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仙桃潛江天門
一方有難,
八方支援!
2月7日,
國家衛健委宣布,
用一省包一市的方式,
16個省級單位對口支援湖北除武漢以外地市,
加強病人救治工作。
2月11日,
對口政策再次升級,
國家調度19個省級單位進入湖北,
並對之前的安排作了較大的調整,
使對口更有針對性。
在對口支援關係中,
有些城市是多省援助,
也有一個省援助多個城市。
山西省就是一省援助多市,
而且是唯一的一省援三市,
分別支援仙桃、天門、潛江3個市。
▲湖北各地已經對應的19個省,其中山西對3市
圖片來源:地球知識局
雖然,
山西省對口援助的三個城市,
不是地級市,
但並不意味著山西面臨的挑戰小:
截止2020年2月12日18時,
仙桃市確診460例,
天門市確診293例,
潛江市確診90例,
共計確診患者843例。
這個數字遠遠高於
由浙江省和內蒙古自治區共同援助的
荊門市的696例。
山西馳援湖北三市的消息傳出,
仙桃、天門、潛江的市民這樣留言:
期盼聲中,
山西的醫療隊源源不斷開進湖北。
2月11日,
山西第五、第六支醫療隊,
共72名醫療隊員奔赴湖北第一線。
至此,
山西已累計派出693名醫護人員馳援湖北。
據統計,截至目前山西省已累計向湖北派出六批醫療隊,共計693人。其中:
1月26日,山西省派出的第一批支援湖北醫療隊,137名醫務工作者兵分三路,已經分別抵達仙桃、潛江和天門三個市。
2月2日,山西省派出第二批醫療隊,119名醫務工作者抵達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院中法新城區重症患者病區。
2月5日,山西省派出的第三批醫療隊65名醫務人員抵達武漢國際會展中心的方艙醫院開展救治工作。
2月9日,山西省第四批醫療隊,共計300名醫務工作者抵達武漢。
2月11日上午,由山西白求恩醫院、省人民醫院等12名呼吸科、重症醫學科組成第五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重症患者救治醫療隊)奔赴武漢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附屬同濟醫院中法新城院區重症組。
2月11日晚,山西緊急組派支援湖北(對口支援)醫療隊員60名,趕赴湖北仙桃、天門、潛江。2月12日凌晨零點二十分,山西省第六批支援湖北的醫務人員順利抵達武漢。
在仙桃
在天門
在潛江
那麼,
由山西一省所援助的這三個市,
到底是怎樣的城市?
仙桃
仙桃,
湖北省省轄市,
北依漢水,
南靠長江,
東臨武漢。
是武漢城市圈、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成員、
亞洲體操之鄉。
▲仙桃市的東部與武漢市相鄰 源自網絡
仙桃擁有1500多年建制歷史,
是荊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仙桃原名沔陽,
沔陽屬古「雲夢澤」。
據沙湖、越舟湖出土文物證明,
新石器時期,
就有先民們在這塊土地上開拓生息。
傳說大禹治水,
分天下為九州,
沔陽在九州之一的荊州域內;
夏、商時為荊州域。
南朝梁武帝天監二年(503年),
始於本地置郡設縣,
因地處沔水以北而稱沔陽郡
——是為建制之始。
@武漢吃喝玩樂
1986年5月27日,
經國務院批准,
撤銷沔陽縣設立仙桃市。
1994年10月,
經湖北省人民政府審議批准,
仙桃市列為省直轄縣級行政單位。
仙桃歷史悠久,人才輩出,
是中國著名的大僑鄉,
全國高考「狀元縣」,
中國唯一的體操之鄉。
2008年北京奧運會,
仙桃市創造了「一座小城,兩位冠軍,
三枚金牌,四塊獎牌」的
世界體壇神話,
他是全國唯一的體操之鄉,
先後走出了李小雙、李大雙、楊威、
鄭李輝、廖輝等五位世界冠軍,
連續四屆奧運會獲得7枚奧運金牌、
6枚奧運銀牌。
2000年2月,
國家體操訓練管理中心授予仙桃市
「中國體操之鄉」和「世界冠軍搖籃」
兩塊「金字招牌」。
▲仙桃 @尹權
▲仙下河
@鄒亞波
▲夢裡水鄉文化旅遊區
@仙桃網
▲夢裡水鄉文化旅遊區
@仙桃網
▲五樂臺度假區
@陳利安
▲五樂臺度假區@王禹
▲夢裡水鄉文化旅遊區
@仙桃網
▲沙湖國家溼地公園
@仙桃市人民政府
▲沔城風景名勝區
@仙桃市人民政府
▲沔街 @仙桃市人民政府
▲排湖風景區
@仙桃市人民政府
▲沔陽公園
@陳愛瓊
▲流潭公園
@張穎
▲人工水上森林公園——鄉野溼地
@湖北文旅之聲
▲百萬花海風景區
@湖北文旅之聲
▲沔城蓮花池景色
@湖北文旅之聲
▲仙桃港
@陳愛瓊
▲復州古城
@湖北文旅之聲
天門
天門,
是湖北省省轄市。
地處湖北省中部、
江漢平原北部,
北抵大洪山,南依漢江,東臨武漢,
是武漢城市圈、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成員,
漢江流域主要的節點城市。
▲天門市位於仙桃市的北部
天門,
古稱竟陵。
古代屬風國,
春秋時屬鄖國,
戰國時為楚竟陵邑。
秦朝設置竟陵縣,
取「竟陵者,陵之竟也」之意,
即山陵至此終止。
清雍正四年(1726年),
因境內天門山得名「天門」;
1994年,
國務院批准天門市由湖北省直轄。
源自網絡
天門是聞名全國的內地僑鄉、文化之鄉、
蒸菜之鄉和棉花之鄉,
還是茶聖故裡、狀元之鄉、
竟陵派文學發源地。
世界文化名人「茶聖」陸羽、
唐代詩人皮日休、
明代竟陵派文學代表人物鍾惺、譚元春
和清代狀元蔣立鏞均誕生於此。
天門,
是一座歷史悠久、
文物資源豐富的文明城市,
是長江流域人類文明的重要發祥地,
存積著大的文物資源和人文遺產。
境內有迄今為止
中國長江流域最大的原始社會村落遺址
——石家河遺址。
作為新石器時代考古項目的代表,
天門石家河遺址被評為
「2016年度全國十大考古新發現」。
▲老城區
@天門市人民政府
▲菜蒸天下
@天門市人民政府
▲茶經樓
@天門市人民政府
▲陸羽故園
@天門市人民政府
▲中國棉花博物館
@天門市人民政府
▲陸羽亭和文學泉
@天門市人民政府
▲茶和天下
@天門市人民政府
▲城區掠影
@天門市人民政府
▲天門市圖書館
@肖安平
▲後壕
@天門市人民政府
▲張家湖水鳳凰
@天門市人民政府
▲漢北河畔
@天門市人民政府
▲白茅湖秋菊
@天門市人民政府
▲石河田園風光
@天門市人民政府
▲青山綠水佛子山
@天門市人民政府
▲佛子山白鷺
@天門市人民政府
▲白龍寺
@天門市人民政府
潛江
潛江,
湖北省省轄市,
地處湖北省中部江漢平原,
北依漢水,
南臨長江,
地處漢江下遊,
跨東荊河與上、下西荊河兩岸,
是武漢城市圈和長江中遊城市群重要成員。
▲潛江市位於仙桃市的西部、天門市的西南部
自公元965年(宋乾德三年)建縣,
潛江迄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因境內有河道分流漢水入長江,
取「漢出為潛」意,
命名潛江。
1988年5月撤縣建市。
1994年10月被列為湖北省直管市。
作為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
潛江境內發現被譽為「天下第一臺」的
東周楚靈王行宮章華臺遺址,
被列為「2000年全國考古十大新發現」。
深厚的文化底蘊孕育了
傑出戲劇大師曹禺等眾多英才。
潛江花鼓戲、潛江皮影戲、潛江民歌等,
被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
▲章華晨曦
@潛江市人民政府
潛江,
素有「曹禺故裡、江漢油城、
水鄉園林、龍蝦之鄉」的美譽。
境內水系發達、河湖密布,
是湖北省森林城市,
湖北省重要的特色水產基地,
蝦稻高效種養模式的發源地。
「潛江龍蝦」
入選「中國百強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
並成為中歐互認地標產品,
和中國馳名商標。
▲章華大道
@潛江市人民政府
▲體育舘
@潛江市人民政府
▲梅苑蘆茯塔
@潛江市人民政府
▲江漢油田五七廣場
@潛江市人民政府
▲漢江河道
@潛江市人民政府
▲潛石高速立交橋
@潛江市人民政府
▲南門河遊園
@潛江市人民政府
▲清寧寺
@潛江市人民政府
▲返灣湖 湖心島
@潛江市人民政府
▲古湖臺花海
@潛江市人民政府
▲漢江護堤林
@潛江市人民政府
▲紅軍閘
@潛江市人民政府
▲田關河百花島
@潛江市人民政府
▲田關河水系
@潛江市人民政府
▲王場興隆河
@潛江市人民政府
▲望穿蓮湖不見邊
@潛江市人民政府
▲生態溼地返灣湖
@潛江市人民政府
▲生態溼地返灣湖
@潛江市人民政府
▲南水北調興隆水利樞紐
@潛江市人民政府
▲引江濟漢系列工程
@潛江市人民政府
▲蝦鄉之夜
@潛江市人民政府
▲龍蝦燈會
@潛江市人民政府
▲曹禺祖居
@潛江市人民政府
▲曹禺陵
@潛江市人民政府
▲曹禺大劇院
@潛江市人民政府
▲曹家大院
@潛江市人民政府
▲曹禺公園
@潛江市人民政府
▲曹禺銅像
@潛江市人民政府
湖北加油!
山西加油!
圖|仙桃市政府網 天門市政府網 潛江市政府網
仙桃日報 天門發布 潛江通等
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或機構所有
海報|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閆一鳴等
文 / 輯|山西晚報全媒體編輯 南麗江
審核|方天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