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過丁真看「網際網路+旅遊」強大合力
十部門聯合發文,明確以「網際網路+」為手段,推動旅遊生產方式、服務方式、管理模式創新
四川藏族「甜野男孩」丁真火了。他憑藉一段被攝影師無意拍下的7秒視頻,刷屏11月的網際網路,傳播量超50億次,成為當之無愧的「現象級」網紅。和丁真一起爆火的,還有他的家鄉——四川省甘孜州理塘縣這個小縣城。數據顯示,11月20日~11月底,「理塘」搜索量猛增620%,比國慶假期翻了4倍。不僅如此,全國多地紛紛「蹭熱度」,以向丁真發出邀請的形式推介各自旅遊資源,再掀網絡聲浪。熱度居高不退的背後,是各地方利用網際網路流量,推動旅遊供給提質升級而作出的努力。
「丁真效應」只是我國「網際網路+旅遊」發展的一個縮影。11月30日,文旅部、國家發改委等10部門聯合發布《關於深化「網際網路+旅遊」推動旅遊業高質量發展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明確以「網際網路+」為手段,推動旅遊生產方式、服務方式、管理模式創新,豐富旅遊產品業態,拓展旅遊消費空間,推動我國旅遊業高質量發展。
發揮「網際網路+」獲客能力
不同於其他網紅走紅後開始帶貨的常規路徑,丁真籤約四川甘孜理塘縣文旅公司,成為該縣旅遊大使。11月25日,在讓丁真走紅的第一條短視頻發布後不到半個月的時間,理塘縣就「神速」推出當地旅遊宣傳片——《丁真的世界》,這條三分鐘的視頻裡,雪山、草地、冰川、寺廟、白馬……充分展現了當地的自然風光和人文資源,視頻上線當天便獲得1200萬播放量。次日,丁真現身甘孜州理塘縣「藏文化旅遊最佳目的地——2021年理塘」旅遊路演推介會。線下,甘孜州政府趁熱打鐵,宣布今年11月15日~明年2月1日,該州67個A級景區門票全免、酒店半價、機票打折。
▲ 視頻截圖
「流量」風暴很快轉化為觀光旅遊的強烈意願。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了解到,截至11月25日,甘孜地區酒店預定量較去年同期增長89%,其中11月17日成為首個增長高峰,當天酒店預定量較去年同期增長111%,相比前一天增長15%。值得注意的是,在隨後的一周,甘孜地區酒店每天的預訂量同比都保持在1倍以上。機票方面,自11月16日起,以甘孜康定機場、亞丁機場為目的地的訂單量同比增長近2成;17日單日預定量較去年同期增長90%;21日、23日、25日的機票單日預定量較去年同期增長也超過5成。
「現象級」網紅的誕生是偶然,但「教課書級」旅遊營銷的形成卻是「必然」。一套「網感」十足、動作密集、又快又穩的「組合拳」,體現著當地政府靈活、創新的網際網路運營思路。
《意見》提出,要加大線上旅遊營銷力度。鼓勵採用網絡直播、網站專題專欄、小程序等線上營銷方式,推介全國鄉村旅遊重點村鎮、中國美麗休閒鄉村和鄉村休閒旅遊精品景點線路。結合旅遊扶貧,通過人員培訓或技術幫扶等多種方式,推動更多貧困地區旅遊業商戶「觸網」,利用網絡直播平臺開展營銷。支持各地區建立旅遊營銷科學評價機制,提升旅遊營銷成效。
《意見》還提出,扶持旅遊創新創業。鼓勵以產品和內容為載體開展業態融合創新,支持建設一批旅遊營銷創新基地,孵化一批具有較高傳播力和影響力的旅遊品牌。
流量「突如其來」,但理塘對旅遊產業的改造升級顯然有備而來。理塘縣人民政府網顯示,2019年至今,當地新增1家4A級景區和2家3A級景區,先後開展了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會、倉央嘉措詩歌節、賽馬會、山地文化旅遊節等眾多活動。同時,今年3月1日及7月10日公示的理塘縣2020年財政專項扶貧資金安排中,多項脫貧攻堅項目涉及當地文旅產業發展,包含集體旅遊民宿改造、牧旅產業特色產品銷售點建設、旅遊接待示範戶項目等。
熱度易逝,而品牌長存。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整合存量旅遊資源、修補旅遊服務不足之處……相比依靠流量短期聚集的人氣,旅遊業應給予遊客更好的消費體驗,增強全域旅遊目的地的品牌效應和遊客粘性。
建設「網際網路+」智慧景區
受新冠肺炎疫情衝擊,各地文旅業遭受重創,儘管已經渡過最艱難階段,但疊加冬季為旅遊淡季,仍未恢復最初元氣。丁真的爆紅猶如旅遊業「及時雨」,「以為丁真在西藏」「好客山東歡迎丁真」「陝西連夜打電筒找酷似丁真兵馬俑」……各地文旅媒體紛紛加入「搶人大戰」,充分利用熱點製造話題,借力推廣當地美景,引發更大熱度討論。蹭得巧妙、飽含激情的各地文旅業也讓網友們看到了祖國大好河山,帶動了旅遊業的熱度。
《意見》明確,到2022年,建成一批智慧旅遊景區、度假區、村鎮和城市,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和旅遊消費恢復至新冠肺炎疫情前水平。到2025年,國家4A級及以上旅遊景區、省級及以上旅遊度假區基本實現智慧化轉型升級,全國旅遊接待總人數和旅遊消費規模大幅提升,對境外遊客的吸引力和影響力明顯增強。
近年來,旅遊業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不斷推進,「網際網路+旅遊」發展如火如荼,越來越多的景區開展數位化、智慧化升級建設。
▲ 圖為莫幹山風景區。
(德清縣委宣傳部供圖)
當前實時遊客人數2379人、全部車位600個、目前泊車數311輛、PM2.5為14.2、道路平均車速57km/h……在浙江德清縣莫幹山景區,記者看到了一塊莫幹山鎮綜合治理指揮平臺屏幕。這塊屏幕上,通過莫幹旅遊、治理、生態、交通、天眼五大板塊,實時反映景區內的情況。
「景區範圍內設有電子圍欄,所有進入景區的遊客,智慧平臺都會在6秒內根據手機卡歸屬地判斷來源,實時監控景區內人流量。」該景區負責人介紹,通過充分利用旅遊大數據分析系統發展全域智慧旅遊,對景區實時客流量、客流來源地、消費能力、網絡售票、停車場車位等數據進行統計和分析,實現旅遊資源「一張圖」、安全管控「一鍵式」、輿情監測「一張網」、精準營銷「一條龍」。
該負責人告訴記者,景區著力建設線下智慧景區,已在各大平臺設置線上預約、線上購票、線上查詢等功能,在12個點位設立有聲地圖導覽、有聲場景建設、有聲內容製作。
像這樣的例子還有很多。在山東,5G+VR全景直播服務,讓各地遊客在家也可以看到泰山雲海日出日落;在雲南保山,68座景區智慧廁所、24個智慧停車場、12個景區指引標識及誠信碼鋪設、11個景區AI識景、10個景區手繪地圖已完成建設和製作;在故宮,遊客可以通過沉浸式投影屏幕、虛擬實境頭盔、體感捕捉設備、可觸控螢幕等設備,與故宮寶藏跨時空對話……
《意見》強調,要加快建設智慧旅遊景區。制定出臺智慧旅遊景區建設指南和相關要求,明確在線預約預訂、分時段預約遊覽、流量監測監控、科學引導分流、非接觸式服務、智能導遊導覽等建設規範,落實「限量、預約、錯峰」要求。引導旅遊景區開發數位化體驗產品並普及景區電子地圖、線路推薦、語音導覽等智慧化服務。
在完善旅遊信息基礎設施方面,《意見》還提出,要加快提升國家全域旅遊示範區等各類旅遊重點區域5G網絡覆蓋水平。推動停車場、旅遊集散與諮詢中心、遊客服務中心、旅遊專用道路及景區內部引導標識系統等數位化與智能化改造升級。推進物聯網感知設施建設。
在創新旅遊公共服務模式方面,各地區要有效整合文化和旅遊、公安、交通、氣象等部門的相關數據信息,綜合運用大數據、雲計算等技術,在平臺上及時發布旅遊景區實時遊客量、道路出行、氣象預警等信息,引導旅遊資源優化配置。推進旅遊廁所數位化建設,實現信息查詢、路線導航、意見反饋等功能。
(中國改革報、改革網記者 付朝歡 實習記者 安寧)
原標題:《【中國改革報】透過「甜野男孩」丁真看「網際網路+旅遊」強大合力》
閱讀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