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貓眼電影邀請,叔採訪了陳可辛導演
↓↓↓點擊視頻看陳可辛專訪↓↓↓
採訪陳可辛,讓叔重新審視了一下香港電影人北上發展的軌跡。
香港電影的黃金時代已經過去,內地資本雄起,如今中國電影市場顯然是內地電影人在佔據主導地位。
內地電影市場發展勢頭太好了,隨便什麼片子都能收攬幾億以上票房,所以香港電影人也紛紛北上發展。
然而,香港眾多大導演的「北漂」之路似乎並不平順。
劉鎮偉炒《大話西遊》的冷飯炒到觀眾緣掉光。
王晶以《澳門風雲》系列坐上「爛片之王」寶座。
老頑童徐克雖然拍出了一部個人風格強烈的《智取威虎山》,但最近他監製的《奇門遁甲》又讓觀眾驚掉下巴……
這一個個昔日威名遠播的香港名導,在北上發展之後,都或多或少遭遇了水土不服的情況,讓人疑惑:「難道真的是廉頗老矣?」
但是,陳可辛北上之後,卻用一部又一部的佳片打破了香港導演北上發展會遇到的窘境,闖出了一條口碑與票房雙贏的道路。
一頭花白的中長發,講話、思考時眉間會微微一皺,基本上不需要過多引導,他就會有很多話蹦出來,這是採訪時陳可辛給叔留下的印象。
看上去個性溫和的陳可辛,一開始在做電影時也選擇走溫和路線。
在他早期的電影裡,你似乎很少會找到太強烈的、大起大落的感情,他電影的主角,在表達感情時會略微收斂。
他的經典愛情片《甜蜜蜜》,黎小軍和李翹被改革開放的洪流裹挾著向前走,兩人在香港社會底層掙扎,異鄉人的孤獨感使得他們向彼此靠近。
在電影前半段,麥當勞、維他奶、鄧麗君的歌是黎小軍和李翹感情發生的線索,在當年,這些事物對內地人來說象徵著香港這個更新、更上進、更時尚的世界。
他們帶著自卑小心翼翼地觀望著這個新世界,說著蹩腳的廣東話、練習著生澀的英文口語嘗試融入這個新世界……
在那個內地人和香港人都對新移民持保留態度的年代,陳可辛已經把鏡頭對準他們,用日常卻不平淡的方式去拍攝他們的狀態,講述他們的感情。
《甜蜜蜜》裡男女主角表達感情的方式是,一起擺小攤、一起喝維他奶,我為你扣上衣服扣子、騎著單車搭著你在城市間遊蕩……
而李翹的情人豹哥在逃跑時說:「傻女,聽我講,現在立刻回家,洗個熱水澡,明早起來,滿街都是男人,個個都比豹哥好。」
這些日常的情景、日常的話語,卻構成了一幅傾城之戀的畫面,明明是內斂的節制的感情表達,卻讓觀眾產生了洶湧的共鳴,這就是陳可辛的高明之處。
《甜蜜蜜》上映之後,橫掃第16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九項大獎,後來入選了第70屆威尼斯影展經典單元作為佳片展播。
陳可辛不止導演功力出色,監製出身的他,在監製方面的功力更是一流。
他監製了老婆吳君如的《金雞1》、《金雞2》,直接把吳君如推上了第40屆臺灣電影金馬獎影后的寶座。
然後,陳可辛就預見了內地電影市場的發展潛力,在2005年用一部《如果·愛》敲開了內地電影界的大門。
《如果·愛》是一部歌舞片,不過陳可辛曾在採訪中說,歌舞片並不是他想要的賣點,這是他在內地拍的第一部電影,做歌舞片有風險,但他還是想讓觀眾有不一樣的選擇。
《如果·愛》算是陳可辛的一次轉型,他讓電影主角以唱歌劇的方式表演、在大雪天裡奔跑,讓主角愛而不得、三番四次糾纏不清……
用愛情來表現浮華的娛樂圈,用失戀來表現潛規則。
雖然表達感情的方式外放了,但陳可辛依然是那個擅長解讀愛情的陳可辛。他電影裡的愛情,總是能夠精準擊中觀眾的心。
之後,陳可辛不甘於只拍愛情,他開始嘗試別的題材。
2007年他拍攝了《投名狀》,清末戰爭背景之下,昔日兄弟因為種種原因反目成仇,你不仁我不義地廝殺。
《投名狀》的中國票房達到了2.2億人民幣,而且還在同年香港電影金像獎攬下了最佳電影的獎項,「陳可辛」這個名字,幾乎成為了票房和口碑雙贏的保證。
陳可辛要證明,除了愛情,他還可以拍更大的格局。
2011年,他拍了一部以民國時代為背景的電影《武俠》,但這部電影口碑和票房都差強人意,有人說,陳可辛轉型失敗了。
因為一部電影就給一個名導判刑,未免太武斷,叔從來不會輕易下判斷,更何況還是拍出過《甜蜜蜜》的陳可辛。
2013年,陳可辛做了一次更大的轉型,拍攝《中國合伙人》。
這部電影以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為原型,講述了80年代三位年輕人通過奮鬥、經歷重重考驗實現「中國式」夢想的故事。
這部電影的中國內地票房突破了5億人民幣,陳可辛又一次成功了。
有人說《中國合伙人》是一個勵志片,也有人說這部電影是成功學典範。
不可否認的是,陳可辛的北上發展步伐,邁得越來越平穩,內地電影市場的康莊大道在他面前緩緩鋪開。
接下來他嘗試了一個更艱難的題材——打拐題材,這個題材並不受市場歡迎,甚至也不受體制歡迎。
而且他作為一個香港導演,沒有接觸過內地的小縣城、小鄉村,沒有經歷過環境的浸染,很難讓人相信他會把這種題材拍好。
然而,陳可辛做到了。
他起用了明星趙薇、黃渤,在營銷上用盡了所有方法,不止把《親愛的》拍好了,還讓不是商業片的《親愛的》實現了商業上的回報,《親愛的》豆瓣評分8.3,最終票房3.44億人民幣。
自《親愛的》之後,可以說,陳可辛是那麼多北上發展的香港導演裡本土化最成功的一位。
導演有很多種,有一心走藝術路線、拍「作者電影」的導演,比如王家衛;也有一心走商業路線、拍「賺錢電影」的導演,比如王晶。
像陳可辛這樣,在藝術和商業之間平衡得剛剛好的導演,在國內的確不多見。
很多時候,導演拍著拍著就向市場妥協放棄自我了,而陳可辛總能在藝術和商業之間找到一個恰當的折中點。
他說,電影需要對市場負責任,也同時需要他有激情。他會儘量找一個符合這兩種需求的東西去拍。
陳可辛是非常聰明的人,從他的電影裡就可以看出來,他懂分寸、懂進退、懂取捨。
這兩年,他監製也沒落下,由他監製的兩部電影《七月與安生》、《喜歡你》,都實現了票房口碑雙贏。
在港片時代過去之後,北上發展還能保持這種高水準產出的香港導演,現在看來似乎只有陳可辛一個。
最後,陳可辛監製、吳君如導演的新片《妖鈴鈴》熱映中。
陳導說這是一部充滿了吳君如符號、只有吳君如能拍的「驚」喜劇,這還是papi醬首次觸電演出,她們會碰撞出什麼樣的火花?可能需要你們親自去驗證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