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可以說是國內偶像團體選秀的元年,從《偶像練習生》再到《創造101》,從男團再到女團造就了一批超人氣偶像藝人,這些網絡綜藝選秀節目其實是縮小版的韓國練習生模式,一群懷抱舞臺夢想的年輕人經過一系列的選秀比拼最終脫穎而出,晉級成為男團或女團組合的一員。
不管是已經解散的NPC還是等待解散的火箭少女,都令不少歌迷粉絲感到遺憾,畢竟這些組合才成立不久,各個團員能通過選秀舞臺走到一起真心不容易。
要聊國內男團和韓流組合之間的差距之前,先聊一下國內偶像團體的發展史,在國內男團發展進程當中有一個團體是不得不提到的,那就是至上勵合,這個組合是真正意義上國內第一支偶像男團,出道前期有過幾首膾炙人口的歌曲,相信不少90後歌迷對他們還是有印象的。
但隨著團隊成員李茂的退出,劉洲成被爆出家暴醜聞,以及團隊成員小五回國服兵役等事件的影響。
目前團隊成員僅剩下張遠和馬雪陽,日前他們哥倆還一起登上了舞臺唱起了當初那首風靡大街小巷的《棉花糖》,瞬間引發一波回憶殺。
其實我們可以從至上勵合出發,分析一下是什麼原因造成了國內男團和韓流組合之間為何會有這麼大的差距呢?
沒有形成一套標準的藝人養成體系
眾所周知韓國是亞洲知名的造星工廠,而且經紀公司眾多,每一家經紀公司都有自己一套比較成熟的造星體系。
從星探挖掘開始就已經下足功夫了,再到個人才藝和形象甄選進入到經紀公司之後會有長達數年的練習生生涯,這是一場爭取藝人出道名額的生存戰,但凡是能出道的練習生通常都具有過硬的舞蹈或歌唱功底,包括心理素質也十分優越。
能順利出道的練習生其實有點像我們高考的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站在舞臺那一刻起就已經具備合格藝人需要的基本條件。
但反觀國內,不但經紀公司參差不齊而且具有長期發展規劃的經紀公司並不多,熱衷掙快錢且目光比較短淺的居多。
選秀的門檻很低
和韓國的造星流程不太一樣的是,當前國內的選秀節目的門檻就比較低了,特別是看過《偶像練習生》的基本都了解,普通的素人想要通過短短幾個月的時間就實現一個質的飛躍太過於理想主義了,除了個人形象以外,如果整體參加選秀的練習生的水準不是很高的話,同樣會拉低出道組合的演藝水平。
而且團隊出道之後,成員之間的感情其實沒有韓國那種在一起做幾年的練習生那麼深的,成員之間時不時也會因為一些矛盾鬧得不可開交。
當然除了以上的問題以外,其實還包括國內流行樂壇沒有像韓國那樣成立比較權威的打榜平臺,這樣的平臺對於偶像團體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包括還沒有形成一個相對成熟的偶像市場氛圍,以及粉絲應援還有整體流行文化輸出等等。不過隨著國內重新掀起了造星風潮,同時也湧現出不少優質的經紀公司,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中韓偶像團體的差距會逐漸縮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