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G降速,才能逼用戶升級5G?那要5G有何用?

2021-01-11 電商報

技術的變遷是很快的,但觀念的變化往往比較慢,這中間產生了一種遲延現象,社會學家把它稱為文化墮距。

但5G運營商等了,容不得你多想!

不滿心期待5G到來,卻擔心4G降速?

5G到來了,但坊間卻流言四起,我的4G會不會降速?

有消費者確實碰到了這種怪事情!

一位化名雯雯的消費者向《中國經營報》透露,聯通客服不依不撓地向她推銷5G套餐,最後她拒絕了,之後她的信號就變差了。

她在辦公室裡最多只有手機信號,幾乎無法用手機流量順利看短視頻。

有網友也在社交平臺吐槽說,自從拒絕了瘋狂的5G套餐推銷之後,就感覺網速和信號萎靡了好多。

這樣的話,誰還敢接運營商打來的電話呢?一拒絕,就給你的4G降速。

運營商就像牧羊人一樣,逼著趕著我們走向5G大道。回過頭一想,5G是多沒吸引力,才需要運營商如此這般逼迫?

運營商:我在這裡辛苦修基站,

你們怎麼能誣陷我

今年4月,新冠疫情在全球蔓延,但奇怪的是,國外的很多基站卻遭到了破壞。

據英國《衛報》報導,英國多地出現了破壞、甚至焚燒通訊基站的報導,其中包括5G基站。

在此之前,人們很難想像,疫情會和基站產生什麼聯繫呢?但是國外一名「醫生」煞有其事地說出了他驚人的發現。

2003年3G面世,同年非典爆發;2009年4G面世,同年豬流感爆發;2020年5G面世,同年新冠爆發。

於是國外有人便對5G致新冠深信不疑,發起了焚燒5G基站的行動,他們也不知道到底哪些是5G基站,其他的基站也都遭殃了。

更有甚者,還傳出口罩裡藏著5G天線這類聳人聽聞的消息。

5G現在真是「黑紅黑紅」的,雖然我們可以對這些奇怪的事情一笑了之,但這種事情多了,就會讓人對5G技術產生不信任感,這對於5G在全球的推廣是大為不利的。

所幸,在國內,運營商們無需擔心自己辛苦修建的5G基站被毀於一旦,但他們碰到了另一個問題,那就是為了升級5G,把4G降速的傳聞。

對此,業內人士主要有兩種解釋。

一是5G基站建設成本過高,需要用消費者的錢投資。

5G基站正在建設中,如果不採取措施,基站全年的電費可能超過500億元。

中國移動2020年上半年的淨利潤才為557.7億元啊!而中國聯通和中國電信分別為76億元、139.49億元。

可見,如果僅僅靠運營商出錢,來投資5G建設是遠遠不夠的。他們需要更多的消費者購買5G套餐,這樣他們才能有更多的錢投資5G。於是他們可能會把4G降速,以此「倒逼」消費者升級5G套餐。

但大家有沒有發現,這其中有一個悖論,5G基站還沒有全覆蓋,卻需要消費者提前購買5G套餐,但如果不購買5G套餐,運營商又沒那麼多錢修基站。

在這裡,消費者其實成了投資者,而不是消費者。但沒那麼多人願意做投資者啊!

於是運營商便把4G基站裁撤了,這是另一種解釋4G降速的理由。

運營商為了壓縮成本,除了縮減工程支出和降本增效以外,還會裁撤4G基站,為5G建設騰挪資金。

4G基站都被撤了,那4G網速自然也就慢了。以前出行,路途沿線基本有4G信號覆蓋,而現在,信號會出現「斷斷續續」的情況。

但是5G都還沒修好,便裁撤4G基站,這不是在斷後路嗎?

5G的夢,可能6G才能實現

5G的宣傳非常之科幻,華為2019年發布過一則5G宣傳片。

在5G的賦能下,你可以坐在副駕駛和別人愉快地聊天,車子自己就能開。商家還可以遠程控制無人機,將一份生鮮送到你家門口。邊遠地區的學生還能看到名師的立體影像。

5G能開啟什麼樣的未來我們拭目以待,但這場技術的變革不是一個5G就能帶來的。

以自動駕駛為例。在推廣自動駕駛前,你要先問問滴滴司機答應嗎?現在的司機群體會不會有意見呢?

你還別說,在民國的時候,就出現過這種事。

當時民國的街頭隨處可見黃包車,在老舍的小說裡,駱駝祥子一輩子的夢想就是擁有一輛自己的黃包車。

但後來民國出現了電車,北平的黃包車夫不樂意了,他們覺得電車的出現,大大減少了人力車的客座,砸了許多人力車夫的飯碗,於是1929年,他們在一些政客的唆使下,就去砸電車。

當然這種反抗無法阻止滾滾的時代潮流,但是我們在進行技術變革的同時,也要考慮各方意見。

回到自動駕駛,5G或許可以讓自動駕駛運用到日常生活,但讓人們改變以往的出行方式,真正從內心深處接受自動駕駛,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按照3G、4G、5G的更新速度,恐怕5G的夢想到6G才能實現,而且還不一定會實現。

那麼,5G帶給普通民眾的到底是什麼呢?

中國聯通有一句4G宣傳語:沃4G+,不僅更快。其實5G帶給民眾最真切的反應,也是更快。

一提到5G,就會想到1秒下載高清電影。但是,是不是所有的消費者都需要這麼快的速度呢?萬一他們願意等待呢?

而且與5G速度快相伴而生的是費用高。5G套餐最低都要一百多,有的高達599元。在中國人均GDP沒有大幅上漲的情況下,5G套餐的費用已經提前飆升了。這不是讓一些「貧寒」的消費者更加雪上加霜嗎?

目前的5G基站還在修建,為了省電還會智能休眠,甚至還會出現信號不穩定現象,一言以蔽之,5G體驗還沒有盡善盡美。

在這種情況下,給4G降速,讓消費者用5G,就顯得「前衛」了一些。

5G,不可急

在5G還未全面覆蓋之前,4G和5G會長期共存。

5G的推廣不可操之過急,更不能以犧牲4G為代價發展5G。如果更換5G,只是因為4G不好用了,這恐怕不是消費者想要的結果。

與其讓消費者心裡徒增怨念,不如儘快提升5G服務,創造更多的應用場景。

只有用戶有了對5G的需求,才會真正想去用5G。但現在來看,貌似4G就夠了,所以在5G到來時,大家更關心4G會不會降速。

華為創始人任正非也說,實際上現在人類社會對5G還沒有那麼迫切的需求,不要把5G想像成海浪一樣,浪潮來了,財富來了,趕快撈,撈不到就錯過了。5G的發展一定是緩慢的。

作者:青雲

相關焦點

  • 不升級5G,4G網絡還能用多久?
    打開APP 不升級5G,4G網絡還能用多久? 也是真正到了4g網絡的時候,我們才真正感受到網際網路魅力,但是進入2021年,你有沒有想過,不換5g,我們的4g還能用多久? 4g網絡與5g網絡比較,流量消耗真的太快,還不敢用 儘管5g網絡不穩定,但是進入2021年,5g網絡需求也進一步增大,不穩定的網絡可以用4g網絡代替,但是高昂的5g套餐,以及極致的流量消耗才是4g用戶遲遲不肯升級的關鍵。
  • 現在階段更換5G手機真的有必要嗎?實用性怎麼樣呢?
    用5G手機有必要嗎?目前我使用的是華為5g手機,沒有升級5g套餐,還在用4g網。在這個節點換手機,主要是因為64g內存實在不夠用了。現在再去購買4g手機,雖然價格上會比新出的5g手機有優勢,廠家也急著清庫存,但按目前的趨勢,5g還是會快速普及的,到時候還是要換5g手機,等於多花幾千塊。不如現在就下手,還能平穩過渡到哪個階段。另外一點,現在各家手機廠商主要的研發力量都集中在5g手機上,密集地推出了各個檔次不同配置的5g手機,作為消費者選擇還是很多的,便宜的、貴的都有。
  • 討論:5G出來這麼久了,有多少人用上5G網絡?體驗感怎麼樣?
    從數據看很是驚人,似乎我國每7個人就有一個人在使用5G。其實並不是這樣的,官方表示的是5G套餐用戶,其統計口徑應為:1、可能是用戶在使用4G手機,但辦理了5G套餐;2、可能是大量5G手機用戶用了雙卡雙待,且兩個號碼均使用了5G套餐。這樣的結果必然是5G套餐的用戶超出大眾的想像。
  • 4G手機有多久才會被淘汰?
    對於這個問題,我們要一分為三地看。第一,用戶手中的4G手機能用幾年?第二,手機廠商什麼時候淘汰4G手機?第三,4G網絡什麼時候被淘汰?4G手機淘汰的時間要看消費者的使用年限,以及手機廠商對4G手機的展望前景。站在用戶的角度上看,4G手機還能用5年。
  • 電信6月5G用戶數 套餐用戶淨增779萬戶!
    本文來源:股城網其實,早前電信5g套餐已經公布了,已經有不少用戶加入了5g套餐當中,所以對於不少用戶來說,也是一個好消息。據悉,電信發布了最新通知,並稱電信6月5G用戶數增長了,用戶數淨增779萬戶,累計3784萬,你有沒有加入電信5g呢?5g網速到底有多快?其實不少用戶都是想要知道這個問題,因為想要加入5g套餐當中,但是由於各方面因素影響,所以導致暫停了這個想法。
  • 5G甚囂塵上,4G用戶難以偏安一隅|運營商|手機|三大運營商|降速...
    而公眾對4G降速的默許就如同當初默許3G退出歷史舞臺一樣。運營商也會減少對4G的優化投資,聯網手機數量增多會增加網絡傳輸壓力,因此4G降速難以避免。用戶找不到運營商主動限速的確鑿證據。5G自然就成了降速的「罪魁禍首」。  4G並不完美,5G布局也受到資源限制  從眾多測試結果來看,由於4G基站分布不合理問題存在的信號減弱問題仍然廣泛存在。
  • 5G時代到來,我們的4G手機還能用多久?電信終於給出答案!
    導讀:5G時代到來,我們的4G手機還能用多久?電信終於給出答案!目前,國內的各大手機廠家都已經發布了5G手機,就連蘋果公司也發布了擁有5G功能的iPhone12手機,很多人在更換自己手機的時候,也都會首選5G手機;但是不少人雖然換上了5G手機,卻依然沒有使用5G網絡;這主要是因為一方面5G套餐的資費還比較昂貴,另一方面則是由於對5G網絡的需求並不大;不過進入2021年以後,你有沒有想過,隨著5g網絡時代的逐漸到來,我們的4g手機又還能用多久呢?
  • 通訊技術革命歷史中,3G4G都風平浪靜,為何獨獨華為5G引發熱議?
    現在世界各國都非常地關注5G的發展,可是網際網路的發展與變革升級又不是第一次了,就比方說,我們過去也從3G網絡發展到了4G網絡,這種飛躍就沒有真的驚訝到多少人,而5G的「變革動靜」就特別大,仿佛5G來了,就好像會把世界顛倒一個個似的,不過現在看來,5G確實有這樣的作用,為什麼這麼說呢
  • 5G來了4G會降速嗎?答案是……
    隨著5G商用的步伐越來越緊湊,大眾對5G手機的討論也越來越熱烈,從這波熱潮中我們感受到5G離我們的距離的確越來越近了,手機作為我們日常接觸最多的物品,也是最能讓我們體驗到5G快感的承載體,但與之而來的疑問是,5G網絡的來臨會使4G網絡降速嗎?答案是否定的。
  • 現在都開啟了5G網絡了,老機型紅米Note8是否還會入手?
    首先看個人是否對於5g手機有很高的需求。其實目前的5級技術來講,主要是針對物聯網還有無人駕駛這些工業性應用的;針對個人的話,主要還是網速提升,但是由於它的頻率比較高,所以基站必須要建得非常密才行,只要稍微被建築物什麼的遮擋,信號都會變得非常差。
  • 為何2G升3G升4G都很平靜,而在升5G的時候,卻鬧出這麼大動靜?
    這件事情在全世界都引起了很大的反響,現在這個社會網絡特別的差,而且這個網絡還在一直的升級,大家有沒有想到一個問題?那就是在以前2g網絡升級到3g網絡升級到4g都很平靜,4g到5g就鬧四季就鬧動靜?這麼大我們都知道四季才出現,沒有多長時間,但是估計已經做好了全面升級的準備,頂的感覺是非常的快,因為之前的2g升三季,自己自己是有一個很漫長的過渡期,還有一個原因就是當我們在使用3g網絡的時候,也並沒有感覺到比2g網絡快的多少。
  • 4G網絡變慢了,是為了逼大家升級5G嗎?還是另有原因?
    而隨著5G時代越來越近,也有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升級5G套餐了,根據三大運營商的數據顯示,目前我們國內的5G用戶已經超過了1.3億了,而且這個數量還在不斷的增加之中。其實早前的4G網絡我們是夠用的,為什麼說是早前呢?因為現在的4G和以前的4G很不一樣。不少網友也表示其實4G已經夠用了,自己是真不想升級5G的,畢竟5G也沒啥用。
  • 4G網速變慢了?使用5G手機有沒有必要升級5G套餐?
    其實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①網絡擁堵隨著2G、3G網絡的清退,大量的2G、3G用戶湧入4G,4G這一條路就會變擠,自然網速就變慢了!無論如何,5G基站的能耗建設成本很高,想讓用戶升級5G套餐也是能理解的。但不應該以犧牲4G體驗來作為代價 ,否則5G只會變成一個強行圈錢的概念。可能有人會問,使用5G手機有必要升級5G套餐嗎?先說結論,沒必要且不建議,原因主要有以下三點。
  • 蘋果iphone11是5g手機嗎 iphone不能用5g能用幾年
    蘋果11不能用5g能用幾年?iphone11可以升級5G嗎?iphone11是目前許多用戶非常喜歡的一款機型,也是銷量最高的,不少用戶目前對iphone11不能使用5G而疑惑,這裡給大家帶來了解答介紹,快來看看吧!
  • 紅魔5s和紅魔5g有什麼區別-紅魔5s和紅魔5g哪個手機更好
    紅魔5s和紅魔5g是兩款搭載相同處理器驍龍865的手機,這兩款手機在很多方面都是非常相似的,那麼紅魔5s和紅魔5g有什麼區別呢?哪個手機更好值得入手?下面就和小編一起來看一看具體的參數對比詳情吧,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4G降速實錘,但並非是為5G讓路,只是為了推達量不限速套餐
    導語:4G降速實錘,但並非是為5G讓路,只是為了推達量不限速」套餐前段時間鬧得沸沸揚揚的5G網絡慢慢開始推廣開來,而5G手機也將在9月份上市;那麼對於我們來說將是一個科技的進步,但同時也面臨著一個問題,就是5G上市之後,網還沒有推廣開來,只是部分地區有5G,那麼4G的網速究竟會如何
  • 麒麟990 5G的電晶體數量比A13晶片多20億個,性能卻落後一年半
    幾年前,判定一款晶片的好壞,評測人員往往會用跑分軟體來測定晶片的性能,市面上的跑分軟體有安兔兔、魯大師,雖然這兩款軟體在跑分上沒有得到所有消費者的認可,但不得不說,大多時候它的評測還是很準,比如麒麟810、麒麟820和驍龍765G、驍龍845的性能區別,用這兩款軟體跑分就有直觀體驗。而跑分的結果也符合消費者的實際體驗。
  • 麒麟820,為什麼會是5G普及的原子彈
    3月30日,榮耀發布了全新手機榮耀30s,作為榮耀家族第二款5g手機,這款手機堪稱價格屠夫,2000多元的售價,顛覆了整個手機行業對5g手機的價格定義,為什麼榮耀30s有如此實力向整個手機圈叫板,這還要從決定一臺手機60%以上體驗的處理器說起。
  • 大肆宣傳的5G網絡何時普及?消費者不知何時換手機才最合理
    每一代的5G手機都是需要不斷的優化更新,在支持5g頻段方面以及耗電方面都在不斷的升級,特別是耗電問題初代的5G產品會因為電池電量太小以及耗電速度過快(即使不使用5G網絡)導致續航能力嚴重下降,可能等到真正能用上5G網絡的時候這手機也就成為了"報廢"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