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樹州:壯大集體經濟,實現「村強民富」

2020-12-25 人民網青海站

囊謙黑青稞豐收現場。

玉樹市扎西科街道甘達村分紅現場。

囊謙縣覺拉鄉尕少村利用資源優勢發展青稞種植,每年為群眾分紅。

  12月7日清晨天剛剛亮,位於玉樹藏族自治州玉樹市的扎西大同村二社牧民江加便早早起來開著去年新購置的五菱宏光小汽車前往村集體投資興辦的農畜產品交易中心開始一天的工作。

  「這些年,依靠村『兩委』發展集體經濟,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家中6口人每年可收益分紅近3萬元,再加上我在農畜產品交易中心跑運輸的收入,生活也算有滋有味。」江加對目前生活頗為滿意。

  近年來,玉樹州圍繞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這一重大課題,立足實際,從問題入手,堅持強支部、領好路,強產業、致好富的「雙強雙好」發展措施,並按照「因地制宜、科學規劃、大力扶持、多元發展」的思路,探索出了「資產經營型、資源開發型、產業帶動型、服務創收型」的發展模式,推動全州村集體經濟多渠道、多類型、多元化發展。

  在今年7月,全州258個行政村全部實現「破零」,68個村納入中央扶持,142個村集體經濟年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其中葉青村、改查村等10個村級集體經濟年收入突破百萬大關。

  也正是通過全州上下的聯動使得村集體得到壯大,實現了「村強民富」的願景。

  能人「領路」 築牢根基

  村集體發展需要領路人。玉樹州以黨支部為堡壘,大力推進「能人治村」模式,打破地域、身份、行業限制選拔優秀人才擔任村黨組織負責人,引領全州村集體經濟邁上高質量發展之路。

  曲麻萊縣巴幹鄉麻秀村黨支部書記仁青多傑就是「能人治村」的典型。以往,麻秀村是省定貧困村,全村牧民純收入不足2000元,沒有穩定持續收入,對於村「兩委」班子來說一直如鯁在喉。2014年,仁青多傑通過聯系幫扶單位,從州委州政府爭取到了50萬元的「啟動資金」,全部投進畜牧業合作社,為畜牧業養殖增添了「源動力」。2015年,麻秀村加油站正式投產運營﹔2017年,麻秀村客運公司成立﹔2018年麻秀村賓館建成,一個個的實體產業逐年落地生根,收益年年遞增。

  玉樹州委組織部負責人說:「玉樹州加緊建立村級後備幹部庫,大力選育引領集體經濟發展帶頭人隊伍,把真正有能力、懂經濟的致富能手選拔到村幹部隊伍中,並逐步提高村幹部工資待遇,為村級集體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

  為了提升村級班子整體素質,不斷強化村幹部、創業致富帶頭人「兩支隊伍」能力提升,玉樹州充分利用「玉樹本土人才培訓」工程、村幹部素質提升工程和「返鄉創業回引工程」,分類建立人才動態信息庫。州縣兩級對村幹部和發展帶頭人進行培訓,綜合運用課堂講授、實地觀摩、討論交流、現身說法和選派科技特派員傳幫帶等多種形式切實提高培訓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截至目前,全州共舉辦各類培訓20多場次、參訓人數達500多人次,組織外出學習3次60人次。

  同時,依託基層幹部學院、村(社區)後備幹部學歷提升工程,大力開展村級後備人才「223」計劃,深化人才支撐,加強村級後備幹部培養和儲備。結合村級班子運轉考察,現已儲備村級後備幹部人選766人,把真正有思路、敢作為、敢擔當、事業心強、廉潔自律的人選列入村級班子後備庫,為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夯實了組織基礎。

  合力「造血」 創新思路

  玉樹市仲達鄉塘達村通過發展藏香豬養殖基地、藏奶牛養殖基地、黑青稞種植基地,做大做強特色產業,年盈利100餘萬元﹔

  曲麻萊縣巴幹鄉麻秀村率先跳出第一產業模式,轉向第三產業,投資300萬元的麻秀加油站厚積薄發,實現年穩定純利潤38萬,總資產達千萬﹔

  玉樹市扎西大同村通過集合資產開設停車場、賓館、畜牧產品交易市場等經營方式,創年收益420萬元﹔

  玉樹市上拉秀鄉加橋村合作社經營野血犛牛養殖基地、藏系羊養殖基地和燕麥種植基地,年收益100餘萬元﹔

  ……

  近年來,玉樹州為了真正實現村集體的「造血」,根據各村不同的資源稟賦、區位特點、產業優勢,加強產業融合發展,各村創新思路,成功打造了一批村集體發展典範,更挖掘了一系列好用、實際的發展新模式。

  為了盤活資產,走「資產經營型」發展模式。對村集體現有資產進行更新、改造、承包、租賃,提高現有資產利用率。採取獨辦、聯合、入股等創辦方式,增加村集體資本經營收益。

  為了發揮優勢,走「資源開發型」發展模式。通過堅持「新型產業開發經營」和「傳統產業規模經營」的「雙引擎」發展模式,利用「地域特色」和「文化背景」積極挖掘特色資源,發展有機農畜產品、藏香豬、藏奶牛、黑青稞種植等產業,通過發展特色經濟增收致富。

  為了挖掘特色,走「產業帶動型」發展模式。圍繞全州各村現有發展優勢,採取「黨支部+專業合作社+基地+農牧民」發展模式,村黨組織帶頭創辦、領辦牲畜養殖及品種改良等項目、畜產品加工等實體項目,把農牧民有序、合理地組織起來,形成規模優勢進入市場,提高生產經營的組織化水平,增強村級經濟實力。

  為了實現組織轉化,走「合作社領辦型」發展模式。採取「支部引領、村民入股、合作經營」的模式,以「支部+合作社+農牧戶」的方式成立專業合作社,破解農牧戶分散經營、不成規模、走不出產業化路子的問題。

  為了集中聯建,走「異地置業型」發展模式。通過集中統一規劃如畜牧業加工及銷售一體的綜合市場、商業門面、汽車維修二手車買賣、加油站等綜合建設經濟實體,並由鄉鎮統一管理,經營收益全部歸村集體,增加村集體收入。

  提質「培優」 規範運轉

  「玉樹州充分激活全州農牧區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多措並舉、系統推進,增強各村自我發展能力。同時,嚴格落實省州縣三級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確保謀劃到位、方略到位、保障到位。」玉樹州委組織部負責人說。

  為進一步發揮州縣兩級村集體經濟「破零」工程領導小組的作用,強化組織引領。落實「州級抓統籌、市縣負總責、鄉村抓落實」的分級負責機制,建立定期溝通協調、通報、會商制度,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納入重點工作,持續用力推進。

  為了充分調動各部門的協調配合能力,共同發展好集體經濟,玉樹州明確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相關部門職能作用,構建組織部門牽頭協調、農牧局具體負責、財政局負責協調配合的有利機制,形成工作合力、發展同力、資金同向。充分利用好中央財政扶持村集體經濟發展資金和涉農資金,加大對發展村集體經濟的投入,統籌整合下達資金,支持村集體經濟發展。

  針對集體經濟的財務監管問題,玉樹州已健全村集體經濟收益評估標準體系,將村集體經濟收益資金納入村集體資產「三資」信息平臺實行統一管理。

  另外據了解,玉樹州已完善了「村財鄉管」管理機制,強化對村集體經濟投入資金、收益資金分配使用的財務核算、動態監管和審計監督,確保權利和資金在陽光下運行。

  為了形成村各級領導想抓、敢抓、能抓的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濃厚氛圍,不斷完善考評引導,玉樹州把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納入各級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的年度目標責任考核體系當中,每年以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總量」和「增量」兩項指標為重點,將村集體經濟發展效果作為村黨支部「堡壘指數」、班子成員「評先評優」、農牧民黨員「先鋒指數」以及推薦村「兩委」人選和「兩代表一委員」的重要依據。

  圖片為玉樹州委組織部提供

 

(責編:楊啟紅、陳明菊)

相關焦點

  • 福安過洋村這個小小民富便利店,服務村民零距離
    原標題: 福安過洋村這個小小民富便利店,服務村民零距離 村內的一家小店門口,幾位老人圍坐著聊家常,年輕的女店主吳麗珍正在電腦前,忙著為前來辦理業務的村民操作流程。    「現在我們在家門口就能繳費取現,可方便了。」村民老雷手裡攥著繳費票據高興地說,自從村裡有了「民富中心」,村民再也不用為領取養老金、交電費等費用而東奔西跑了。
  • 浙江:率先蹚出雙循環的實現路徑
    原標題:率先蹚出雙循環的實現路徑   在中國經濟構建新發展格局的大時代,一段波瀾壯闊的新徵程將開啟。   浙江要想持續勇立潮頭,關鍵在於能否成功打造出一批國內大循環的戰略支點、國內國際雙循環的戰略樞紐。
  • 汕頭市「六個一千」工程帶動村強民富 鄉村振興
    原標題:汕頭市「六個一千」工程帶動村強民富 鄉村振興   有關方面了解到,近年來,汕頭市委、市政府始終把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作為「三農」工作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
  • 曾經深度貧困的昌圖縣長發鎮三合村如今村美民富—— 花生高產...
    曾經深度貧困的昌圖縣長發鎮三合村如今村美民富—— 花生高產 日子「生花」 民生熱點 │ 2020-09-26 09:
  • 我市多方合力營造鄉村振興新格局 「六個一千」工程帶動村強民富
    原標題:我市多方合力營造鄉村振興新格局 「六個一千」工程帶動村強民富   有了黨組織結對共建,基層黨組織更強了,鄉村也變美了,新型農民、粵菜師傅等鄉村人才越來越多
  • 廣西平果:學習十八大精神實現「全覆蓋」
    「十八大報告提出,2020年建小康社會,一定能實現。萬眾一條心,緊跟總書記,待經濟翻番,我們再相聚。」12月8日上午,一場別具特色的宣傳十八大精神的演出在平果縣鳳梧鄉火熱舉行,壯族群眾用嘹歌唱出了人民的心聲。   該縣在學習宣傳貫徹十八大精神過程中,創新載體,以壯族嘹歌、先鋒模範帶動、農家書屋、結對幫扶等形式,把十八大精神深入傳播給廣大基層群眾。
  • 日本音樂在失落的時代對生命的肯定,小澤健二《強い気持ち強い愛》
    這一年發表的是《カローラⅡにのって》、《強い気持ち強い愛/それはちょっと》、《ドアをノックするのは誰だ?》《戦場のボーイズライフ》、《さよならなんて雲えないよ》、《痛快ウキウキ通り》6張單曲。以破例的高速度發表歌曲,也在音樂節目經常表演,展開著輕鬆的講話。
  • 「十三五」期間我國珍稀瀕危物種實現恢復性增長
    本報北京1月5日電 (記者寇江澤)記者近日從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獲悉:「十三五」期間,我國加強野生動物棲息地保護和拯救繁育,採取就地保護、遷地保護等措施,持續開展珍稀瀕危野生植物保護,大熊貓、朱䴉、亞洲象、藏羚羊、蘇鐵、西藏巨柏等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種群實現恢復性增長。
  • 19年粵蘇各市「民富」數據對比:廣東貧富差距驚人江蘇最均衡
    從GDP看,廣東略微領先江蘇,但人們印象裡江蘇的民富程度更高。那麼,兩省所屬的地市如果按民富程度要如何排名呢?一般來說,人均可支配收入和金融存款是反映一個地區居民富裕程度的重要指標,我們來做個全面對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