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面向明天的戰場
「跨越2014·朱日和」系列演習,前面6場「紅軍」5負1勝,第7個出場的是原蘭州軍區某摩步旅F。
這是一支西北勁旅。與此前的6個「紅軍」旅相比,F旅是裝備最差的一個摩步旅,而且投送距離遠。千裡迢迢來與全軍第一支專職「藍軍旅」對抗,他們能行嗎?
7月9日,部隊開始遠程投送。登車前的誓師大會會場主席臺的兩邊,分別寫著:「礪兵祁連山,決戰朱日和」。
這次跨區實戰化「紅」「藍」對抗演習,的確不僅是軍事,而且是政治,甚至可以說是最大的政治。往遠處說,是關乎軍隊在未來戰爭中是否能打仗、打勝仗的問題;從近處說,是要把訓練指導思想從和平練兵轉變為實戰化練兵。這個轉變包括的內容幾乎涵蓋了部隊工作的一切方面。抓住實戰化訓練這個綱,就可以綱舉目張,掃蕩一切方面的形式主義、表面文章。
F旅雖然裝備落後,但抽籤卻佔了「便宜」。他們抽了個「上上籤」,排在最後。排在最後,就可以有更多的時間準備,就可以通過各種渠道汲取前車之鑑。但這支「上上籤」又是一支「下下籤」,因為「藍軍」一路演下來,雖然科目各異,但越演越真,越練越精,越來越不好對付了。
F旅是2014年1月底受領這項任務的。從3月份起,部隊就進入了緊張的臨戰訓練。全旅一下排查出300多個問題,逐一落實到人,統統立下軍令狀,籤字畫押。他們把「藍軍」的武器裝備一個一個方面地與自己比,直面差距,然後研究對付的辦法。見裝備的夜視儀只能看數十米,坦克三連的軍官黃帥急得睡不著。他召集幾個志同道合者搞革新,居然將夜視距離提高到了200米。
從青銅峽到朱日和
信息化條件下作戰,打的是系統集成。全旅的各個系統、各個作戰單元、保障單元能融為一體、發揮整體威力嗎?旅裡將以往演習中暴露出來的問題一個個梳理,歸納成12個課題,把部隊拉到青銅峽地區,逐一演練,填補弱項。
在青銅峽的12場演練,場場都是「惡戰」。炮兵團團長餘學勤上校對筆者說,當過炮兵的人都知道,轉移陣地那可是個重體力活。在戈壁灘上演練,我們曾經3小時轉移3次陣地。12場演練下來,平均每臺車跑了6740公裡,共打了1700多發各類炮彈。我們要練出什麼水平呢?團黨委提出,要把牽引式火炮練得像自行火炮一樣靈便、準確。一個小戰士躺倒在一門炮前對我說:「團長,我實在練不動了。」我說:「娃娃!你要不想在戰場上被打死,你就得練。」聽了我的話,他爬起來說:「團長,我懂了。我寧可在訓練場上受苦,也不想在戰場上被敵人打死。」演練結束時,考慮到部隊長期沒有洗澡,我決定放假一天,讓官兵洗一次澡。誰知戰士們反對說:「我們不要洗澡,要睡覺!」我下去一看,在烈日當空的戈壁灘上,許多戰士竟然躺在滾燙的砂礫上睡著了……
在青銅峽地區的12場演練下來,F旅對即將迎來的「紅」「藍」對抗演習充滿了必勝的信心。
7月中旬,F旅接到開進命令,開始1780公裡的遠程投送。按照此次演習的規定,按編制員額的85%參演即算合格,但F旅自己提高標準,在此次參演的7個旅中,是「唯一實現全員全裝按時按規定路線進入集結地域的單位」。
19日,F旅全部到達朱日和,顯示出良好的軍事素養和優良的戰鬥作風。自行搭設野戰站臺、整列卸載,兩項相加,總共比參考時間節約了30分鐘。F旅出場不凡,第一個科目就得了高分!然而,問題馬上就暴露出來:卸載後向收攏地域機動,車隊排成一條長龍,大搖大擺地開進。「如果敵人轟炸你怎麼辦?」儘管一再強調此次演練要求卸載即戰鬥,但以往先駐訓再演習的模式已根深蒂固,許多人誤認為演習還沒有正式開始。對不起!因為車隊一條長龍不符合實戰要求,要扣分了!卸載得的高分就這樣被抵消了。
接下來的科目是戰場機動。導調組第一時間挑出了重複傳達命令、會議冗長拖沓、路況誤報等三四個毛病。還沒出發,又被扣分了。
7月20日凌晨,F旅分兩路縱隊,向260公裡外的進攻出發地域開進。車燈劃破夜空,草原上出現兩條「火龍」,煞是威武。然而,就是這威武的「火龍」又讓F旅被扣了分。向戰區機動,夜間應閉燈駕駛,開燈就等於給敵人顯示目標。要求在陌生的地域閉燈駕駛,這也許太難為他們了。然而戰爭就是這樣無情,無情地逼著你把不可能練成可能。此時,他們還不知道的是,6組綜合類情況正在前面等著他們……
戰場機動階段,F旅所有車輛均無故障,連一點磕碰剮蹭都沒有,足以說明他們訓練有素。這是一個了不起的成績,可惜因為部隊實戰觀念欠缺,從頭到尾在不停地被扣分。
「離勝利就差600米」
演習進入戰鬥實施階段。即將進行的是一場奪取通道要點的戰鬥,「藍」守「紅」攻。
在F旅指揮所裡,代旅長萬發中焦急地等待著偵察情報。根據上級敵情通報,「藍軍」1個旅指揮所率1個加強合成步兵營、1個野炮團,在部分空軍、陸航和特戰、電子戰分隊的配合下,以1279.7高地為核心陣地,守衛東、西沙金圖之間的通道。F旅要打通這一通道,奪取要點,首先必須摸清「藍軍」的具體兵力兵器部署。這是對「紅軍」戰場感知能力的嚴峻考驗,也是決定勝負的關鍵要素。
F旅的先期偵察計劃明確了28項偵察任務,區分了12個偵察組,編組要素不謂不全。無人偵察機飛出去了,技偵手段用上了,滲透偵察兵派出去了。12個偵察組,從天上到地下,從前沿到縱深,從有形到無形,能用的各種手段都用上了。然而戰前偵察結果卻非常不如人意。共發現「藍軍」的工事障礙76個,相差不多;發現「藍軍」的裝備僅32臺(實際156臺,目標獲取率僅20.51%)。至於其他情況,大多為霧裡看花,似是而非,真假難辨。
誠然,即使再高明的偵察手段,要在短時間內將敵方的情況完全搞清也是不可能的,而且戰場情況是千變萬化的,「藍軍」相當狡猾,須動態感知,但是,先期偵察的獲取率比例確實有點低了。
因偵察情況不明,F旅對「藍軍」主陣地的兵力部署只能根據敵之防禦特點來推測,於是判斷「藍軍」為4個連一線部署。這個判斷似乎完全符合敵防禦原則,實際卻大謬不然。他們按照「開進展開、信(息)火(力)打擊、聯合攻擊」三個階段組織實施,編為6群7隊,集中主要兵力兵器從東、西沙金圖之間突破敵防禦,向1279.7高地實施主要攻擊。
7月24日4時40分,「藍軍」炮兵對「紅軍」開進縱隊實施火力打擊。冒著「藍軍」的炮火,「紅軍」左、右翼攻擊群和3個穿插分隊,於7時20分進至前沿一線,完成了開進展開,進入信火打擊階段。「藍軍」的警戒連抵不住強烈打擊,主動撤回。「紅軍」的電子戰分隊開始對「藍軍」右翼(「紅軍」左翼)實施電子幹擾,通過戰機轟炸、直升機對地攻擊,炮火覆蓋交叉進行火力打擊。
地面先頭部隊遇到「藍軍」布設的地雷場和障礙場,一場開闢(通路)與反開闢的戰鬥激烈展開。在火力掩護下,「紅軍」計劃左、右翼共開闢8條通路。官兵表現得非常英勇,靠手工排雷和爆破開闢通路,在付出重大傷亡後,8時58分,成功開闢出5條通路。「紅軍」前沿攻擊群和穿插分隊通過這5條通路,同時發起衝擊。
戰後復盤時,導調組指出,「紅軍」「對開闢通路這個關鍵環節籌劃不精細,開闢數量較多。戰鬥中前沿攻擊群多靠自身力量開闢,沒有專業破障力量配合,手段單一,效率低,傷亡大。右翼是助攻方向,計劃開闢4條通路,讓部隊付出了過大的犧牲。」
在前沿開闢通路時,8時31分,「紅軍」在「藍軍」右翼(「紅軍」左翼)實施第一次機降。因前沿還在開闢通路,「藍軍」預有準備,機降分隊被殲。
9時50分,「紅軍」縱深攻擊群在東、西沙金圖之間加入戰鬥。10時,「紅軍」左翼突入敵一線陣地,而中路、左路動作遲緩,被「藍軍」集中力量阻擊,「『左勾拳』效果不明顯」(總導演評語)。戰鬥異常激烈,戰至10時50分,「紅軍」左翼攻佔「藍軍」二線連陣地,右翼攻佔「藍軍」一線連陣地。這時,出現了對「紅軍」有利的態勢,給「紅軍」一個趁勢連續突擊的機會,可惜這個難得的戰機因指揮控制上的欠缺而稍縱即逝了。「紅軍」導調組在復盤時如是說:「左翼攻擊群在縱深攻擊群加入戰鬥後,未能利用自己奪控的東、西沙金圖制高點的俯瞰優勢,為縱深攻擊群提供掩護和指示目標,反而各打各的誰也不管誰。」
此階段還發生了一件過去只在影視劇和外軍資料中見到的事,「藍軍」插入「紅軍」的群指揮網,對坦克三連進行欺騙指揮,令其報告位置,原地待命。三連上當,結果被「藍軍」精確打擊全殲。
在導調大廳裡,一直全神貫注地盯著大屏幕觀看演習的軍官們忍不住一陣嘆息,連說:「可惜!可惜!」當時的態勢變化充分說明了在部隊勢均力敵的情況下,指揮員是決定一切的關鍵因素。
「紅軍」左翼因錯過戰機由主動變為被動,進攻受挫,便將主攻方向改為右翼。「主攻方向改為右翼後,各群隊隊形混亂,戰鬥隊形相互交叉,長時間不能到達指定位置」(總導演評語)。這時,留給「紅軍」的時間已經不多了。按照計劃,必須在12時前奪取通道要點,為大部隊打開通路。調整部署後,「紅軍」對「藍軍」展開立體攻擊,副旅長馬軍威親率突擊群直撲「藍軍」核心陣地,同時在「藍軍」後方實施機降。為分散「紅軍」兵力,「藍軍」也在「紅軍」後方實施機降。雙方的前、後方都打得如火如荼。不知不覺間,12時0分到了,按導演部指令,「紅」「藍」雙方就地轉入防禦。此時,「紅軍」馬副旅長率領的突擊群距核心陣地僅600米,機降分隊離「藍軍」指揮所200米。
「只要再給我15分鐘,最多半小時,我們就可以奪取勝利。」 「紅軍」的一位指揮員不無遺憾地說。
而「藍軍」的一位指揮員說:「就是再給半小時,『紅軍』也攻不上來。對付步兵突擊,我們有的是辦法,而他們在我後方的機降分隊已經被我包圍了。」
12時30分,導演部宣布演習結束。實戰化演習的本質意義,就是暴露問題,而不是分勝負。演練至此,已達到了暴露問題、找準短板的目的。
好。到了坐下來復盤檢討的時候了。
問題,問題,還是問題
7月26日,朱日和訓練基地陽光明媚,藍天白雲,三伏天卻有點北京秋天的感覺。14時30分,在基地導調指揮中心,「跨越2014·朱日和F」實戰化「紅」「藍」對抗演習的「集中復盤檢討會」開始。導調大屏幕上,回放著本次演練的錄像、圖片。會場一色的迷彩,個個安靜專注。
首先由此次演習的總導演、朱日和訓練基地司令員對F旅進行講評。在肯定了F旅「全方位準備,全要素參訓,全員額參演」等方面的成績後,他詳細指出了存在的四個主要問題:一、戰場感知能力弱,信息對抗意識不強;二、指揮控制不及時,整體聯動不流暢;三、籌劃不夠精細,精確作戰不到位;四、新型力量研究不透徹。對空軍、陸航、電磁、特戰新型作戰力量運用不夠好,一線平推的機械化戰爭味道較濃。筆者簡單計算了一下,講問題的文字是講成績的文字的20餘倍。對F旅官兵來說,儘管已經聽說朱日和演習講評以講問題為主,未想到竟是如此一點不講情面。
還沒有等他們完全回過神來,「紅」方調理評估組組長又開始點評。先按時間順序進行戰場態勢回放,像下棋復盤一樣,重「走」一遍。復盤畢,指出「戰場機動流暢性差」等5個問題。每一個問題都條分縷析、舉例說明,時間、地點、問題,點得清清楚楚,毫不含糊。筆者注意到,兩位點評人都特別指出了「紅軍」信息戰意識淡薄的問題。
接著「藍軍」導調組組長對「藍軍」進行復盤檢討,指出的主要問題是對敵軍的戰術原則還沒有吃透。換句話說,演得還不夠像。
輪到專家組組長發言了。兩位教授、戰術專家從專家的視角逐一分析點評,講得有理有據,頭頭是道,不失為一堂精彩的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現場教學課。沒有掌聲,只聽見輕微的「沙沙」聲,那是大家做記錄時筆與紙的摩擦聲。專家們認為,F旅存在的問題,其他6個旅或多或少的都存在。經過對問題原因的客觀分析,大家感受到7場實戰化演習,不僅給部隊訓練敲響了警鐘,而且是對軍隊各方面改革的鞭策。
此時還不知道此次演習誰勝誰負,結果還須待兩日後導演部的「閉門會議」作出裁決,但其實大家心中都有了數:「藍」勝「紅」敗。
從復盤檢討開始,「紅軍」旅的軍官們就一直在「挨批」,檢討得沒完沒了,他們能受得了嗎?能沒有委屈嗎?
草原的正午烈日當頭,筆者向2公裡外的通信營宿營地走去,強烈的紫外線烤得人臉上生疼。參加完面對面檢討會後,我們第一個想見的就是通信營營長尤興元。我們找到尤興元時,全副武裝的他臉上淌著汗,正在等待上級的開進命令。他比其他營長更急,因為一到新的宿營地,他必須保證旅到各營的通信暢通。
當我們問道:「『藍軍』侵入戰鬥群指揮網,進行欺騙指揮,致使坦克三連被殲是怎麼回事?」沒等尤興元開口,通信連連長蘇剛搶先說:「我們通信營只保障旅到營,營以下的通信不歸我們管。」但是,信息戰說到底是系統戰,營以下雖是末端,但末端的漏洞同樣關係到戰鬥的成敗,甚至可能造成整個網絡的癱瘓。營長尤興元苦心孤詣地練出了一個頂呱呱的通信營,保證了旅對營的通信暢通和信息安全,卻因營以下出了問題。錯不在他,但他心痛,營以下的信息安全漏洞是可以堵上的呀!
次日的晝夜間實戰化實彈射擊, F旅取得優秀成績。各種火器的命中均達到「優秀」標準,其中炮兵團實體目標命中率高達95.1%。
這麼好的基礎訓練成績,卻不得不面對一個無奈的事實。在「跨越2014·朱日和F」實戰化對抗演習的總結大會上,總導演宣布了對抗結果:「藍」勝「紅」敗。
千分制評分結果為686.2分。這個得分是相當高的,在參演的7個「紅軍」旅中排在前三,可惜還是敗了。
敗在哪裡?演習導演部和來自全軍11所院校的專家已經點評,F旅也已作了初步檢討,回去還須仔細地「摳」。
臨行前,導演部和「藍軍」特意為「紅軍」準備了一個「大禮包」:一套復盤檢討材料、一套戰鬥力評估報告、一套演習視頻圖像資料。這裡面,記錄著「紅軍」官兵徵戰今日沙場、走向明天戰場的收穫與思考。(江永紅)
編輯:楊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