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美國的糧食霸權有多霸道?
根據相關解密資料,1974年,美國國家安全委員會推動一個叫做「世界人口控制」的行動計劃。大概的意思就是,很多地球上珍貴的礦產資源分布在發展中國家境內,被過多的「劣種人」佔據了,嚴重阻礙了美國獲取廉價的工業原材料。所以美國必須要對這些發展中國家的人口進行有效控制,而糧食就是最好的控制工具。因為世界四大糧食巨頭(A.B.C.D),有三個是美國的,有一個是美國盟友的。
1965到1971年,印度發生了獨立以來最嚴重的饑荒,無數人餓成了皮包骨頭。向來正義的美國卻三次限制糧食出口,逼迫印度支持美國入侵越南。
在1980年,美國裡根時代的聖塔菲會議文件中,明確了美國對世界控制的首要策略:糧食供應是一種必須控制在手的政治武器,用以消滅敵對的國家。
1989-1990年,全世界糧食歉收,美國趁機操縱世界糧食價格飛漲,讓缺糧的蘇聯無力再大規模購買糧食,催化了蘇聯內部的糧食危機,最終蘇聯陷入內亂解體。
一、「玉米的故鄉」的墨西哥為何因玉米而淪陷了?
墨西哥是玉米的故鄉,也是是墨西哥的主要糧食作物,早在3000年前,當地的印第安人就開始種植玉米了。1990~1992年,墨西哥玉米產量居世界第4位,玉米品質有百餘種以上,墨西哥農民每年都會顆粒飽滿的玉米保存起來留作明年耕種的種子。
在1992年美國與墨西哥籤署的貿易協定後,大量低價的美國轉基因玉米湧入墨西哥,墨西哥本地玉米產業鏈紛紛被摧毀與洗牌,最終墨西哥農民只能被迫從美國種子公司買來轉基因玉米種子,以及配套的殺蟲劑,化肥來繼續種植玉米。
美國的目的就是消滅掉墨西哥當地的玉米種植業,讓墨西哥農民不得不依賴美國公司的轉基因種子,肥料和殺蟲除草劑。這樣就可以對墨西哥的玉米種植與出口貿易進行控制,隨時可以配合美國對外發動的糧食戰爭。
二、阿根廷如何從「世界奶源之都」變成了牛奶進口國?
阿根廷,地理位置優越,位於阿根廷潘帕斯平原,廣闊的草原是阿根廷人的驕傲,生產的玉米、小麥、向日葵、花生、大豆夠阿根廷十倍人口的消耗,潘帕斯大草原還是全世界牛肉及牛奶的重要產地,阿根廷被稱為「世界奶源之都」。
1996年,在「巧妙」獲得阿根廷政府授權後,大量的美國轉基因大豆種子通過代理商渠道進入阿根廷,代理商拿著豐厚的佣金,把大量近乎免費又高產的美國大豆種子送給了阿根廷農民進行種植。美國公司對阿根廷農民宣布種子不用交專利費,並同時推動國際大豆價格上漲,並成立大豆加工企業高價收購大豆,讓阿根廷農民紛紛放棄種玉米、小麥,以及阿根廷最受歡迎的小扁豆,改種美國大豆。
在1971年,阿根廷當地種植美國大豆僅為3.7萬公頃,到2001年瘋狂飆升到了980萬公頃。2001年,阿根廷爆發了經濟危機,急需外匯,大量大豆出口於是便成了阿根廷對抗經濟危機的救命稻草,賺回了阿根廷外匯的30%。
2005年,美國公司收回承諾,要求阿根廷所有出口的種子及其大豆要向其繳納專利費,而此時的阿根廷大豆產業已被美國公司壟斷,種子與農業化學品本土企業早已倒閉,根本沒有反抗的餘地,只能屈服。2020年阿根廷大豆播種面積超過了1800萬公頃,佔到了阿根廷耕地面積69%以上。
阿根廷大豆出口得越多,美國公司就躺賺越多。隨著中國對阿根廷大豆的進口越來越多,阿根廷的大豆播種面積越來越大。阿根廷相對應的是糧食的產量在劇烈減少。曾經號稱世界奶源之都的阿根廷,不得不在90年代末2000年初,從國外進口牛奶,伴隨著國內的大米、麵粉等糧食價格飆升。
三、中國的大豆危機和有限反擊是什麼?
中國是世界上最大的大豆消費國,目前80%的大豆供應依靠進口。2019年中國進口8851.1萬噸大豆,約佔全球大豆貿易量64%以上。2020中國進口大豆約1億噸,打破歷史記錄。中國進口的大豆約99%都是來自巴西、美國和阿根廷這三個國家,美國就不用說了,巴西和阿根廷的大豆種植與貿易的背後都是美國的糧食巨頭。
種植大豆需要投入大量的耕地進行播種,我們中國目前的耕地無法滿足我們龐大的大豆需求。但是保持國產大豆產業鏈的完整性,以及大豆種子的獨立性,我們做到了。我們在黑龍江保持了國產非轉基因大豆的完整產業鏈。
同時,在大豆對外依存度較高的情況下,為了增加國產大豆的可選擇性,目前中國已選育出大豆新品種247個,實現了品種的更新換代。截至2019年底我國大豆品種累計審定總數為2777個,其中通過國家審定的品種數為443個,地方審定的品種數為2334個。在大豆加工產業鏈方面,我們依靠對中糧及相關國產企業進行扶持,也佔據了一定的市場份額,讓外資無法做到市場壟斷。
我們最大的問題還是,大豆的播種面積不夠,國內的耕地就那麼多,在保證主糧安全的前提下,留給大豆的耕地沒多少。目前我們的大豆消費缺口達到了80-90%,這個數字有點恐怖。
曾經我們的企業有嘗試去烏克蘭與俄羅斯租地來種植大豆,但是似乎現在也沒啥動靜了。西伯利亞的土地非常適合播種大豆,只是可惜了。藏水入僵工程,也許可以大大緩解大豆播種面積不夠的問題,但是似乎也是遠水救不了近火。
中國的大豆高度依賴進口的問題,到底還有沒有其他的辦法可以解決?大家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