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7年5月7日在美國上映的由呂克·貝松執導的科幻電影《第五元素》,從古希臘神話相傳的自然界風火水土四大元素作為出發點,隱喻為代表各自元素的一塊神石,在四大元素神石的共同作用下再加上第五元素:人的力量的加入,組成了抵擋宇宙邪惡力量的防護牆,避免人類遭遇滅頂之災。影片中很多奇特的場景讓人印象深刻,可以想像得到,在300多年後的今天,我們的生活究竟會發生怎樣的重大變革呢,也許影片裡會給我們答案。
宇宙飛船。作為一部徹頭徹尾的科幻片,當然少不了外星人和外星飛船的身影。在1914年的埃及,載有蒙督沙瓦人的宇宙飛船緩緩降落在廣袤的沙漠之中,它們為幫助人類而來,並帶走了四大神石和第五元素,並預言地球在300年後會遭遇一次生死存亡的大劫難,它們也做出到時候攜帶神石回來並藉助五大元素合併形成的正義力量幫助人類化解危機的承諾。在荒涼的沙漠和落日的餘暉中,外星人元素的加入顯得更加的神秘莫測。
地球周圍防護網。電影裡的地球軌道周邊建起了嚴密的防護網,類似於隔離帶狀的紅色信號燈將地球360度無死角組建先進的預警網絡,凡是進入監控範圍的任何飛行物必須先徵得人類的同意才能進入到大氣層的上緣。這一點,要是現在有這種技術,就不怕任何微小天體對地球的破壞了。個人覺得,在未來的百年裡,地球周邊預警網可能會加緊組建,只是這要涉及到各國的協調溝通,而不是僅靠衛星和地球天文觀測臺對宇宙不速之客的早期發現。
3D列印技術。時至今日,3D列印技術仍然停留在實驗室的實驗階段,並沒有相應的成熟產品的問世。影片中通過一截帶有活性的組織細胞成功復原了一個人類外形的外星人形象。雖然以現有技術而言,只能復原完成比較簡單的事物。但是可以預見,3D列印技術將在未來一個時期內成為一個新的產業技術支持,投入市場的高端產品也會越來越多。
立體交通。在鱗次櫛比的高樓之間,形成了一個運轉高效、互不幹擾的立體交通網,它改變了人類傳統的地面交通模式,通行能力大大增強。我想,交通運行方式的改變和交通工具的同步進行是很有必要的。不知大家看仔細沒有,所有的汽車都是沒有輪子,獨立的平衡裝置和強大的動力系統,使汽車急加速、懸停,急轉彎都表現出極高的性能。
未來城市。城市的基礎設施建設越來越向精細化方向發展。在保證建築物基本功能的前提下,發揮設計師們的廣闊想像力,城市建築群逐漸有了自己的特色,城市集群的作用越來越明顯。人類的聰明才智是無窮的,人類的生存居住環境的改變完全依賴於未來科技的進步和富有協調性的想像力,才能建造出如此漂亮整潔的城市。
光速旅行。隨著人類科技的極大進步,通過乘坐宇宙飛船進行光速旅行成為可能。人類可以輕易突破浩渺宇宙的時空限制,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那個時候的地球就像一個中轉站,人類在新開闢的星際航線上越來越不依賴於地球的位置局限,人類的視野得到極大的拓展,與外星人接觸的機率陡然增加,對人類來說不知道是福還是禍。
便捷式餐船。那個時候的街頭商販不在依賴小推車或者是固定攤位,他們可以自由自在地駕駛餐船穿梭於城市的樓宇之間,為都市人的就餐帶來極大的方便。導演這種不著邊際的大膽設想使我們對未來交通工具的變革充滿了期待。若果真是這樣,發展空中交通也是一大趨勢,因為那個時候沒有擁堵和源源不斷的大氣汙染,整個城市都沉浸在如同清澈見底的潔淨空氣之中。
自然神石的力量。影片的隱含寓意是藉助風火水土的自然界力量運籌於人的力量,組建起來才能對自然宇宙的反面力量戰無不勝。細想一下,人類從遠古發展至今,在人類的發展歷程中從原始自然工具的使用到現代科學技術的日新月異都離不開人類的因素,也就是說人才是最重要的那個第五元素。影片雖然故事情節落入俗套,但是充滿想像力的科技新事物的層出不窮和以人為本的基本出發點,值得我們去細細品位。影片的另一個積極意義是開闢了科幻電影新的拍攝手法,並對以後的科幻片的構思與發展產生積極影響。一部優秀的科幻片可以帶動觀眾對未來生活的各種猜想,繼而獲得業內的認同,這部電影就是獲得了這樣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