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年輕人一聽到"老人言"就恐而避之,生怕老祖宗那套說法影響到自己"先進"的思想。孰不知,這些老人口中的俗語實際是對我們後人的一種教育,是他們通過長時間積累的實踐經驗和結論。也許其中有些俗語聽起來比較糙,但是話糙理不糙,其中的很多東西還是值得後人揣摩學習的。
比如說,自古以來,如何與他人打交道都是一個比較深奧、不容易參透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涉及、關聯到的方面很多,很多道理是需要我們在不斷的成長、不斷的切身實踐之後才能感受領會到。
而我們的老祖宗就給後人留下了很多關於處世的俗語老話,十分精闢,例如這句"得饒人處且饒人",相信很多人都聽過。
這是一句國人耳熟能詳的俗語。它出自一首七絕古詩,詩歌全文為:
爛柯真訣妙通神,一局曾經幾度春。自出洞來無敵手,得饒人處且饒人。
這首7言詩的作者是一位道人,名字不詳,生活在蔡州褒信縣附近。據宋代史學家姚寬在《西溪叢語》中記載,這位道人很喜歡與人下棋,而且棋藝高超。他和人下棋時有個習慣,總是喜歡讓別人先走一步。這首28字的小詩,就是他下棋的心得體會,也完美地解釋了為何要讓別人一步。
詩的前兩句,寫的是自己對棋局的體會,從這兩句來看這位老道確實對棋很有見地。下棋時,講究布局,無論是進還是退,都有章法,所以在思量間人就像過了幾度春秋。道人之所以能克敵,原因就在於他懂得了下棋的妙訣,領會了其中的真諦。
詩的最末一句,一直在民間廣為流傳。但是前一句"自出洞來無敵手",未免口氣太大了。既不符合國人的處世哲學,也不符合前人的經驗教訓,所以普通人不能輕易拿出來說,不然容易被人嘲笑!
"得饒人處且饒人"的上一句雖然一般人不敢說,但這句詩後來流傳為俗語後,民間又給它加上了的後半句。這後半句也是7個字,個人覺得也很有哲理,它就是:得放手時須放手。
一個真正成熟穩重的人,就一定要懂得什麼叫得與失,要知道該拿起什麼放下什麼,而且要知道,得到的東西不一定就真的不會再失去了,而那些失去的東西,有朝一日也不一定回不來,這些都是我們無法決定的,但是卻能由我們的心態都調整。
老祖宗的這句話就是告誡我們,凡事不能去計較太多,更不能抓的太緊,尤其是一個成年人,更要謹記老祖宗的這句話,在成長當中知道什麼叫放手,才能收穫更好的,迎來更多的希望,在面對感情的時候亦是如此,當發現對方心已不在的時候,就放手吧,不僅是成全了別人,也是在成全自己,大家覺得呢?
古人的智慧還有很多,在這本《老人言》,幾乎涵蓋了我們今天經常使用的大部分俗語,其內容十分廣泛,從禮儀道德、典章制度到風物典故、天文地理,幾乎無所不含,而又語句通順,平實易懂。
堪稱《毒雞湯大全》和《提升口才,每日一句》,這其中很多講的都是人生哲學、處世之道
這本《老人言》和現在越來越多的心靈雞湯文章不同,裡面有很多對世態炎涼的描述,是能讓我們一邊哈哈大笑還能一邊學到很多智慧的書籍!
讀《老人言》就像是在和一位長者對話,他會教給你他的畢生所學,幫你指引人生航向,讓你更快適應社會,教會你立身處世的法則。
想要讀的朋友們是不是有個擔心,那就是害怕文言文看不懂,在這裡給大家推薦一本白話文的《老人言》,不僅將原版內容完整收錄,還有詳細的翻譯和注釋,一個個有趣的故事,讓你看了哈哈大笑,還能學到智慧。
這本經典恰逢出版社活動,僅需49元,也就是兩包煙錢,一頓飯錢,卻能讓你受益終生!
感興趣的朋友點擊下方連結,就可以購買正版書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