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01-15 17:5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本期分享錦江區婦女聯合會徵集的第六篇家風故事,敬業的家風號角始終鳴響,一路陪伴,激勵警醒。原創作者王怡然,今年12歲,來自成師附小萬科分校。
HOME
家風,一個平凡而重要的詞彙,博大深厚,父母敬業的言行舉止真實演繹了家風,不經意間,它已浸潤到我靈魂的深處。
疫情突然爆發,是在那個北風怒吼的二月,病魔張牙舞爪地在春節期間橫行。沒有聚會和外出,愁雲慘澹的春節因為多了和父母相處的時光,我心裡的擔憂被溫暖衝淡。
父親作為一名普通的政府工作人員,正月初一的晚上接到了要進社區排查可疑人員的工作電話。第二天一大早,他就匆匆趕到了工作崗位上,每天早出晚歸,剛開始幾天甚至難得見上一面,唯有通過電話,傳來父親熟悉卻又陌生的問候。
看著每天不斷增加的感染人數,我很揪心。終於,一個陰暗的黃昏,門外響起久違的門鈴聲。我心中一驚——難道是父親?我難以抑制心中的喜悅,「嘭」地一聲騰空躍起,飛奔過去打開了門。果然,門外的身影是我朝思暮想的父親。可是……父親雪白的口罩後,一雙布滿血絲的眼睛震撼了我,口罩後滿臉的疲憊擋也擋不住,我的眼眶頓時溼潤了,想伸手接過父親的公文包。爸爸擺擺手拒絕了「乖女兒,別碰,爸爸先用酒精消個毒吧。」我點點頭,遞過拖鞋,眼巴巴地望著父親噴酒精、取口罩、換外套、洗手。父親和平時不同了,沒有眉飛色舞地逗我開心,而是默默地癱坐在了沙發上。他眼窩深陷,黑眼圈突出,眼中沒有了往前的活力,嘴唇有些乾裂,滿臉鬍渣也沒時間打理,整個人變得憔悴不已。
我心如刀絞,本來有些小情緒,想訴說我的擔心,想抱怨父親的缺位,此刻,卻吞吞吐吐開不了口。父親對工作一直都是極為敬業的,哪怕在平時也從來都是第一個到辦公室的,周末接工作電話也是常態。可一旦我有學習上的問題,爸爸定會拋開一切和我交流討論,每周還堅持帶我鍛鍊。這樣一個好員工、好爸爸,為什麼現在我卻如此不想父親堅守在工作崗位上呢?父親抬眼看見了我的猶豫,他揮揮手讓我坐到他身邊:「爸爸和你心有靈犀,這不,知道你想我了,我就回來了。」爸爸終於切換到那個愛笑的慈父頻道了,「知道你關心爸爸的工作,告訴你,今天我們主要排查的是嬌子立交橋下的藍谷地一期,情況喜人……這是我的職責,只要做好了防護工作,絕對不會被傳染的。」爸爸雲淡風輕地說著。
「可是您的工作這麼危險!」我心裡排山倒海的情緒噴湧而出。
「進社區排查,對抗疫工作來說,遠不如醫務工作者那麼重要,但能為社區居民盡一份綿薄之力,還是很有價值的。相信老爸,我一定會在工作中照顧好自己的。」我望著父親堅定的目光,想起了家中的另一個「工作狂」。
夜已深,母親仍在準備錄課的PPT,鍵盤敲擊的脆響如悅耳的曲調伴我入眠。我也曾問她累嗎。她總說:「當然累,可這是我的工作。哪怕熬出黑眼圈、講得口乾舌燥,我也樂在其中。」現在想想,母親完美網課的背後,是無比艱辛的汗水與心血,「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敬業熱忱讓我心裡滿是力量。
父母的敬業深深地打動了我。騰飛的中國何嘗離得開千千萬萬用敬業譜寫的奇蹟與輝煌?父母一輩傳承給我的敬業家風,令我受益匪淺。現在,我也決心做一名努力的小學生。儘管宅家學習無聊單調,我也要保質保量刻苦學習。
「生命的多少用時間計算,生命的價值用貢獻計算。」父母對工作的兢兢業業——從小在我的靈魂裡烙下了勤奮刻苦的印記,敬業的家風號角始終鳴響,一路陪伴,激勵警醒,助我腳踏實地地走向未來。
免責提示:部分文章內容和圖片系網絡轉載,僅供分享學習且不做任何商業用途,圖文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凡是來源清晰的,我們都標明作者大名,向原作者致敬。部分文章及圖片因網絡轉載眾多,無法確認原作者與出處的,我們會標明轉載來源。如有問題,請聯繫後臺,並出示著作權屬證明,我們會立即刪除,並表示歉意,謝謝!
END
原標題:《錦江家風|敬業的家風號角助王怡然腳踏實地地走向未來》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