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日下午,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基督教會在地下室圖書室召開教牧工作會議,區基督教兩會主要負責同工陳麗、楊森林、邰金寶等牧長及牧養骨幹傳道人十餘人參加會議。
黃海林牧師代禱並主持。會上宣布教會將籌備成立以推進基督教中國化的「基督教中國化研討室暨博雅茶社」,交流探討了基督教中國化與茶文化的有機融合;對疫情以來牧養問題及網絡崇拜直播情況進行全面回顧,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併集思廣益,對下步牧養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桌上清茶飄香,大家踴躍發言,氣氛熱烈融洽,共被一靈所感,同懷復興使命。
首先由神學生郭靈全、張利利分別宣讀了「臨汾教牧」公眾號禪道與聖道專欄轉發的山東牧者姜暖所著《從禪茶一味看以中國基督徒為主題的基督教中國化實踐》及本堂發布《茶文化與神學思想的互通性》。
黃牧師介紹說,這兩篇文章所探討的觀點正是基督教中國化的生動體現,山東省和雲南省教會率先創新探討了將茶文化融入基督教中國化,探討以中國基督徒為主題的神學思考,值得我們借鑑,這是真正實踐中國化的命題,在禪茶一味中與蘊於日常生活中的神學思想,探尋基督教可以藉著茶事靈修,引申基督教的茶道精神,即「清、誠、和、真」。清是清廉、清雅、清澈,清乃自然,純淨聖潔;誠是誠實、信實、誠信、誠懇,誠乃敬畏上帝,尊重他人,克己謹慎;和是和好、合好、合一、和諧,和乃與神和好,與人和好;真是求真、歸真、真理、真人,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真人之真。
在茶文化與神學思想的互通性方面,上帝是創造之主,萬物為上帝所造,茶是上帝賜予人類的美物,就基督教而論,道成肉身為開展茶事工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就人而論,上帝以美物使人知足,茶即美物之一,喝茶有益於身心健康;就聖靈而論,藉茶靈修可以提升人的靈性;就救贖論而言,可以把茶道八式與福音八式結合,推進對教會的創新性牧養,建立美好團契。
基督徒可以以茶促進健康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感受美好生活,以茶促進生活質量;以茶促進團契交流,深化彼此之間感情,維護教會合一,以茶促進靈修,增加信仰體驗,提升屬靈生命,以茶促進生命感悟,提升生命境界,進入生命安息。
本教會而言,近幾年一直致力於基督教中國化的神學思想建設,不斷研討交流,今年有熱心信徒奉獻物資設施,在地下室圖書室籌建博雅茶室,建立「基督教中國化研討室」,編撰近年來研究成果,適時將舉行揭牌儀式。並計劃定期舉辦品茗靈修,提升教職人員修養,升華屬靈生命。
陳麗長老在發言中指出,博雅室是基督教中國化的有益嘗試,希望越辦越好,大家在講道服侍牧養中,要更好對聖經融會貫通,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注重吸收臨汾本土五千年悠久歷史文明成果,豐富宣教內涵,傳揚耶穌基督福音。
此後對今年以來的網絡牧養事工進行了回顧總結,自2月份疫情發生以來,教會顧全大局,按照上級要求停止各種聚會,探索開展網絡崇拜直播,並日漸成熟,在非常時期,發揮了正確引領導向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各位講臺侍奉人員,克服困難不斷摸索,專心學道,精心預備,按時分糧,以每周四次網絡證道分享的形式,極大滿足廣大信眾的靈性需求,而且輻射到周邊十多個縣市區,反響強烈。會上各位講員也結合自己在撰寫講章、參與網絡講道直播的心得體會,反省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點。
會議還研究分析了目前牧養工作面臨的困境,隨著疫情停止禮拜的持續性延長,導致了與普通信眾的脫節,難以摸清他們的屬靈狀況,嚴重影響信徒對教會的委身,還有對於不能到教堂實體禮拜的渴慕性降低,對於聖餐能否以網絡形式進行的困惑,對於準備恢復實體禮拜除了外在預備,還有在信徒屬靈的層面的預備也不可或缺等等,這都是目前教會應當積極應對的問題,教會一些團契已行動起來,開始一些探訪、小型聚會培訓,為全面恢復禮拜做好準備。
對於講道方面,黃牧師要求,大家要按照教會確定的規劃牧養主題拓展分享,從三方面預備:1、教義性的道,從教義層面、神學國度闡述;2、生活中的道,結合聖經教訓,以生活化、接地氣的語言傳講福音;3、救恩屬性的道,每個主題都把人引到耶穌基督的救恩。要在這三者之間掌握平衡點,靈活分享契合時代需要的真道,與基督教中國化有機結合,增強自我挑戰性,訓練敏銳的屬靈洞察力,不僅提升講道水平,還要提升寫作能力,在文字侍奉中,提升凝練升華,撰寫分享出令人賞心悅目的佳作,使每個饑渴慕義的心靈得到滿足。還對講員每次講道打分測評情況進行了安排,適時將進行點評。
陳麗長老最後進行了勸勉,作為教會負責同工,她為神的福音時常掛心,對大家的付出予以肯定,在主裡的勞苦不是徒然的,希望老中青牧者相互守護,齊心協力共同興旺福音,竭心盡力做好講臺侍奉,蒙神更豐富的祝福,願主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
註:本文為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山西的一名基督徒。文中觀點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福音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評論交流!
8月1日下午,山西省臨汾市堯都區基督教會在地下室圖書室召開教牧工作會議,區基督教兩會主要負責同工陳麗、楊森林、邰金寶等牧長及牧養骨幹傳道人十餘人參加會議。
黃海林牧師代禱並主持。會上宣布教會將籌備成立以推進基督教中國化的「基督教中國化研討室暨博雅茶社」,交流探討了基督教中國化與茶文化的有機融合;對疫情以來牧養問題及網絡崇拜直播情況進行全面回顧,分析了目前存在的突出問題,併集思廣益,對下步牧養工作進行安排部署。
桌上清茶飄香,大家踴躍發言,氣氛熱烈融洽,共被一靈所感,同懷復興使命。
首先由神學生郭靈全、張利利分別宣讀了「臨汾教牧」公眾號禪道與聖道專欄轉發的山東牧者姜暖所著《從禪茶一味看以中國基督徒為主題的基督教中國化實踐》及本堂發布《茶文化與神學思想的互通性》。
黃牧師介紹說,這兩篇文章所探討的觀點正是基督教中國化的生動體現,山東省和雲南省教會率先創新探討了將茶文化融入基督教中國化,探討以中國基督徒為主題的神學思考,值得我們借鑑,這是真正實踐中國化的命題,在禪茶一味中與蘊於日常生活中的神學思想,探尋基督教可以藉著茶事靈修,引申基督教的茶道精神,即「清、誠、和、真」。清是清廉、清雅、清澈,清乃自然,純淨聖潔;誠是誠實、信實、誠信、誠懇,誠乃敬畏上帝,尊重他人,克己謹慎;和是和好、合好、合一、和諧,和乃與神和好,與人和好;真是求真、歸真、真理、真人,真是真理之真,真知之真,真人之真。
在茶文化與神學思想的互通性方面,上帝是創造之主,萬物為上帝所造,茶是上帝賜予人類的美物,就基督教而論,道成肉身為開展茶事工提供了重要理論支持。就人而論,上帝以美物使人知足,茶即美物之一,喝茶有益於身心健康;就聖靈而論,藉茶靈修可以提升人的靈性;就救贖論而言,可以把茶道八式與福音八式結合,推進對教會的創新性牧養,建立美好團契。
基督徒可以以茶促進健康生活,提高生活質量,感受美好生活,以茶促進生活質量;以茶促進團契交流,深化彼此之間感情,維護教會合一,以茶促進靈修,增加信仰體驗,提升屬靈生命,以茶促進生命感悟,提升生命境界,進入生命安息。
本教會而言,近幾年一直致力於基督教中國化的神學思想建設,不斷研討交流,今年有熱心信徒奉獻物資設施,在地下室圖書室籌建博雅茶室,建立「基督教中國化研討室」,編撰近年來研究成果,適時將舉行揭牌儀式。並計劃定期舉辦品茗靈修,提升教職人員修養,升華屬靈生命。
陳麗長老在發言中指出,博雅室是基督教中國化的有益嘗試,希望越辦越好,大家在講道服侍牧養中,要更好對聖經融會貫通,結合中國傳統文化,特別是注重吸收臨汾本土五千年悠久歷史文明成果,豐富宣教內涵,傳揚耶穌基督福音。
此後對今年以來的網絡牧養事工進行了回顧總結,自2月份疫情發生以來,教會顧全大局,按照上級要求停止各種聚會,探索開展網絡崇拜直播,並日漸成熟,在非常時期,發揮了正確引領導向作用,收到了良好效果。各位講臺侍奉人員,克服困難不斷摸索,專心學道,精心預備,按時分糧,以每周四次網絡證道分享的形式,極大滿足廣大信眾的靈性需求,而且輻射到周邊十多個縣市區,反響強烈。會上各位講員也結合自己在撰寫講章、參與網絡講道直播的心得體會,反省了自己存在的不足和缺點。
會議還研究分析了目前牧養工作面臨的困境,隨著疫情停止禮拜的持續性延長,導致了與普通信眾的脫節,難以摸清他們的屬靈狀況,嚴重影響信徒對教會的委身,還有對於不能到教堂實體禮拜的渴慕性降低,對於聖餐能否以網絡形式進行的困惑,對於準備恢復實體禮拜除了外在預備,還有在信徒屬靈的層面的預備也不可或缺等等,這都是目前教會應當積極應對的問題,教會一些團契已行動起來,開始一些探訪、小型聚會培訓,為全面恢復禮拜做好準備。
對於講道方面,黃牧師要求,大家要按照教會確定的規劃牧養主題拓展分享,從三方面預備:1、教義性的道,從教義層面、神學國度闡述;2、生活中的道,結合聖經教訓,以生活化、接地氣的語言傳講福音;3、救恩屬性的道,每個主題都把人引到耶穌基督的救恩。要在這三者之間掌握平衡點,靈活分享契合時代需要的真道,與基督教中國化有機結合,增強自我挑戰性,訓練敏銳的屬靈洞察力,不僅提升講道水平,還要提升寫作能力,在文字侍奉中,提升凝練升華,撰寫分享出令人賞心悅目的佳作,使每個饑渴慕義的心靈得到滿足。還對講員每次講道打分測評情況進行了安排,適時將進行點評。
陳麗長老最後進行了勸勉,作為教會負責同工,她為神的福音時常掛心,對大家的付出予以肯定,在主裡的勞苦不是徒然的,希望老中青牧者相互守護,齊心協力共同興旺福音,竭心盡力做好講臺侍奉,蒙神更豐富的祝福,願主堅立我們手所做的工。
註:本文為特約/自由撰稿人文章,作者系山西的一名基督徒。文中觀點代表作者立場,供讀者參考,福音時報保持中立。歡迎各位讀者留言評論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