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4年,小兒子葉正無心學習,只想打拳,還因為打架被退學,葉問自己也被查出患上了惡性腫瘤。單身老父親面對兒子的叛逆顯得無能為力,葉問沒有聽醫生的建議,繼續吸菸。為了給兒子辦理在美國上學的手續,也為了應徒弟李小龍的邀請,葉問來到了舊金山。因為徒弟李小龍教洋人武功,葉問在聯繫舊金山唐人街中華總會的過程中並不順利,以會長萬宗華為中心的唐人街的師傅們,對葉問都充滿了敵意,萬會長也拒絕了幫助葉問的兒子寫推薦信。
機緣巧合下,葉問在拜訪學校時,救下了萬宗華的女兒,這也讓移民管理局盯上了中華總會,而後葉問與萬宗華的交手和交談,也讓萬宗華改變了之前對葉問的偏見。而此時美國海軍陸戰隊的士官,李小龍徒弟,赫文,希望在軍隊內推廣詠春拳,與美國海軍陸戰隊軍官巴頓不和。巴頓推崇大美帝主義,是極端的白人優越主義者。當發現赫文企圖把中華武術引入軍隊,大力阻攔,蔑視華人與中華武術,並利用關係打壓在美華人。
矛盾終於爆發,巴頓闖進中華總會尋找葉問,暴打了一眾師傅,然後來到移民管理局,要與在此接受調查的萬宗華對戰。面對洋人的挑釁和打壓,萬宗華選擇對戰,但是處處留手,不幸落敗。面對美國軍官對在美華人及中國功夫的屢次質疑和挑釁,和日益猖狂的民族歧視與壓迫,葉問挺身而出,在美國海軍陸戰隊軍營與巴頓拼死一戰,以正宗詠春,向世界證明了中國功夫,展現了一代宗師風採。經歷種種,葉問決定回國,支持兒子的選擇,傳授兒子拳法,臨行前他對萬宗華說:外國的月亮也不是很圓。
六十年代的葉問依舊一身長袍,不論在香港的街頭巷角,還是在美國繁華的城市中,和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這個兩鬢霜白的老人顯得有些固執。影片少了打樁的鏡頭,多了與好友促膝長談的畫面,這也是對英雄遲暮的一種渲染,而此時葉問的身上又縈繞著一種濃鬱的孤寂。和前幾部裡意氣風發的形象相比,第四部的葉問給人一種自神壇跌落至人間的感覺。影片結尾葉問回家教葉正練拳,讓兒子把自己打樁的畫面攝錄下來時,攝影機帶著觀眾一起「回顧」葉問的一生,葉問的最後,仍是「一代宗師」。
《葉問1》1935年的佛山,葉問已經步入中年,面對國破家亡的威脅,他「意氣風發」,勇於抗爭。《葉問2:宗師傳奇》從佛山到香港,時代發展,葉問仍然堅持初心,同殖民者的壓迫抗爭。《葉問3》步入老年的葉問,開始把自己的生活重心從武學移向家庭,好男人的形象更為深刻。而《葉問4》葉問的最終章,兩鬢霜白的他,希望在人生的最後,讓兒子葉正走上正途,又一次的遠赴海外,尋找答案。葉問的人生裡面是二十世紀國家的沉浮、武林的沉浮,充滿了顛沛流離,每個階段都需要不同意義上的反抗。回想甄子丹這四部的表演,每次都有些許的差異,而這一次最讓人動容。握拳時發抖的雙手、充滿遺憾卻又懷著釋然的雙眼,他將老年葉問的動作與眼神細節詮釋到位,也可以看出他與角色在走過四部電影後所產生的真實情感。
從2008年的《葉問》到2019年的《葉問4》,十年傳奇,今朝落幕。近年來雖然帶著「武林往事」標籤的影片,一直沒有消失在視野中,但必須承認華語功夫片的黃金時代已經逝去。《武俠》、《一代宗師》、《師傅》其實都是不錯的作品,但是在逆流中,「葉問系列」卻是唯一成功的。回想《葉問》系列,這幾乎是一件難以複製的事。「葉問系列」傳承了功夫片的精神,重塑了功夫片的內核,更是塑造出一位足夠撐起四部電影的人物。
在影片剛上映時有人指出《葉問4》中有很多非常直白的表現白人種族歧視的臺詞和情節,覺得影片如此設計只是為了博人眼球、搞噱頭;而如今看看當下發生的種種,再重新結合到影片的表達,這些情節究竟只是為了搞噱頭,還是真實存在,相信現實已經給出了答案。我們熱衷這個系列,是被影片中塑造的葉問的形象所吸引,為之感動的是這個被塑造出來的人物所延伸出的文化象徵。意識形態,文化輸出,都是近年的熱點話題,既然是我們能為那些拯救地球的超級英雄叫好,那為什麼不能給這個以一敵十的普通英雄奉上由衷的掌聲呢?十年光陰,感謝《葉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