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不是詩詞的創作者,我們只是詩詞的搬運工!如果你喜歡古詩詞的話,歡迎關注我!
紅豆又名相思子。相思紅豆是我國獨特的文化產品,是中華民族悠久、神秘、古樸的傳統文化。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擷,此物最相思」。這是唐代詩人王維根據當時社會的民族風情寫就的膾炙人口的《相思》詩,它反映出那個歷史時空的青年男女在確定終身大事時,以紅豆飾品作為情物相贈情人的動人情景。
從此,紅豆成了純潔愛情的象徵。愛情無價,紅豆無價。相思紅豆的寓意,不僅包括男女之情,還包括親情,友情,師生情,患難與共分離後的情,民族國家之情,人類相依相愛之情。此情博大,相思無限……
「井底點燈深燭伊,共郎長行莫圍棋。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溫庭筠的這首《南歌子》,也是大家極為熟悉的一首相思詩了。
紅豆外觀顏色為紅色、有光澤;質地堅硬,長久不壞。正因有這兩個主要特性,人們便用紅豆來象徵著情感的赤誠與堅貞。
玲瓏骰子安紅豆,入骨相思知不知,就像玲瓏的骰子鑲嵌著紅豆,我對你這思念深入骨你知不知道?「知不知」三字,把女子離別之久、會合之難、相思之深之苦,乃至欲說無人都淋漓盡致地表現了出來,可謂收得自然,餘味不盡。
新月曲如眉,未有團圞意。
紅豆不堪看,滿眼相思淚。
終日劈桃穰,人在心兒裡。
兩朵隔牆花,早晚成連理。
「紅豆」本是相思的信物,但在離人的眼裡卻是貯滿了憂傷,令人見之落淚。一彎新月,數枝紅豆,詞人擷取傳統的寄寓人間悲歡離合、別離思念之情的兩種意象,正表達出對愛人的無限深情和思之不得的痛切缺憾。
「終日劈桃穰,仁兒在心裡」,一語雙關,看似百無聊賴的行為,正寄託著主人公對心上人絲絲縷縷的情愛和日復一日的期盼。「兩朵隔牆花,早晚成連理」更表明對愛情的充滿信心,儘管花阡兩朵,一「牆」相隔,但相愛的人兒終將衝破阻礙,喜結連理。
是什麼樣的疼痛如此蕩人心魄,銷魂蝕骨?只有相思。
賈寶玉的一首《紅豆詞》,就像是精心描繪的一幅仕女圖,圖中的女子是「滴不盡相思血淚拋紅豆,開不完春柳春花滿畫」,這刻骨銘心的相思之痛,讓女主角不僅是眼空蓄淚淚空垂,點點相思,滴落的竟都是鮮紅的血淚!
鮮紅的血淚凝結成美麗的紅珠兒,化成粒粒相思豆……啊……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隱隱,流不斷的綠水悠悠。
紅豆相思,深幾許?
此時的南國,應該也已有紅豆了吧?
那些精緻而美麗的紅豆是否已掛滿在枝頭?一串一串的紅,是否又有有情人去採擷?而每一棵紅豆樹下,又有過多少旖旎美麗的期待?有過多少肝腸寸斷的相思?
紅豆生南國,春來發幾枝。願君多採摘,此物最相思。在鶯飛草長的春日,唱著紅豆詩,念著紅豆詞,那麼腦海中浮現的是什麼?採的是紅豆,還是相思?
後來,我終於明白,原來,世間情愛幾許,唯有紅豆可寄相思。
完。
本文圖片源自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我們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