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明天的戰場!西北勁旅從失敗中復盤檢討總結經驗

2020-12-24 新華社客戶端

原標題:面向明天的戰場

「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習,前面6場「紅軍」5負1勝,第7個出場的是原蘭州軍區某摩步旅F。

這是一支西北勁旅。與此前的6個「紅軍」旅相比,F旅是裝備最差的一個摩步旅,而且投送距離遠。千裡迢迢來與全軍第一支專職「藍軍旅」對抗,他們能行嗎?

7月9日,部隊開始遠程投送。登車前的誓師大會會場主席臺的兩邊,分別寫著:「礪兵祁連山,決戰朱日和」。

這次跨區實戰化「紅」「藍」對抗演習,的確不僅是軍事,而且是政治,甚至可以說是最大的政治。往遠處說,是關乎軍隊在未來戰爭中是否能打仗、打勝仗的問題;從近處說,是要把訓練指導思想從和平練兵轉變為實戰化練兵。這個轉變包括的內容幾乎涵蓋了部隊工作的一切方面。抓住實戰化訓練這個綱,就可以綱舉目張,掃蕩一切方面的形式主義、表面文章。

F旅雖然裝備落後,但抽籤卻佔了「便宜」。他們抽了個「上上籤」,排在最後。排在最後,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準備,就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汲取前車之鑑。但這支「上上籤」又是一支「下下籤」,因為「藍軍」一路演下來,雖然科目各異,但越演越真,越練越精,越來越不好對付了。

F旅是2014年1月底受領這項任務的。從3月份起,部隊就進入了緊張的臨戰訓練。全旅一下排查出300多個問題,逐一落實到人,統統立下軍令狀,籤字畫押。他們把「藍軍」的武器裝備一個一個方面地與自己比,直面差距,然後研究對付的辦法。見裝備的夜視儀只能看數十米,坦克三連的軍官黃帥急得睡不著。他召集幾個志同道合者搞革新,居然將夜視距離提高到了200米。

從青銅峽到朱日和

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打的是系統集成。全旅的各個系統、各個作戰單元、保障單元能融為一體、發揮整體威力嗎?旅裡將以往演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一個個梳理,歸納成12個課題,把部隊拉到青銅峽地區,逐一演練,填補弱項。

在青銅峽的12場演練,場場都是「惡戰」。炮兵團團長餘學勤上校對筆者說,當過炮兵的人都知道,轉移陣地那可是個重體力活。在戈壁灘上演練,我們曾經3小時轉移3次陣地。12場演練下來,平均每臺車跑了6740公裡,共打了1700多發各類炮彈。我們要練出什麼水平呢?團黨委提出,要把牽引式火炮練得像自行火炮一樣靈便、準確。一個小戰士躺倒在一門炮前對我說:「團長,我實在練不動了。」我說:「娃娃!你要不想在戰場上被打死,你就得練。」聽了我的話,他爬起來說:「團長,我懂了。我寧可在訓練場上受苦,也不想在戰場上被敵人打死。」演練結束時,考慮到部隊長期沒有洗澡,我決定放假一天,讓官兵洗一次澡。誰知戰士們反對說:「我們不要洗澡,要睡覺!」我下去一看,在烈日當空的戈壁灘上,許多戰士竟然躺在滾燙的砂礫上睡著了……

在青銅峽地區的12場演練下來,F旅對即將迎來的「紅」「藍」對抗演習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7月中旬,F旅接到開進命令,開始1780公裡的遠程投送。按照此次演習的規定,按編制員額的85%參演即算合格,但F旅自己提高標準,在此次參演的7個旅中,是「唯一實現全員全裝按時按規定路線進入集結地域的單位」。

19日,F旅全部到達朱日和,顯示出良好的軍事素養和優良的戰鬥作風。自行搭設野戰站臺、整列卸載,兩項相加,總共比參考時間節約了30分鐘。F旅出場不凡,第一個科目就得了高分!然而,問題馬上就暴露出來:卸載後向收攏地域機動,車隊排成一條長龍,大搖大擺地開進。「如果敵人轟炸你怎麼辦?」儘管一再強調此次演練要求卸載即戰鬥,但以往先駐訓再演習的模式已根深蒂固,許多人誤認為演習還沒有正式開始。對不起!因為車隊一條長龍不符合實戰要求,要扣分了!卸載得的高分就這樣被抵消了。

接下來的科目是戰場機動。導調組第一時間挑出了重複傳達命令、會議冗長拖沓、路況誤報等三四個毛病。還沒出發,又被扣分了。

7月20日凌晨,F旅分兩路縱隊,向260公裡外的進攻出發地域開進。車燈劃破夜空,草原上出現兩條「火龍」,煞是威武。然而,就是這威武的「火龍」又讓F旅被扣了分。向戰區機動,夜間應閉燈駕駛,開燈就等於給敵人顯示目標。要求在陌生的地域閉燈駕駛,這也許太難為他們了。然而戰爭就是這樣無情,無情地逼著你把不可能練成可能。此時,他們還不知道的是,6組綜合類情況正在前面等著他們……

戰場機動階段,F旅所有車輛均無故障,連一點磕碰剮蹭都沒有,足以說明他們訓練有素。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可惜因為部隊實戰觀念欠缺,從頭到尾在不停地被扣分。

「離勝利就差600米」

演習進入戰鬥實施階段。即將進行的是一場奪取通道要點的戰鬥,「藍」守「紅」攻。

在F旅指揮所裡,代旅長萬發中焦急地等待著偵察情報。根據上級敵情通報,「藍軍」1個旅指揮所率1個加強合成步兵營、1個野炮團,在部分空軍、陸航和特戰、電子戰分隊的配合下,以1279.7高地為核心陣地,守衛東、西沙金圖之間的通道。F旅要打通這一通道,奪取要點,首先必須摸清「藍軍」的具體兵力兵器部署。這是對「紅軍」戰場感知能力的嚴峻考驗,也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要素。

F旅的先期偵察計劃明確了28項偵察任務,區分了12個偵察組,編組要素不謂不全。無人偵察機飛出去了,技偵手段用上了,滲透偵察兵派出去了。12個偵察組,從天上到地下,從前沿到縱深,從有形到無形,能用的各種手段都用上了。然而戰前偵察結果卻非常不如人意。共發現「藍軍」的工事障礙76個,相差不多;發現「藍軍」的裝備僅32臺(實際156臺,目標獲取率僅20.51%)。至於其他情況,大多為霧裡看花,似是而非,真假難辨。

誠然,即使再高明的偵察手段,要在短時間內將敵方的情況完全搞清也是不可能的,而且戰場情況是千變萬化的,「藍軍」相當狡猾,須動態感知,但是,先期偵察的獲取率比例確實有點低了。

因偵察情況不明,F旅對「藍軍」主陣地的兵力部署只能根據敵之防禦特點來推測,於是判斷「藍軍」為4個連一線部署。這個判斷似乎完全符合敵防禦原則,實際卻大謬不然。他們按照「開進展開、信(息)火(力)打擊、聯合攻擊」三個階段組織實施,編為6群7隊,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從東、西沙金圖之間突破敵防禦,向1279.7高地實施主要攻擊。

7月24日4時40分,「藍軍」炮兵對「紅軍」開進縱隊實施火力打擊。冒著「藍軍」的炮火,「紅軍」左、右翼攻擊群和3個穿插分隊,於7時20分進至前沿一線,完成了開進展開,進入信火打擊階段。「藍軍」的警戒連抵不住強烈打擊,主動撤回。「紅軍」的電子戰分隊開始對「藍軍」右翼(「紅軍」左翼)實施電子幹擾,通過戰機轟炸、直升機對地攻擊,炮火覆蓋交叉進行火力打擊。

地面先頭部隊遇到「藍軍」布設的地雷場和障礙場,一場開闢(通路)與反開闢的戰鬥激烈展開。在火力掩護下,「紅軍」計劃左、右翼共開闢8條通路。官兵表現得非常英勇,靠手工排雷和爆破開闢通路,在付出重大傷亡後,8時58分,成功開闢出5條通路。「紅軍」前沿攻擊群和穿插分隊通過這5條通路,同時發起衝擊。

戰後復盤時,導調組指出,「紅軍」「對開闢通路這個關鍵環節籌劃不精細,開闢數量較多。戰鬥中前沿攻擊群多靠自身力量開闢,沒有專業破障力量配合,手段單一,效率低,傷亡大。右翼是助攻方向,計劃開闢4條通路,讓部隊付出了過大的犧牲。」

在前沿開闢通路時,8時31分,「紅軍」在「藍軍」右翼(「紅軍」左翼)實施第一次機降。因前沿還在開闢通路,「藍軍」預有準備,機降分隊被殲。

9時50分,「紅軍」縱深攻擊群在東、西沙金圖之間加入戰鬥。10時,「紅軍」左翼突入敵一線陣地,而中路、左路動作遲緩,被「藍軍」集中力量阻擊,「『左勾拳』效果不明顯」(總導演評語)。戰鬥異常激烈,戰至10時50分,「紅軍」左翼攻佔「藍軍」二線連陣地,右翼攻佔「藍軍」一線連陣地。這時,出現了對「紅軍」有利的態勢,給「紅軍」一個趁勢連續突擊的機會,可惜這個難得的戰機因指揮控制上的欠缺而稍縱即逝了。「紅軍」導調組在復盤時如是說:「左翼攻擊群在縱深攻擊群加入戰鬥後,未能利用自己奪控的東、西沙金圖制高點的俯瞰優勢,為縱深攻擊群提供掩護和指示目標,反而各打各的誰也不管誰。」

此階段還發生了一件過去只在影視劇和外軍資料中見到的事,「藍軍」插入「紅軍」的群指揮網,對坦克三連進行欺騙指揮,令其報告位置,原地待命。三連上當,結果被「藍軍」精確打擊全殲。

在導調大廳裡,一直全神貫注地盯著大屏幕觀看演習的軍官們忍不住一陣嘆息,連說:「可惜!可惜!」當時的態勢變化充分說明了在部隊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指揮員是決定一切的關鍵因素。

「紅軍」左翼因錯過戰機由主動變為被動,進攻受挫,便將主攻方向改為右翼。「主攻方向改為右翼後,各群隊隊形混亂,戰鬥隊形相互交叉,長時間不能到達指定位置」(總導演評語)。這時,留給「紅軍」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按照計劃,必須在12時前奪取通道要點,為大部隊打開通路。調整部署後,「紅軍」對「藍軍」展開立體攻擊,副旅長馬軍威親率突擊群直撲「藍軍」核心陣地,同時在「藍軍」後方實施機降。為分散「紅軍」兵力,「藍軍」也在「紅軍」後方實施機降。雙方的前、後方都打得如火如荼。不知不覺間,12時0分到了,按導演部指令,「紅」「藍」雙方就地轉入防禦。此時,「紅軍」馬副旅長率領的突擊群距核心陣地僅600米,機降分隊離「藍軍」指揮所200米。

「只要再給我15分鐘,最多半小時,我們就可以奪取勝利。」 「紅軍」的一位指揮員不無遺憾地說。

而「藍軍」的一位指揮員說:「就是再給半小時,『紅軍』也攻不上來。對付步兵突擊,我們有的是辦法,而他們在我後方的機降分隊已經被我包圍了。」

12時30分,導演部宣布演習結束。實戰化演習的本質意義,就是暴露問題,而不是分勝負。演練至此,已達到了暴露問題、找準短板的目的。

好。到了坐下來復盤檢討的時候了。

問題,問題,還是問題

7月26日,朱日和訓練基地陽光明媚,藍天白雲,三伏天卻有點北京秋天的感覺。14時30分,在基地導調指揮中心,「跨越2014·朱日和F」實戰化「紅」「藍」對抗演習的「集中復盤檢討會」開始。導調大屏幕上,回放著本次演練的錄像、圖片。會場一色的迷彩,個個安靜專注。

首先由此次演習的總導演、朱日和訓練基地司令員對F旅進行講評。在肯定了F旅「全方位準備,全要素參訓,全員額參演」等方面的成績後,他詳細指出了存在的四個主要問題:一、戰場感知能力弱,信息對抗意識不強;二、指揮控制不及時,整體聯動不流暢;三、籌劃不夠精細,精確作戰不到位;四、新型力量研究不透徹。對空軍、陸航、電磁、特戰新型作戰力量運用不夠好,一線平推的機械化戰爭味道較濃。筆者簡單計算了一下,講問題的文字是講成績的文字的20餘倍。對F旅官兵來說,儘管已經聽說朱日和演習講評以講問題為主,未想到竟是如此一點不講情面。

還沒有等他們完全回過神來,「紅」方調理評估組組長又開始點評。先按時間順序進行戰場態勢回放,像下棋復盤一樣,重「走」一遍。復盤畢,指出「戰場機動流暢性差」等5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條分縷析、舉例說明,時間、地點、問題,點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筆者注意到,兩位點評人都特別指出了「紅軍」信息戰意識淡薄的問題。

接著「藍軍」導調組組長對「藍軍」進行復盤檢討,指出的主要問題是對敵軍的戰術原則還沒有吃透。換句話說,演得還不夠像。

輪到專家組組長發言了。兩位教授、戰術專家從專家的視角逐一分析點評,講得有理有據,頭頭是道,不失為一堂精彩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現場教學課。沒有掌聲,只聽見輕微的「沙沙」聲,那是大家做記錄時筆與紙的摩擦聲。專家們認為,F旅存在的問題,其他6個旅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經過對問題原因的客觀分析,大家感受到7場實戰化演習,不僅給部隊訓練敲響了警鐘,而且是對軍隊各方面改革的鞭策。

此時還不知道此次演習誰勝誰負,結果還須待兩日後導演部的「閉門會議」作出裁決,但其實大家心中都有了數:「藍」勝「紅」敗。

從復盤檢討開始,「紅軍」旅的軍官們就一直在「挨批」,檢討得沒完沒了,他們能受得了嗎?能沒有委屈嗎?

草原的正午烈日當頭,筆者向2公裡外的通信營宿營地走去,強烈的紫外線烤得人臉上生疼。參加完面對面檢討會後,我們第一個想見的就是通信營營長尤興元。我們找到尤興元時,全副武裝的他臉上淌著汗,正在等待上級的開進命令。他比其他營長更急,因為一到新的宿營地,他必須保證旅到各營的通信暢通。

當我們問道:「『藍軍』侵入戰鬥群指揮網,進行欺騙指揮,致使坦克三連被殲是怎麼回事?」沒等尤興元開口,通信連連長蘇剛搶先說:「我們通信營只保障旅到營,營以下的通信不歸我們管。」但是,信息戰說到底是系統戰,營以下雖是末端,但末端的漏洞同樣關係到戰鬥的成敗,甚至可能造成整個網絡的癱瘓。營長尤興元苦心孤詣地練出了一個頂呱呱的通信營,保證了旅對營的通信暢通和信息安全,卻因營以下出了問題。錯不在他,但他心痛,營以下的信息安全漏洞是可以堵上的呀!

次日的晝夜間實戰化實彈射擊, F旅取得優秀成績。各種火器的命中均達到「優秀」標準,其中炮兵團實體目標命中率高達95.1%。

這麼好的基礎訓練成績,卻不得不面對一個無奈的事實。在「跨越2014·朱日和F」實戰化對抗演習的總結大會上,總導演宣布了對抗結果:「藍」勝「紅」敗。

千分制評分結果為686.2分。這個得分是相當高的,在參演的7個「紅軍」旅中排在前三,可惜還是敗了。

敗在哪裡?演習導演部和來自全軍11所院校的專家已經點評,F旅也已作了初步檢討,回去還須仔細地「摳」。

臨行前,導演部和「藍軍」特意為「紅軍」準備了一個「大禮包」:一套復盤檢討材料、一套戰鬥力評估報告、一套演習視頻圖像資料。這裡面,記錄著「紅軍」官兵徵戰今日沙場、走向明天戰場的收穫與思考。(江永紅)

編輯:楊茹

相關焦點

  • 沒有復盤,經歷就將白白流失
    失敗也是一個過程的失敗,而非一個結果。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有價值的是我們採取所有行動,以及對行動反思。一場精彩的復盤,一定程度上也體現了一個人思想真正的深度與廣度。無論如何,2020年向我們提出了太多的問題,今年的年終復盤,一定也會非常精彩。
  • 從平視戰場到俯瞰戰場,空中突擊部隊為陸上勁旅插上"鷹的翅膀"
    >陸軍加速邁進立體化作戰時代解放軍報訊 記者錢曉虎、通訊員楊元慶報導:暮春時節,陸軍某空中突擊旅組織的空地一體作戰演練在南國山林間展開:地面偵察分隊潛入作戰地域,用雷射為武裝直升機火力突擊指引目標;突擊步兵在空中護航編隊掩護下,搭乘運輸直升機垂直進入戰場
  • 大咖說丨「用心摸魚」這一年,年終總結怎麼寫?
    比如聯想認為:「如果能夠從失敗中找到原因和改善措施,這種失敗值得寬容。相反,如果成功了,但是不知道為什麼會成功,那麼這種成功是不可複製的,也是沒有意義的。」聯想還把,復盤能力作為選拔幹部的重要參考標準——做任何事情,除了看結果好壞,也要看做事的人能否從中學到東西。柳傳志認為:「學習能力是什麼呢?
  • 《黑匣子思維》:解綁思想禁錮,在失敗中破解成功秘籍
    特別是那些內心驕傲,對自己要求較高,凡事追求完美的人,不敢直面自己的失誤,不願隨時檢討自己,從而錯失了許多糾偏改錯的機會,創業公司更是經不起折騰。俗話說:失敗是成功之母。都說只有經歷過慘痛失敗的人才有資格說成功。那麼如何才能冷靜客觀地接受失敗?在失敗中應該學習什麼呢?馬修·薩伊德的《黑匣子思維》一書就給出了答案。
  • 我為什麼要寫「復盤」?記錄這10年的復盤人生
    復盤,是對階段事情的總結思考,是對人生經歷的回首反思,它不僅僅是一個微習慣,更是一種時間管理的踐行。人生有限,珍惜以待,從每一次復盤中吸取前進的方向與動力。現在,我已經養成了每天清晨寫時間安排計劃,每周日做周總結,每月做月總結,每年年底盤點一年工作和生活情況,更重要的是不知不覺中,竟然養成了寫周和月復盤總結的文章。這一切都讓我的生活井然有序,而且很好地平衡工作、生活和旅行的時間。
  • 六寸抹茶戚風蛋糕的做法以及失敗經驗總結
    對於抹茶的喜愛不僅是因為它的味道,也因為它鮮亮翠綠的顏色,尤其在秋風掃落葉的季節,一抹綠增添了不少生機,今天泰羊媽媽跟大家分享的是六寸抹茶戚風蛋糕的做法以及個人在製作過程中的失敗經驗總結,有跟我一樣喜歡抹茶的朋友不要錯過這好吃的抹茶戚風蛋糕哦,配方和做法都在這裡。
  • 一個生意失敗負債纍纍的人,夜不能寐,如何迎接明天天亮?
    做生意失敗導致負債纍纍,無奈中垂頭喪氣,滿是後悔,恐懼擔心害怕中沒有方向沒有勇氣,不敢面對當下,晚上睡不著,放不下過去拿不起現在,害怕第二天天亮。其實,誰願意出現這個情況呢?既然碰上了,那就勇敢往前頂,大膽迎接明天的天亮,因為人,沒有吃不了的苦,只有享不了的福。
  • 「假如明天上戰場……」
    本期推出「五中全會精神在基層」(6):《「假如明天上戰場……」》「假如明天上戰場,留給親人一封信」告別信「假如明天上戰場,親人怎樣對我說」囑託信「假如明天上戰場,人民會有啥重託」慰問信「若有戰召必回,一封永不過期的請戰書」近日,東部戰區陸軍某海防旅官兵代表受邀參加
  • 白雲龍:期貨復盤六大法則
    咖門紅白雲龍老師期貨復盤六大法則:  一、在交易中做對了什麼,做錯了什麼,有哪些經驗教訓?  錯誤行為,比如沒有嚴格止損或者止損慢了,虧損後為了扳回損失加倉了,在不該做的地方做的多了等等,這些錯誤要一一列出來。正確的比如說在危險的地方止損得很堅決,在趨勢來的時候堅決順勢執行等等。
  • 「有經驗」不等於「有能力」
    身邊這樣的案例應該比比皆是,在相同的年齡之下,總有很多人在某個方面傑出的能力超過我們,經驗不等於一個人的能力,相反一個人有能力,確實經驗轉化的體現,核心在於「一個人對於事物和問題的分析和復盤總結能力」。
  • 這篇文章,講透「復盤」
    如果不經過復盤,沒有能夠從經驗中真正學到東西,用來指導自己以後的行動,那所謂成長,也就不過是無根之本。 這也就是我在許多文章中,反覆多次強調「復盤」的原因所在。 不過,也經常有讀者問:老是說要復盤,但究竟怎麼該怎樣去復盤呢? 今天就來跟大家好好聊聊這個問題。
  • 申論題目:歸納總結「比逗咖啡館」的主要成功經驗
    三、假定你是有關部門的一名工作人員,準備將比逗咖啡館的創業經驗,向廣大學生進行推薦,請根據給定資料四、六,歸納總結比逗咖啡館的主要成功經驗。(25分)要求:內容準確全面,總結有深度、有條理。字數不超過300字。
  • 2021年西北大學MTI英語筆譯專業考研必看成功上岸前輩複習經驗分享
    現將學校概況和自己的經驗介紹如下: 一、西北大學外國語學院考研概況 西北大學是211、雙一流大學,QS排名56。外國語學院英語筆譯專業是三年制,學費為12000,今年複試比是1:1.3。今年筆譯錄取情況和往年不大相同,往年是過了國家線就能進複試,今年出題風格發生變化,高分比較多,因此分數線比較高,為383分。
  • 「復盤」迸發思想火花 湘潭市委巡察機構召開第十輪巡察工作總結會
    總結會現場。紅網時刻湘潭9月7日訊(通訊員 李丹)近日,湘潭市委第十輪巡察工作總結會議召開。市委常委、市紀委書記、市監委主任胡衛兵出席會議。會上,圍繞市委第十輪巡察情況的得與失、工作經驗與不足進行總結復盤,市紀委監委相關領導、市委各巡察組組長、巡察辦副主任及各巡察組聯絡員結合個人體會暢所欲言。胡衛兵充分肯定了大家取得的成績。
  • 《令人心動的offer》朱一暄辯論失敗:為什麼總犯同樣的錯?
    在之後的復盤中,當帶教律師郭濤指出她的這些問題時,這個幾分鐘前還強撐著說,「優秀辯手我已經拿過好多個了」的小姑娘,陷入沉思。在跟前輩張典娜的交流中,她含淚吐露道,帶教律師的話讓她想起了這幾年辯論失敗的經歷。
  • 面向未來的教學發展——北京大學在線教學總結會暨教師教學發展...
    」的北京大學在線教學總結會暨教師教學發展中心成立五周年研討會在北京大學中關新園舉行。郝平與獲獎教師合影龔旗煌在致辭中總結了2020年度北京大學在線教學總體情況。龔旗煌致辭在線教學優秀案例的院系代表法學院副院長車浩結合院系疫情期間在線教學的多元化探索,對在線教學經驗作了總結與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