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我有一個閨蜜打電話說,她想開一家中式快餐店,問我有沒有什麼靠譜的加盟品牌推薦?
這位姐姐去年剛剛從山寨鹿角巷的坑裡爬出來,以迅雷不及掩耳盜鈴之勢與人合夥開了一家書店,結果生意不好,一直在調整經營思路,幸好通過關係拿到的店面,租金比較低,沒有一把虧死,還在苟延殘喘中。
此刻聽到她又在作死的邊緣瘋狂試探,我只想說一句:你嫌錢多,分我點不好嗎?
在全民瘋狂創業的今天,類似閨蜜這樣人並不在少數,為了幫大家看好錢包,不要作死,今天小編就來盤點一下,那些廣告吹上天、開一間死一間的網紅生意都有哪些?
1、奶茶店
不靠譜理由:市場飽和、騙子橫行
2017年,踩著飲料消費升級的風口,奶茶店一夜開遍大街小巷,奶茶這個行當也迅速變成了快招加盟行騙和商標大戰的重災區,莫名其妙的奶茶品牌以每天幾何數增長之勢出現在市場上。就像一股龍捲風,浩劫之後,橫屍遍野。
你隨便搜一個奶茶品牌,就有一籮筐山寨貨等著收割自投羅網的韭菜。然鵝,有幾個人知道,真正的處在頭部的喜茶、奈雪和鹿角巷都是不開放加盟的?
你又要說,我有分辨能力,找個正經品牌不就完了?呵呵。某鹿茶了解一下?請了千萬級流量巨星代言,還是抵不過經營慘澹,而靠數據作假混跡資本市場的幸爸爸現在被無情戳穿,墜入地獄,恐怕也無暇顧及這個親兒子了。
關鍵是,時至今日,誰再說要開奶茶店,請你冷靜告訴我,你家附近的商圈,真的還能擠得下一家新奶茶店嗎?
2,網紅餐館
不靠譜理由:餐飲資產重、經營難度高
網紅加盟餐飲遍地開花的繁榮度絕不亞於奶茶店,尤其是火鍋、燒烤、音樂餐吧。
有道是,生意做遍,還是賣飯,民以食為天,聽起來似乎很有保障。然而,我上班的創意園,園區內一樓全是餐館,基本半年換一波,永遠都在裝修。
樓下那家年前剛開的音樂餐吧,據說花了十幾萬接手一家尚未到期的店,裝修了3個多月,年底終於裝完準備開業,結果碰上疫情,一波虧到姥姥家,現在估計還在鬱悶中。
餐飲生意本來沒錯,但若是小白上路,再套上一個網紅的皮,為啥一開就死?
因為每個吃貨都以為自己很懂吃,就好像每個愛玩遊戲的玩家都以為自己能做遊戲一樣。餐館的經營是一個長期的、精細的系統活兒。要做好,並不是加盟個品牌就完事了,新穎的營銷概念和漂亮的裝修都只是吸引顧客的手段,餐館競爭力的打造全在內功上,產品、服務、供應鏈、性價比,每一個都有極深的門道。
偏偏網紅餐飲加盟品牌給不了你有效的經營指南,因為網紅本就是一波流,大部分網紅餐廳品牌本質上是販賣概念的營銷公司,不是做長期經營的餐飲公司。
3,文藝書店/咖啡廳
不靠譜理由:投入大、坪效低、客單價低、回本要等牛年馬月
書店、花店、曾經咖啡廳,並列文藝女青年三大夢想陷阱,來一個坑一個,基本百發百中。
女生開店,很容易先想像一個美好的場景,我那朋友就這樣,夏日午後、陽光透過落地窗照在書架上,你和客人斜靠著躺椅,捧著咖啡看著書,或像朋友一樣聊聊天,店裡瀰漫著文化的氛圍。然後越想越興奮,在這種上頭的感覺下,選擇性忽略所有開店路上的困難和坑,結果一行動就發現,事實和想像存在巨大的落差。
文藝書店和咖啡廳存在相似的問題:場地要求不小,而客單價低、翻臺率低、從而使得坪效無比低。無論是逛書店、還是咖啡廳,顧客都有可能捧著咖啡看著書(好吧,就是你想像的那個場景),一坐就是一下午。這一下午時間,可能只消費了一杯咖啡28塊,但你為之付出的成本可遠遠不止這些。
4, 抖音直播帶貨
不靠譜理由:央視正規軍都入場了,你還真的相信自己有機會嗎?
怎麼做直播,本來就是一個非常專業的領域,多數吃瓜群眾只看到能說會道的小姐姐,殊不知直播帶貨的核心,還是「貨」,你不僅要有非常好的貨源,利潤空間大,而且要有絕對優勢——薇婭和李佳琦,哪次不是承諾你全網最低價?對於現在才起步的個人來說,拿什麼去跟品牌談這個利潤空間呢?
所有跟你說「只花1個月,學會這個技能,就可以月入XX萬的」,都不是在幫你找機會、更不是真心想幫你培養技能。他只是想給你賣課,割你的韭菜。
比如:讓你去做個公眾號、抖音號、跟你說,這是流量風口,只要有一個好的定位、找到套路就很容易做出一個大號,然後開課跟你講套路。
然而,找到好的定位就是一件很難的事,更遑論能通過短期學習速成為一個具有優秀長期輸出能力的選手。寫一篇文章不難、拍一個好視頻也不難,但經營要的是長期,這就根本不是能速成的事。
真心告訴你,我做廣告行業十幾年了,身邊的朋友包括甲方、乙方,有一堆人在做自媒體號,真把一個個人的號做成大V的,簡直是鳳毛麟角。哪怕是企業號、團隊號,無一不是集團隊之力,頭髮都擼禿了,才能保證內容的持續輸出。
雖然我也牴觸微商,但我知道哪怕是做微商,也都不是動動手指就成單。
所以,真的想要做點副業,以期提升自己能力、同時提升收入,要做好的第一步準備是心理準備:告訴自己千萬別指望不勞而獲。更不要對自己抱有蜜汁自信,誤以為自己的顏值or才能真的獨一無二。
網紅主播千千萬,只有一個李佳琪。
不抱有任何幻想,就離成功近一步。
那說了這麼多不靠譜的,到底做什麼靠譜呢?
1)真正的風口,都還沒吹起來。已經吹上天的,再進都晚了。
先觀察周圍,風口的生意一定不是身邊很多人都在做的:就像股市一樣,當買菜大媽都在炒股了,基本就沒什麼機會了。如同當年剛出來時不被看好的淘寶、小米和微商一樣,真正有潛力的機會往往在剛開始時並不被大眾所了解和看好。
想抓風口掙錢,需要有敏銳的觀察力和一點敢為天下先的膽氣。
2)新手上路要算好成本,選擇投入低、風險可控的項目。
這一波疫情過後,各行各業影響都不小,如果有心做生意,此時是一個實體店抄底的好時機。
但要特別留意的是:新手開店很容易只看到前期資金成本,而忽略人員、精力及長期的投入,所以往往投入會超預期。尤其是一些傳統的實體店生意,由於場地大、租金高、裝修幾十萬耗了好幾個月,一開始投資就到了自己的承受上限,開起來才發現,還要壓貨、有庫存、有損壞率、運費、一堆員工……都是成本,更何況還有本身的經營難度,尤其是餐飲,前面說到,還得慢慢養。這種情況下生意的抗風險能力就很差。
3)如果想開加盟店,模式要夠輕、才容易複製
畢竟,「睡後收入」的核心原則是模式輕,一旦跑起來,不再需要持續的投入很多精力,但可以持續地帶來穩定營收。
在這幾個原則下,今年的新手創業有兩個機會非常明顯:
1,面向社區的生鮮類項目
社區生鮮電商是上半年在疫情中獲得生機的行業之一,也是目前為數不多的還能讓屌絲有機會逆襲的領域。
在小區附近開一家生鮮電商,圍繞熟悉的環境做3公司內的生意,將李嬸、張姨、陳大爺統統拉近微信群裡,點對點賣貨、同時經營自己的私域流量,對吃苦耐勞又有點經商頭腦的人來說,不算太難。
錢大媽就是一個不錯的案例。當然,一些社區高檔水果店也是可以考慮的,據說一家百果園只要選址好,除了辛苦點,1年半能回本,屬於小而美的生意。
2,面向年輕一代的線下娛樂項目
疫情影響再大也是中短期,而消費的升級是一個長期性的大趨勢,尤其是以年輕一代消費者為代表的體驗式消費升級。
現在商場定位已經從購物中心變為現在的城市家庭生活中心,人們消費習慣已經逐漸從「去商場購物」變成了「逛商場吃喝玩樂」,但商場裡吃喝不少,而玩樂的項目還很有限,這就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前幾天有個網友說:想在三所小學附近開奶茶店,問靠不靠譜。我當時就反問:小學生哪裡有錢,要掙錢難道不是應該從家長兜裡掏嗎?奶茶這種明顯在家長眼裡不健康的吃喝,會跟家長站在對立面的。
家長願意在哪裡給孩子花錢呢?200塊錢一套書(武裝頭腦多多益善)、50塊一下午蹦床(多運動身體棒)、35塊玩一次VR遊戲(又漲見識又有趣)、周末帶娃去看電影順便買杯果汁(奶茶也行,偶爾一杯可接受吧)
給你們看看我另一個朋友的VR體驗店,是怎麼掙孩子錢的,10平米、兩臺設備,連租金帶請人,投入總共不到15萬。這還只是平時日常、周末會翻好幾倍。除了掙小學生的錢,還能掙中學生、大學生、小情侶。關鍵是,對於帶孩子的用戶,家長、孩子、店家三方都滿意,這生意它不香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