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關古道,嶺南第一關

2020-12-19 瀟湘晨報

位於粵北的南雄有國內保存最完整的古驛道梅關古道,這裡是賞梅的好地方,步移景換,步步沁心。而蜚聲海內外的珠璣古巷呈現悠久博大的祠堂文化,浸潤其中,可了解廣府文化的來龍去脈。

圖說:梅關古道 來源:網絡

古道梅花 南枝落北枝開

梅關古道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相傳由南遷越人首領梅絹的姓氏命名,這裡是南北交通要道,兵家必爭之地,被譽為「嶺南第一關」。古道因梅花聞名,每年花期,古道兩旁紅梅、白梅、綠梅、臘梅次第盛開,花海如潮,穿行其間暗香盈袖。因為地跨兩省,這裡的梅花還有南枝落、北枝開的景象,有時是看到廣東這邊的梅花謝了,卻發現江西一側的梅花正在綻放。在梅嶺山巔,登上建於宋代磚石結構的關樓,可將古道蒼翠盡收眼底。關樓設計的關門重疊數層,真有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氣勢。

珠璣古巷 廣府百姓探源

珠璣巷有三街四巷,即珠璣街、棋盤街、馬仔街,洙泗巷、黃茅巷、鐵爐巷、臘巷。現有盧、王、林、何、謝、曾、黃等159個姓氏的後人居住於此。這些南遷族群的文化和生活的融合,對日後珠三角地區的發展與文化有深遠的影響,因此珠璣巷被視為廣府文化的根源地,每年有許多海外華裔來此尋根問祖。穿行在小巷,古色古香、風格各異的姓氏祠堂比鄰而居,琉璃瓦、青磚牆,精美的畫壁、曲折蜿蜒的亭臺樓榭散發著悠悠古韻,帶你穿越古今,感受那逝去的故事,獲得一份安祥與寧靜。

三影塔 一塔成三影

位於南雄市永康路的三影塔,是目前廣東省僅存的北宋早期磚塔。據說,該塔能在延祥寺光滑如鏡的寺壁上反射出三個塔影,一影朝上,兩影倒懸,故改名為「三影塔」。三影塔的塔身每層都伸出飛簷和欄杆,每個簷角的梁頭下都懸掛一隻銅鐘,全塔共掛48個銅鐘,每條簷脊的端部各蹲伏一隻醬紅色的陶貔貅,寄以祛災託福之意。

新民晚報記者 唐敏 沈琦華

【來源:新民晚報】

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郵箱地址:newmedia@xxcb.cn

相關焦點

  • 廣東省南雄市旅遊攻略之南雄梅關古道
    回到話題,今天小編帶你們去雲遊韶關,重走梅關古道。不出省就想看景的廣東人你們可以準備起來了。梅關古道送子井韶關南雄,位於廣東省東北部,嶺南南麓,北邊與江西省接壤,有中國「恐龍之鄉」、「銀杏之鄉」、「姓氏文化名都」等美名。
  • 南雄|滿地金黃銀杏的「帽子峰」,還有賞梅好去處的「梅關」
    梅關古道是翻越大庾嶺、位於江西省大餘縣與廣東省南雄市交界處,距大餘縣城10公裡,距南雄市區30公裡。門票是40元/人/次。梅關,古稱秦關,自秦漢以來,就是當時溝通中原與嶺南、貫通珠江與長江兩大水系的五條最主要通道之一。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在公元前214年攻取嶺南,築起梅關這道險要關隘,打開了溝通中原南北的通道,就是起初的梅關古道。
  • 重回南雄故事現場《牡丹亭》尋夢古梅關
    根據相關學者近年來的考證,湯顯祖的一次嶺南之行直接影響了《牡丹亭》這部名作的創作過程,而柳夢梅、杜麗娘的人物形象與韶關、南雄梅關有著深厚的淵源,南雄甚至可能是這部名著的「故事現場」之一。
  • 廣府人祖居地上演《牡丹亭》 尋夢古梅關
    「《牡丹亭》與湯顯祖的嶺南之行密切相關,而韶關、南雄及梅嶺是《牡丹亭》創作的重要觸發點。」中山大學古文獻所、非遺中心兼職研究員周松芳稱。  中共韶關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劉啟宇稱,戲劇《牡丹亭》的創作與湯顯祖貶謫嶺南之旅,特別是與他行經的南雄和梅關密切相關,再加上目前已發現的與《牡丹亭》故事直接相關的《杜麗娘慕色還魂》《杜麗娘記》等幾種古代文獻資料,都指向「宋光宗間廣東南雄府」。因此,說韶關南雄是《牡丹亭》的「故事現場」並不過分。
  • 藍關古道 秋色宜人
    10月28日,藍田縣藍關古道,煙雨濛濛,秋色宜人。一條古道,串起四季,如今迎來了最美的時節,落葉遍地,滿目金黃,獨特美景盡收眼底。藍關古道,古稱「青泥嶺」,因之也把古藍關稱為「青泥關」。藍關古道雄偉險峻,氣勢吞雲變幻。唐皮日休曾在《藍關銘》中描寫:「天輔唐業,地造唐關。千巖作鎖,萬障為栓。難圖其形。莫狀其秀。雙扉未開,天地如鬥。軋然副啟,人濟入濟。似畫秦國,鋪於馬底。險不可侵,惟王之心。矧夫茲關,獨可規臨。」現在的藍關古道,是戶外運動者的天堂,從縣城南藍關鎮薛家村上嶢山,17.5公裡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到藍橋,車遊山間,如在畫中行。
  • 望斷梅關,夢回韶關——《牡丹亭》與南雄和韶關的歷史文化淵源
    周松芳湯顯祖在偉大的傳世經典《牡丹亭》之《驚夢》一曲,女主角杜麗娘一登場即唱:「曉來望斷梅關,宿妝殘。」一早起來,臉都不洗,妝都不畫,卻情深款款、如醉似痴地南望梅關,而且是「望斷」梅關——梅關之南是南雄,南雄過來是韶關(南雄今屬韶關市,過去並為二州),那她與南雄與韶關有什麼關係?
  • 踏上梅關古道後!我們開始「掃黃」行動!
    爬上梅關古道後,下山即為廣東界,下一步是我們此行的最重要目標,廣東南雄'掃黃計劃"開始的前奏,合個影。開始去"掃黃"了!小橋流水,滿樹金黃,遊人如織,絕倫絕美,唯色也!掃黃從這裡開始!
  • 江浙滬徒步第一名,號稱中國第一古道,初級徒步愛好者的天堂
    ,一代代的徽州人靠著自己的小本起家,販運鹽、茶、山貨,愣是在大山之中走出了一條條飽含風霜的經商之路,徽杭古道便是其中之一。徽杭古道(Hui-Hang Road),位於清涼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北側,它西起安徽省徽州績溪縣伏嶺鎮,東至浙江省臨安市馬嘯鄉,是古時連接徽州和杭州的樞紐。
  • 古代從嶺南把新鮮荔枝運往京城,保鮮技術五花八門
    特別在嶺南地區,自古就有「一顆荔枝三把火」的說法。多吃荔枝,輕則喉嚨疼痛鼻血長流,重則還可能丟了性命。北宋的蘇東坡,被人告以「譏斥先朝」的罪名而被貶嶺南。因「不得籤書公事」,歪打正著般一下子擁有了詩和遠方。閒來無事便寄情山水,寫下了傳誦不絕的 「日啖茘枝三百顆,不辭長作嶺南人」。
  • 你好,再見——第一站:廣州-嶺南印象園
    在廣州的最後一個下午去了嶺南印象園,這是一個可以讓你短時間就能了解嶺南傳統文化的地方。嶺南印象園是典型的嶺南傳統風格建築群落。漫步在園區內,你可以看到民居依水而建,或窄門高屋,或鑊耳高牆。悠長的青雲巷、古樸的趟攏門、精緻的滿洲窗,小溪蜿蜒、池塘清澈,處處都散發著嶺南水鄉的韻味,習慣了城市的高樓大廈,此時定會有一番不同的感受。建築嶺南建築最具特色一個是鑊耳牆,一個是蠔殼牆。鑊耳牆又名鍋耳牆(形狀與鍋手柄相似),在元明清時代只有擁有功名的人才有此資格建造,官位大小決定鍋耳的高低。民間還有一種傳說:修鍋耳牆可以保佑子孫當官,蘊涵富貴吉祥豐衣足食。
  • 探秘小豐村,品豐蒲茶馬古道上仙草之美
    腳下這條小路就是大名鼎鼎的閩贛古道,這裡其中之一的豐蒲茶馬古道。它從江西廣豐到福建浦城穿越了武夷山崇山峻岭,它也是條充滿歷史烽煙的古道。隨著歷史的變遷,閩贛古道或已廢棄,或湮沒在歷史的荒野之中。行走在小豐村,不經意間還可以尋找到幾段殘存的古道,讓我們對於這裡的過往充滿了好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