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這個節日由來已久,大家都知道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有神話傳說故事,除夕這天有哪些故事呢?其實除夕的來歷故事有很多版本,在我們臨沂就不止一個,一起來看一下。
除夕是我國傳統節日中最重大的節日之一,時間為農曆一年中的最後一天,因多在農曆十二月二十九或三十,因而叫做大年三十。對於這個華人的重要節日之一,除夕的來歷與除夕的故事你了解多少呢?
除夕這個節日是由先秦時期的逐除演變而來。所謂「逐除」是指古人在新年的前一天用擊鼓的方法來驅逐「疫癧之鬼」,有《呂氏春秋·季冬記》可考,而「逐除」就是「除夕」節令的由來。除夕最早應是西晉周處撰著的《風土記》等史籍。
有一個叫做「夕」的兇猛怪獸每次到農曆臘月的最後一天晚上都要出來找吃的,平時則是躲在洞裡睡覺的。這個夕見動物吃動物,見人吃人的非常可怕。
為了幫助人們制服這個怪獸,灶王爺帶來了一個叫做「年」的小天神。首先年指揮村民在大門上貼上紅紙,然後讓老婆婆剁肉餡包餃子。披上紅彤彤大鬥篷的年手裡拿著一根長竹竿兵器綁上了紅綾等待夕的到來。
結果夕出現在村子的時候聽到老婆婆剁肉餡的聲音很難受,這個時候年把手中的竹竿點燃,竹竿噼裡啪啦的聲音嚇的夕掉頭就跑,年帶領村民點燃了更多的竹竿,村裡一片火紅刺的夕雙眼什麼也看不到了,並且四處逃竄躲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