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受邀參觀一個研究機構的「AR智慧教室」,親身體驗了情景式,沉浸式的教學模式。深刻感受到日新月異的信息技術和互動多媒體技術帶來的教學模式的創新。在此,談幾點自己的觀後感:
AR智慧教室,整合了AR技術,體感技術、語音識別技術等多項技術進行創新研發。其中,AR技術能夠將現實環境與虛擬環境進行重疊,將學生的真實影像與虛擬場景融合,讓學生沉浸在逼真的三維場景裡面進行互動,營造出身臨其境的學習體驗。體感技術,則可以精準識別學生的肢體動作,學生通過肢體動作凌空操控課程內容,使學生的視覺、聽覺和體能都得到充分的鍛鍊。
理論依據
我覺得,教育創新需要,但教育創新需要理論支持,需要科學依據。據介紹,「AR智慧教室」是以具身認知理論、體驗式學習理論和情景式學習理論為基礎,融合AR技術和體感技術打造的一種情景式、沉浸式的學習場景。
我在網上查了一下,有關AR技術教育的論文有7342篇,有關體感技術教育的論文有1684篇。由此可見,AR技術和體感技術在教育領域的研究和應用是非常廣泛的。
AR課程
我認為,在教育信息化、教育智能化的發展過程中,AI、AR、AR、5G等技術對推動教育創新起到了積極的作用,但技術只是教育創新的工具和手段,課程內容才是教育的核心。所以,教育創新需要「形神兼備」,所謂「形」就是呈現形式,交互方式,而「神」就是教育理念,教育內容。
從現場體驗來看,AR未來教室裡面的教育課程是運用AR技術、體感技術和3D技術進行開發的,涵蓋了科學、自然、安全、健康等類別,能讓孩子以第一人稱的方式模擬進入「太陽系」、「太空艙」、「海底世界」等逼真的三維場景裡面沉浸體驗和交互學習,對激發少年兒童對未知世界的探索熱情是有幫助的。
讓我印象最深刻的,是AR體感安全教育課程,孩子們在逼真的三維情景中通過闖關考試的方式體驗地震、火災、溺水、手扶梯等危險場景,做對了會有鼓勵,做錯了會有糾正。這種「試錯式」的學習方式可以加深孩子對安全知識的記憶,當日後真的遇到危險發生的時候,大腦裡面的知識記憶和肌肉的條件發射,就會馬上指引小孩子做出正確的自救行動。
個性化學習
最近幾年,有關因材施教,個性化學習的呼籲很多,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果。從心理和生理兩個角度來看,12歲以下的孩子處於好奇心最強的時期,而且活潑好動,是不適合填鴨式、機械記憶的教學模式。
AR智慧教室將AR技術和體感技術結合在一起,通過肢體動作就可以凌空操作,能夠把孩子的參與感充分調動起來,全身心「嵌入」學習場景當中,專注力非常高,是一種不錯的個性化的學習方式。
結語
參觀完AR智慧教室,真的很羨慕現在的小孩子。我讀小學和中學的時候,學校裡面最有科技含量的設備就是一部幻燈機,讀大學的時候,投影儀才逐步普及。現在我的女兒讀小學了,我參觀她的學校,看到教學一體機、智慧黑板等智能教育裝備已經是每個教室的必備了。
這次參觀的AR智慧教室,已經不是簡單的教育裝備和智能硬體了,她讓教育與科技的結合更加緊密,讓抽象、深奧的知識變得更加直觀,讓學習變得更加互動有趣。希望這些創新的學習模式再多一些,推動我們的教育事業蓬勃發展,讓更多的孩子受益。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