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良:從不抵抗丟東北,到逼蔣抗日被軟禁,真正改變他的是什麼

2020-12-22 十裡桂花讀書日記

張學良這一生傳奇色彩很重,經歷了很多重大的歷史事件,下面來聊聊他從九一八事變到西安事變發生的事吧。

01 九一八事變

1931年發生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因為不抵抗,一夜之間丟失了瀋陽,後來4個月不到東北淪陷,三千萬東北同胞成為了亡國奴。

一直到現在,到底是蔣介石還是張學良不抵抗,仍然爭論不休。

那時東北的形勢非常複雜,自清政府和日本籤訂喪權辱國的賣國條約後,日本的勢力漸漸滲入東北,並根深蒂固。

後來發生了皇姑屯事件,張作霖因為不聽日本人話,被日本人處心積慮地炸死了。日本人鬼精的想嫁禍給別人,張學良當時派人秘密調查到底是誰炸死了他老爹,無疑最後各種證據表明是日本人幹的。

就衝著這殺父之仇,張學良肯定對日本人恨之入骨,可後來瀋陽發生九一八事變,他下令不抵抗一直被詬病,也讓人不解,成為他一生難以抹去的汙點。

有人說他是典型的軍閥思想,想保存東北軍實力。地盤保不住,30萬東北軍總得要保住吧。

其實那時瀋陽的東北軍只有一萬人,東北易幟後,張學良的大部分東北軍都忙著去給蔣介石剿共、平叛去了,因此駐守軍心理上就有些畏懼。

當時的東北有很多親日派,日本早布局多年,奉系就是日本扶植牽制蘇聯的。表面上看日本和很多達官顯貴關係很好,比如滿遺勢力。日本打到吉林長春時,以熙洽為首的滿遺命令守軍退讓不抵抗,沒打一槍就直接投降了,甚至還派人四處繳械投降,就這樣日軍毫不費力地佔領了吉林。

張學良為什麼不抵抗還有兩個原因,晚年時他說當時判斷失誤。

一個是剛剛發生了萬寶山和中村事件,日本要求給個說法。

就在九一八事變當天,東北邊防軍參謀長榮臻在家裡給老爺子祝壽,日本的林久治郎跑到榮臻處,還商量中村事件。

本來張學良以為日本在製造藉口尋釁滋事,不理就行了,可是卻低估了日本的侵略野心。

還有一個原因是張學良和蔣介石都希望國聯調停。

前面出現過一個中東路事件,張學良去打吃了虧,後來西方調停及時止損。當發生九一八事變時,張學良覺得西方也會插手調停,可他沒料到中東路事件調停是因為西方和蘇聯有仇,而日本發動九一八,西方本想用日本牽制蘇聯,自然不會去管。

九一八事變後,張學良難辭其咎,就辭職去了歐洲,去之前還戒了煙。

02 紅軍與張楊合作

1934年初,張學良回國了,精神煥發,蔣介石繼續讓他去剿共,司令部設在西安。

張學良的幾名部下在回憶錄裡提到,張回國後精神狀態不錯,恢復了1927年以前的健康,說話慷慨激昂。而在九一八事變前,他還住院一段時間養病。身體好了,有精力想有所作為了。

出訪歐洲的經歷開始讓他思索救國的出路,由於意識形態受限,認識是偏頗的。他認為走蘇聯的路行不通,模仿德意才能迅速復興中國,還勸蔣介石模仿。

這時的張學良思想有了轉變,主張安內必先攘外,統一戰線收復東北。而從前想法剛好相反,認為不統一就不能抗日。

正是這種思想轉變,張學良開始明裡剿共,暗地裡幫助紅軍,打假仗、送槍枝彈藥和電臺。

那麼張學良這個思想是怎麼轉變過來的?又為什麼和共產黨合作呢?

其實他剛到西北時也是認真地在剿共,沒把紅軍放在眼裡,可是短短兩個月裡卻四戰四敗,要知道當時雙方力量懸殊,紅軍可沒有什麼重武器。三個月損失了三個師,照這個速度,一年下來東北軍豈不是被消滅光啊。

令張學良尷尬的是當他把東北軍損失三個師報告校長時,蔣介石忙著開會,連情況也沒好好問,也不耐煩聽,好像和他無關痛癢似的。

此外上萬東北軍被俘後,主動投奔窮的叮噹響的紅軍,張學良想不通為什麼吃皇糧的東北軍寧願挖樹皮、吃草根,也要投靠紅軍。甚至他的愛將高福源被俘後也投靠了紅軍。

此時張學良開始細細研究紅軍,內心早已對紅軍刮目相看,佩服不已。他一直在思索,紅軍為什麼能以長徵疲憊之師打敗裝備精良的東北軍?是什麼力量使紅軍在任何艱難困苦的環境中也不潰敗?

毛主席那邊呢?1931年1月提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但蔣介石堅持對紅軍圍剿。

而那時毛主席看出東北軍不滿蔣介石的情緒日益增長,就想把張學良爭取過來。

當時東北軍和楊虎城的西北軍,和蔣介石是有矛盾的。絕大部分官兵厭惡內戰要求抗日,特別是東北軍,抗日要求更加強烈,要求打回東北去。

紅軍對待被俘的東北軍,生活上給予優待,思想上宣傳抗日救國的道理,並且毛主席、周恩來親自向他們宣傳,這使他們深受感動。

張學良與紅軍對上話主要受高福源牽線。高福源前面不是被俘了嗎?他本是北平的大學生,被俘後紅軍待他很好,彭德懷還親自找他談話進行教育。後來彭德懷放高福源去西北,給少帥做思想工作。

同時,毛主席和周恩來還寫了親筆信給張學良,讓高福源帶去。那時毛主席等還寫了一些信給東北軍的將領,分析形勢宣傳抗日的必要,效果不錯。

在高福源帶話之前,張學良就在為東北軍的出路而苦苦思索。當時東北老家丟了,又受蔣介石排擠,圍剿紅軍連連敗北。既然剿共沒有出路,只能另找出路。

1936年初,張學良飛往上海,想通過關係與共產黨拉關係,又讓嫡系軍軍長王以哲到前線與紅軍拉近關係。這時張學良意識到過去那一套行不通。

高福源帶去紅軍方面的善意,正中張學良下懷,毛主席指出的西北大聯合讓少帥心動了,這似乎正是他要找的東北軍的出路。本來張學良就想同紅軍合作,但又擔心是不是自己一廂情願。

紅軍的強大戰鬥力,政策和主張深深震撼了張學良,他決定同紅軍合作。4月張學良和周恩來會談,正式確立了聯合抗日的統一戰線,並且設立了電臺,方便無障礙溝通。

張學良讓高崇民寫《活路》一小冊散發於東北軍中,並於軍中教唱《流亡三部曲》,成立王曲訓練團,組織抗日同志會,鼓動打回老家去。

因此前線也常常出現了這樣一幕。紅軍和東北軍擺出一副真打的架勢,又是開槍又是鳴炮的。而到了晚上,各自在陣地上聯歡,唱著《救亡三部曲》《打回老家去》等歌曲。每當紅軍高唱「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的時候,東北軍士兵往往低聲配合,有的甚至泣不成聲。可以看出東北軍有家不能回,思鄉心切的心情。

除了張學良的東北軍,紅軍還爭取了楊虎城的西北軍。

1933年,楊虎城曾向蔣介石提出願率17路軍全部開赴華北抗日。蔣介石覺得楊虎城有野心又很難控制,正想方設法排除他。

毛主席指出:西北軍和東北軍都不是蔣介石的嫡系部隊,由於蔣介石力圖排斥和削弱這些雜牌軍,他們間的矛盾是不可調和的。西北軍是典型的地方勢力,他們要擴大實力,控制地盤,對抗中央,同中央軍胡宗南部的矛盾必然會日益突出。楊虎城先生和他的中下級軍官多有反蔣抗日思想,我們提出聯合一切抗日力量的方針,一定會在這些部隊中產生影響。我們的口號應當是「西北大聯合」。

毛主席還前後幾次親筆寫信給楊虎城,堅定了楊虎城聯共抗日的決心,雙方後來達成協議。

這裡不得不佩服毛主席的高明和遠見,毛主席想通過張學良和楊虎城逼蔣抗日。

03 西安事變

此時的蔣介石呢?他已經對張揚起了疑心。蔣下面的軍統特務組織可是非常厲害的。

蔣介石在西安做壽時,張學良請閻錫山一同勸蔣抗日,被拒絕了。第二天等閻錫山走後,蔣介石對洛陽軍官分校訓話,話裡夾槍帶棒,意思是張學良和紅軍往來是漢奸。張學良聽了非常生氣。

蔣介石覺得紅軍經過了五次圍剿和長徵後,已經虛弱不堪,就差最後重重一擊了。可沒想到張學良和楊虎城卻在磨洋工,他決定親自去西安前線督戰,並派出嫡系軍隊中央軍和紅軍進行最後的決戰。

1936年11月,有七名文人墨客號召「停止內戰,建立抗日統一戰線」,被蔣介石下令逮捕。張學良得知後,特地跑去求情,又被狠狠地訓斥一頓通。

這時楊虎城向張學良建議,實在不行就兵諫吧。兩人心裡又有些猶豫,張學良還是抱著一絲希望,能夠勸動蔣介石。

12月,蔣介石帶了一大批中央大員去了西安。思慮再三,他住進了張學良地盤上的臨潼華清池,因為他覺得張學良要可靠一些。

到了12月9日,西安一萬多名學生為紀念一二九運動一周年,打出了「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旗號,沒想到卻遭到了警察的阻撓,一名警察竟然開槍打傷了一名小學生,遊行的學生群情激奮,臨時決定到蔣介石的臨潼助力示威。

蔣介石得知後命令部下架機關槍阻攔,還給張學良打電話,要他派兵鎮壓,並在電話中連聲說道:格殺勿論。

張學良立即駕車追過去,將這些學生攔了下來,他答應學生一定會將學生的意見轉達給委員長。沒想到這件事讓他再次遭到蔣介石的一頓痛斥。

張學良徹底對蔣介石失去了耐心,而蔣介石也意識到張學良已經不能再用了,指出向紅軍發起總攻,如果張學良和楊虎城不服從命令,立即解除其武裝。

到了這個時候,張學良和楊虎城終於下了決心,布置好了一切,他們決定由楊虎城的17路軍負責西安的城防和解除反動武裝,而張學良的東北軍負責活捉蔣介石,11日傍晚兩人分別下達了捉蔣的命令。

按照張學良的計劃,他並不想讓部隊發生交火,可是沒想到東北軍到了華清池因為沒有經驗,情急之下拔槍便打,頓時槍聲四起。

槍戰中,孫銘九闖入蔣介石的臥室,已經是人去房空了。

早上張學良接到電話,一聽委員長不見了,大驚,對各同僚說:「若找到委員長,我能說服他停止內戰、共同抗日,我一定擁護他,並自己請罪,以增加他的威信而維持軍紀,若找不到他,我便將頭割下來,請虎城拿到南京請罪,了此公案,絕不能因要停止內戰反而引起內戰。」

不久孫銘九在後山找到了蔣介石。

張學良去見蔣介石,說:委員長受驚。蔣介石說:你還叫我委員長,你還是我的部下嗎?

後來蔣介石寫電給宋美齡,託付他對兩個兒子要視如己出,並絕食抗拒。

南京國民政府那邊呢?派了空軍連日在西安上空示威,陸軍自潼關打到渭南。

活捉蔣介石後,張學良立即給紅軍發去了電報,整個陝北蘇區的寶安縣城頓時都沸騰了,殺蔣的呼聲很高。

但蘇聯方面施加壓力,要求西安問題和平解決。因為蘇聯擔心殺蔣的話,內戰會更激烈,被日本人鑽空子而威脅到自己。事實上扣蔣後,日本那邊也有所行動了。

毛主席權衡再三,也認為殺蔣是下下策,如果憑一時之氣,恐怕會引起更大的內亂。毛主席指出和平解決西安事變。

此時張學良不知道該如何是好了,他只是想讓蔣介石抗日,卻沒想到事情會發展到這個地步。

蔣介石呢,堅持不言抗日。張學良沒有辦法,便點名讓宋美齡過來談。

宋美齡在國民政府中並沒有職位,早年與張學良有過交情。年輕時,張學良初見宋美齡驚為天人,還曾追求過她。但宋美齡從小接受西式教育,堅持一夫一妻制,張學良早與于鳳至成婚 ,最後這事只好作罷。

後來宋美齡和張學良的夫人于鳳至很談得來,兩家人關係也不錯。張學良對宋美齡是非常信任的,隨宋美齡一道來的還有其兄宋子文。

蔣介石一見到宋美齡來探望時,感動不已,涕淚橫流。宋美齡擔心張學良和楊虎城真的會聯合共產黨,置蔣介石於死地,向蔣介石提出寧抗日勿死敵手,正是這句話讓蔣介石最終同意談判。

12月24日晚,大家坐下來談判。周恩來說只要蔣介石願意抗日並遵守三個原則,整個紅軍都可以由他指揮。

最終周恩來和張學良在釋放蔣介石的問題上達成一致,西安事變最終得以和平解決。

後來張學良送蔣一行登機,一直送到南京,路上命部下把扣壓的中央大員們都放了。晚年張學良說作為一個軍人,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擔責任,可見他是有些英雄主義和義氣的。

關於送蔣回南京這事,他的幾名部下是阻止的,建議至多送到洛陽。

後來麼,張學良送到南京竟軍法會審,被判處十年徒刑,特赫後被蔣軟禁起來。這下東北軍群龍無首了,開始發生內亂,有的主張武力救張,有的主張和平解決,內訌有些嚴重。於是有人去見張學良,要求指示。張學良說一切服從政府,以抗日為重。

西安事變後,終於停止了內戰,國共兩黨也同時站在了抵禦外敵的最前線,但最後讓蔣介石下定決心抗日的還是發生七七事變後。

@作者 十裡桂花

如果你覺得寫得不錯,那就點個讚吧,多謝閱讀。

相關焦點

  • 張學良被釋放後依舊揮金如土,他的錢都哪來的?真實答案讓人氣憤
    而其中奉系軍閥的代表無疑就是張作霖了,他掌管東北的10年之中,日本人是無法踏入東北三省一步的。而在張作霖被日軍炸死了之後,他的兒子張學良繼位,沒多久就因為918事變,把東北給丟了。
  • 張學良:一個漢奸
    軍校畢業之後,他被調往天津擔任教官。 張學良主政東北後,被任命為海陸空軍副總司令,1931年,他從南京北上前往北平任職,路過天津時,弟弟張學銘派孫銘久做他的保鏢,一路護送張學良入京。一路上,年輕有為的孫銘久給張學良留下了很深的印象,特別是他主張打擊日本侵略者,奪回東三省的愛國心,深深打動了張學良。
  • 張學良吃喝x賭抽大煙,為何能活到101歲?學者:這得感謝蔣介石
    幼時張學良雖然生活的非常艱苦,但不久後他的父親張作霖便從保安團團上混到了東北最大的軍閥,整個東北三省無人不知曉他,他成了一地之王。同時年小的張學良也因是大軍閥的兒子,日子變得好了起來,別說住豪宅、頓頓山珍海味,在他父親那麼大的官位下,真的是想要什麼就能得到什麼。受張作霖影響,張學良也開始從事軍事。
  • 張學良擁有30萬軍隊,為什麼被軟禁54年間,無一人救援?
    我們都知道,張學良和蔣介石在西安事變爆發前,兩人的關係還是非常要好的,兩人經常以兄弟相稱,張學良也幫了蔣介石很多,但為了抵抗日本侵略者,張學良迫不得已發動了西安事變,結果也是因為這場西安事變,張學良一生的命運被改變。
  • 「九一八」事變時,「不抵抗」是蔣介石的決策還是張學良的主意?
    1991年,張學良重獲自由後,也曾在各種場合表示,"不抵抗"決策完全是自己和東北地方高層的行為,與蔣介石無關。一、"銑電"是否存在?關於蔣介石命令張學良不抵抗的說法中,最著名的是洪鍅的"銑電"說。洪鍅是張學良部下,"九一八"時任陸海空軍副司令行營秘書處機要室主任。據他回憶,1931年8月16日蔣介石曾經給張學良發了一封電文,命令其對日不抵抗,並且回憶電文內容為:"北平。
  • 張學良楊虎城兩將軍詩作選
    1936年12月12日張學良和楊虎城為了達到勸諫蔣介石改變「攘外必先安內」的既定國策,停止內戰,一致抗日的目的,在西安發動「兵諫」。西安事變的和平解決為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準備了必要的前提,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西安事變」發生後,張學良被長期囚禁,失去了自由,楊虎城則被蔣介石派人殺害於重慶「中美合作所」。
  • 于鳳至:從「東北第一夫人」到商界女強人的華麗轉身
    ——廖仲安《西安事變》1936年12月12日,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爆發,張學良和楊虎城聯手發動「兵諫」,逼蔣抗日,此事在我黨的努力下,最終以蔣介石接受「停止內戰,聯共抗日」的主張而和平解決,西安事變也成為由國內戰爭走向抗日民族戰爭的轉折點。
  • 張學良「五毒俱全」,被軟禁54年,卻靠3字活到101歲
    而且張學良從1936年開始就遭到軟禁,彼時他還正當壯年,卻失去了自由,這一軟禁就是54年,等到再恢復自由,他已經是個白髮老人了,按說被軟禁五十多年,每天都仿佛一把利劍懸在頭上,說不定哪天就死了,換了旁人,就是嚇也嚇死了。
  • 他曾經參與活捉蔣介石,對日作戰時犧牲,其妻上戰場奪回他的遺體
    東北可以說是近代日寇侵略中國的前沿了,,日本發動九一八事變就是為了佔領東北!當時東北軍一槍不發撤回關內,導致東北大片國土淪陷。東北軍的頭頭張學良從此有了一個不抵抗將軍的名聲!在東北他被罵祖宗,在全國也被人指著脊梁骨罵。張學良是從父親張作霖那裡繼承的東北軍,他掌控東北軍遠不如自己的父親。
  • 張學良反思被囚:如獲自由抗日功勞都歸我
    少帥又說,他把蔣介石送回南京後,有人主張槍斃他,宋子文就對蔣先生說如你把少帥槍斃,我就把你的事抖落出來。但少帥並未進一步說明宋子文要抖落什麼事。 評何應欽: 他是一個奴才,從來就沒被重視過,如結果到何應欽這種人手裡會更壞。 中國近現代軍政人物中最被少帥看扁的是何應欽。
  • 張學思:成為開國少將的張學良四弟,新中國海軍的開創者
    1928年6月4日(12歲),國民革命軍繼續北伐,張作霖放棄北京退回東北,結果在皇姑屯被日軍炸死。少帥張學良繼位,拒絕受日本控制,宣布「東北易幟」,使得國民政府實現了統一。(張作霖的8個兒子,右起第四個為張學思)1931年(15歲),日本乘張學良率東北軍主力入駐華北,發動了九一八事變。張學良為保存東北軍的實力,放棄抵抗,使得日軍輕鬆佔領了整個東北。
  • 張學良九一八事變不抵抗,判斷失誤還是不敢打?歷史責任不可推卸
    1928年7月,「東北王」張作霖死於皇姑屯。7月,東北軍大權落到張學良手中。獨掌大權後,張學良開始恢復經濟,利用各種資源興辦工廠,發展貿易,投資修建鐵路,限制日本人在東北的勢力。這些發展戰略,對於東北的發展來說是十分有利的。
  • 這位抗日將軍,殉國戰死後慘遭斬首,後來頭顱在日本被展覽!
    提起「西安事變」人們只知張學良與楊虎城,其實還有這麼一位將軍功勞之大並不在他們之下! 1931年9月18日夜,在日本關東軍繼皇姑屯炸死東北王張作霖之後又策劃了一起震驚中外的「九一八事變」(又稱奉天事變、柳條湖事件),而日本蓄意製造的這起事件也成為了日本帝國主義侵華的開端。
  • 晚年張學良向日本媒體坦言:當年不抵抗是因為自己判斷失誤
    03不準抵抗的命令這個時候中校團副朱芝榮趕到操場, 只不過他不是號召大家趕緊去武器庫領取武器,而是傳遞旅長王以哲的命令。「把槍枝彈藥送回庫房,士兵回去睡覺。如果日本人衝進去,要什麼給什麼,不準反抗更不準打。」
  • 張學良說:宋美齡活一天,我也能活一天
    之所以有些人沒有認出他來:一是多年的囚禁對一個人精神的摧殘,和歲月對樣貌的改變,二是因為大家壓根就不敢相信,會在禮拜堂裡見到他。而熟悉中國近代史的朋友,都知道張學良真正獲得自由的時間是20世紀90年代以後。他出現在禮拜堂時,是1960年。
  • 張學良被軟禁54年,晚年為何還能有上億存款?與一個女人有關
    張學良搭上自己半生的自由,迎來了長達幾十年的軟禁,張學良碌碌無為,生活困頓。雖然被軟禁54年之久,但他的晚年卻生活非常富足,存款數額竟高達上億。 蔣氏父子死後,張學良重見天日,但他遠渡重洋,前往美國,過著錦衣玉食的奢華日子,直到去世。
  •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楊虎城為何十三年後莫名身死?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楊虎城為何十三年後莫名身死? 西安事變後,張學良被軟禁,楊虎城為何十三年後莫名身死? 西安事變歷時十四天,最終以和平的方式解決。張學良和楊虎城二人本意是脅迫蔣介石放棄剿共,一致抗日。
  • 回望918,張學良為何不抵抗?兩場戰爭已將東北軍血脈消耗殆盡
    路上的時候,張學良就在思考究竟該如何處理此次事件,雖然現在已經無法猜測他當時在想什麼,但是從後來他的應對之策中可以看出,張學良認為關東軍襲擊北大營,只是一次小範圍的衝突,只需大事化小,小事化無就可以了。 隨後,張學良命人給榮臻發了一封電報,內容大致就是東北軍不準抵抗。榮臻收到電報以後,馬上就撥通了北大營第7旅的電話,要求他們哪怕是死,也不能抵抗。
  • 七十六年關懷備至,沒有她,張學良真的活不下來嗎?
    1936年底,西安事變和平解決後,張學良執意陪送蔣介石去南京。這一去,張學良即被軟禁,再也沒能回到他的東北軍中。 張學良以為,既然蔣介石背信棄義,能將他軟禁,也能把他殺了。但此後,張學良一直活著,生活待遇還相當不錯,更為難得的是,囚禁中的他,還與趙一荻舉行了婚禮。
  • —四公子之張學良
    現在我們就請出正主兒,他們分別是張學良、孫科、盧小嘉、段宏業。到這兒,可能有的讀者說了,這張學良的大名是如雷貫耳,他的父親是大名鼎鼎的東北王張作霖。盧小嘉也有一定的名氣,尤其是看過呂良偉出演的電影《歲月風雲之上海皇帝》後,更是對這個為了一個戲子而暴打黃金榮的軍二代耳熟能詳,他的父親就是皖系軍閥浙江督軍盧永祥的兒子。那麼剩下的孫科和段宏業又是誰呢?可能很多讀者就不太清楚了,接下來我們一一道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