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獁爺爺》:回答孩子的靈魂拷問「我來自哪裡?會到哪裡去?」

2020-12-24 水姐貼心吧

家有一男娃,5歲半,甚是困擾,他的小腦袋裡總是能蹦出各式各樣的「十萬個為什麼?」,

「媽媽,我來自哪裡?」

「媽媽,我是怎麼生出來的?」

「媽媽,人為什麼會死?」

「媽媽,人死了會去哪裡?」

…………

諸如此類靈魂拷問,問得我是一頭亂麻。有時候心情好,我會耐心地解釋給他聽,但有時候忙得支不開身時,我就隨便糊弄過去。

現在細細想來,孩子口中的「我來自哪裡?」和「要到哪裡去」,其實就是一個生命體的出生直至死亡,我們這個多姿多彩、五彩繽紛的世界是由成千上萬的生命體構成的。而我們人類,作為最高級的動物,又是怎樣從眾多生命體中脫穎而出?又是怎樣一步步進化到現在這樣聰明,擁有高科技的物種?

所以,我們需要站在歷史的肩膀上,用更高更遠的視角去了解過去。然而遠古人物或人類演化史對孩子們來說實在太遙遠太陌生,而他們平常接觸的歷史讀物,不是枯燥乏味,就是生澀難懂。

1

但這本出自德國的作家、插畫家迪特·博格之手的《猛獁爺爺》圖文並茂,文字簡潔,語言幽默,對於低年級的小朋友來說,完全可以看懂。

如果是幼兒園小朋友(比如我兒子幼兒園中班),便適合親子共讀,因為這本書每一個章節都是一個獨立的故事,每個故事都配有一副線條優美,細膩可愛的手繪插圖。

插畫是出自德國畫家博爾德·莫爾特之手。這兩位大師合作20年之久,他們兩個創作的卡通連環畫《多米諾博士的世界史》連載發表於《法蘭克福人民日報》。

這本獻給孩子們的人類簡史,開篇猛獁爺爺這樣告訴孩子;

「嘿,給你介紹一本上百頁的書吧!書的第一頁上是我,之後是我的一個兒子,再之後是我兒子的兒子,穿越層層時光,一頁頁翻過的這本書裡,每頁上都是我的兒孫,而最後一頁上,便是你了! 」

「我來自哪裡?」

猛獁爺爺回答說:「書的最後一頁,便是你了!」

是不是很有趣?是不是想儘快揭開這本書的神秘面紗。

哈哈,別急哈!我們先來認識認識這本書的主角—猛獁爺爺。

他是一位穿越萬年而來的老爺爺,他絡腮鬍子、滿臉滄桑,他總喜歡拿著一截木棍坐在篝火旁。他擅長講故事,也擅長記錄故事。

而這本書,就是以猛獁爺爺的口吻寫給孩子們的人類簡史。

現在,讓我們想像一下,在夜深人靜的夜晚,我們圍坐在猛獁爺爺的篝火旁,他溫情地為我們講述著:人類從公元年 ,是如何逐漸從原始社會,一步步進化到現在,而熊熊燃起的篝火似乎能讓我們看到人類社會演進過程的榮辱盛衰,聚散分合。

這本書由50個小故事串聯,從火的開始,人類依次經歷了石器時代、青銅時代、鐵器時代,然後是最特殊的公元元年「耶穌的誕生」,從此人類便進入了新紀元。

中世紀的飛速發展,猛獁爺爺的孫子們,發明了蒸汽機、印刷術,把人類的文明推進了一大步,而且在這個時代的人們,有了信仰、有了各種各樣的愛好,也有令人討厭的瘟疫橫行。

最後,來到了高速發展的近代和當代,有航海家去徵服海洋,也有霸道的國家想去徵服其他國家的人民和土地,於是引發了各種戰爭和災難,讓人類深受其害、慘不忍睹。但同時在這個時代,人類進步的腳步一直沒停,不知道猛獁爺爺的哪個孫子發明了電視機、洗衣機、電腦、手機等等,讓萬年穿越而來的猛獁爺爺也非常開心。

無論歷史的長河如何滾滾向前,猛獁爺爺總是站在最初的「火」中看著我們,替我們喜,替我們憂。

我國文化史學家餘秋雨曾說:

任何一個真實的文明人都會自覺不自覺地在心理上過著多種年齡相重疊的生活,沒有這種重疊,生命就會失去彈性,很容易風乾和脆折。

了解過去,能讓我們更加明智懂理,學習歷史能讓我們知識面變得更加廣闊,更富有文化底蘊,從而影響三觀,我們才能更踏實地走好未來每一步。

2

猛獁爺爺除了為了講述歷史,還告知我們「我們會到哪裡去?」,「死亡」是中國家長避而不談的話題,對於這如此沉重的話題,猛獁爺爺卻能平靜祥和地說出:

我死於敗血症。所以這一切,都歸結於我踩到了一隻腐敗的老鼠屍體,那時候,我已經很老很老了。儘管如此,我的兒孫們、家族裡的所有人還是因為我的離去而感到無盡悲傷。他們給我建了一個漂亮的墓穴,在我身邊啜泣、小聲吟唱著。天空起了一陣雨,我的親人們想:也許老天爺也在為爺爺的離去感到悲傷吧。

死亡

我們個體生命終將消亡,人的生老病死,悲歡離合,是每個人必須面對的現實。

賈伯斯曾說:死亡,是生命最偉大的發言。

讓孩子明白死亡是生命的終結,而生命存在的意義,是找到自己參與世界並在其中感到的價值,活在當下珍惜每一寸光陰,是對自己的人生負責的表現。

3

書中除了猛獁爺爺講述的歷史故事,還有這個可愛老爺爺對後代的子孫們的碎碎念。

決鬥

這小子在城堡的高閣大殿裡被金尊玉貴地養著,他的媽媽一刻也不離開他,總是跟在屁股後面喊著:「寶貝兒,你小心點兒!長大了之後,我們的這位小夥子性格好鬥,又總是一刻不停地夢想著勝利和榮耀,要是有人多看了他一眼,他就會覺得自己被冒犯了。一周七天,他有五天都在拿著武器練習。如逢周末,人們最好還是繞著點兒他走,不然就很有可能收到他要求決鬥的挑釁。也正是因為這樣,他死於一場復活節早上的決鬥中,年僅十九歲。

這是書中其中的一個決鬥故事,故事中的小夥子因為年輕氣盛、好鬥,讓自己死於非命當中。從故事簡單的講述中,我們可以聽到猛獁爺爺,語重心長地教導孩子不要意氣用事,不要鬥毆,還教育了我們家長不要寵溺孩子。

坐在沙發上的這個小女孩兒正在像描述的一樣把她的媽媽從屏幕上「划走」,但媽媽卻一點兒也沒有注意到。因為她之前一直盯著看著外面的天氣到底怎麼樣。而此時,左邊圖中的男孩子正在和他的同學們一起玩兒著在線實況足球賽,孩子的爸爸時不時會目不轉睛地盯屏幕玩兒——這爺倆可都是足球迷。而且,他們還自以為是世界著名的足球英雄呢!

「他們還自以為是世界著名的足球英雄呢!」,猛獁爺爺用調侃的語調以及所有人低頭看手機的畫面,告誡我們不要一直盯著手機,這樣有傷眼睛,應該珍惜當下時光,多陪陪身邊的人。

當然,在書中這樣的情節不勝枚舉,需要我們用探究的精神去發現書中奧妙。

看完全書,找一找這幅圖中,哪些元素是之前歷史上出現過的?

歷史長河滾滾,淘盡萬千細沙,儘管我們艱難地擯棄了蠻荒和愚昧,但我們依然可以找到歷史留下的痕跡。

了解過去,才能更好地面向未來,了解人類的歷史,才能以史為鑑,創造美好明天!

寫在後面:我和我兒子共讀這本書時,我總是讓他自己先看插圖,然後讓他用自己的語言把畫面以故事的形式表達出來,我會用作文四要素的方式向他提問,讓他儘量去比較或了解各個時代的不同,比如居住條件、服飾、活動、飲食等等。

不同時代,人們的服飾是不一樣的

雖然這本書以猛獁爺爺的訴說來拉近讀者的距離,但這本書是德國作家創作 的,對於中國孩子來說還是有點距離,畢竟裡面大部分是介紹的是西方國家的歷史文化和風土人情。

所以,我兒子總是會問我「為什麼他們的頭髮是棕色的?是褐色的?為什麼跟我們的不一樣」或是「為什麼他們的房子跟我們住的不一樣」時;

我都在想:對於中國的低齡孩子來說,很少有這種像猛獁爺爺一樣關於歷史的繪本故事,中國歷史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值得我們後輩去了解和探索,但對於中國低齡孩子來說,關於中國歷史的讀物,大多數不是神話傳說,就是寓言故事,很少有客觀的介紹。

今年年初,疫情襲擊中國,繼而襲擊世界。3月中旬,1.5萬滯英小學生請求包機回國,引起了國民熱議,這些孩子雖然都是炎黃子孫,但經過海外學習的洗禮,十年之後,他們還會知道自己的根在哪裡嗎?或者說,他們知道,他們來自哪裡?要去哪裡嗎?

作者:南極水,左手琴棋書畫,右手柴米油鹽,用心生活,用愛育兒。

本文圖片來源於網絡,原創文章,抄襲必究,如需轉載請聯繫本平臺。

相關焦點

  • 10歲孩子愛不釋手的人類簡史書籍《猛獁爺爺》,有什麼特別之處?
    你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讀《猛獁爺爺:寫給孩子的人類簡史》(後文簡稱《猛獁爺爺》),這三個問題一直在腦海中盤旋。茫茫宇宙中,人類如何起源,又如何一步步穿越歷史長河跋涉至今,《猛獁爺爺》 用一百多頁的圖文為孩子們打開了人類進程的時光機。
  • 小學生作文《我的爺爺》火了,靈魂拷問讓爺爺很為難,老師:神童
    網上常常會流傳出一些比較爆火的小學生作文,今天就來看看其中的幾篇。小學生一:作文《我的爺爺》這是一篇講述自己爺爺的作文,文中第一段寫自己的爺爺退休了,但是卻報名了老年大學,小孩子比較好奇,問爺爺為何還要讀書?爺爺回答「我讀書不好嗎?」
  • 「孩子的嘴,懟人的鬼」,不要小看他們,每句話都是靈魂的拷問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被自己家的孩子或者朋友、親戚家的孩子懟過?有時,看似孩子們童言無忌,事實每句話都是來自靈魂的質問。前段時間坐地鐵時,看到了一個視頻,差一點在地鐵上笑出聲來。電梯裡,有一位美女帶著一條狗狗。
  • 來自靈魂的拷問「你有理由死嗎?」,結局讓人意外,哈哈哈哈
    1.來自靈魂的拷問「你有理由死嗎?」,結局讓人意外,哈哈哈哈2.小編還是第一次知道蔥花2份,指的是這個樣子......商家:幹了這麼多年,講的就是誠信,說好了兩份,絕對不會多。3.這個經歷真的是太慘了,難怪閨蜜要跟你絕交,明明你抄她的,她得2分,你得3分,要是擱我身上,我也跟生氣,憑什麼你得分要高1分呢?4.我一開始還以為一個球彈過來了呢?5.這也有點嚇人了吧!這東西在哪裡跑出來的!6.這過去真的是太不容易了!
  • 阿譽心語: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原創)
    佛家所講的修心,此心,乃靈魂引渡也。萬事萬物皆有靈。我們寫一篇文章,創作一個優秀作品出來,此作品,此文章,都是需要有其靈魂為引,才會價值。做任何事,包括做人,都是如此。那麼,由此,則可以回答: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這三個靈魂之問,就可以輕鬆來解答了。
  • 哲學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唯物主義者肯定會回答,我是我,從媽媽肚子裡來,終將走向死亡。可這樣回答哲學三問是不是有點好笑啊,因為這樣回答誰都知道,何必又要問?這三個問題能成為哲學三問肯定沒那麼簡單了。也許那口氣就是人的靈魂吧!並且人類有可能是一個祖先。有人會說那是傳說好不好,好的,再往下分析。意識是每個人都肯定認為存在的東西。。而靈魂從古到今被批上了神秘的面紗,有人一桿子打死說,都是迷信,可你不相信,但是也解釋不清這些現象的情況確實存在啊。老百姓有的相信靈魂的存在,因為只有這樣可以解釋這些神秘的現象。但沒有科學依據,還是不能讓人完全信服。
  •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西方哲學之問,東方政事之本
    黃建平/文 人生三問: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作為一個哲學命題,最早是由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公元前427年—公元前347年)提出的。我沒去過西方,不太了解歐美等國普通民眾的文化狀態。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說到底是世界觀的問題,是人與世界關係的問題,是生命本質的問題。日常生活中我們對此類話題不溝通、不追問、不討論,不代表我們沒有思考。對於涉及信仰、觸及靈魂的重大問題,普通中國人向來比較謹慎。這是有歷史原因的,我也不想展開來解釋。
  • 「人死了,靈魂去了哪裡?」心理學和你聊聊靈魂
    本文約2500字預計閱讀時間7分鐘我們從哪裡來?我們又到哪裡去?你懼怕死亡嗎?對死後的經歷感興趣嗎?人死之後,究竟有沒有靈魂?你的靈魂有沒有可能來自別處?而在身體死亡之後又回到哪裡去?俗話說「人死如燈滅」,多數人都覺得死了之後就什麼都沒有了,一了百了。
  • 年末「靈魂拷問」又來了!
    每年春節頭疼的事有很多  首當其衝的就是來自七大姑八大姨的靈魂拷問  「結婚了嗎?工資多少?買房了沒?」
  • 靈魂拷問:我們到底哪裡出了錯?
    靈魂拷問:我們到底哪裡出了錯?編輯/烽火望瞭臺校稿/烽火瞭望臺【導語】:「周某」原名周立齊,是一位因盜竊電動車及其電瓶而四次入獄的犯罪史的人!本月18號,周立齊服刑期滿,被釋放回家。而這位被稱為「竊格瓦拉」的周某人卻不知道自己已經走紅網絡,並且比4年前的那次經典語錄事件更為轟動!
  • 人類到底是從哪裡來,未來會到哪裡去?
    先說人類「到底」來自哪裡。既然到底,就從最早的原始生命說起,因為那才是最老最老的「祖宗」。地球上一切物種都是進化出來的,如果一定要追溯到源頭,那就很久遠了。生命起源是什麼,現在科學界也還沒有定論,有三種假設。
  • 《三體》: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去?宇宙從哪裡來,要到哪去?
    人類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宇宙從哪裡來,要到那裡去?然而在回答這些之前,你可能還有還不完的房貸,沒完沒了的案子和要上大學的孩子。《三體》中汪淼研究的納米材料觸碰到了三體人敏感的神經,於是受到了「特別的優待」。一個科學家,當他的世界錯亂的時候,他或許不如一個笨蛋。
  • 睡前小故事:Where Are Tails 尾巴到哪裡去了
    每一個小故事都是一段精彩的旅程,不但可以幫助孩子們磨出「英語耳朵」,還能陪伴孩子進入甜美的夢鄉。配合大思英語正式課程,每天堅持聽力輸入,學好英語不再難。建議家長每晚在孩子睡覺前,打開當天的睡前故事,和孩子共享這段美好時光。今天,我們要講的小故事是《尾巴到哪裡去了》,一起來聽吧!
  • 人死後去了哪裡?真的有靈魂存在嗎?
    沒有靈魂嗎?我們大多數人相信生、老、死都是正常的。我們不能改變,仍然不相信靈魂理論。我們的死亡觀念是化灰為灰,回歸自然。但也有一些好奇的人和科學家研究人類死後的變化。民間也有靈魂說,人死後會進入天堂和地獄,人是由靈魂驅動的。
  • 老人摔倒在天寒地凍的長春街頭,引圍觀無人扶,該拷問誰的靈魂
    小學的孩子是對社會沒有深刻認識的年齡,屢次發生小學生攙扶摔倒老人,被摔倒老人訛,被家屬狀告的事情,也發生了好幾起。碰瓷,作為國人又一獨家發明的一門生意以來,關於扶不扶已經徹底失去了爭論的必要。例子就不一一列舉了,人走江湖,沒遇到碰瓷的你都不好意思說你走過社會,大家只能慶幸自己沒有被碰瓷的訛,作為今年運氣好壞的一個指標去評價。
  • 來自深惠人的靈魂拷問:哪裡才是「真臨深」?
    深漂一族の難題 「再過幾個月 我就來深圳8年了 但諷刺的是 我馬上就第8次搬『家』了!」
  • 哲學三問之我要到哪裡去
    我是誰,我從哪裡來,我要到哪裡去?困惑了很多人的一生? 今天自由來和大家探討一下我要到哪裡去?從目前的醫療技術來看,人終究難免死亡的命運,但是人死後會去哪裡,科學家也沒辦法給我們一個準確的答案。佛教認為人死後有輪迴,有六道,做惡者免不了下地獄的下場。和佛教觀點相似的宗教有很多,大多都是引人向善,則來生可以積累福報的。
  • 故事|風到哪裡去了(每個孩子都是哲學家)
    小男孩問:「風停了以後,它到哪裡去了呢?」媽媽向他解釋風沒有停,只是吹到別的地方去了。媽媽藉此告訴孩子世上物質不滅的道理,只是在另一個地方,或者以另一種形式開始。雨回到了雲裡,生成新的雨;波浪退回到大海裡,成為新的波浪;白天與黑夜循環往復,晚上給小男孩帶來了黑暗,星星,讓他入夢……精彩賞析小男孩問:「風停了之後去哪裡了呢?」
  • 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
    所以本文方哥秉著思考的態度,和小夥伴們分析一下,辰東的「太監」之作(雖然還沒說要太監,但也相去不遠了,完全沒有看到作者要更新完結的表現和努力)《聖墟》,甚至連它的主人公楚風都是不清不楚,到底是誰,從哪裡來,要到哪裡去?本來,這是一個偉大的命題,多少先賢和智者曾為此事折腰。
  • 3歲孩子:太爺爺到哪兒去了?不欺騙孩子,家長試試這樣聊生死
    3歲的細毛突然問我:太爺爺到哪兒去了?我才意識到,得和孩子談談「死亡」這個話題了。01孩子:太爺爺到哪兒去了?今天問起,是太奶奶沒在家,和孩子解釋太奶奶是生病住院了,病好了就回家,孩子突然問:「那太爺爺到哪裡去了?」我:「太爺爺去世了,到天上去了。」細毛:「那他還會不會回來?」我:「不會回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