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哈工程14個學院1567名2020年春季學期初畢業的研究生,圓滿完成在線畢業論文答辯,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不降低」「畢業不延期」。
船舶學院:嚴把159名研究生的答辯質量關
船舶學院在全校率先啟動遠程視頻答辯。3月8日至17日,學院視頻答辯工作監督檢查領導小組20餘位專家分赴25個視頻答辯小組進行全程督查,順利完成159名研究生的視頻答辯工作。
經督查、答辯組專家和學生反饋,畢業論文視頻答辯流程規範,答辯委員把關嚴格,學生答辯準備充分,視頻答辯效果遠超師生的預期。
動力學院:「官方彈幕」頻頻點讚
專家與答辯學生在問答中「交鋒」,學術探討熱烈;聊天界面不時出現督查專家的點評「彈幕」——「學生表現很棒,時間控制得好,贊!」「學生講得不錯,老師質詢實實在在」「組織嚴密,程序嚴格,老師問題針對性強,有利於後續論文完善。」「每個學生都單獨討論單獨決議!好。」
動力學院為確保研究生培養質量,建立健全「研究生遠程答辯質量全程管理」體系,答辯委員會嚴格執行預定程序及流程,答辯「現場」秩序井然;「現場」外,秘書組在微信群裡回答疑「候場」學生們的各類疑問,按順序安排學生調試設備、進入會場,答辯各環節步驟嚴謹、環環相扣,最大限度還原了線下答辯的全過程。
作為學校唯一一個採取論文「100%校外盲審」的工科院系,動力學院105名學生的畢業論文外審如期完成,獲專家好評。
面對疫情,動力學院反覆論證、模擬答辯各個環節。答辯小組逐一提前測試比較常用視頻軟體,制定主、備兩套方案並對全體答辯學生所在地、採用設備、網絡情況等基本信息提前摸排,對研究生分組進行預答辯演練,充分保證網絡答辯質量。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研究生孫劍蓉答辯前一日,導師李彥軍老師還在反覆溝通,幫助她聯繫可在線操作的計算集群,用以完善論文,以最好的狀態迎接答辯。
「直至上交論文的最後一刻,鄭群老師還在幫我修改論文,老師嚴謹求實的科研精神與精益求精的工作態度將影響我一生。」趙一同學的畢設題目為《船用燃機壓氣機跨音級氣動布局研究》,答辯後,趙一逐條整理專家意見,多次與導師鄭群教授溝通修改。鄭群指導他對論文逐字逐句斟酌、推敲,經過多次修改,鄭群才將趙一的論文整理上交學院歸檔。
自動化學院:學生導師心連心
自動化學院3月5日至15日組織209名碩士研究生進行在線答辯。學院通過視頻會議組織所有答辯秘書進行了答辯流程的培訓,安排了16名學院督導對30場答辯進行檢查記錄。
為保障在線視頻答辯的順利開展,程建華老師按照「提前謀劃、充分準備」的總體思路,逐一對研究生答辯PPT存在的各類問題進行細緻審閱,為研究生繼續修改答辯材料,提供了合理化參考意見。
身兼校學術委員會成員、院學術督導等數職的朱齊丹老師,本身要指導多名畢業研究生論文答辯,同時要兼顧指導研究所其他學生的答辯情況及檢查學院其他答辯組的答辯情況。
家住湖北黃石的碩士研究生尹維考,克服沒有攜帶筆記本回家、全家居家隔離等困難,利用平板電腦修改論文,同時組織了本課題組答辯同學交流群,協助答辯秘書及時傳達答辯的相關安排,協助輔導員老師及時轉達學校的相關政策。尹維考最終以優異的成績完成了網上在線答辯。
信通學院:「雲答辯」嚴謹又暖心
幫助學生郵寄電腦回家;多次深入實驗室,通過構建遠程伺服器,使學生在家也能使用計算資源和數據;定期詢問每一位學生的進度,指導學生論文和PPT的修改;及時了解學生的心理狀態,並給與疏導和鼓勵……信通學院一系列舉措讓193名參加「雲答辯」的學生心裡「有了底」,碩士研究生畢業論文「雲答辯」順利完成,學院交上了一份嚴謹又暖心的答卷。
2017級碩士四班的張羽寒假「兩手空空」就回家了,「看到學院採用在線畢業答辯等相關通知的時候真是感覺措手不及。」和張羽一樣,很多畢業班的學生關於畢業論文答辯的進展,都停留在提交盲審版論文的狀態,寒假回家沒帶電腦,沒有相關資料,沒有來得及做ppt......
導師葉方得知同學們的難處,多次申請進入學校教學樓為學生取電腦,實驗室老師幫著免費郵寄。「葉方老師犧牲自己的時間給我們反覆耐心修改答辯PPT並提出建議和意見,讓我們更加有信心面對答辯,感覺到了老師的溫暖。」
為學生「雲答辯」護航最後一公裡。答辯組秘書提前帶領學生測試網絡、熟悉軟體的使用,提醒學生為防止網絡卡頓提前錄屏備用,同時為學生講解答辯注意事項,模擬答辯候場等各個環節,為的就是讓學生對「雲答辯」不緊張。
更多專家參與指導,學生得到更好錘鍊。通信所林雲老師邀請了美國、丹麥、復旦、北郵和華為的專家參加在線預答辯。通過這種方式,一方面讓學生提前掌握視頻軟體的使用,應對各種可能出現的問題;另一方面,專家犀利的提問讓學生提前感受了視頻答辯的氛圍,發現論文和答辯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雲』答辯是一次創新,作為導師,我將是學生最堅強的後盾,希望我的學生能夠順利畢業,開啟人生新的樂章。」
標準不降、新穎高效。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趙春暉說:「學術委員會成員從論文的題目到內容再到論文相關格式進行了詳細審查,嚴格保證質量。這種在線視頻方式既新穎又高效,而且還可以錄像存檔,非常具有紀念意義。」
材化學院:更規範、質量更高
「非常時期,線上答辯的形式快捷又有質量保證。身為一名即將畢業的碩士生,能夠參加這次線上畢業答辯感到十分榮幸。」材化學院2017級碩士畢業生徐夢書在線上答辯後十分滿意。
3月9日至16日,歷時8天,材化學院2017級113名碩士研究生順利完成了碩士學位論文答辯工作。
為嚴把在線答辯質量關,材化學院專門設計了在線答辯工作流程和應急保障措施。答辯流程設論文陳述、回答問題、答辯評審線上討論和投票表決等環節,日均答辯歷時8小時。答辯結果由答辯委員會主席當場宣布,答辯全程錄音、錄像並存檔。
參與此次答辯的導師無機材料研究所教師馮靜說:「這次線上答辯在重視程度、答辯效果和規範性上與往年現場答辯相比非但沒有降低,反而都有所提高,特別是此次答辯之前,所有參加答辯老師做了很多準備工作,提高了論文評審質量。參與答辯的學生也因此次答辯的特殊性,準備得更細心更充分。」
學院教學督導、答辯委員會主席董國君老師在參加答辯後表示:「在線答辯,是疫情下的一種全新的教育教學模式的實踐、嘗試和體驗,對參與其中的教師、管理者和學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其效果不比現場答辯差,並且更靈活,這為我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中,提供一種值得深入思考的方向和思路。」
數學學院:雖「遠」仍「嚴」 愛不隔離
3月14日是全球第一個國際數學日,數學學院2017級53位碩士研究生以「雲答辯」的方式慶祝國際數學人的共同節日。
早8點30分答辯正式開始,53名研究生分為四組,通過騰訊會議開始答辯。卜長江、鄧廷權、樊趙兵、徐潤章四位教授分別擔任四組的答辯委員會主席,各組答辯主席嚴格按照學院視頻答辯流程主持答辯,學院答辯督查、低年級碩士研究生等在線旁聽了本次答辯。
在研究生匯報PPT、答辯委員提問、答辯小組討論決議、答辯委員匿名表決、答辯主席宣讀決議等五個流程後,53名碩士研究生歷時近12個小時的「雲答辯」順利結束。
龍江學者、數學學院教授徐潤章表示,雖「遠」仍「嚴」,這是我們為即將畢業的研究生們上的最後一課,希望他們牢記哈軍工優良傳統,在投身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偉業中時刻保持數學人的嚴謹務實。
研究生班班長王強說:「由於疫情防控工作需要,我們通過遠程視頻答辯方式進行畢業答辯,感覺這種方式更輕鬆一些,不會像在現場那麼緊張。」
研究生王敏感慨道:「難忘老師們暖心地幫助我們去實驗室拷貝資料;難忘課題組組織預答辯到晚上十點多,我的導師沈繼紅教授仍在耐心地指導我的答辯細節;難忘答辯秘書一遍遍帶著我熟悉軟體,核對答辯流程。心裡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了地,雖然因為疫情不能返校,但來自學院的溫暖卻不曾被隔離。」
為了更好地保證遠程答辯工作順利進行,數學學院編寫了三個版本的《遠程答辯操作指南》供答辯評委、秘書和學生參考使用;為避免出現因網絡卡頓而無法答辯的情況,通知學生提前準備錄屏備用;還組織了答辯秘書集中培訓,以熟悉答辯流程,應對突發事件。
針對個別畢業生未帶電腦、研究數據不在身邊的問題,學院教師黨員挺身而出,進入實驗室、公寓為每一名研究生拷貝數據,郵寄材料;研究生黨支部積極為將要答辯的研究生提供PPT製作、模擬答辯等志願服務。
物理學院:盡責擔當 精準答辯
3月15日上午8時20分,物理學院2020年碩士研究生遠程視頻答辯會準時開始。本次答辯會共分為6個小組同時進行,答辯委員會成員、校級答辯監督員、院級答辯監督員、答辯秘書等40餘位教師和46名碩士研究生通過在線視頻會議軟體「騰訊會議」參加了答辯。
整個答辯過程嚴格按照學校、學院制定的相關文件細則和流程開展,語音流暢、圖像清晰,師生交流順暢,效果良好。答辯會採用「問卷星」進行投票表決,全程利用錄屏軟體進行記錄與保存,保證整個答辯過程合規、有效。
為確保遠程視頻答辯的質量和效果,學院提前組織了一次預答辯,召集了三個答辯組舉行了一次全流程預演,同時邀請了其他秘書、學生和答辯委員觀摩學習,會後大家群策群力,進一步完善了答辯流程,為即將開始的正式答辯提供了有力保障。
「在秘書群裡,有的老師分享自己的經驗體會,甚至細化到答辯當天每個流程的每句話。」遠程視頻答辯的順利舉行,離不開每一位答辯秘書的辛苦付出。答辯當天,有的秘書老師天未亮時便從家出發,提前到達辦公室調試設備;有的秘書老師為了不影響答辯,將年幼的孩子留在家中,從江北驅車25公裡趕到學校進行各項準備工作;為了提高錄屏的質量,及時發現答辯過程中可能出現的沒有語音、屏幕共享不成功等突發狀況,答辯秘書黨凡陽採用了雙帳號登錄、多屏幕互動的方式,保證了答辯過程的順利進行。
身在湖北的碩士研究生劉美江在答辯後真情流露地說:「導師劉志海教授在百忙之中抽出很多寶貴時間對我進行在線指導,甚至深夜還在幫助我修改論文,使我能夠在疫情期間順利完成碩士學位答辯。學校以及學院老師們所做的一切讓我備受感動,畢生難忘。」
來源:哈爾濱工程大學 圖文綜合 | 周明曄 丁鑫冰 張琳 張偉平 趙琳琳 劉濤 張勇剛 歐陽衛平 王洋 劉蘊喆 王暄 排版 | 田昊 責編 | 霍萍 審核 | 呂冬詩 金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