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梨梨的動漫屋#隨著新一年的到來,B站拜年祭也即將迎來第十一次盛會。不過,在B站拜年祭舉辦的前夕,B站將「拜年祭」改名為了「拜年紀」。雖然這樣的一種改名行為倒是沒有任何的影響,可對於那些以批判B站為樂的部分「鍵仙」而言,這算得上是一場勝利,因為自「拜年祭」這個詞彙開始使用的時候,就有許多的「鍵仙」在抨擊B站「拜年祭是一種文化不自信的行為」。熟悉日本動畫或者文化的觀眾都知道,「祭」這個字在日本文化中,的確是一個比較重要的文化符號。
基於這樣的一種認識,就有一些「鍵仙」像是抓住了B站的把柄一樣,開始對B站的拜年祭展開了空穴來風的批判。基於日本動漫文化的洗禮,國內許多年輕人的確是只知道國外的文化,而不知道國內的文化傳統。就比如說部分抨擊B站拜年祭的「祭」不符合現代漢語語境或者直接定義一個「崇洋媚外」的觀眾,「祭」字不符合現代漢語語境我倒是可以理解,畢竟「祭」這個字在現代漢語中更多表達的是一個追悼、祭祀之意。
不過,那些用「祭」字指責B站崇洋媚外的人,則完全是讓人笑掉了大牙!且不論B站是否對真的追捧外來文化,就對於那些批判B站的人來說,也的確是暴露了自己文化水平較低的事實。「祭」這個字自古以來就是中華文化的一部分,在古代,「祭」這次字代表了崇敬、祈福之意,而這一含義恰好與日文漢字「祭」有著相近的含義。而「祭」一字最早見於我國商代甲骨文,又何來「崇洋媚外」一說?
我回想了前幾年那些對B站「拜年祭」進行批判的人,貌似還不少。但於情於理,B站拜年祭所用的「祭」根本沒有任何的問題。唯一值得一提的便是,古代的「祭」字與現代漢語中的「祭」,其含義已經有了較大的不同,但「拜年祭」的祭在使用上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其實B站拜年祭改名一事,根本算不上什麼大事,真正的大事是那些嘲諷「拜年祭」這個名詞的那些「鍵仙」。
那麼,拜年祭改名後所使用的這個「紀」字又有什麼說法呢?在《方言十》中有這樣的一句話:紀,緒也。在這裡,「紀」這一字指「開端,頭緒」的意思(在現代漢語中,「紀」更多用於「時間單位」)。因此,改名之後的拜年紀其實是指「迎接新年的開端」,更符合現代漢語的語境。從B站的解釋上來看,這倒不是什麼「鍵仙」的勝利,而是B站貼近現代文化語境的一種改變,而不是迫於那些莫須有的壓力。
藉由著這樣的一個機會,如果大家能夠了解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那才是好事情,而不是為了一些莫須有的事情在網絡上爭辯。不管日本文化如今有多輝煌,而中華文化有多不被人熟知,這都不是件大事。真正令人難過的事情是,明明咱們也擁有燦爛的文化寶庫,卻去使用別人的文化符號,甚至還沾沾自喜地將其用作嘲諷自己的文化工具。
前文我也提到了,「祭」其實也是一種文化符號,那就肯定不能被商業私有化,所以B站在申請「拜年祭」的商標上被駁回且兩次敗訴。在這一層面上,B站將其改名也並不一定是某些「鍵仙」所腦補的「正義的勝利」。說白了,不管是「拜年祭」還是「拜年紀」,其實都是一種商業行為。你一個普通用戶,幹嘛為商業公司瞎操心?
名詞解釋: 鍵仙:以鍵盤為法器的仙人,是謂鍵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