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中的燭龍,到底有多強大,能成為上古神龍

2020-12-14 騰訊網

《山海經》,是我國最早的一部志怪古籍,更是一部充滿了神話傳說的古老奇書,還記錄了豐富的古老地理文化,對後世研究古代中國的文化和傳說,具有非凡的價值。連司馬遷都說「餘不敢言也」,可見《山海經》之奇。

《山海經》中,記錄了一個鐘山山神,名曰燭龍,也叫燭九陰,在許多現代的奇幻小說中,都能見到燭龍的身影,他有神通,懂法術,呼風喚雨,還有人認為,燭龍是盤古神最早的雛形,到底燭龍是何方神聖呢?我們從《山海經》原文中,去尋找答案。

燭龍的形象

「西北海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有神,人面蛇身而赤,直目正乘,其瞑乃晦,其視乃明,不食不寢,不息,風雨是謁。是燭九陰,是謂燭龍。」

這段記載見於《山海經·大荒北經》,在西北海之海外,在赤水的北方,有一座章尾山,山中有個山神,他長著人的臉,蛇的身子,全身赤紅色——晉朝郭璞在這裡評註一筆「身長千裡」,清朝王念孫又說:「身長千裡四字亦正文誤入注」,王念孫的說法是正確的,郭璞之後許多學者研究,都發現「身長千裡」四字確實在《大荒北經》原文中,唐朝歐陽詢主持編纂的《藝文類聚·靈異下》,成書於宋朝的《太平御覽·鬼神二》中,都講「身長千裡」歸於原文中,唯一不同的是,《藝文類聚》作「身長千尺」。

燭龍的眼睛是什麼樣子呢?原文說:「直目正乘」,郭璞《山海經注》說:「直目,目從也;正乘未聞」,從在古代通縱,有豎直的意思,至於正乘是啥意思,郭璞表示聽都沒聽說過。清朝畢沅對此作出了解釋,他認為「乘恐朕字假音,俗作眹也」——這段解釋並非沒有道理,朕字最早在甲骨文中就有,戰國秦漢時期,朕就有了裂縫的意思,可以引申為兩個物體的交縫之處,也有說法是朕的本義為船縫,但並沒有令人信服的資料可以證明這個解釋。

不論船縫也好,裂縫也好,總之,燭龍的眼睛是豎直的,當他閉上眼睛的時候,像是兩條長長的裂縫。

《山海經》中記載:「鐘山之神 ,名日燭陰 ,視為晝 ,瞑為夜 ,吹為冬 ,呼為夏。不飲 ,不食 ,不息 ,息為風。身長千裡 ,在無啟之東。

對於應龍的記載,是為龍,是神獸。而對於燭龍的記載,比較的雜亂,在漢朝之前被尊為是神,而在漢朝之後認為是龍,是以為龍神一體的神靈。在《山海經》的記載當中,燭龍是縱鐘山之神,住在北方極寒之地,身長千裡。睜眼為白天,閉眼為黑夜。吸氣為冬季,呼氣為夏季,能夠呼風喚雨。可以說是一個掌握晝夜更替,四季輪迴,氣候變化的神靈了。

對於燭龍的解說,說法也是眾多,有認為他就是太陽的,有認為他是祝融的,因為燭龍和祝融的音相似,也有人認為他是屬於開闢神(開天闢地的神靈),因為古時記載盤古也是泣為江河,氣為風,聲為雷,目瞳為電,喜為晴,怒為陰。

根據袁珂先生在《中國古代神話》的描寫,燭龍是一位時序之神,其神力與盤古等同,有開天闢地的資格,但是他的神格是不如盤古的,獸化高於人格化。畢竟女媧傳說還是人身蛇尾的,燭龍是人首龍身。(還有傳說記載無足……那跟蛇身有什麼區別呢……)

但是從實力來看的話,碾壓金翅大鵬鳥不成問題。畢竟還有記載,應龍生了麒麟和鳳凰。而金翅大鵬鳥還是鳳凰所生,也就是說應龍還是金翅大鵬鳥的祖輩,而燭龍比應龍還要強大,在欺負人了都……

相關焦點

  • 山海經中燭龍和應龍的區別
    無意看見一篇文章,把山海經裡的燭龍和應龍混為一談,現在來看看山海經裡燭龍和應龍的區別。山海經裡燭龍被稱為「創世神」,又是鐘山的山神,是山海界中一位最強大的神。《山海經大荒北經》裡寫到在西北方的海外,赤水的北岸,有座章尾山。
  • 古代典籍中記載的七種最強神龍,應龍第三,燭龍第二!
    文/曉夢閣主龍,不僅是中國古代傳說中神物,也東亞地區的神明。上古時代,龍是一種戰鬥力和神通非常強的物種。不僅能上天入地,而且能呼風喚雨,操控自然之力。後世流傳下來的龍雖說的遺種,相比較是弱的。在中國古代典籍和小說中記載了七種超強的神龍,每一種都是那麼充滿神秘色彩!7、蟠龍蟠龍與蛟龍相當,皆不是真正的龍,但實力比蛟龍強。
  • 除了燭龍,《山海經》還有5位創世神,包括一隻上古神獸
    創世神話是人類神話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具有開天闢地能力的神靈被稱為創世神。在中國神話中,民間一直認為盤古是創世神,也有人把女媧稱為創世神。其實,《山海經》記載的上古神話中,根本就沒有盤古,也沒有女媧造人的神話故事。《山海經》中最廣為人知的創世神,應是掌控自然的「萬龍之祖」——燭龍。
  • 《山海經》中的燭龍,可能是他,非龍而為人
    後來不少人將燭龍和祝融扯上關係,除了都是赤紅的皮膚,都「玩火」之外,兩人的名字的讀音也十分相似,如此,也難怪會引起後來之人的猜測。 關於燭龍,《山海經》如此描述:「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息,息為風。身長千裡。在無之東。其為物,人面,蛇身,赤色,居鐘山下。」
  • 上古神話最強神獸排行,玄武墊底,第二掌萬物生死,它以神龍為食
    大家好,你們的小編文文上線啦,今天我們來聊聊上古神話最強神獸排行,玄武墊底,第二掌萬物生死,它以神龍為食。上古神話中出現了各種強大的神獸,它們可以毀天滅地,非常強悍,下面我們就來看看最強的三大神獸吧。
  • 中國神獸錄:上古神龍傳說,精美圖文介紹
    上古神話故事中的神獸龍,前人就以外形來區分辨認,記載它們的種類。有哪些是大家熟知又容易搞混淆的呢?下面小編就以廣為人知的說法,和引注文字記載的文學古籍以及精美彩色漫畫更為直觀的為大家介紹上古神龍燭龍、應龍、虯龍、螭龍,以及前人分龍為四種的蛟龍!無足之龍叫燭龍,據《山海經》記載:「鐘山之神,名曰燭陰,視為晝,瞑為夜,吹為冬,呼為夏,不飲,不食,不 息,息為風。身長千裡。
  • 《山海經》最強兇獸排行榜!燭龍、饕餮、夔牛到底誰更厲害?
    《山海經》是國人的一個遙遠的夢。 魯迅在《中國小說史略》中,就把《山海經》稱作「古之巫書」。兩千多年來,書中描繪的那些神秘的動物、奇異的美玉、縹緲難及的山脈、湖泊一直沉澱在國人夢中,似乎有一種力量不斷引導著人們去探求它的奧妙。
  • 上古八大神龍大公開,很多人常常將它們弄混了
    遠古時期的祖龍在三界中都非常神秘,甚至連天地都無法掌控住遠古祖龍。二、燭龍根據山海經的記載,燭龍長千裡居住在章蔚山。燭龍的本體十分強悍,並且體內儲存著大量火屬性的能量,傳聞,它噴射的火焰威力極強。燭龍一生專注於修煉,睜眼極為白晝,閉眼極為黑夜,吹氣為冬天呼氣為夏天,能夠呼風喚雨。
  • 神話傳說中的十大神龍
    龍在中國的古代傳說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是中華民族文化的重要圖騰和主要象徵。在中華古代神話傳說中,龍是神異動物,是行雲布雨的天使,傳說裡龍能大能小,能升能隱,大則興雲吐霧,小則隱介藏形,升則飛騰於太空之間,隱則潛伏于波濤之內。龍的形象特點是九似:角似鹿、頭似牛、嘴似驢、眼似蝦、耳似象、鱗似魚、須似人、腹似蛇、足似鳳。
  • 古代神話中的4大神龍,你認識幾個呢?
    在上古神話時代出現過四條威震天下的超級神龍,四大神龍實力驚人威勢滔天,是龍族中最頂級的存在。 其中的神獸有三種,祖龍、元鳳、始麒麟。經過一段時間的繁衍,祖龍就成為了上古時期最強悍的龍,祖龍掌管海洋龍族,元鳳統領了天上的飛禽,始麒麟執掌大地的所有走獸。龍族雖然非常的強大,但繁殖能力很差,元鳳與始麒麟聯合起來對抗龍族,導致龍族數量非常的稀少,也成了稀有動物。
  • 原來這就是上古四大神龍,你知道嗎?
    今天我們來盤點一下中國神話中的上古四大神龍。【五爪金龍】應龍的命運比較悲催,原本應龍可以遨遊天地,但是被一位強大的天神看中,應龍與天神大戰,最終應龍被天神降服,並被贈予黃帝,成為人類的一個守護神獸。【冰夷】
  • 你覺得這個世界上有「龍」嗎?從《山海經》中燭龍說起
    其中,《山海經》最重要的價值之一在於它保存了大量的神話傳說,著力於刻畫與凸顯了「龍」這種流傳於上古傳說中的神秘物種,並保存和記載了與「龍」相關的山、水地理志及大量豐富詳實的遠古神話,著實可謂見所未見、聞所未聞。這些大膽詳確的記載與描述,既為後世學者探究中國的「龍文化」存留了許多接近原始狀態的神話傳說資料,同時也為後人帶來了豐富見聞、開闊視野與思維的文化影響力,堪稱為「中國文學的寶礦」。
  • 燭龍還是應龍
    燭龍和應龍是古代神話龍族中描繪最為詳細和強大的兩位神明,同為上古龍族。那麼相比之下,誰要更厲害一點呢?首先來介紹燭龍,據《山海經》中記載,燭龍長千裡,居住在鐘山。上古時期的《山海經·大荒北經》中有云:西北海之外,赤水之北,有章尾山。
  • 《山海經》中最厲害的四大怪獸,其中一位力斬蚩尤夸父
    眾所周知,《山海經》乃記載我國上古神話的一部奇書,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各種各樣的怪獸、神獸之類的神奇存在。記得以前看武俠小說的時候,江湖總有很多排行榜之類的,印象非常深刻。那麼問題就來了,《山海經》中這麼多怪獸,誰最厲害呢?
  • 上古八大神龍大公開
    遠古時期的祖龍在三界中都非常神秘,甚至連天地都無法掌控住遠古祖龍。二、燭龍根據山海經的記載,燭龍長千裡居住在章蔚山。燭龍的本體十分強悍,並且體內儲存著大量火屬性的能量,傳聞,它噴射的火焰威力極強。燭龍一生專注於修煉,睜眼極為白晝,閉眼極為黑夜,吹氣為冬天呼氣為夏天,能夠呼風喚雨。
  • 除了燭龍和帝俊,《山海經》還有一位創世神,專家:黃帝的化身
    《山海經》記載的帝江,與創世神燭龍存在許多相似之處。第一,身份相同。帝江是天山的山神,燭龍是鐘山的山神。第二,形象怪異。帝江和燭龍均為赤紅色,帝江是個大肉球,燭龍體長千裡。第三,具有神異能力。帝江沒有任何感知能力,燭龍可以不眠不息。由此可見,帝江具有創世神的基本特徵。
  • 上古神話中龍族的實力很弱?看看這三條神龍,最弱的一條力斬蚩尤
    龍,東漢的《說文解字》中有如下描述:「鱗蟲之長,能幽能明,能細能巨,能短能長,春分而登天,秋分而潛淵。」龍最初的形象非常粗糙,也不統一,出現頻次最多的,應該是在商周青銅器皿上雕刻著的「夔龍紋」。這一時期的龍紋有點雜亂無章,有角無角、有翅膀沒翅膀,有足無足,可謂是雜七雜八。
  • 專家:《山海經》有記載
    很多專家發現《山海經》裡曾經記載了8種龍的樣子。燭龍燭龍:人臉蛇身的山神,紅色的皮膚,住在北方極寒之地,睜開眼就為白晝,閉上眼則為夜晚。不僅如此,《山海經》後面還記載「吃龍肉」的一個故事。這要從上古的黃帝時期開始說。據說在上古的時候,龍非常稀少且尊貴。天神需要申請才能得到神龍。根據神位的高低不同,有的神能得到3條,高一級的可以得到5條。
  • 么么雜談:中國上古十大神龍——青龍只能排第三
    很高興能遇到各位新老朋友^_^中外神話故事中龍是非常重要的一種生物。中國的龍是最為尊貴的生物,我們也把龍稱為神獸,龍也是中國四大神獸之一,也是中國上古十大神獸的一種。中國人一直把龍當作非常神聖的生物,古代的君主把自己成為真龍天子,而現在的我們也稱自己是龍的傳人。在上古傳說時代,龍的分類有很多種,而且每一種都有獨特的能力。
  • 揭秘上古十大神龍傳說,龍的傳人必知全事(深度好文)
    據多部史書記載,我國上古時期就有很多龍的傳說,包括」龍生九子「等,但我們之前已經聊過了這個話題,今天繼續為大家介紹上古十大神龍耀神州,龍的傳人必須知曉的群龍故事。現在為大家揭秘都有哪十龍:第十位:蟠龍蟠龍是中國傳統文化中,浮在地面上未升天之龍。此龍的形狀作為盤曲環繞之狀,在古代傳統的建築學中,一般把盤龍繞在柱子上裝在梁和天花板上的龍,習慣稱之為蟠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