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C又雙叒要拍新劇了!
自從有了HBO MAX以來,華納為了捧自家的流媒體平臺是無所不用其極。各種大招一個接一個的放。導剪版《正義聯盟》的消息還沒過多久,又一則DC新聞就來了。
新版《蝙蝠俠》電影將拍攝衍生劇,劇情聚焦哥譚,將於未來上線HBO MAX平臺。
看到這個消息,我總感覺有點魔幻,畢竟新《蝙蝠俠》電影還沒怎麼樣呢,衍生劇就安排上了?華納不怕步子大了扯著蛋?
別怪我沒信心,實在是DCEU這些年在華納的手下被折騰成什麼鳥樣大家都有目共睹,那邊漫威十周年終局之戰搞得風生水起,這邊DC連正聯成員都保不住,粉絲們只能盼著殺閃祭天,再給DC一次機會。
再說蝙蝠俠,大本版老爺在《BVS》初登場之後,尤其是導剪版發布之後,贏得了許多觀眾的認可,本來算得上前途無量,再深挖一下便可大有作為。
可一手《正義聯盟》,直接蝙蝠俠塑造成了一個除了有錢啥用沒有的廢物角色,原本的正聯大腦擔當早就拋到九霄雲外了(決戰開車拉小兵仇恨我真沒笑),本蝙的形象自此一落千丈。
之後的《蝙蝠俠》個人電影從立項開始就各種出么蛾子,原定大本又是主演又是導演,後來不知道怎麼折騰的,大本直接告別了這身戰袍,徹底卸任蝙蝠俠。
《蝙蝠俠》大電影只能一拖再拖,幾經波折之後,終於又找到了「暮光男」羅伯特·帕丁森出演蝙蝠俠,電影總算又有了一些眉目。
現在,華納要給這部命途多舛,還未上映的《蝙蝠俠》拍衍生劇了,希望這不是華納一時拍腦袋,操之過急的決定。
據介紹,衍生劇將主要講述哥譚警局的故事。
講哥譚市,講警察局,我的第一反應就是,這故事背景不就是前兩年的《哥譚》麼?
《哥譚》是華納電視和FOX一起在2014年推出的美劇,主角是年輕的吉姆斯戈登,也就是日後《蝙蝠俠》中的戈登警長。主要講述的就是戈登作為警察和哥譚各路大佬鬥智鬥勇的故事,堪稱「蝙蝠俠前傳」。
從時間線上看,未來的蝙蝠俠衍生劇就是《哥譚》的續集。《哥譚》講年輕的戈登,衍生劇講年邁的戈登。當然,實際製作估計是另起爐灶,不太可能沿用《哥譚》的演員,劇情上也不會有什麼明顯交集。
我倒是希望這部衍生劇可以彌補一些《哥譚》的遺憾。
《哥譚》一共拍了5季,從布魯斯韋恩痛失雙親一直拍到了蝙蝠俠出世,戈登從一個初來乍到的警探做到了警察局長。
《哥譚》的前期劇情非常不錯,講述了各路大佬的起源。前兩季簡直就是一部企鵝發家史,從跟班小弟到黑老大的成長之路。
不僅僅是企鵝人,謎語人、稻草人、毒藤女、急凍人、螢火蟲、瘋帽匠、所羅門格蘭迪、雨果·斯特蘭奇等等,各種反派悉數亮相。完美詮釋「人才輩出阿卡姆」。
但是,把這些反派的起源故事都講過一遍之後,《哥譚》就陷入了一個尷尬的境地。
誰都不能死。
不管是我方的戈登、哈維、少爺、管家、小貓女,還是敵方以企鵝人和謎語人為代表的各路反派。因為這些角色都跟日後的蝙蝠俠有關係,所以一個都不能死,觀眾也知道他們都不能死。
那這遊戲就沒法玩了啊,打來打去雙方都是零傷亡,這架打的有什麼意思。
所以《哥譚》後期的劇情就有一些力不從心了,任何主要角色都不能寫死,編劇簡直就是戴著鐐銬跳舞,怎麼也玩不出花兒來。
到後來把雨果都玩成天使了,專門放「英雄不朽」,甭管誰死了往他那一送,立馬生龍活虎。
最後劇組都借角色之後吐槽「在哥譚還有真正死去的人麼?」
劇情發展受限,這是《哥譚》的第一大不足之處。
第二個就是版權問題了,主要就集中在兩個角色身上,「蝙蝠俠」和「小丑」。
「Batman」和「Joker」這兩個角色的版權被華納緊緊握在手裡,根本不給電視劇用,這兩個單詞都不能出現在劇裡。逼得《哥譚》只能瘋狂打擦邊球。
所以最後不管傑羅姆和傑羅麥看起來多像小丑,也不能叫「Joker」,甚至不可以把頭髮染成綠色。
儘管布魯斯韋恩已經穿上了蝙蝠俠套裝,也沒人管他叫「Batman」,只能說「穿得像蝙蝠的男人」。
這種隔靴搔癢的感覺就非常難受,明明劇組和觀眾都心知肚明,可就是不能明說。就像短視頻字幕裡總混入字母縮寫一樣,憋屈。
這兩大問題,在未來的衍生劇中應該都可以解決。
首先,故事的時間線已經來到了蝙蝠俠出世之後,所以那些個反派就沒必要非得給老爺留著了,該弄死就弄死,這樣戲劇衝突就比較大,編劇也不需要處處受限了。
其次,華納對於HBO MAX的提攜是非常捨得下本的,從導剪版《正義聯盟》選擇在這個平臺上線這個操作就可見一斑。所以應該可以把版權給夠,蝙蝠俠就大大方方的叫蝙蝠俠,而不是什麼「穿的像蝙蝠的男人」。所有人都不用揣著明白裝糊塗,這多舒服。
最後,HBO真的不考慮接著用《哥譚》裡的企鵝人和謎語人嗎?《哥譚》裡最成功的就是這倆角色了,棄之可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