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取名,歷來都是非常慎重的事情。古人講「命者隨世而制,名者因時而取」,就是這個道理。原則在於內涵,講究的是變通。
這一點,娛樂圈的大眾明星們,都是娘生爹養,這點心思也不會例外。而且在他\她們在成名後往往會出於各種考量和顧慮,熱衷改名。
比如,劉德華原名劉福榮,王菲原名王靖雯,成龍原名陳港生,鄭少秋原名鄭創世,孫悅原名孫洪娟,韋唯原名張菊霞,陳松伶原名陳松齡,林依輪原名林方,高楓原名曾焰赤,火風原名霍峰。娛樂圈真是天下第一圈,百姓圈講的是「行不改名坐不改姓」,他們偏不將就。這裡面有門道。
也因此,這些娛樂明星們的名字,留給了我們這些吃瓜大眾不少談資。高曉松在幾年前的某次訪談中,批明星沒文化,可名字都內涵好深,原因也在這裡吧!我在這裡根據過去搜集的資料,先扯四點,後面的朋友們繼續接龍吧。呵呵。
一,典故或內涵滿滿的名字
娛樂圈裡的很多人士,他們的名字,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取的鄭重其事。也因此,或巧為設計,或純屬無心,不少名字有根有據,引經據典,高端大氣上檔次。比如這幾位:
張學友。「學友」典自《禮記·學記》:「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怪不得歌神這麼謙虛好學呀!
莫文蔚。《易經》「革」卦象辭:「大人虎變,其文炳也。君子豹變,其文蔚也。」「文蔚」這個厲害了,就是說一個君子的養成就像豹子一樣,雖然出身普通,但經修煉,最終矯健而美麗、有品質之人。名門望族出身就是不簡單,取個名字都這麼富有深意。
江疏影。「疏影」一詞來源很婉約詩意,來源倒不複雜,有兩句是大多數國人也是熟悉的:即宋代林和靖的詩「疏影斜橫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和宋人陳與義《臨江仙》的「杏花疏影裡,吹笛到天明」。
吳越。《夢遊天姥吟留別》裡的「我欲因之夢吳越,一夜飛渡鏡湖月」。吳越,古代江浙地區的借代詞,而吳越籍貫上海,可說恰如其分。這個她父親名書法家吳頤人也說過。
任賢齊。典出中學課本裡的我們熟悉的《論語·裡仁》:「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小齊他那原籍武漢的老爹也是費了心思了。
周星馳。「星馳」這詞的典故我們也是耳目能詳了,哪個童鞋過去沒背過呢!王勃的《藤王閣序》:「雄州霧列,俊採星馳」。不是來源於這個典故,一般人都還想不到這個組合詞呢!
俞飛鴻。高級知識分子出身的俞飛鴻老師,當然名字也不會太俗氣。她的名字,化自於蘇東坡的名句:「人生到處知何似,應似飛鴻踏雪泥」。驚鴻仙子配上這個名字,也真是絕配。
譚松韻。新生代演員譚松韻,她的名字也是化用於唐代劉禹錫《百花行》中的「繁紫韻松竹,遠黃繞籬落」一句,音悅辭美,人如其名。
二,改名後爆紅的名字
如前所述,大量明星是改了名的。這也是過去中國演藝界的一個傳統:或因梨園輩分、或因「戲子」卑微,所以一入演藝圈,原名基本都要改換。
到了當代,明星是人上人了,所以改名往往是因為迷信,或者就是單純為了更好聽。以前港臺那邊更信玄乎的東西,說好的藝名能讓知名度大增,還可星運亨通,所以大家趨之若鶩。這方面,最著名的例子當然是天后王菲了。其餘的例子也很多:
李谷一。李谷一原名李谷怡,開始怎麼唱都籍籍無名。後來,她自己不知怎的,改「怡」為為「一」,此後不僅名字打響了,而且姓名意味也全變了;此外,她好像對於此道素有研究,曾建議某個叫張菊霞的女歌手改掉這個不顯山不顯水的土名字,後來也是改名後一舉成名。她就是韋唯。
楊鈺瑩。楊鈺瑩在節目中總被人叫做崗崗,原因在於她出道時的名字就是楊崗麗,錄的第一盒磁帶署名也是楊崗麗。可是這個名字就是讓她不溫不火。後來她索性把名字改成冰清玉潔的楊鈺瑩,一時間紅得發紫。
梅豔芳。她原名何加男,讓人難以記住。後經人指點改梅豔芳,「色香味」俱全,終成其志,成了最紅的大姐大。
屠洪綱。他剛出道時原名屠洪剛,美國歸來復出後,改「剛」為「綱」。據說是高人指點,「剛」只「剛強剛正」,而`』綱」則「綱舉目張」,「綱」字對他的星運更為有利。
蕭薔。本名很鄉土氣息,叫蕭秀霞,出道後取了「蕭薔」藝名,充滿浪漫夢幻色彩。叫原名,估計還真的火不了吧。
葉童。原名李思思,拍譚家明《烈火青春》時,編劇陳韻文替她改為葉童。綠葉,代表年輕的生命;童,是童心未泯之意。這是希望她日後在演藝之路上能一直像出道之初一樣保持童心。至今,葉童的英文名仍保留「思思」的發音,叫Cecilia。
舒淇。本名叫林立慧,「舒淇」是她當年初到香港發展時,王晶給她起的藝名。據說,當時香港電影協會有一個女藝人本名叫舒淇,王晶和她有矛盾,所以特意給一個不入流的女星取她同名好噁心她,但沒想到林立慧自打用了舒淇此名字後卻越來越火!
三,具有紀念意義的取名
張雨生。他出生於澎湖,這個地方一直非常缺水。據說他出生那日,突然下了一場好大的雨,所以他的父母給他取名「雨生」。
陳佩斯。喜劇演員陳佩斯的父親是著名演員陳強。50年代,陳強奉命在出席布達佩斯國際電影節,自此期間,不僅影片獲獎,同時也得知兒子出世,於是就為其取名為「佩斯」以作紀念。
林憶蓮。據說她父親年輕時交往過一個女友,名字中帶個「蓮」字。兩人情投意合,但因故沒有走到一起,林父紀念舊情,就為女兒取名憶蓮。
趙薇。在一個娛樂八卦雜誌中,看見說趙薇的名字,也是有寓意的。說是趙薇的媽媽姓魏,所以給趙薇起名字叫趙薇(魏)。
高曉松。這一節有請英明神武的高老師壓陣。高老師的名字當然不是為了和「矮大緊」三字湊對而取的。高老師當年在節目裡坦白過,「我爸我媽在松遼油田會戰的時候會戰出了一個我 ,所以我就叫高曉松」。他妹妹則是江漢油田會戰的紀念品,所以叫高曉江。
四,那些被我們叫錯的名字
漢字漢語非常複雜,以至於經常有一些人名漢字看似平常,但是倘若依據正規的叫法,其實我們都是在不知不覺中叫錯了。比如:
那英。幾乎所有人都把「那「字讀作第四聲,可是根據漢語字典,「那』`字平常用作「這裡那裡」理解時,讀作第四聲沒錯,可是當作姓氏用時,它應當讀作第一聲。
寧靜。按規則,「寧」這個字,用作姓氏時,應該讀作第四聲。所以,根據聊齋故事翻拍的徐克經典電影《倩女幽魂》中,王祖賢扮演的美麗女鬼,在呼喚她的意中人寧採臣時,是字正腔圓地一遍遍喊「寧」為第四聲的。
不過,這些「正規」念法,即便是這些明星本人,是否知道其中的對錯,我也就不得而知了。我想,名字終究只是個符號,沒必要三家村冬烘先生一樣糾正來糾正去,最好怎麼舒服怎麼叫吧,您說是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