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日報訊(記者鄭汝可 華智超)8月20日,省委常委、市委書記王忠林主持召開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擴大)專題報告會暨領導幹部大講堂,邀請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黨委書記、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研究中心主任趙志耘做輔導報告。王忠林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齊心協力、搶抓機遇,加快創建國家新一代人工智慧創新發展試驗區,努力打造全國人工智慧發展新高地。
市委副書記、市長周先旺,市政協主席胡曙光,市委副書記、市人大常委會主任胡立山參加學習。
報告中,趙志耘以《新一代人工智慧與未來產業——人工智慧賦能疫情後經濟社會發展》為題,全面介紹了人工智慧發展趨勢、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新挑戰新機遇、我國人工智慧發展水平和前景以及人工智慧賦能經濟社會發展路徑,並結合實際提出意見建議。她認為,武漢有實力在發展人工智慧產業發展方面,發揮輻射帶動作用,打造全國標杆。
「人工智慧搶佔發展的快與慢,決定城市發展未來,錯過了就會錯過一個時代!」王忠林指出,人工智慧是數字資訊時代的「新電能」、是我國區域創新競跑的「新賽道」、是加快武漢疫後重振的「新引擎」。疫後重振,武漢既要「站起來」,更要強起來,通過搶佔前沿技術、應用先進技術,推動產業向中高端邁進、社會治理向更高水平邁進。各級領導幹部要把握大勢,深刻認識到「人工智慧產業不是發展不發展的問題,而是必須要發展好」,深入把握新一代人工智慧發展的趨勢和特點,集中力量、集聚優勢、集成政策推進。
王忠林要求,堅持以市場需求、產業應用為導向,聚焦科技創新、產業融合、場景應用、基礎設施建設四大重點,促進人工智慧同我市經濟社會發展深度融合。要發揮武漢創新資源豐富優勢,圍繞經濟社會智能化升級的重大技術需求,加快人工智慧科技創新,強化平臺建設,著力在前沿理論、核心算法、關鍵技術等領域實現突破,勇闖「無人區」,打造人工智慧技術創新策源地。要用好武漢產業門類齊全、數字經濟基礎良好等優勢條件,以智能製造、智能金融、智慧健康等領域為重點,加快推動人工智慧與產業深度融合發展;發揮人工智慧龍頭企業領軍作用,引領本土人工智慧企業加快發展,引進培育一批具有重大引領力以及「專精特新」的人工智慧企業;依託三大國家級開發區、四大國家級產業新基地等,加快布局建設人工智慧產業創新重點集聚區,大力開展人工智慧創新創業,打造人工智慧產業發展集聚地。要加快人工智慧應用場景開放,黨政機關帶頭,鼓勵國際國內人工智慧最新成果在漢率先「試水」,打造場景應用示範地。要搶抓「新基建」窗口期,加強城市大腦、超算中心、數據中心、分布式計算等數據基礎設施建設,加速人工智慧、5G、區塊鏈融合應用,逐步形成「陸、空、天」一體化人工智慧網絡基礎設施體系,建設「算力城市」,打造「新基建」先行地。
王忠林要求,市區兩級要成立專門領導小組,加強組織領導,整合要素資源,確保試驗區創建各項工作落實落地;要堅持人才優先,實施包容審慎監管,鼓勵龍頭企業、產業聯盟、本地高校和科研院加快人工智慧等前沿產業發展,打造一流創新創業生態,營造濃厚發展氛圍。
市委常委,市人大常委會、市政府、市政協領導同志等參加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