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談情說李
作家周國平說過這樣的話:分寸感是成熟的愛的標誌,人際交往懂得遵守人與人之間必要的距離。
的確是這樣,人際交往中,懂得分寸特別重要,當你想讓別人按照你的想法來做事的時候,你需要首先站在對方的角度上考慮問題的合理性,如果覺得自己都無法忍受的事情,就不要要求別人去做。
與人交往,知進退,和人說話,顧及他人。這是一個的情商之所在。
有些人會認為,朋友不但是關鍵時刻用來兩肋插刀的,更是平日生活中用來麻煩的,要不然,要朋友幹嘛?
所以,就有了如下的場景:
去外地出差,明明住酒店更方便,也有差旅費,但就是願意去主動騷擾外地的朋友,找上門住朋友家裡,朋友尷尬,自己卻覺得理所應當。
上班明明不順路,明明知道大家都趕時間,朋友也拖家帶口,偏偏要讓朋友天天接送。朋友拒絕的話說不出口,自己卻覺得理所應當。
心理學家武志紅說:「很多人怕麻煩別人,但是,不麻煩彼此,關係也就無從建立。有這種麻煩哲學的人,難以發出對關係的渴望,所以勢必會退回到孤獨中」。
這裡所說的「麻煩別人」是適度的麻煩和求助,如果一個人在生活中總是不顧及對方感受,把麻煩別人當作理所應當,那就讓人討厭了。
02
玲子大學畢業後在成都工作,並且嫁了一個當地的老公。讀高中和大學的時候,玲子並不是那種特別喜歡和別人打成一片的姑娘,性格決定了她。她也是個很喜歡安靜的人,除了上班,就是圍著一家老小轉,生活挺幸福,她也很知足。
可是最近幾年,她卻時常感到很心煩,原來,她的煩心事是以前讀書時的同學帶來的。
自從有了微信後,同學間以前從沒聯繫過的,都被想方設法地聯繫上了,玲子那天突然接到一個陌生電話,電話裡說了半天,她才聽明白,是自己的大學同學陳某。陳某高興地說,總算聯繫上你了,趕快你加我微信,我拉你進群。
這一進群,玲子就開始頭疼了。
同學得知她在成都,於是這個月是A,下個月是B,下下個月是C。總之,幾乎每個月都會有同學來成都找她,開始的時候,玲子覺得同學一場,總要盡地主之誼,於是就每次請同學吃飯,來了請一頓,臨走再請一頓,這還不算,還請假陪同學玩。
時間久了,錢包有些受不了,畢竟作為一個女人,還是要顧家的。
這些也不算,有幾個女同學來了,直接就要求住到玲子家裡,說有很多的話要徹夜長談。玲子不好意思拒絕,只好把女同學帶到家裡,這樣一來,玲子覺得很不方便,畢竟好多年沒聯繫了,再加上上學時也不是特別要好的關係,尷尬,怎麼會沒有。
但是女同學卻很放得開,比住酒店還自在。
在同學眼裡,久別重逢,敘敘舊,玲子做東不就吃幾頓飯嗎,能花多少錢?女同學不就在家裡住幾天嗎?顯得同學情深呀。在他們看來,這都是理所應當的。可是從玲子的角度去考慮,每個月都請幾頓飯,她不是請不起,但是覺得太過了,她也是上有老下有小的。女同學住家裡,實在是有時候沒話也要找話說,不然就冷場了。
為難,就是玲子的處境。別人麻煩自己,偏偏自己又不懂拒絕。
03
還有一個讀者小趙也吐槽了他遇到的麻煩事兒。
小趙的一位同事一年前搬到了小趙所住的小區,這位同事是一位年長小趙5歲的女同事,離婚無孩,一個人租住了一套單元房。
自從知道和小趙住在同一個小區之後,這位同事姐就順理成章地坐上了小趙的順風車上下班。
第一次,她有禮貌地跟小趙說,她自己搭地鐵挺不方便的,要走一公裡才有地鐵站,能不能搭一下小趙的順風車,她可以出車費的,小趙不好意思地說「那怎麼好」,大姐堅持說會給的,就當補貼油錢。但是自從坐了順風車後,一直沒提過。
自從同事大姐坐上了小趙的順風車,以後上班的時候,風裡雨裡,小趙都會載著她一塊去上班。出門的時候,小趙會帶著妻子一起出門,先把妻子送到單位,然後再去自己公司。
有一次,妻子早起覺得身體不舒服,小趙請了假需要送妻子去醫院,同事姐就不高興地說:「你也不提前說,我現在去趕地鐵,只有遲到了,你這人怎麼……」
再就是還有幾次,小趙去機場接客戶,接完客戶直接去飯店了,同事姐電話打過來又是一陣埋怨:「你也不說一聲,讓我在公司門口傻等你的車?真是的。」
小趙覺得特別無語,同事姐掙的錢又沒給我,我憑什麼要把她接來送去?我沒有自己的事情嗎?我難道就每天按照她的時間兩點一線?她坐我的車,還對我挑三揀四埋怨不已?
看了小趙的傾訴,小編覺得也特別無語。有些人真的是情商太低,生活中,麻煩別人還認為理所應當,真的不知道這種自信是哪裡來的。
寫在最後:
蔡康永有一個觀點是這樣的:麻煩別人的原因有很多,可能是這個人沒有教養,沒有素質,但根源其實是他沒有把別人放在心上,不懂體恤別人的處境。
不給別人添麻煩,是一種美德。
麻煩別人有個度,過了這個「度」,就惹人生厭。
高情商的人,不會認為麻煩別人是理所應當。你同意嗎?
今日話題:你遇到這種過度麻煩你的朋友嗎?歡迎討論
作者談情說李,寫暖心文字陪伴你,感謝關注,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