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文談起母親,幾度哽咽:不會說「好話」,是中國父母的絕症

2020-12-12 漫風說教育

01 姜文:我跟我媽的關係,是我人生的最大失敗

57歲的姜文,是很多人眼裡的人生贏家。國內最有影響力的演員和導演,行走的荷爾蒙,影帝獎項拿到手軟。年輕時,和中國最紅的女明星搭戲、談戀愛。上了年紀,回歸家庭,兒女雙全。

但是在一檔節目中,當主持人問他,你的人生最重要的失敗有什麼?

姜文說,我跟我媽的關係。

姜文考上中戲,興衝衝地拿回家,希望母親能高興。誰知道母親什麼反應都沒有,「啪」地一聲,把通知書往旁邊一扔,「你那一盆衣服沒洗呢,你別跟我聊這個!」

因為出演《紅高粱》而一炮而紅的姜文,仍舊得不到母親的待見。如果換做一般父母,肯定開心到飛起。但是母親從未說過什麼,只是叨咕窩在缸裡多難受。

後來他出名了,想要討母親的歡心,就花大價錢買了一套房。但她媽始終不願意去住,一直窩在老破小的房子裡。

姜文說:

「她老有一種不高興的樣子。」「我跟我媽的關係怎麼都處不好,我一直想處好。」

姜文還坦誠,自己骨子裡是不自信的,不知道如何融入到人群中。他羨慕別人家的孩子,可以和媽媽親親熱熱,暢所欲言。但是他的這一夢想,直到母親去世,也沒有實現。

片中還有一個細節,談起自己母親的時候,姜文總是憂鬱地看向窗外,偶爾還有幾次哽咽,險些落淚,像是極力隱藏著自己的情緒。

沒有人能想到,硬漢模樣的姜文,會因為母親對自己的「不高興」,而內心始終缺少那一塊明朗。

你要說姜文的母親,不愛自己的兒子,那肯定不可能。要不也不會總念叨兒子,在電影中「窩著難受」。也不會在臨去世前兩年,把兒子叫到一旁,把積蓄塞到他手裡。

可心中有情的她,為什麼就不肯表達出來對孩子的關心和愛呢?

不會說「好話」,不會表揚孩子,永遠是中國父母的絕症。

沒有父母的肯定,我們從小到大的人生,始終是灰撲撲的,不歡脫的。

02 中國父母,愛在心頭口難開

在中國傳統教育的理念中,「打是親、罵是愛」,「捆綁底下出孝子」,所以大部分父母總會選擇用嚴厲的方式,來督促孩子上進。

表揚孩子?不存在的!小孩子沒輕沒重,表揚一下是要翹尾巴的!

這肯定是很多人的心裡話。

隨著孩子年齡增長,如果遇到反抗。父母還會一邊教訓,一邊說,你現在年齡小,不知道我是為你好!等你有出息了,就能理解我的苦心了!

在這種思想下,中國父母「自作聰明」地發明了這套邏輯:現在你恨我沒關係,你長大了就會感謝我的!

他們永遠不去想,孩子的心中,永遠藏著對父母的不甘與失落,得有多痛苦。

就像蘇珊·福沃德博士是《原生家庭》中說的,言語虐待型的父母,是有毒的父母。

「侮辱性的稱呼,貶損的評價以及輕蔑的職責,都會向孩子們傳遞非常糟糕的自我評價信息,並對他們將來的幸福產生巨大的負面影響。」

說得極端一點,如果親子關係永遠處於緊繃的狀態,可能還沒等到孩子長大,就會有突如其來的意外。

4月17日的上海盧浦大橋,一個17歲的少年在眾目睽睽下,跳橋自殺了。他自殺的原因,據說是在學校和同學發生矛盾後,又和母親發生口角,就結束了自己的生命。

在網上放出的視頻中,我對2個細節最有印象:一是這輛車是停在大橋中間許久,網友猜測母親和兒子在車內發生激烈爭執;二是少年奔向橋邊跳下時,沒有一絲猶豫。

也許,這就是心中有愛,口中刻薄父母的面對的最大遺憾,永遠錯失孩子的信任與愛戴。

沒有愛意流動的家庭,一個意外,就會讓它整個崩塌。

03 愛TA,就要說出來

父母本來有無盡的愛,卻因為不會愛,不會表達,造成了親子間的隔閡、矛盾,不僅影響了親子關係,更影響了孩子的一生。——《高情商養育》

在親子關係中,真正能架起父母和子女件情感紐帶的,不是天生血緣,而是發自內心的尊重與認同。

那麼,如何才能向子女表達出你的愛意呢?如何更好營造出溫馨、有愛的家庭環境呢?

《平井信義育兒法:如何養育0-5歲的孩子》一書了提供了建議,用愛和尊重去鼓勵孩子。

《平井信義育兒法》的作者平井信義教授,不僅是日本兒童精神醫學博士,兒童學研究會前會長也是一名兒科醫生兒童心理學家。

但是比起那些紙上談兵的專家,他可是有實戰經驗的!曾經親自養育過11個孩子的他,對兒童的身心發育都有著豐富的經驗。他在《平井信義育兒法》裡分享自己培養孩子的寶貴經驗,非常值得我們借鑑。

04 孩子的成長,需要你的表揚

下面,我就結合國情,談一談如何正確表揚孩子。

首先,儘量表揚他們的努力,而非天賦。

也許你會問,不都是表揚嗎?有什麼區別嗎?

不僅有區別,而且區別很大!

在發展心理學中,科學家曾經做過實驗,把孩子們分成2組,進行同一難度的測驗。第一組測驗完畢後,科研人員表揚他們,「很聰明」。第二組測驗完畢後,科研人員鼓勵他們,「很努力」。第二輪測試難度是自由選擇,那些被第一組被表揚的學生,選擇了同等難度的試題。而第二組被鼓勵的學生,選擇了更高難度的試題。第三輪測試增加了難度,之前被鼓勵的學生顯然樂在其中,而被表揚的學生,顯得十分痛苦。接下來的第四輪測試,難度和最開始的第一輪一模一樣。結果讓人大跌眼鏡,被鼓勵的孩子,成績提高了30%;被簡單表揚的孩子,成績反而下降了20%。

所以,毫無內容的空洞表揚,不僅不會讓孩子感覺到愛意,反而會讓他們為了不犯錯誤,證明自己「有天賦」、「很聰明」,而不敢嘗試,害怕失敗。

其次,用「深描」的方法,來表達對孩子的認可。

有的父母,不是不想表揚孩子,而是無話可說。如何打破這種局面呢?我們可以採用「深描」的方式,把重點放在孩子的具體行為上。

比如說,孩子在笨拙地用筷子夾菜時,你可以用心觀察TA的細節,並努力用言語描述出來。

「最開始平著夾,怎麼都夾不起來。但是我發現,你試著把筷子豎了起來,就好用多啦!這個方法真不錯!」

也許最開始,孩子在夾菜的時候,是偶然嘗試。但是你表揚了行為之後,無心插柳的行為,就會被孩子努力強化,內化成自己的習慣。

這種正強化的方式,也會讓孩子提高學習效率,積累更多的人生經驗。

最後,不要總表揚孩子「乖」,而是把對方當成平等的個體來看待。

有多少父母,在表揚的時候,會下意識地說出「真乖」、「你好乖」的話語呢?我相信不在少數。

因為乖孩子,真的是父母心中的天使,不吵不鬧。

根據依戀關係的理論,越小年齡的孩子,就越會對父母的話言聽計從。但是孩子的天性是活潑好動的,讓他們乖,其實變相壓抑了孩子的天性。

所以,「乖寶寶」到了青春期,可能會更加叛逆,讓父母措手不及。

所以,父母要學會用「同理心」來對待孩子,把他們當成平等的個體來看待,而不是用「乖」這個詞,束縛他們的發展。

就像平井信義教授說的:

所謂自由的本質,就是對於教育不要操之過急。只有懂得體貼他人的父母才能培養出體貼他人的孩子。讓孩子在自由玩耍的環境中「自由保育」度過生命早期,是對孩子最好的教育。

寫在最後:

《愛、金錢和孩子》中提到,我們的歷史淵源、社會環境、原生家庭、經濟條件,都在悄悄地影響著現代父母養育下一代的方法。

雖然傳統理念中「棍棒下出孝子」、「打是親罵是愛」,還是被有些人奉為圭臬,但是更多的父母,已經認識到了溫柔的力量,一樣可以養育出好孩子,甚至更優秀。

所以,不著急,慢慢來。

註:圖片來自網絡,侵刪。

相關焦點

  • 被親生母親嚴重創傷後,姜文卻成為最好父親,把3個孩子都寵上天
    院子裡住著170多戶人家,海陸空都有,他說因為裡面的孩子父母都是當兵的,孩子本身就有一種優越感,他和哥哥穿的是父親換洗下來的舊的衣服,帽子都是羊剪絨的帽子,還有其他普通孩子穿不著的皮鞋,總之都是與眾不同的。在姜武的印象中,哥哥姜文沒有其他哥哥那樣的威嚴,反而一直很護著弟弟妹妹,對自己非常好。他說哥哥看著很粗獷,實際上很細心很體貼。
  • 厚黑學:「三句好話當錢使」,多說好話,是一個人的頂級說話技巧
    假如你不會說話,不需要學太多,善於說一種話,就足夠了。這種話就是好話,所謂「好話永遠不嫌多」「三句好話當錢使」,多說好話,是一個人的頂級說話技巧!這無疑能給人以說話上的啟發:為什麼「三句好話」能當錢使,又為什麼說好話能使人免受災禍,甚至能平步青雲?這裡就得從厚黑學的另一角度來分析這一問題。厚黑學中多次講到,人性的弱點之一就是容易把自己看得很高,總認為自己很超凡,無論他外表表現得多實在、多謙恭。因此,多說好話,一定會讓人家喜歡,至少,絕不會因言惹禍,禍從口出。
  • 姜文:一個人骨子裡的自卑,從出生那一刻,就決定了
    但是,姜文卻說:他自己是一個不自信的人。很早之前,姜文參加過節目《十三邀》,跟許知遠對話。在對話中姜文就提起了自己,他說:我平時就是一個很不自信人的。外人眼中的姜文,外人給姜文的評價似乎是:傲慢、自負、驕傲。
  • 姜文不被認可,高曉松遭到質疑:原生家庭的鍋,讓誰背?
    他拿成績單回家,父親輕蔑地說了一句:「瞎貓碰上死耗子」姜文的童年,一直活在父親的「差評」當中,就連母親也是如此。第二件事是他考上了中戲,興衝衝地跑回家告訴母親,母親連看都沒看就把通知書扔在一邊,對他說:「你看你衣服還沒洗」姜文就失落地去洗衣服了。他沒想到自己考上了中戲,卻沒有人為他喝彩。無論他怎麼努力去討好父母,都得不到他們的認可。
  • 絕症母親為見兒子創造奇蹟,600公裡外兒子卻被拘,難見最後一面
    女孩餘瑩瑩(化名)的母親陳美(化名)患有絕症,已經到了彌留之際,然而餘瑩瑩卻不得不離開媽媽,從江西趕往廣東東莞,為完成絕症媽媽的一個夙願,媽媽已經病入膏肓奄奄一息了,但是餘瑩瑩弟弟(余杰)卻被逮捕了。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老家打來電話說,媽媽的病情急劇變差,她現在必須得回家。被餘瑩瑩的孝心感動,也被一個母親在生命盡頭的思念震撼,通過多方努力,終於跟案件所屬單位取得聯繫。希望能幫余杰取保候審,然後把相關的程序從原本的三個月縮短到一個星期之後,以便儘快速成他們母子相見。在一個偏僻的小山村裡,堅強的絕症媽媽被病痛折磨的只剩下乾枯的軀體。
  • 兄弟一心,其利斷金:姜文和姜武的「相愛相殺」
    姜文小時候說話不但不利索,甚至還有點兒結巴,剛跟著父母轉到北京的72中時,還遭到了周圍同學的嘲笑。姜武則是4歲才磕磕巴巴開始講話,一度讓家裡人以為他是小啞巴,去醫院看了又看,人家說沒事兒,一家人才放心。小時候,小弟姜武特喜歡跟在姜文的屁股後邊轉悠,姜文特煩他,不但得看孩子,還礙手礙腳的。那時候,姜文經常為了躲姜武的跟腳想盡各種辦法。
  • 跟隨CCTV1《故事裡的中國》回味長山列島上的《父母愛情》
    >《故事裡的中國》第二季1128父母愛情篇 溫暖再現守島人的相伴相守現場連線駐島軍人婚禮見證這場特別的婚禮在長山列島上,隨著一聲汽笛的轟鳴,一位守島軍人和他的未婚妻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婚禮一塊完好保存六十年的方巾成為守島人的真情見證《父母愛情》中江德福和安傑相識、相知、相愛、相守的50年愛情生活,細緻入微又真實鮮活。這是因為《父母愛情》並非完全來自創作者的想像,而是原著作者劉靜把自己父母的生活經歷融入了進去。
  • 陳毅病逝,毛主席穿著睡袍參加追悼會,周總理讀悼詞幾度哽咽失語
    秘書剛匯報了一半,毛主席就說:「調車,我要去參加陳毅同志的追悼會。」這個決定很突然,因為無論是中央還是陳毅的家屬,都沒有想到主席會參加陳毅的追悼會。一月的北京,天氣非常的寒冷,毛主席此時身著睡袍,將要出門。身邊的工作人員拿著他平時出門見客時穿的灰色大衣,要給他穿上。
  • 姜文稱女兒全世界最漂亮,父母眼中閃光的孩子,長大後差不了
    YOYO說育兒原創文章,歡迎評論分享收藏現在社會競爭非常的激烈,家長給孩子未雨綢繆是對孩子負,在家長的眼裡最怕孩子不夠優秀,接不住社會的考驗,家長的內心中會有一個標準,當孩子達不到的時候,每個家長對孩子的態度是不一樣的
  • 姜文:有很多導演啥都不會,說不好聽就是阿鬥
    「你可以停了」、「你這個問題問得不好」、「我要是你,我就不問」、「你怎麼還問」等不時從姜文嘴裡蹦出來,讓記者會稍顯尷尬。隨後的分組採訪,姜文倒是敞開了說,對自己的個性,對圈內很多不良現象等都不避諱。  「有很多導演啥都不會」  記者:你的一個實習生說,你拍電影很有「控制欲」沒有「分權概念」。
  • 《送你一朵小紅花》破11億,刺痛3000萬父母的心:摧毀一對父母,孩子生場病就夠了
    卻在一家人吃飯時,談起給兒子治病的時候,突然崩潰。中國的父母永遠都是這樣,他們不會說什麼漂亮話,更不會給孩子講什麼大道理,只是默默地祈禱能把孩子身上的傷痛分到自己身上一些。只求孩子不要那麼痛。孩子,是父母的一切。有人說,有父母在,孩子才有根。
  • 小夥哽咽回憶往事 父親車禍母親改嫁與奶奶相依為命
    小夥哽咽回憶往事 父親車禍母親改嫁與奶奶相依為命 2020-12-11 00:00
  • 世衛組織專家這樣評價中國!翻譯小姐姐哽咽了
    「事實證明中國的方法是成功的」布魯斯艾爾沃德表示,全球社會尚未做好準備採用中國的方式方法,而中國的方法被事實證明是成功的方法。布魯斯艾爾沃德說:「在全球也要不得不為疫情做應對和準備的過程中,我曾經像其他人一樣有過這樣的偏見,就是對於非藥物幹預措施的態度是模稜兩可的。很多人都會說現在沒有藥,沒有任何疫苗,所以我們沒有什麼辦法。而中國的做法是,既然沒有藥,沒有疫苗,那麼我們有什麼就用什麼,能怎樣調整就怎樣調整,能怎樣適應就怎樣適應,能怎樣去拯救生命就怎樣去拯救生命。
  • 態度突然曖昧,對中國說了一番「好話」
    撰文丨南喬 編輯丨餘青宇 據環球時報報導,澳大利亞外長在"2+2"部長會談後,澳大利亞外長佩恩在與蓬佩奧同行的記者會上表示無意傷害中澳關係,佩恩突然態度曖昧,對中國說了一番"好話"。
  • 故事裡的中國丨原來《父母愛情》有原型!這樣長久的浪漫,我慕了!
    故事裡的中國》溫暖再現守島人的相伴相守現場連線駐島軍人婚禮見證這場特別的婚禮在長山列島上,隨著一聲汽笛的轟鳴,一位守島軍人和他的未婚妻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婚禮。「在我們家院子裡,有一棵我父親和我母親一起種下的五色海棠,每年在海棠花盛開的時候,我媽媽都到這個花前去聞聞花,念叨念叨我父親,回憶當時他們種這棵樹的情景。」在劉軍印象中,這是母親在父親2007年去世後一直保持的習慣。
  • 美國男主持讀新冠死者遺言聲音顫抖,幾度哽咽流淚長時間無法開口
    據《每日郵報》4月26日報導,CNN(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主持人在採訪新冠肺炎患者家屬過程中,幾度流淚哽咽,採訪播出後超過一萬人向該家庭的捐款,捐款數額共高達數百萬。隨後,庫珀強忍淚水,停止了提問,給自己留下了一段時間平復情緒,在沉默了很長一段時間後,他說了聲「對不起」。科埃略在庫珀讀信的時候就流下了眼淚,她哽咽著回應庫珀:「沒關係,喬納森很會說話,是吧?」
  • 1993年,姜文坐在一家小茶館裡,隨手一揮就拍下了5萬塊錢!
    1993年,對姜文而言,是他電影史上相對暗淡的艱難歲月。至於為何這麼說,總是有道理的。陳凱歌在這一年憑藉一部《霸王別姬》轟動了世界;張藝謀在這一年也靠著《活著》名噪一時。連《青蛇》也是將徐克的電影美學登上了巔峰;另一邊周星馳的《唐伯虎點秋香》也被奉為了無釐頭的集大成者。
  • 姜文給兒子取名「姜次郎」,被指「風格太日式」,姜文:多看點書
    姜文給兒子取名「姜次郎」,被批太」日式「,姜文:多看點書文章原創,版權歸本作者所有,歡迎個人轉發分享名字是伴隨人一生的名片,給孩子取名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01姜文給兒子取名被批,得知名字網友紛紛指責:濃濃的「日式」風格姜文作為一個導演,可以說是非常成功的,他給廣大觀眾朋友們貢獻了許多膾炙人口的影片
  • 郭富城憶亡母哽咽,自曝為年邁媽媽娶方媛,母親去世前婆媳同住很和諧
    母親去世已經快要三個月,但郭富城談及亡母時,情緒還是十分激動,他一講到「媽媽」就哽咽眼睛泛淚,不斷搖頭,縱有千言萬語都說不下去。鄭丹瑞說,以前採訪郭富城,一度以為他不會結婚,但現在城城已經是兩個可愛女兒的父親,一個慈父,一個居家好男人。
  • 「中國式謙虛」有多可怕?來自親生父母的不認可,是孩子一生的痛
    「中國式謙虛」真的有必要嗎?著名的導演、演員姜文曾經說過,自己和母親的關係一直到母親去世,都沒有改善過,因為無論他做什麼事,母親都沒有對他笑過,也沒有說過他做得多好。直到今天,姜文已經是一個全國聞名的著名導演了,卻始終擺脫不掉害羞、靦腆的毛病。其實,父母不愛孩子嗎?答案當然是否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