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國內生物醫藥已從最初的行業整體規模偏小、研發力量薄弱發展到如今海外資本湧入、人才大批回歸、科研創新成果頻出。「十三五」時期國家已將生物醫藥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大力發展,生物醫藥行業有望成為推動我國發展的新動能。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爆發至今,中央領導高度重視,多次講話中提到對公眾衛生健康領域要高度重視,在此基礎上,醫藥行業整體走強。
根據無憂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全國製藥/生物工程行業月平均網上發布職位數超16萬個,行業需求不斷增長。
熱招城市:上海仍居第一,深圳跌至第九
根據無憂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製藥/生物工程行業人才需求量最多的十大城市依次為:上海、廣州、北京、武漢、南京、杭州、成都、蘇州、深圳、西安(見圖1)。
圖1:2020年第三季度製藥/生物工程行業十大熱門招聘城市
由上圖可知,與去年同期相比,熱招城市排名的上位圈沒有發生變化,南京和杭州的排名各上升了一位。深圳則從去年的第8位跌至第9位。
上海:根據無憂指數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上海市製藥/生物工程行業招聘需求量佔製藥/生物工程行業招聘總數的11.5%。上海市經信委總工程師劉平介紹,上海直接從事生物醫藥產業的人才達到24.1萬人,人才規模在全國來說也是首屈一指。上海還有84位生命科學與醫學領域的院士,佔全國1/4之上。在資本方面,截至2019年底,上海市生物醫藥產業領域累計發生1139起融資事件,融資企業數量645家,企業融資總額911.4億元。今年3月31日,上海發布了26個特色產業園區和60平方公裡產業新空間。園區產業瞄準集成電路、人工智慧、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新材料、智能製造六大核心產業。接下來,上海將加強頂層設計、系統謀劃,推動生物醫藥產業高質量發展。「既然是生物醫藥產業特色園區,一定要專業化布局,有明確的規劃,按照產業鏈的細分領域來推動產業項目。」
北京:根據無憂指數的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北京市製藥/生物工程行業招聘需求量佔製藥/生物工程行業招聘總數的5.8%。目前,國內生物醫藥集聚趨勢正在顯現。數據統計顯示,中國90%以上的地級市都有生物醫藥企業,其中30%集中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重慶、廣州、天津、蘇州、石家莊、杭州等10個城市。另外,倘若以科技部認證的高新企業和上市公司作為行業頭部企業。北京、上海和深圳則為集聚頭部企業數量前三的城市。其中,北京287家生物醫藥企業中,有180家企業符合「頭部企業」的標準,佔比達到62.7%。
行業薪酬:月薪過萬崗位佔比超2成,高薪職位和去年同期相比增長明顯
聚焦薪資方面,根據無憂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第三季度,製藥/生物工程行業平均月薪薪資段為3000—5999元的網上職位發布數最多,佔製藥/生物工程行業總發布數的35.8%,和去年同期相比,下降了3.6個百分點;而月薪薪資段為6000—9999元的職位發布數為35.1%,和去年同期相比,上升了2.4個百分點;除此之外,該行業月薪過萬的崗位比例高達23.6%(見圖2)。
熱門智能:生物/製藥/醫療器械佔市場總需求近5成
抗疫一線,醫療器械就是醫護人員的戰「疫」武器。在今年的戰「疫」鬥爭中,部分醫護人員及相關企業反映我國在國產急救設備、呼吸機、體外診斷設備等領域仍存在技術及應用短板,疫情更放大了這種情況。我國部分高端醫療器械在「最需要時最緊缺」,技術弱、儲備少、產能低、用不上現象突出。對此,業內人士建議,在發展高精尖、探索技術「無人區」的同時,還需加強產業鏈、創新鏈相關配套支持舉措。要大力支持發展高端醫療器械配套基礎性、支撐性行業,科學完善高端醫療器械的應急儲備機制,加快前沿醫療設備在基層一線的普及應用,抓住發展高端醫療器械的「窗口期」。
根據無憂指數的統計,2020年第三季度,製藥/生物工程行業的熱招職能有:生物/製藥/醫療器械、銷售人員、銷售管理、財務/審計/稅務、市場/營銷。其中生物/製藥/醫療器械佔到全部招聘崗位的49.3%(見圖3)。
圖3:2020年第三季度製藥/生物工程行業熱招職能TOP5
文中出現圖片均由 123RF.com提供(除署名外)轉載請聯繫或註明出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