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前請點擊「關注」,與一位愛好寫作追求進步的女性交朋友,我們共同進步哦。
01
啟蒙讀書,歸功於鄰居家的老太太。
我六七歲那時候,老百姓都過「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談論話題大多是家長裡短。
但那個老太太卻與眾不同,她不擅長做針線活,就喜歡在別人面前高談闊論,說三國,話大唐,道紅樓,每每說得面紅耳赤,眉飛色舞。
小小的我好羨慕呀,總是眼巴巴地盼著她的身影出現,虔誠地蹲在她的腳下,聽得入迷到忘卻世界的存在。
當時村裡最奢侈的家電是收音機,也只有寥寥幾臺,老太太家就有一臺,傳說她是節約了過年衣服非要買的。
老太太每天的必修課是聽劉蘭芳的評書,我受到薰陶,也是近水樓臺,到了播放時間,便一溜煙跑到她家,支楞著耳朵傾聽。
那個激情,那個陶醉,仿佛天下第一享受。
老太太樂得有我這麼個小知音,不但熱情歡迎,還慷慨分發零食,不斷補充講解。
在老太太的影響下,「精忠報國」的嶽飛在我的心中「安營紮寨」,「忠君為民」的楊家將在我大腦中「根深蒂固」,故事中的每一個情節、每一個人物的個性、經歷都如數家珍。
永遠忘不了那段天真的童年時光,吃粗穿舊的歲月因為有了評書的浸潤而格外燦爛,田裡泥裡辛苦勞作的日子因為有了故事的裝飾而神採飛揚。
02
愛上讀書,是我小學階段最大的收穫。
也許是鄰居老太太博學多才的氣質吸引了我,也許是學前時期聽評書的鋪墊開發了我,自從踏進教室後,我的領悟力、記憶力就特別強,背課文速度極快,對每一篇文章中的所有文字都極其敏感。
直到現在依然清晰記得,一年級那簡短的文字「大興安嶺,雪花飛舞;海南島上,鮮花盛開」,《小蝌蚪找媽媽》……在我的面前都是一幅幅靈動的圖畫。
我一遍一遍地誦讀,不厭其煩,課上繪聲繪色地讀給老師和同學們聽,課下盡心盡力地讀給父母和爺爺奶奶聽,無論讀多少遍,我都津津有味,入情入境,心裡比吃了蜜還甜。
那個年代的課外書多麼貧瘠,我如饑似渴地四處搜尋每一點文字,即使路上拾到的一點小報紙片我也如獲至寶;
我家裡對零錢控制不緊,到我手的一分一釐基本上都貢獻給了當時初中旁邊的一個小賣部,換回的是一本本《西遊記》連環畫,回想當時像吸毒上癮一般迷戀那些小書,一天數不清翻讀多少遍了。
書上的每一幅畫的每一個細節,如孫悟空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有什麼表情等,哪一頁上有哪一個字都清清楚楚。
在心魔的控制下,我甚至變著藉口要小錢去買,到最後竟然買了一百多本。
現在想來,感謝父母管理的鬆懈,感謝祖父母的溺愛,那些連環畫是我生命中最珍貴的存儲,它使我有機會最初品嘗了文字的美妙。
03
一次趕年集,偶然碰到一個人在處理十幾本舊書,裡邊有一本《小學生優秀作文選》,看到的那一刻,我的心激動得狂跳不停,拿書的手都有點抖。
這本書保留至今,它讓我知道同齡的孩子竟然能夠寫出這麼好的作文,激發了我也必須寫出來的強烈願望。
不久以後,我又在商店裡發現了一本嶄新的印刷精美的《天津市小學生優秀作文選》,那真是如獲至寶呀,每一篇文章都背得滾瓜爛熟,沒有別人一點逼迫,完全興趣所致。
後來,我偶然找到了沃土 ,一個同學的父親是學校的校長,她家的書比較多,很雜亂地堆在房間裡,沒人在意。
當我發現這些書以後,就像哥倫布發現了新大陸一樣狂喜。一有空閒,我就跑到她家去,如饑似渴地讀啊讀啊,讀完一本又一本。她家的人也沒當回事,任由我拿哪一本。
這些書大多數是《紅蕾》等反映小學生生活的。我同學的父親經常看一本雜誌《今古傳奇》,我好奇,饞得垂涎欲滴,這本書只要她父親不看,我就爭分奪秒地看。
在這裡,我發現了一個奇妙的小說世界,讓人心潮澎湃。
以後,在同學家發現了好多的小說,金庸、古龍的武俠小說,三毛的流浪小說,瓊瑤的言情小說等等,我都一一讀完。
雖然沒人指導,也不會選擇,只要能見到的統統收入囊中,這些書牽扯了年幼的我不少精力,現在的孩子有師長指導真好,不會不分青紅皂白亂讀一氣,可以精挑細選。
但讀書確實豐富了我的思維,開闊了我的眼界,更提高了我的語言表達能力。我是徹頭徹尾地愛上了讀書,讀書像吃飯、喝水一樣成為了我生活的必須。
04
升入初中,讀書給我帶來的好處越來越顯現出來。
我的語文成績名列前茅,作文每次都是班上的範文,曾經代表學校參加市裡的作文比賽獲得第一名,好幾篇徵文得過一等獎。
平常跟同學談話也能引經據典,講起故事來滔滔不絕,引得周圍一眾小夥伴簇擁。
應該說讀書也帶動了其它科目的學習,無論數理化還是史地生英,我的成績都優秀。
初中時段可以訂閱各種《作文選》、《中學生報》等,我一氣訂了好幾本,每當新書到手的時候就如同過年一般喜悅,這個時候學習任務緊,就少讀小說了,但讀同齡人的文字更有助於學習和勵志,我無數次地被小作者們的才氣和能力所折服,暗暗發誓一定努力,讓自己越來越出色。
有幾次半夜夢中夢見書中的優秀少年,就爬起來學習。
奶奶年近八十,但她特別欣賞我這種痴迷勁,我半夜起來讀書,她也披衣坐在旁邊陪伴,並且一再地表揚鼓勵。
我奶奶,那個大字不識的老太太,她是那麼開明,她骨子裡渴望家裡出個有知識的人,任勞任怨地寵著我。
寫到這裡,我的眼前又浮現出我和慈祥的奶奶祖孫兩個在昏黃的燈光下溫馨苦讀的場景……
05
讀大學時候,我是文學社成員,經常參加社團組織的各種活動,讀書、寫作的大門更寬闊了。
那時,我的腦子裡瘋狂運轉著各種句子,就像噴泉不斷湧出,像酒窖在醞釀美酒。
晚自習要求並不嚴格,很多同學在談天說地,我讀汪國真、舒婷、顧城的詩,讀古今中外名家的散文,讀到動情處,情不自禁仿寫一篇,樂在其中,不能自拔。
有些人感慨的難熬的時間在我這裡飛逝如箭,不知不覺就寢鈴聲就響了,我往往興奮到輾轉反側難以入睡。
周末,圖書館就是樂園了,在這裡,我接觸了以前不知道的世界名著,仿佛饑渴的小苗貪婪地吮吸著營養,讀啊讀啊,不知疲倦。
讀多了,寫的也多,偶爾老師幫著投稿,很多篇文字變成鉛字在報刊雜誌上登載出來。我小小的心呀,激動得搖啊搖的,夢想著將來能寫出一部大的作品來。
06
我的夢想終究沒有實現。參加工作後,繁雜的事務越來越多,隨著年齡的增長,瑣碎的磨礪,激情也慢慢消退,我仍然喜歡讀書,但已經平靜,不再那麼走火入魔。
結婚育子的十幾年歲月,生活的風風雨雨讓我一度擱淺了讀書的愛好。
如今早已年過不惑,工作安穩,心情平靜,閒歇餘暇,捧一本飄著墨香的書,慢慢品咂,好不愜意!
兒子已經是高中學生,有時母子在家對對詩,談談詞,不時蕩起一陣陣盡情的笑聲,周圍的空氣中也飄散著快樂的分子。
我讀書半生,沒有寫出綺麗的文章,沒有獲得點滴的榮譽,但我內心卻非常自豪,非常欣慰。
因為書,我旅遊了世界,經歷了歷史,理解了生命,寬容了心胸,愉悅了身心……那種從書中獲得的心靈的感受是這扇門外的人永遠體會不到的。
我將讀書一直到老,並且告訴我的孩子,他也必須喜歡讀書,繼承我生命中最引以為榮的一個優良基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