中國美術館開展。此次展覽既是文化和旅遊部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項目,也是中國美術館「典藏活化」系列的又一重要展覽。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美術館館長、中國美協副主席吳為山表示,近年來,中國美術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以精品奉獻人民,讓美育融入公共生活,讓藏品走出庫房,組織了「典藏活化」系列展。
  • 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目公布,1/5來自廣東
    6月8日,國家文化和旅遊部公布《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活動目錄》,共計35個項目入選。據羊城晚報全媒體記者統計,廣東共有來自7所美術館的7個展覽活動入選這個國家級的「館藏精品展出季」,為全國各省之最。
  • 慈禧太后對翡翠痴迷到了什麼地步?幾乎所有東西都有翡翠的影子!
    大家都知道翡翠是從明清時期傳入中國,而且一直被皇室宗親使用,在當時更是權力的象徵,最為著名的就要數清代的老佛爺慈禧太后了,這個女人作為當時中國實際的統治者,有著無上的權力,生活更是奢靡至極。其中翡翠就是她最為喜愛的一款寶玉石了!那麼慈禧太后對翡翠的痴迷到了什麼地步呢?
  • 廣東五大重磅展覽入選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
    廣東五大重磅展覽入選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金羊網  作者:朱紹傑  2020-06-09 據記者統計,「2020年全國美術館館藏精品展出季
  • 翡翠玉石毛料去哪裡購買比較好?翡翠原石毛料大全
    曼德勒 (瓦城) 是緬甸翡翠交易的主要集散地, 2. 瑞麗市場。瑞麗的珠寶市場是隨著改革開放,開展邊境貿易之後形成的。瑞麗相鄰緬甸的木姐和南坎,既是雲南省重要的邊貿城市,也是一個風光旅遊城市。這裡從事翡翠業的人來自四面八方,有緬甸人、巴基斯坦人、印度人,更多的是來自中國廣東、北京、江浙、福建、四川等地的翡翠商人,以及做邊境貿易和旅遊商品的人。
  • 你了解多少翡翠掛墜的知識呢?
    玉掛墜,古人稱它為玉佩,清代稱為玉佩,現在行家把它稱為翡翠花飾。《禮記》說:「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走路時,碰到不同的聲音,男子戴在腰間,女子戴在胸前。至清代,人們常戴香囊、荷包,常將玉佩拴在荷包、香囊上,別在腰帶上,因而又稱玉佩為成別子,並開始生產翡翠別子。而且要注意的是翡翠掛墜的主題多,選購時要看清其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