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經濟發展迅速,生活品質也比原來好了很多,在快節奏、快消費的時代下,越來越多的人習慣購買這些快消品,像衣服這一類的物品逐漸變成我們手裡的快消品。而衣服這一類物品的快消帶來的是在日常生活中,這些廢舊衣服如何處理的難題,當然這些舊衣服可以拿去賣給收廢品的或是丟進小區內的舊衣物公益回收箱內。
其實,一般我們在小區裡看見的這些舊衣物公益回收箱,我們只是把不要的衣物丟進去,但是卻不知道這些被丟掉的舊衣服去了哪裡,今天我們就來揭示其中的秘密:這些衣服究竟去了哪裡?
這些舊衣物回收箱在很大程度上其實是一些公司專門放在小區或學校內的,目的就是用這些以為能做「公益」的衣物進行回收,翻新或是簡單處理,加工成新的商品再進行銷售,憑藉免費的原料來謀取利益。
回收加工的具體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翻新
翻新的衣服主要選擇7成新以上的衣物,經過簡單消毒翻新後,這些原本一文不值的衣服搖身一變,就變成了新的衣服。不過這些經過二次加工的衣物不會在國內進行銷售,一般都是賣給那些拉美、非洲等落後的國家。而且在國內來說,這個行業比一般其他行業來說,更加成熟,因為這個行業已經具備完整的產業鏈了。專門翻新的公司在衣物加工之時,會有專門的外貿採購公司直接採購,由於近乎免費的原材料,其中的利益也非常大。
二、粉碎
被翻新淘汰的衣物可以進行粉碎,加工成我們日常生活中用來拖地的拖把,或者地毯和保溫被,只不過這些保溫被一般是用作農作物大棚保溫用,利益也相當可觀。
三、拉鏈
帶有拉鏈的衣服,可以將這些拉鏈拆下來,然後賣給專門收購鋅或銅的企業。因為這些拉鏈都是用鋅製成,因此會有企業對其收購。就現在市場上,一噸銅能賣到4萬元,鋅則能買到1萬元/噸。
四、分類處理
像廢舊衣物的種類不同,可以按不同種類進行回收。短袖、裙子這一類在非洲十分受歡迎,通常價格在4000元/噸,而羽絨服賣給寒冷的國家也可以賣到1萬元/噸。
原來這些廢舊衣物還能有這些用處,看了這個的你有什麼想說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