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歲寒三友」還是「四君子」,梅花都是位列其中,從中我們也不難看出古代文人墨客對於梅花的推崇備至。那麼文人墨客為什麼對梅花情有獨鍾呢?我們可以從古詩詞中尋找答案。
王安石在《梅花》一詩中寫道「牆角數枝梅,凌寒獨自開」;王冕在《白梅》中也有「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塵」的詩句;陸遊在《落梅》中更是曾寫「雪虐風饕愈凜然,花中氣節最高堅」。這些詩句描寫的是梅花的特質之一,那就是傲寒凌霜,百花都是苦爭春,只有梅花在冬日獨自綻放著自己的美,獨具一格。
林逋在《山園小梅》中有寫「疏影橫斜水清淺,暗香浮動月黃昏」;崔櫓在《岸梅》中有「惹袖尚餘香半日,向人如訴雨多時」的詩句;陸遊在《卜算子·詠梅》中也有「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的詞句。這些則是描寫了梅花的另一大特質,那就是「著意尋香不肯香,香在無尋處」的暗香,這種香氣雖難以捕捉,卻時時沁人心脾,讓人難以抗拒。
不管是傲寒凌霜還是暗香襲人,這都和讀書人崇尚的高潔品格十分契合,這也是文人墨客對於梅花情有獨鐘的原因。筆者本期要介紹的也是一首經典詠梅宋詩,全詩雖無一梅字,卻句句不離梅。不過讓人意外的是,這首詩卻讓當時的宋代文人不敢點評,這又是為什麼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走進這首特別的詠梅詩一探究竟。
《落梅》南宋-劉克莊一片能教一斷腸,可堪平砌更堆牆?飄如遷客來過嶺,墜似騷人去赴湘。亂點莓苔多莫數,偶粘衣袖久猶香。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
這首詩的作者是南宋文人劉克莊,雖然他聲名不如蘇軾、辛棄疾、楊萬裡等這些人顯著,但也算得上才華斐然,詩和詞兩種體裁都是信手拈來,既是豪放派詞人,也是江湖詩派詩人。這首詞創作於公元1224年,當時劉克莊遭遇貶謫,心有不甘,於是便寫了這首詩發牢騷。
這首詩起首兩句描寫的是一幅落梅殘敗的場景。一片落梅便能讓斷腸,可現在詩人所見臺階上,院牆上,滿是落梅,此情此景對於詩人的觸動可想而知,詩人內心的愁緒也自然而然顯現而出,這也為全詩奠定了悽清的基調,同時也為後文詩人的聯想和感慨提供了現實基礎。
三四兩句描寫的是詩人見落梅滿地後的思緒。梅花緩緩飄落,就像從嶺上匆匆而過的遷客,梅花隨風下墜,便如同赴湘的騷人。這裡「遷客」指的是當年被貶潮州的韓愈,「騷人」指的是被貶永州的柳宗元。詩人自己被貶,所以見梅花落下,自然聯想到被貶的前人,他們的遭遇和自己何其相似,就像眼前的落梅一樣,只能無奈飄落下墜。而且這裡雖然用的是韓愈、柳宗元被貶的典故,但實際上寫的卻是千千萬萬如果他們,如同詩人自己一樣被貶之人。
五六兩句則是描寫梅花落地後的情況。梅花是多麼高潔,曾經在高高的樹枝上,如今墜地,只能和泥土黴苔摻合在一起。但即便如此,偶然粘在衣袖上的梅花卻久久飄香。其實這兩句和陸遊的「零落成泥碾作塵,只有香如故」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描寫梅花敗落卻不改清香。其實也是象徵著詩人自己雖然被貶但是品格依舊,依舊如梅花般高潔。
如果是一般的詠梅詩,在這裡應該就是會通過前幾句的描寫來抒發傷感的情緒,但是詩人卻並沒有這麼做,而是責備起東風,譴責是它不懂花木卻掌握了處置眾花的權柄,嫉妒梅花的高潔所以任意摧殘。從這兩句其實已經很能反映詩人所要表達的,就是諷刺那些嫉賢妒能的當權者,對於人才打壓摧殘,不懂得分辨好壞。
這首詩寫成這樣,尤其是最後兩句「東風謬掌花權柄,卻忌孤高不主張」如此直白,自然也引起了當時當權者的不滿。因為這首詩,劉克莊被誣告關入了監獄,雖然最終被釋放,但仕途卻直轉而下,閒廢10年。
劉克莊因為這首詩招來10年禍事,所以這首詩雖然經典,卻沒有宋代文人敢點評,畢竟一不小心就會步了他的後塵。
對於劉克莊的這首《落梅》,大家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