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拍拖、代際、職場,還有貓咪,只寫對年輕人有用的
前兩天,我約了幾位很久沒見的前同事,回到一間以前經常吃宵夜的糖水鋪。
因為剛畢業沒幾年,都還沒女朋友,便聊起了屬於男孩之間的話題。
幾句很「社會」的問候拋出,我們都迫不及待地詢問起,各自是否還是處男之身。但我很快便得知,大家無一例外都保持的「童貞」。
氣氛瞬間有點凝重,幾個二十五六歲的小夥子都有點尷尬。
從小到大,很多女生就被教導要保守,但在男生的圈子裡,大家卻承擔著趕緊拋棄處男之身的壓力。
依照我的經驗,不論是小處男還是老處男,最後,都很容易會淪為大家的笑柄。
「處男歧視」太普遍了。
在某乎搜索「處男丟人嗎」,很多人都表示對自己的處男之身表示焦慮。
不少男同志也因為自己處男之身的境遇感到羞愧。
不但被室友嘲笑,還淪落到在飯桌上被禁言,因為「處男沒資格說話」。
不知大家有沒有這種感覺,出社會工作了,大家都有意無意地迴避自己是否有過「相關經驗」的問題。
倒不是因為羞於說道這個話題,而是覺得處男,或者還沒有交過女朋友,都是很稚嫩的表現。
即便被問到了,也要在實際數字上「+2」「+3」...好像這樣才顯得自己是個「正常人」。
這其實是對處男的刻板偏見。
一部日劇就聊到這個話題,豆瓣評分還從第一集的9.1,最後狂飆到9.3,勢頭猛的一塌糊塗。
在這部叫《到了30歲還是處男,似乎會變成魔法師》的劇中,有個設定:
「到了30歲還是處男,就會變成魔法師」
當然,男主自然獲得了此魔法師的「殊榮」,成功get到讀懂別人內心的超能力。
在日本,有一個傳說:當保持處男之身到達30歲,就可以轉職成為魔法師,處子之身保持得越久,能使用的魔法就越多,威力也越大。
就為這個事兒,還專門造了一個的《魔法師轉職表》,定下每5歲升一個等級。
≥25歲,正式魔法師
≥30歲,高級魔法師
≥35歲,大魔法師
≥40歲,魔導士
......
≥65歲,大賢者
≥70歲,就是法神了
以為魔法師很厲害嗎?
一點也不。
甚至這些段子一直帶有「歧視處男」的色彩,「魔法師」自然也不是啥好話。
日本「處男聯盟」裡奉承著一位作家說過的話:「擺脫童貞早一天是一天,哪怕去風俗店也好,沒嘗過女人滋味的男人不是真男人!」
還保有「童貞」=不是真男人,想想這個邏輯都讓人無語。
而這種死板印象,在國內也是大有市場。
處男=人格缺陷=人品/能力不行=屌絲、猥瑣男。
甚至會聯想到「這個人莫非有難言之隱的疾病?」
誰規定,只有通過性,才能成為一個男人,一個真正的成年人?
是不是處男,對於發生關係這種事是持開放還是保守態度,原本就是件無可厚非的事。
欲望是人之本性,但「性關係」的發生和對象的選擇,是很私人的層級。
但令我難以理解的是,有些人總喜歡把自己的思想強加到別人身上。
那些錯誤的把第一次看成是男性成熟標誌的人,才是相當不成熟的。
在我看來,一個男人成熟的標誌,不在於生理上,是在於思想上的成熟。
成熟的人不會用自己的觀念去評判對方,同樣也不會因為對方的想法去改變自己的意願。
如果年齡在30以上,大齡處男基本擺脫不了這個刻板偏見。
羞辱的話語更是赤裸裸地扎心。
日劇《成人高中》:年滿30歲處男被強迫扔進「成人高校」,學習如何獻出第一次:
「一個處男算哪根蔥啊?」
「山野的大熊貓都下崽了,國家都為你們哀嘆」
在這種「處男歧視」甚至「羞辱」的氛圍下,一些仍有處男之身的男生基於自卑,只能假裝自己非處男,才能避免社會性死亡。
想起了一個未曾謀面的校友,在 20 歲那一年完成了「百人斬」,迅速成為同校男生們爭相跪拜的對象。
每一次跟他聊天,朋友們都會不斷詢問他的經驗,從賣力追求女生,到各種細節,每一個注意事項都會在心裡默記數遍。
之所以未曾謀面,是因為他也一直活在學校的傳說中。
說實話,在那樣的環境之下,好像不管成績多好,家裡多有錢,都不如拋棄「處男之身」來證明自己已經成年來得強烈。
在很多人眼中,「男生放棄處男之身簡直就是脫下褲子那麼簡單的事,不用負責,不用生孩子。」
「被動型處男要麼是矮矬窮,要麼是人際交往不行,女生對這種loser有排斥心理很正常。」
這些人還不滿足。
公然利用「處女情結」來呼籲女性排斥處男。
「女性一開始排除掉處男,可以大幅度降低男方追究自己過去性經驗的機率。」
這是什麼神仙邏輯?
什麼時候評價一個人的標準變得如此單一?
用別人處男之身的「結束」,來慫恿女生合理化自己的所作所為?
在「處男歧視「下,沒有性經驗的男生,不僅被輸出這種傷害的男性羞辱,同時還被兩性的性別羞辱產生的矛盾所誤傷。
甚至從個人選擇上攻擊保持「處男之身」的男生們(前方高能):
天啊,什麼叫「進而影響其在物質利益方面的成就」?
意思是說,主動選擇處男單身,以後鐵定不會賺錢啦?
每個人都有不同的選擇、境遇,把保持「處男之身」簡單的歸結於「道德潔癖而選擇不迎合主流」。
除了無恥至極的帶節奏,我什麼都沒看到!
而這種弔詭的邏輯,也暴露出人們受到了「處女情結」的巨大影響。
幾乎全球所有的文明,都在教女孩子要看重貞潔,要把第一次給喜歡的,跟你結婚的人。
這種被褒揚的處女,被歧視處男,都是父權制社會下「性羞恥」帶來的枷鎖和壓榨。
現實裡,大多數男生對於自己的處男身份,憂慮慌張,甚至患上抑鬱症等大大小小心理疾病。
男女都是受害者,都是性別羞辱和刻板偏見的受害者。
在我看來,如果一個男生又帥又有能力,是處男絕對加分,會讓姑娘覺得自己「撿到寶」。相反,甭管是不是處男,都不存在競爭力。
就算擁有性經驗,也不會對展開下一段戀情有任何幫助。
其實很多男孩子之所以還是處男,除了不太懂女孩子的心思,更多的是希望有一天,自己能夠和喜歡的女孩子,在一個不太昂貴的角落,優雅地獻出第一次。
從小到大,男生幾乎沒有受過任何關於守貞的教導,很少有人教過男生,自己的所有這些都是為心愛的女孩子準備。
這因為這樣,才招致了更多的偷心、騙pao、以及不負責任甚至霸王硬上弓的渣男的出現。
有時候我會想,作為男生的自己,是不是可以肩負更多的責任。
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很多誘惑,這些誘惑看起來很甜很香很想咬一口試一下。如果能管住自己的獸性,可能就不會有那麼多女孩子傷透心。
在我不長的人生裡,其實也是有幸受過一次守貞教育。那是來自我曾經認識的同班同學,不過十三四歲,就抽菸喝酒打架鬧事。
他說,不要害了女孩子,如果不確定是不是愛她,就讓她把初夜,留到跟她喜歡的人結婚那一天...
他洋洋灑灑地說著,我驚訝地聽著。
生活中,我們總喜歡把事物,按照自己所認知的那樣,打上固有的標籤,但事實並非如此。
就像愛鬧事的男生不一定都是壞男孩,女生可以是矜持的,但也可以很主動;男生同樣可以是強勢的,但也可以很保守。
更何況,保有「處男之身」這種事,從來就沒對錯之分。
你可以把它當成是家常便飯,但你不可以說那些把它當成是山珍海味的人是奇葩。
反之也是一樣。
無論是開放還是保守,都是屬於你個人的觀念,只要不危害社會和他人,那就是OK的。
不管年齡多大,處男不丟人,不懂得基本尊重前提的「人」才丟人。
抵制歧視的第一步,是先否定環境帶來的精神洗腦。
別讓時代的弔詭,成為個人的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