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傳播者,不管是自媒體還是公眾官媒,只要你傳播的信息造成對受眾的錯誤影響就必須承擔後果,沒有任何可以辯解和原諒的餘地!這就是立場。
回形針事件很敏感,包含兩個錯誤:
1、回形針3月21日發布視頻《如何快速消滅全世界的森林》中出現疑似詆毀國人內容。
2、回形針2018年在YouTube發布的視頻中缺失臺灣省。
回形針的「致歉」真的很敷衍,更是對中國人吃肉導致巴西雨林消失「大豆視頻」隻字未提。
我們先來看看這兩件事的原由,已經了解事件始末的可以略過此段。
事件還原1:是中國人吃出了生態毀滅?
看看這個邏輯:「正是因為中國人越來越高的肉蛋奶消費,使得巴西等國家的大豆生產越來越多,致使了環境的破壞。」
可笑麼~
然而回形針的辯駁更是牽強:
其實,網友並非沒事找事,回形針這樣「兩面針」的做法由來已久,打國內國外兩邊球的營銷玩兒法,確實可恥至極。
我想引用一個書本上的概念,仔細品一下其中的意思。
新聞的傳播中,有噪音的話不是好話。------陳銘
這是一段新聞學中的概念。不管回形針一開始是不是故意搞春秋筆法,既然這麼多觀眾指出了,你的內容整體聽起來就是不舒服,也怪不得觀眾要斷章取義。難道除了中國人吃肉,世界其他國家都吃素?
事件還原2:一個被設計好的陰謀
臺灣版圖事件更為敏感。這要追溯到2018年,回形針PaperClip的作品《自來水都從哪來》視頻中,中國地圖國內外視頻平臺差別對待的問題?在國內平臺上傳的視頻包含「臺灣省」,然而在國外視頻網站上傳的視頻卻「抹去」臺灣省。
這個視頻已經沒有原件了,但相比大豆事件,這件事的導火線更是顯而易見。
回形針創始人在網上公開桌面錄屏,他希望澄清視頻是製作了兩版,沒有臺灣的一版是由於誤把背景和臺灣省的配色用成了同一種顏色。這樣的解釋確實沒有一點說服力,反倒讓這件事更像是有計劃而為之,如此一來就可以理所應當的把責任推給創作者或者內容審核。這似乎也太自以為是了。
看似是兩件不一樣的事情,但確實反映出很多現實中價值取向的偏頗。
如果僅僅是閱覽式的一掃大豆事件視頻,其實我們很難發現其中有什麼民族性問題,但任何傳播性事件一旦產生了社會影響,無論你的初衷是什麼你都必須承擔產生錯誤輿論引導所造成的嚴重後果。
可能這個理論只有學哲學和新聞傳播的讀者可以理解。這歸結於自媒體無論形態如何,只要對社會產生了意識輻射就必然會散播影響,這個影響是一種潛移默化的引導,這個引導的主觀生產者就是自媒體作者。
很多人對回形針的質疑也存在於這期大豆視頻的合作者WWF,這是個什麼樣的組織呢?WWF的logo是一個大熊貓,這會讓對WWF不了解的公眾首先可能會誤認為WWF是中國本土組織,並且會誤認為是做野生動物保護的,我們平時在地鐵裡最常看到的WFF公益廣告也是多關於野生動物保護。
看似這個組織很公益,但WWF 這類的環保組織是如何進行社會公益的?他們又是怎樣使用社會捐助的經費來幫助治理空氣汙染的呢?
比如收收錢,搞個自媒體平臺發發文,做做宣傳。
他們雖然掌握著足夠的數據和資源,這個不可否認,但是卻很少有這樣的組織會有效利用起自己的資源,比如挖掘些專家,做做科研,搞搞發明。而現在呢?做個活動就像舞臺劇一樣,時而高潮時而跌宕,不過也只是演給人看的罷了,他們說的東西有時聽來真的就是一堆正確的廢話。
這次,WWF和回形針合作的視頻,非要把相關性和因果性混為一談,有失偏頗啊!
如果說大豆事件融入了一些受眾「帶節奏」的思維,那臺灣事件就不是那麼好辯駁了。在評論中,很多人質疑回形針有收到海外反對勢力的資助,所以在做內容帶節奏的過程中多處「夾帶私貨」。
但如果以網絡營銷的層面其實我們不難理解,回形針其實是在犯很主觀的錯誤。
首先,為自己做好一個解釋的因素,以便於出了事有辯解的說法,如果沒出事就給自己產生了流量金錢雙效應。這一點其創始人分享的桌面操作截圖就是很好的例證。
其次,回形針國內國外雙重標準的做法是要故意映襯海內外不同內容消費者消費思路的營銷手段,國內按照「不被發現錯誤」走,國外按照「喜聞樂見」走。
只談商業,那大是大非的原則放哪兒去呢?
製作人吳松磊的回應避重就輕,而挺他的網友卻大義凜然,把對錯誤的指責說成網絡暴力,瘋狂站臺。
不管是官方媒體,還是每個普通民眾都能觸手可及的自媒體,我們面對的過程都是傳播,傳播的對象最少是一個人,最多則是無上限的。你可以理解為,寫一篇文章,做一期視頻,發布在網絡上,你很有可能傳播給世界上的每一個人,這樣,帶來的影響就是巨大的。
在本就在疫情中被偏見和歧視傷害的中國同胞頭上,還要在戴一頂奇怪的「環保原罪」的帽子?
錯了就是錯了,是內容製造者的疏忽也好,是審核人員的大意也好,造成了惡劣的影響就去積極承擔後果吧。
說實話,回形針是我一直比較欣賞的科普博主,優秀的動效,勾人的文案,恰到好處的剪輯,這是都是技術和經驗的積累。但是,請不要以科普為名夾帶私貨,要知道選擇性科普跟謠言一樣可惡。
技術不作惡,請你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