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言道,成功的人生需要四種人的相伴:個人、家人、高人、以及貴人。
細品那些成功人士的勵志故事,我們便會發現,無論是中國電商之父馬雲、還是締造「企鵝」帝國的馬化騰、抑或是香港首富李嘉誠,他們成功的背後都不僅僅有個人的努力奮鬥和家人的支持,還有高人的指點和貴人的幫助。
就李嘉誠而言,他的創業經歷常常被譽為白手起家的勵志典範。但事實上李嘉誠並非真正意義上的「白手」起家,他生命裡的「貴人」和「高人」也為他的成功作出了十分重要的貢獻。
所謂「貴人」正是他的舅舅兼嶽父——鐘錶大王莊靜庵,他是李嘉誠人生中的「第一伯樂」,並且在當年李嘉誠創業初期,莊靜庵曾為他提供啟動資金幫助他創立了長江塑料廠;
而李嘉誠生命中的那位「高人」更是大有來頭,他曾在初見李嘉誠時便預言他日後會大有作為,絕非「池中之物」,未來你的財富是溢出來的。
他正是香港知名風水大師——陳伯。
李嘉誠與陳伯: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
陳伯原名陳朗,出身於鐘鳴鼎食之族,詩書禮儀之家。
常言道,優質的成長環境通常會產生優秀的人物。陳伯也不例外,由於家境殷實,又是書香門第,因此他自幼精通書畫,是國畫家傅心畲入室弟子;後來又研究了易經八卦、風水相學等,頗有建樹。在與李嘉誠相遇前,陳伯早已是香港地區赫赫有名的風水大師了。
那一年,李嘉誠作為商界新秀初露頭角,相比於香港地區的商界精英,李嘉誠只能稱得上「小富小貴」,他的成功徵途還有很長一段距離。
一位是鼎鼎大名的風水大師,一位是名不見經傳的小商人,彼時的兩人究竟是如何相識的呢?
時間要追溯到兩人共同參加的一次飯局。
陳伯擅長通過面相判斷命格,預言運勢。正是在那次飯局中,他與李嘉誠初相見,通過觀察面相發現此人命格不凡,因此在宴席結束後,陳伯修書一封,主動向李嘉誠拋出橄欖枝。
在書信中,陳伯真摯的表達了對李嘉誠的欣賞,並如實告知他面相中的不凡,將來必將大有作為,前途不可限量。
李嘉誠聞之又驚又喜,連忙給陳伯回信。
「與君初相識,猶如故人歸」,想來此句描述的正是他們二人。李嘉誠與陳伯十分投緣,一見如故,相談甚歡,久而久之便成為了摯友。
陳伯曾詢問李嘉誠的志向:「你希望將來自己擁有多少財富?」李嘉誠回答:「如果將來我有三千萬的財富,就已經滿足了。」
陳伯笑著搖搖頭道:「苦已盡,甘將來,你的財運亨通,未來的財富是溢出來的,遠不止你現在期望的這些。有朝一日你會成為商界首屈一指的人物。」
陳伯告訴他,智者不打無準備之仗,萬事俱備之時,只需靜待東風。李嘉誠不解其意,想要進一步詢問,但陳伯卻表示天機不可洩露,笑而不語,不再多說。
人生貴相知:苟富貴,難相忘
果不其然,時間沒過去多久,「東風」便吹來了。
偶然間,李嘉誠在一本雜誌中發現了新的商機。義大利某公司生產出的塑料花,款式新穎,經濟實用,在歐美市場銷量絕佳,十分火爆,而且利潤頗豐。如果可以將這種產品引入中國市場,肯定能大賺一筆。
很顯然,這是一次不可多得的機遇,與此同時,這對「小富小貴」的李嘉誠來說也是個不小的挑戰,畢竟進口商品需要高昂的資金成本。如果賺,必能盆滿缽滿;如果賠,也許就會傾家蕩產。因此李嘉誠很是糾結,難以抉擇。
他選擇請求陳伯的幫助。陳伯聽了他的想法後,毫不猶豫的鼓勵他放手去做,並直言這正是他的「東風」。
李嘉誠一鼓作氣,立即飛往義大利實地考察,與當地商人談妥價格,最終抓住了這個商機,實現了利益最大化。
有了這位「高人」的指點,李嘉誠的生意蒸蒸日上,果真如陳伯所料,成為了商界首屈一指的精英人士。
古人云:「苟富貴,莫相忘」。在李嘉誠發達後,將陳伯奉為座上賓,專門聘請陳伯做他的風水顧問,住宅風水、投資運勢、人才任用…無論大事小事他都會請教陳伯來出謀劃策。
當然了,陳伯不光是李嘉誠風水顧問,平時偶爾也會為一些香港娛樂圈人士答疑解惑,如英皇娛樂老總楊受成,藝人謝霆鋒、劉嘉玲等都曾向陳伯請教過有關運勢的問題。陳伯因此被譽為「明星軍師」。
2003年,陳伯病重。起初大家以為只是小感冒,但由於老人家年紀大了,身子骨沒那麼硬朗了,這場感冒愈發嚴重起來,最終因此病逝,享年七十八歲。
這位李嘉誠生命中的「高人」,就此隕落。
成功是偶然的湊巧,更是宿命的必然
陳伯有一句話說的很好:「想要成功,必須要自己種因,即福德,如果沒有因,無論是誰,都沒辦法幫你。」
百因必有果,這世上沒有什麼所謂的偶然,那只不過是喬裝過後的宿命中的必然。
許多人的相遇、事的發生看起來像是偶然湊巧,像是運氣使然,但其實都是命運冥冥中的安排,是因果輪迴,是不可逆轉的客觀事實。
誠如陳伯所說,做事想要成功,必須要誠信待人,正直坦蕩,不坑蒙拐騙,不搞歪門邪道;
做人要想成功,必須要真誠待人,仁義善良,不能虛與委蛇,更不能口蜜腹劍,兩面三刀。
人的一生會有許多岔路口,無論你選擇幹哪一行,無論你會不會遇到生命中那個「貴人」與「高人」,只要你始終沒有偏離那條正道,最終都將會殊途同歸:成為你想成為的那種人,走向屬於你的人生巔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