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方便遊客觀光,更是集合全域資源。貴州省文化和旅遊廳聯合共青團貴州省委,在遵義市湄潭縣七彩部落景區,舉行貴州省推進鄉村旅遊復甦暨「放飛心情鄉村遊」啟動儀式。精心打造了發布了十條貴州省鄉村旅遊精品線路,為您的出行提供吃住行遊等方面的權威諮詢和貼心服務。其中黔東南少數民族鄉村深度遊的路線中包括了從江縣的岜沙苗寨、加榜梯田、高華瑤寨和小黃侗寨,那麼我們一起出發吧。
貴州鄉村遊·最美從江行
岜沙苗寨
岜沙苗寨位於貴州黔東南苗族自治區,是中國唯一合法持槍的部落,岜沙苗寨被譽為「陽光下最後一個槍手部落」。
岜沙,在苗語中是草木繁盛的意思,但「岜沙」當地人不念成「巴沙」,而是念(bia ,一聲)沙。這個貴州山中的村寨,是一個純苗族村寨,全村至今還保留有濃鬱的古代遺風和古老的生產方式。這裡的男人頭頂挽有髮髻,穿著自織的土布衣褲,挎著腰刀,肩扛火藥槍盡顯凜然之氣,岜沙女人著亮光的土布百褶裙再佩戴上古香古色的精美刺繡,顯秀美之氣。
旅遊看點
民族風情定時表演:苗族蘆笙舞、婚俗展示、補蕩拎溜(鐮刀剃頭)、原生態舞蹈《鬥牛》、蘆笙踩堂舞、鳴槍送客等演出。表演皆有村民演出,非常值得一看。表演地點:古蘆笙堂,演出時間每天四場:上午08:30、10∶30,下午14∶00、16∶00。
旅遊季節
岜沙最佳旅遊季節岜沙屬亞熱帶溼潤氣候,四季溫和。7月份最熱,平均溫度25℃;1月份最冷,平均溫度5℃;年平均氣溫在14℃-18.5℃之間。最佳旅遊季節為春、夏、秋。
貴州素有「天無三日晴」之說,這在岜沙體現得尤其明顯,岜沙苗寨那裡每年約有一半的時間為雨季,十二、 一、二月降雨量最少,五、六月最多。通常春夏之交大部分的日子都在下小雨,雨傘或者雨衣是一定要帶的東西;另外墨鏡和防曬霜,用於對付高原紫外線;住寨子多蚊蟲,不能少防蚊水;鞋子一定要防滑、好走山路的,最好是徒步鞋或登山鞋;最後山區的氣溫普遍要低點,記得帶件保暖的外套。
加榜梯田
加榜梯田,位於貴州省黔東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從江縣西部月亮山腹地的加榜鄉東北面,距縣城80公裡,是中國最好梯田之一。
加榜梯田總面積近1萬畝。主要分布在黨扭至加榜全長25公裡的公路兩側的黨扭、加頁、加車、從開、平引、加榜及加車河對岸的擺別、擺黨等村。其中景色最美的當屬黨扭一組、加頁三組、加頁大寨、加車大寨、加車七組等景點。這些梯田中間均散落著苗鄉獨具特色的吊腳樓,猶如點綴在銀河裡的行星。加之梯田緊靠加車河,而且常年雨水充沛,無論春夏秋冬,每天清晨,一層層雲霧從河邊緩緩升起,慢慢的、慢慢的,這些美麗的梯連同梯田邊上的苗鄉吊腳樓全都被籠罩在雲霧中,遠遠望去,那些依稀可見的吊腳樓,若隱若現,飄渺悠然,讓你在陶醉中生起一種身在幻境的錯覺。
梯田美景,四季如畫。每年的四、五月是梯田注水的季節,注水後的梯田會閃現出銀白色的光芒,更凸顯出梯田的婀娜曲折的輪廓。
夏天的梯田,到處是一片青蔥稻浪,如一條條綠色彩帶迎風飄揚。
金秋十月的加榜梯田,由於海拔高低不同,同處於一座山坡的梯田,黃色由淺變深,形態各異,共同組成了一幅幅精美的圖畫。冬季,注水的梯田中夾雜著一些收割禾穗後的金色糯禾稻草和一些綠色的綠肥地,連同散落于田間寧靜的苗家吊腳樓,又構成了一幅幅美麗的中國山水畫。
旅遊看點
旅遊季節
梯田最佳旅遊季節在四、五月份的灌水期,九、十月份的金秋時節。
交通指引
1.其他城市達到貴陽,乘坐高鐵到達從江站,在從江站的汽車站裡可以諮詢旅遊專線,乘坐旅遊專線可直達加榜梯田;
2.自駕,搜索加榜鄉加車村即可。從江縣到加車村路程約80公裡,目前道路已修成柏油路,因山區彎道較多,暈車用戶記得備一些暈車藥。
高華瑤浴
高華是瑤族聚居村寨,於清末由廣西遷入。位於翠裡瑤族壯族鄉東部,距鄉人民政府駐地13公裡,距縣城41公裡。高華村地勢陡峭,三面環山,房屋依山而建,遠望像層層梯田,一條小溪將寨子一分為二,現已通公路。有楠竹林6000餘畝,森林覆蓋率達86%。幾千畝的竹林包圍了大部分村子,遠遠望去猶如竹海裡一顆璀璨的珍珠。2013年入選第二批「中國傳統村落」名錄。省文化廳命名「高華瑤浴非物質文化遺產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
目前高華村有60餘戶村民建立有瑤浴體驗房,最多每天可以接待120人洗泡瑤浴。歡迎到高華村體驗神奇瑤浴,在洗瑤浴的同時還可以呼吸這大山深處的新鮮空氣洗去身心疲憊,感受瑤族人民的熱情還有當地的古老瑤族文化。
旅遊看點
體驗神奇瑤浴,品嘗瑤家風味;當地農家可以提供食宿。
旅遊季節
一年四季皆可
交通指引
1.自駕或縣城包車前往高華村。
小黃侗寨
小黃侗寨位於高增後坡的山頂上,距高增鄉約15公裡,距從江縣城20多公裡。
小黃侗寨如今早已是天下聞名的「侗歌之鄉」和「音樂天堂」了,到那裡去旅遊的確別有情趣。小黃村居民均系侗族,過去我們常用「詩的故鄉,歌的海洋」來形容少數民族地區善於歌唱的情況,而這樣的形容只有用在小黃侗鄉也許才使人感覺名符其實。因為小黃村不僅人人會唱歌也愛唱歌,而且村中正式的歌隊就有20多支,成員有1000餘人。這樣的情況在別的地方顯然是不多見的。大山深處的小黃與外界交流十分有限,整個村寨都保持了比較原始的風貌,許多古老的習俗也被完好地保留下來,演唱大歌便是其中之一。
小黃包括小黃、高黃、新黔三個寨子,有600多戶、3000多人。小黃的侗歌在侗鄉中很有名,侗語稱之為「嘎小黃」,即「小黃的歌」。
「侗歌之鄉」、「中國民間藝術之鄉」、「清泉閃光」,無論這些名號有多麼動聽,都比不上小黃的歌聲悅耳。大山深處的小黃與外界交流 十分有限,整個村寨都保持了比較原始的風貌,許多古老的習俗也被完好地保留下來,演唱大歌便是其中之一。
小黃的侗家姑娘不僅極善於歌唱,而且非常熱情。對於遠方客人想聽歌的請求,她們的回答便是讓你坐在她們的膝蓋上聽她們演唱。這種古樸風俗時常使得遊客手足無措,其實,入鄉隨俗才好。在小黃,回歸自然是最佳的選擇。
旅遊看點
聆聽天籟之音,體驗侗歌文化,嘗盡侗家美食。
旅遊季節
一年四季皆可。
交通指引
1.自駕或縣城包車前往小黃村。
歷史推薦專欄 | 放飛心情鄉村遊·非遺體驗正當時(二)專欄 | 放飛心情鄉村遊·非遺體驗正當時(三)
點擊「在看」是對我最大的鼓勵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